第7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1)

“京師美撰,妙莫於鴨,而炙者尤佳”,語出《燕京雜記》。炙鴨,即今人所說的“烤鴨”。近年北京旅遊業有“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的口號,前一半是的詩,後一半是後人所續,若此事發生在“文革”,後果不堪設想,而此口號在今日,卻實在是應運而生。你能想到,北京人已經有了和玩玩幽默的情致,可見生活的確是變得有些趣味了。那麼,吃烤鴨,大約也不應該只滿足於朵頤之快吧?

何況,如果沒有人加以指導,“朵頤之快”是否能滿足亦未可知。

筆者曾在鼎鼎大名的“全聚德”烤鴨店見到一位來自南方的朋友,要了一盤烤鴨,兩碗米飯,用筷子夾烤鴨蘸甜麪醬,一口烤鴨一口飯食之。而另一羣來自東北的老兄,雖不用米飯用大餅,也是一口大餅一口鴨,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開個玩笑,久居京華的筆者,對此“暴殄天物”,簡直要“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了。烤鴨爲我京師名餚,而“全聚德”爲我京師百年老店,自清同治三年(1864)創辦,從來是以荷葉薄餅卷而食之。食用的辦法是:取荷葉薄餅一,鋪陳於小碟之上,抹上甜麪醬少許,再加羊角蔥幾根,再加上烤鴨片兒。

放好後將餅的一左一右捲起,最後將底部稍稍向上一折,以防油汁下滴。吃的時候,將餅卷舉而食之。用餅卷,不可少,此其一;抹甜麪醬,不可少,此其二;加羊角蔥,不可少,此其三。若實在吃不慣蔥,也應將飯店送上的黃瓜條夾入。以上各項,哪一項也不可或缺。吃烤鴨,又是一種“綜合藝術”,和京劇的且歌且舞、中醫的望聞問切金木水火土如出一轍。閣下萬勿一口餅或一口飯,再來一口烤鴨,讓它們到肚子裡去“綜合”,必須於盤上“綜合”好了,一起送入口中品嚐。當然,閣下既已交了銀子,如何把這鴨子吃下去,我輩又何須饒舌?然筆者愛我京華傳統,苦心孤詣,諒您不致誤會。

當然,您會捲起了荷葉餅,把烤鴨放入嘴裡,您的食鴨之道,也就算得上僅僅入門而已。北京的烤鴨,其實還分兩大流派,一曰“掛爐烤鴨”,前述百年老店“全聚德”,即此烤法之代表。掛爐是一個拱形的爐門口,烤制時並無爐門可關閉。爐內燃棗木,棗木質堅而帶果香,以此木燃之,火焰經久,行家食之,甚至可品出掛爐鴨中帶有果木之香。近年不少烤鴨店實施了“電爐烤制”,筆者以爲,從生態計,從效率計,皆應順應歷史潮流,不過掛爐烤鴨過去的果木清香,在用電爐烤出的鴨子中已難得尋覓,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閣下若願成爲品嚐烤鴨的專家,不妨“轉益多師”,到前門的全聚德吃一回,再到和平門的全聚德吃一回,還可以到王府井的全聚德吃一回,您若能品出哪家是電爐製作,哪家是棗木烤出,鑑賞水準,當可自稱入品。另一派烤鴨,曰“入燜爐烤鴨”,烤法之代表是“便宜坊”,前門鮮魚口和崇文門大街分別有“便宜坊”的老店和分店。說起來,便宜坊也是一個百年老店,創辦於清咸豐五年(1855),同樣聲名遠播海內外。燜爐烤鴨的烤法和掛爐有所不同,它的爐膛口有一門,燒高粱秸爲燃料,燜烤時,是將高粱秸把爐膛燒到一定溫度,然後滅火,把鴨子置之鐵算,放入爐膛,關上爐門燜烤。掛爐烤鴨外皮酥脆,燜爐烤鴨則更重肉質的鮮嫩。您如果只嚐了“全聚德”,而未涉足“便宜坊”,充其量也只能說是半個烤鴨美食家罷了。

還有一個純粹是屬於個人經驗的建議,本沒有膽量說出的,某日請教了美食大家,小說家汪曾祺先生,居然也聆聽到同樣的見解,所以纔敢在此道出。筆者以爲,君若有意品嚐烤鴨的真正滋味,是不可到烤鴨店去舉辦宴會來品嚐的。就說“全聚德”吧,其創辦之初,除經營烤鴨外,只做三個菜:炸鴨肝、蒸蛋羹、鴨架湯。如有客人有炒菜的要求,店家只有到隔壁的菜館代爲購買。可以想見,當年人們品嚐到的,是烤鴨的真正滋味兒。現在的烤鴨店當然早已不是這樣,爲贏利,爲方便,也大可不必這樣。然真正有意品嚐烤鴨者,不能不感嘆人們在社會前進中的迷失。就說人們每每訂下的昂貴的宴會,八珍皆備,五陸雜陳,最後一道熱菜纔上來了烤鴨。

可憐的鴨子們頗有點像今天的人類,面臨着在五光十色中迷失了自我的窘境。因此,每臨此境,筆者都不免發出“返璞歸真”的心聲:何如只上烤鴨一道,再上鴨架湯一道,那樣您才能發現,烤鴨,的確名不虛傳,京中第一佳餚美饌也。由此筆者建議,閣下不妨以一種更爲樸實的方式走進“全聚德”:三五同好,不爲生意的應酬,也不爲虛禮客套,只爲尋覓一種傳統佳餚的真正滋味,不點別的什麼菜,不管服務小姐如何勸說,如何不屑,只堅持要烤鴨和鴨架湯。請君一試,相信感覺不俗。當然,如果您還是要請客,也聲明說您只要“全鴨席”——涼菜四道:滷什件、白糟鴨片、拌鴨掌、醬鴨膀。熱菜四道:油爆鴨心、燴四寶、炸鴨肝、炒鴨腸。下面就是烤鴨,再後就是鴨架湯了。什麼“蔥爆海蔘”啦,“芙蓉雞片”啦,萬萬不可要之,花錢事小,喧賓奪主,錯,錯,錯!

涮廬閒話

我喜歡“大碗篩酒,大塊吃肉”的那句話。當然,如果把“大塊”改成“大筷”,則更適合於我,因爲我喜歡“涮”。

寫小說的人和寫詩的人大概確有別材別趣,對屈原老先生“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境界,一直不敢領教。即便東坡先生那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吧,似乎也不太喜歡,總覺着有點“寧長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味道,儘管我對先生向來尊崇備至。我猜東坡先生其實也並不是真的這麼絕對,而是“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所以纔有“東坡肘子”“東坡肉”與“大江東去”一道風流千古。跟先賢們較這個“真兒”,實在是太重要了,不然吃起肉來,名不正、言不順。而我,尤其是“不可一日無肉”的。妻子曾戲我:一日無肉問題多,兩日無肉走下坡,三日無肉沒法兒活。答曰:知我者妻也。爲這“理解萬歲”白頭偕老,當堅如磐石。

愛吃肉,尤愛吃“涮羊肉”。有批評家何君早已撰文透露,經常光顧舍下的老涮客們稱我處爲“南來順”,當然是玩笑。京華首膳,“涮羊肉”最著名的館子,當推“東來順”。“東來順”似乎由一丁姓回民創建於清末。百十年來以選料精,刀工細,作料全面蜚聲中外。據說舊時東來順只選口外羊進京,進京後還不立時宰殺,而是要入自家羊圈,飼以精料,使之膘足肉厚,纔有資格爲東來順獻身。上席之肉,還要篩選,唯大、小三叉、上腦、黃瓜條等部位而已。刀工之講究就更不用說了。記得劉中秋先生曾撰文回憶,三四十年代,常有一老師傅立之東來順門外,操刀切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過往人等看那被切得薄如紙片、鮮嫩無比的羊肉片,誰人不想一涮爲快?如今的東來順已經不復保留此種節目,不過老字號的威名、手藝仍然代代相傳。我家住在城南,朋友往來,每以“涮”待之,因得“南來順”謔稱。手藝如何,再說,涮之不斷,人人皆知,由此玩笑,可見一斑。

我之愛“涮”,還有以下事實可爲佐證。

第一,家中常備紫銅火鍋者三。大者,賓客共涮;中者,和妻子、女兒三人涮;小者,一杯一箸獨涮。既然有買三隻火鍋的實踐,“火鍋經”便略知一二。涮羊肉的火鍋,務必保證爐膛大、爐篦寬,才能使沸水翻滾,這是人所共知的。但挑選者往往顧此失彼,注意了實用,忽略了審美。其實,好的火鍋,還應注意造型的典雅:線條流暢而圓潤,工藝精緻而儀態古拙。當然,還不應忽視配上一個紫銅托盤,就像一件珍貴的古瓶,不可忽視紫檀木的瓶座一樣。西人進食,講究情致;燭光、音樂,直到盛雞尾酒的每一隻酒杯。中國人又何嘗不如此?盨、簋以裝飯,豆、籩以盛菜,造型何其精美。我想這一定是祖先們的飲食與祭禮不可分割,便又一次“兩個文明一起抓”的結果。繼承這一傳統,我習慣於在點燃了火鍋的底火之後,鍋中水將開未滾之時,把火鍋端上桌。

第16章 過橋爆鱔段 (2)第27章 榆錢飯 (2)第35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1)第4章 煎餅花兒(2)第29章 燙飯 (2)第47章 吃酒 (1)第1章 家常豆腐第29章 燙飯 (2)第21章 揚州名點蜂糖糕第41章 人生一世 (1)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38章 吃瓜子 (2)第4章 煎餅花兒(2)第24章 啖蟹 (1)第29章 燙飯 (2)第24章 啖蟹 (1)第8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2)第21章 揚州名點蜂糖糕第35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1)第28章 燙飯 (1)第21章 揚州名點蜂糖糕第6章 指頭粗的面,碗口大的饃第30章 稀粥南北味 (1)第9章 喝豆汁兒 (1)第46章 “佛跳牆”正本 (2)第4章 煎餅花兒(2)第44章 豬頭肉滄桑錄 (2)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45章 “佛跳牆”正本 (1)第49章 話說揚州的吃 (1)第29章 燙飯 (2)第27章 榆錢飯 (2)第20章 徽州餜第11章 開封灌湯包子 (1)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35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1)第23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2)第19章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第6章 指頭粗的面,碗口大的饃第1章 家常豆腐第50章 話說揚州的吃 (2)第50章 話說揚州的吃 (2)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50章 話說揚州的吃 (2)第8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2)第47章 吃酒 (1)第51章 南北的點心 (1)第27章 榆錢飯 (2)第40章 吃喝之道 (2)第31章 稀粥南北味 (2)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29章 燙飯 (2)第11章 開封灌湯包子 (1)第8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2)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47章 吃酒 (1)第46章 “佛跳牆”正本 (2)第1章 家常豆腐第40章 吃喝之道 (2)第5章 臘羊肉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12章 開封灌湯包子 (2)第46章 “佛跳牆”正本 (2)第41章 人生一世 (1)第46章 “佛跳牆”正本 (2)第27章 榆錢飯 (2)第1章 家常豆腐第10章 喝豆汁兒 (2)第27章 榆錢飯 (2)第5章 臘羊肉第49章 話說揚州的吃 (1)第42章 人生一世 (2)第48章 吃酒 (2)第43章 豬頭肉滄桑錄 (1)第49章 話說揚州的吃 (1)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33章 黃州東坡菜 (1)第40章 吃喝之道 (2)第41章 人生一世 (1)第29章 燙飯 (2)第27章 榆錢飯 (2)第12章 開封灌湯包子 (2)第35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1)第41章 人生一世 (1)第5章 臘羊肉第23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2)第45章 “佛跳牆”正本 (1)第37章 吃瓜子 (1)第20章 徽州餜第25章 啖蟹 (2)第34章 黃州東坡菜 (2)第23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2)第42章 人生一世 (2)第36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2)第45章 “佛跳牆”正本 (1)第46章 “佛跳牆”正本 (2)第45章 “佛跳牆”正本 (1)第10章 喝豆汁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