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nwb1234、風生水起1976的支持,謝謝!)
相比起來,北面的這支兵馬就相當輕鬆了。沿着北魏六鎮邊防道,在長城北線進攻懷荒,根本就沒什麼壓力。
不過還沒等他開口要帶兵走北線,結果泥利先開口了。
“都藍可汗更熟悉燕雲局勢,因此我以爲還是當由可汗你領南路軍,不過南路軍任務更重,因此我再將麾下兵馬拔一半給你,你領導十五萬兵馬爲南路軍。如此一來,你可以用兵五萬圍雲內、恆安,同時應對來自朔州的河東隋軍。另外十萬人馬,再分爲兩路,一路順南羊河東進,攻入嬀州,勿必拿下大寧關。另一路五萬兵馬,沿桑乾河東進,迅速趕到軍都關下,堵住河北軍出關。若形勢很好,還可以適當考慮出兵掃蕩蔚州,把飛狐陘也給堵了。”
都藍有些猶豫不絕。
“或者,我領南路軍,都藍可汗你拔一半人馬給我,如何?”泥利面帶微笑,望着都藍。
都藍可汗想了又想,最後覺得如果手上有十五萬兵馬,那麼領南路也不是不行,泥利傢伙,那一臉微笑實在讓他看的太不…爽,似乎在嘲笑他膽小怯戰一般。
“好,那本汗就領南路。”
不過都藍也提了一個意見,那就是先不急着分兵。
既然雲內和恆安如此重要,那麼他們就應當先合兵把這兩個釘子拔下,如此一來,不管河東隋軍來不來增援。都無關緊要,不必擔憂了。拿下了這二城。南路軍也可以放心的分兵東進,再無後顧之憂。
“拿下雲內和恆安。既能拔掉一顆威脅極大的釘子,同時也能成爲突厥大軍的前進大本營,進可攻,退可守。”
恆安鎮,昔日北魏的舊都平城。
早已經殘破的北魏舊都,如今只是一座北方的鎮戍軍鎮。
如今鎮守在此的是李藥王,新授武階從四品雲麾將軍,還有一個護軍勳官,另承襲了家族爵位永康郡公。他本來是代州總管府將領。代州總管韓洪是他的舅父,在代州跟上下處的都不錯。結果前段時間,突然一紙調令,將他調到了朔州總管府,並讓他到恆安鎮。恆安鎮是鎮戍軍的上鎮,可從代州調來朔州,卻只能算是平調,甚至算是降職。
李藥王到恆安鎮後這些天是神情疲憊,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從軍多年,也在戰場上拼殺過許多次,才博得了一個四品實職武官,本來跟着舅父韓洪麾下做官。順風順水,誰知一夜之間卻都改變了。他被調到了朔州,還是朔州最北端的恆安鎮。
到了朔州。到了恆安鎮之後他才發現,這個朔州府最北端的軍鎮。實在讓人堪憂。軍鎮殘破,士氣極低。原本這裡也守着朔州通往敕勒川的一條古來要道。可自從隋與突厥關係緊張,接着懷荒邊市崛起後,這條古道經過的商隊就越來越少,軍鎮也少了一筆很大的進項。遠戍邊關,守着這荒涼之地,最後卻連點外快都沒了,那些鎮戍士卒們的情緒可想而知了,尤其這鎮戍兵裡慣例還有不少是充軍的罪囚配軍。
在這種情況下,李藥王也只得努力的整頓軍鎮,他很清楚上面突然調他前來的意思,要打大仗了,朝廷需要一個能真正會打仗,而不只是如先前那個鎮將一樣只不過是個年輕的關隴公子哥。
李藥王在巡視了一遍自己的軍事轄區之後,心裡直搖頭,最重要的北面長城,滿是殘破的豁口,要守恆安,先得把北面的長城修補好,立起一道堅固的防線。可這城牆這引起年不少處早已經坍塌,傾倒,雲內又地廣人稀,從物資到人力都十分嚴重的匱乏,要修長城,哪怕只是修補,也不是他一個小小的鎮將能做的了的事情。
長城修不了,李藥王只得從鎮內抽調了三百兵丁,讓他們駐守在長城一線隘口。這些人是擋不住突厥人的,突厥若真的大舉來犯,三百人給人塞牙縫都還不夠。但是有這些人在長城,起碼也能起到些預警的作用,最起碼也能點個烽火提前警告吧。
李藥王修不了長城,便只能想辦法先修恆安鎮城。
於是他又親自去拜訪了他西面三十里的雲內縣縣令,李藥王跟他認真談了如今的嚴峻局勢,也提到了必須修葺城防,加強守禦的事情。那個知縣倒還算是明白事情,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雲內縣城與恆安鎮相隔三十里,此上週邊地廣人稀,百里之外都無城鎮,突厥人南下,他們首當其衝,只能相互依靠。
於是縣令立即徵召城中民伕青壯,而李藥王也調集麾下兵馬以及他們的家屬,動用了所有的閒雜人員,甚至親臨工地指揮,修葺城牆,築工事,乾的熱火朝天。
在和縣令認真商議過後,李藥王給雲內縣城派去了三百鎮兵,又幫雲內縣組織了一千青壯鄉兵,從恆安鎮中拔了一批刀槍弓箭給雲內縣。
李藥王很清楚,這也做也頂多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恆安城裡剩下了四百鎮兵,李藥王又從軍屬之中把那些老少都選上,組了三團六百輔兵,算是從數量上補足了恆安鎮的一千兵馬。
最後,李藥王把自己從代州帶來的二百輕騎家丁親衛,都秘密佈置到了城外十里的白登山上,讓他們在那裡秘密下寨。做爲一支奇兵,哪怕局勢如此惡劣,他也不打算只是一味的閉城死守。
做完這一切,李藥王只能期盼城防工事能修葺的更好,也期望着南下的信使能早點帶回援兵。
又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早上,李藥王登城巡視。
“將軍,看,烽煙!”
李藥王擡頭,果見北面方向,烽煙如柱,高高升起。
隋軍在邊境之上,每隔三十里都設有一個烽堠,一烽有烽副一人,副帥一人,烽子六人。烽帥坐鎮烽火臺,副帥往來檢校,一名烽子負責掌送符牒,另五名烽子分更刻望視。這些烽火臺守卒兩年才能一理替,且都須有家口忠誠可信之人。而李藥王到任後,又按照隋軍戰時條例,給每烽增添了五名衛卒。
烽火臺白天放煙,晚上放火。
現在北面烽煙滾滾,警示敵現!
看到這烽煙,李藥王大吃一驚,心裡連連嘆道,“真是怕什麼就來什麼,援兵還沒到來,突厥人卻已經到了,來的好快,太快了。”
突厥人大舉進攻,當先一百突厥斥候輕騎率先涌入長城,向恆安鎮撲來,在空曠的荒野裡揚起一股濃烈的煙塵。
李藥王曾經不止一次的隨軍出戰過突厥,對於突厥人,李藥王並不陌生也不畏懼,但畢竟恆安鎮的兵太少了。而且突厥人既然已經突入長城,殺到恆安鎮前,那他派去守衛長城的那三百士卒估計是早已經全軍盡沒了。
他畢竟也是一員久經戰陣的大將,這些年打過不少硬仗,惡仗,也是屢在北疆衝鋒陷陣悶過來的漢子。經過最初的慌亂,他很快鎮定下來,一面趕緊調人上城佈防,同時他派親兵傳令自己的那二百家丁騎兵前去迎戰,不求殺敵,只要求他們去摸一摸突厥人的底細,以決定下一步的對策。
家將李三得到命令後,立即點齊手下二百輕騎,離了白登山向突厥人迎去。
離城二十里,李三與突厥的前鋒一百斥候不期而遇。
李三見敵騎只有自己這邊的半數,不過百騎,當即果決的下令發起猛然攻擊,雙方互相廝殺,李三憑藉着人數優勢,一下子佔據了戰場優勢。然後這支數量只有李三所部半數的突厥前鋒,卻也並沒有慌亂,他們很快大聲呼叫着組成了有效的防禦,雙方相互撕殺一段時間後,突厥人竟然沒有半點退避之意。
打了一陣子,李三也發現了這支突厥人的兇悍頑強,見敵人訓練有素,驍勇善戰,且十分頑強之後,李三也不願意戀戰,很快主動的打出命令,將隊伍撤了出來。
那支突厥前鋒見李三撤退,反不依不饒的追了上來,李三率部反身衝殺,如此三五次,最終突厥人才退走了。
等脫離戰鬥後,李三一清點隊伍,發現剛纔的這場戰鬥,他們雖然以多戰少,雙倍於突厥人,結果卻還是損失了二十餘騎,折損了差不多一成人馬。
“操,這些突厥狼崽子還真兇悍,跟惡狼一般死咬住就不放,他孃的。”一個正裹着手臂上傷口的騎士惡狠狠的道。突厥人的兇狠,確實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少騎士心情都很沉重,倍於敵人,結果還打成這樣,確實讓人鬱悶。
李三安慰着手下們道,“大家也別鬱悶,狼崽子雖然兇悍,可咱們也沒有給他們便宜,我們折了二十多個兄弟,可狼崽子最後活着離開的也不過三十餘人,他們傷亡是我們三倍。”
“可這只是一百突厥人,只是突厥人的前鋒斥候而已!”一名騎士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場上頓時一片沉默,誰都知道,突厥大軍必然就在後面。
ps:今天只能兩更了,有票票麼大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