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陳學謙在金陵主持召開了旗下公司的一系列戰略會議,同時也爲2008年1月1日正式發售里程碑的cc科技進行最後的站前動員。
十月下旬,陳學謙再次離開中國,乘坐自己的專機前往洛杉磯。準備進行他的新電影拍攝。
這一次的新電影,陳學謙決定由斯嘉麗約翰遜擔綱,並且找來了美國百老匯明顯摩根·弗里曼以及韓國影星崔岷植。而取景地點則放在了臺灣和巴黎。
之所以這樣搭配明星,是他意識到自己近期在韓國有着空前的人氣,這個時候只要再加入一個韓國明星,基本可以在韓國取得票房保障。畢竟這一部電影更多還是衝着票房去的。
至於這兩個取景地點,則是爲了博取亞洲以及歐洲市場的票房。可以說爲了保證這一部電影在票房上的成功,陳學謙可謂是費盡心機。
其實縱觀當今的世界影壇,你不難發現,真正能夠暢銷世界的電影除了好萊塢大片就是歐美幾個知名大導演的片子。其他國家的真的比較少。
這其中最可悲的莫過亞洲電影。從市場規模上來說,亞洲的電影市場其實佔據着世界電影市場不小的一個部分。然而亞洲電影卻很少有取得什麼像樣的海外票房。
就以北美電影市場距離,亞洲幾大電影強國在北美取得的最好成績的是李安的《臥虎藏龍》,這部在美國取得破億美金收入的電影,在票房上,完全碾壓其他亞洲電影在北美取得的票房。
如果不看單個電影,以國家爲類別來算,那麼在北美市場佔有率2006年是中國,2006年以後則是印度,曾經有段時間rb電影在美國也頗受歡迎,但那個年代就比較早了。
至於很多國人以爲很牛的韓國電影,其實除了在韓國本土,在世界其他任何國家票房都極其慘淡。縱觀多年的票房成績,韓國電影也就一部《釜山行》在歐美取得了尚算不錯的成績。餘者基本不足一提。
然而相比起亞洲電影的市場而言,亞洲電影的票房表現着實有些糟糕,而這其實也是一種文化入侵。
一直以來,陳學謙如此努力的在美國電影市場圈錢,其中不無爲中國電影賺回逆差的意圖。只是他的成功從根本上來說,對於中國電影並沒有多少實際作用。他其實和李安頗爲相似,他們的作品其實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本民族的文化痕跡了。
不過好在陳學謙一向是個務實的人,比起促進本國電影發展,他還是更在乎能賺多少錢。不過雖然鑑於陳學謙本身在電影方面算不上什麼天縱之才,他不太可能不依靠抄襲的完成一部優秀的電影,但至少通過他的努力爲中國電影指出了一條出路。
既然在世界範圍內,好萊塢電影大行其道,那麼不如中國電影爲什麼不能參與進來,以合拍的方式在世界影壇取得一分屬於自己的話語權呢?好萊塢電影是一種流水線似的生產方式,這種方式並不獨屬於好萊塢,中國電影完全可以通過合作學到很多東西。
並且因爲陳學謙的橫插一槓,很多前世美國的優秀作品都已經被他捷足先登,如此一來,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陳學謙等於弱化了美國電影的整體實力。
在當今這個世上,電影終究是劇本爲王,你回頭去看美國影視上票房排在前列的基本被超級英雄電影和大ip改編所佔據。這就不難看出一個好的劇本對於電影的重要性。
陳學謙此時決定拍攝這部新電影,就是要告訴一些人,所謂的好萊塢電影,其實並不是指好萊塢製作,好萊塢影星出演,甚至都不是所謂好萊塢式電影製作模式。
真正的好萊塢電影是指好萊塢式的講故事方法,而且在商業片中最好少去扯什麼政治元素,畢竟就算是美國兜售自己的愛國主義教育時,也通常會被世界觀衆啪啪打臉。
其實在後世,中國也有着不少嘗試製作出好萊塢式流水線電影的導演,而且還都是大導演,但就其成績而言實在是乏善可陳。
其中最積極的當屬國師老謀子,且不去談他對中國電影的真實貢獻有多大,但至少他確實是爲了促使中國電影走出去的一位電影人。這位被譽爲國師的中國導演,在電影生涯後期基本致力於此。
只是陳學謙從結果去看,總覺得他似乎是走偏了。
陳學謙此次前來洛杉磯除了安排新電影的諸多準備事項,同時也準備爲自己的電影《熔爐》在美國上映做宣傳。
正如之前所說,韓國電影在美國的票房向來慘淡,只是陳學謙將這部電影帶來美國,爲的原本也不是票房。
陳學謙此前通過一部《聚焦》將自己在歐美樹立成了一個有責任,有良心的人文導演。可以說是稍稍挽救了自己的口碑。
而這一次,陳學謙將這部電影帶到美國,就是要進一步加強這種形象。
很多時候,一個好的形象設定會給你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2007年10月25日,陳學謙出現在洛杉磯一處由陳學謙成立的世界殘障人士保障基金捐建的福利機構。同時爲洛杉磯一個社區做了一天義工。
在一連串的動作之後,陳學謙在媒體採訪中說道:“我並不覺得做慈善就一定是捐錢,我也不認爲捐錢的數量能完全代表爲慈善所作出的貢獻。比起這些,我認爲那些心存善念,在自己力所能及之處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的人才是真正偉大的人。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能夠更多的人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同時我也呼籲社會,呼籲世界,能夠更加關心那些處於弱勢的殘障人士。”
因爲陳學謙的這一連串行爲,陳學謙在美國主流社會獲得的認可度不禁進一步加強。要知道在美國有着強大的義工文化,幾乎每一個大學生都曾做過義工,或許他們並不都是出自真心,但至少他們都認同這個文化屬性。而陳學謙用這樣的方式則表明了自己和這個國家的共融性。
有了這樣的認知打底,當陳學謙的新電影在美國上映,雖然礙於文化差異,這部電影算不上火爆,但終究是有不少觀衆走進了影院,而且他們也並沒有因爲電影所呈現的壓抑而提前離場。
相反,這一部電影激起了很多人的社會責任感,很多人開始關注起社會弱勢羣體。這一點是前世這部電影所未能做到的。
而在影評方面,《紐約時報》評價這部電影:“以一部低成本的限制片而言,這部電影的影響至鉅!”
而《西雅圖時報》也認爲這部電影:“瑕不掩瑜,令所有觀影者都深爲震撼。”
電影上映次日,《洛杉磯郵報》則從不同角度發表了評論。
“電影《熔爐》是一部拷問社會良心的作品,它的最大意義不是要我們去同情那些電影中可憐的弱勢羣體,而是質問允許這種醜惡存在的我們,質問這個社會爲什麼對這種事情無動於衷。類似這樣的電影其實陳學謙已經拍攝了好多部了,從最初的韓國電影《七號房的禮物》關注智力發育不完全人羣,到《聚焦》關注被宗教光環掩蓋的罪惡,再到更加壓抑的《熔爐》,這一系列的電影充分展現了陳學謙作爲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導演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是不分國度,不分人種的。我們只希望,正義能夠平等的降臨人間。”
看到這篇報道,陳學謙心裡明白,自己打造個人形象的目的徹底完成。那麼接下來他發佈新手機時,必將在美國乃至西方世界的主流社會擁有強大號召力。屆時任何想用民族對立情緒,或是意識形態差異作爲阻攔藉口的行爲,都將失去市場。
陳學謙至此掃平了自己智能手機之父這一巨大光環的最後障礙。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ps:還有三章!感謝所有訂閱,打賞,投票的朋友!另外向大家推薦一本書:《都市大風水師》:文風流暢,文筆也不錯。劇情緊湊,跌宕起伏,此處省略一萬字。關鍵作者寫的是硬風水,看相算卦也很準,本人親自體驗。最後,別說我說的,作者其實是個萌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