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逃跑王張獻忠

後金抽出手來進攻四川,明顯是來跟大明爭鬥的。四川不像江南,它有利用的地方,大西軍內部肯定是有漏洞可鑽的。

而且後金這次來的兩個領軍人物都不弱,阿濟格和吳三桂絕非一般人物,起碼不弱李定國。而朱由檢在四川卻沒有這種水平的將領可用。

“張獻忠會南下,我們不能待在這跟張可望耗了。必須讓主力西進,堵張獻忠。”朱由檢說,其實這也是歷史軌跡,但是這個推斷的理由很容易找。

朱由檢攤開地圖,順着岷江朝下滑:“張獻忠只需要組織船隊順江而下,一路漂到重慶,我們就直接被動了。他甚至可以抵達湖廣,整個大明又是一片混亂。”

“皇上,這有可能嗎?”鄧之容驚呆了,這種思路遠遠超出了將領的範疇。

“絕對有可能。張獻忠進出蜀中多次,一直都是這樣乾的,可以說他太熟悉這條線路了。”左懋第陷入沉思,過去近十年的事情一樣樣浮現腦海。

後世說張獻忠的心思是抗清,完全是胡說。他本意就是逃跑,想順江而下,繼續他的流竄戰法。最後在江口被楊展抄了後路,被逼無奈纔在鳳凰山準備和滿清對峙一下。

朱由檢認爲張獻忠跟滿清要的東西太多了,這傢伙一貫是打不贏就假裝投降的,不然也不會窩在鳳凰山兩個月沒有大戰。

因爲滿清給不了他要的條件,最後只能瓦解他的部下,整了一出黑虎掏心,搞死了他。

而張獻忠的死,直接導致大西軍跟滿清成爲死敵。這幫義子們其實挺傻,把賬全算到滿清的頭上了。朱由檢估計孫可望其實心裡最明白,而且一直也想跟滿清要條件在。

可惜孫可望並沒能掌控所有大西軍,最後和李定國內訌了。他見說不服李定國,又控制不了永曆朝廷,就直接投滿清了。

張獻忠的失敗是他用忠孝的思想培養了一批義子,最終卻讓義子們誤解了他的心思。倒是成就了一段佳話。反正朱由檢是不相信張獻忠是什麼英雄的,他寧願佩服李自成更多一些。

“於大海,你派一部分戰船留守釣魚城。協助釣魚城守軍穩住張可望。水師主力全部在重慶集結,準備西進。”

“是!”

“第八軍留一個旅防守釣魚城,其餘部隊全部跟朕西進。”

“皇上,釣魚城留一個旅,是不是太少了?”郝搖旗有些擔心,畢竟對岸有近十萬人。

“釣魚城重在防守要點,留再多人也沒用。張可望既然想找出路,應該不會太得罪我們。另外,範老根,你的工程兵也滿兩年了吧?”

“是的皇上。”範老根很激動,他預感有好事來了。

“朕以前說過,你們坐滿兩年,以前的事該不追究。何況工程兵也是大明的兵。朕決定留下你們來幫助防守釣魚城,有問題嗎?”

“保證完成任務。”範老根高興壞了,這一下等於要轉正了。

“那好,今晚子時開始,所有人員悄悄撤離釣魚城。記得帶上釣魚城用不着的大炮,咱們要去搶銀子啦!”朱由檢一想到張獻忠的銀子就激動。

“搶銀子?”衆人一臉懵圈。

“啊啊,朕說錯了。是去光復失地。”朱由檢連忙打謊話。

……

張獻忠這幾個月來瘋的越來越厲害了,他開始大規模的清算官員和部將,大西軍內部開始整肅,這是所有起義軍隊到一定成都都喜歡乾的事。

因爲張獻忠老了,自己感覺幹不動了。他心裡嚴重缺乏安全感,能讓他信任的人越來越少了。

張獻忠覺得以前的那些戰法戰術,似乎在蜀中都沒什麼用了。政權穩定在成都之後,張獻忠反而不適應了,他喜歡流竄作戰,而不是穩定在一地建立政權。

他就是一個大老粗,幹不了立國當君王得本事。再說,如今的四川東面和南面有強敵,西面是苦寒之地,北面的敵人更強。

張獻忠害怕了,他不想步李自成的後路,被後金從皇位上拉下來。

張獻忠想跑,而且他現在非常清醒。

東進,繼續朝湖廣跑,那裡他最熟悉,比雲南和西康好多了。

一瞬間,張獻忠就確定了自己的戰略方向,他沒有參謀,只能靠自己拿主意。而他最熟悉的就是湖廣,所以這個主意根本就不用多想。

“xx,沒一個省心的。帶了十萬人過去打了一個月了,連一個小小的合川都沒弄下來。”張獻忠罵罵咧咧的,他已經對張可望不滿了。

“老萬歲,臣建議應該立刻撤離成都,恐久之有變。”作爲文官中地位最高的人,王兆齡是唯一能哄着張獻忠開心的人。他的言語總是順着張獻忠的心意,讓張獻忠這個殺人狂魔就是找不到理由殺他。

“你說,額們這一次能不能拿下成都,抓了朱由檢那小子?”張獻忠死命地盯着王兆齡,他在幻想湖廣的美好生活。

“肯定能啊!平東王已經吸引了明軍的主力在合川,咱們悄悄順江而下到重慶,到時候崇禎那小子就是甕中之鱉了。

老萬歲只要抓了崇禎,到時候整個天下都是您的,這是天意啊!”王兆齡自己怕死的要命,一聽說後金大軍來了,只想着趕緊跑。

其實張獻忠也是這個想法,後金在一片石幹跨闖軍主力以及一路把李自成攆到湖北的戰績,早就在張獻忠心裡留下來陰影。

他要跑,必須得跑啊!

“讓那幾個臭小子不要離開防區,尤其是能奇,必須給我堵住劍閣。”張獻忠想到,自己要跑就必須要有人來斷後,來給他當替死鬼。

守在劍閣的張能奇自然就是首選,另外幾個防區也不能出現異樣,如此他張獻忠才能做到出其不意,這就是大西軍張獻忠一貫的戰術。所以以前的官軍總是被動地被他牽着鼻子走。

“老萬歲,寶貝要不要帶上?”王兆齡試着問。

“當然要帶上,而且必須全部帶上,誰要是丟了一兩,我砍他的頭。”張獻忠聽到寶貝,立刻青筋暴起,那是他積攢了多年的家業,可不能丟了。

“老萬歲,那些女人呢?”王兆齡眼睛斜看着張獻忠身旁的一羣年輕姑娘,光是張獻忠的後宮,就有三百個被封過的妃子。

因爲聽人家說皇帝有後宮佳麗三千人,張獻忠覺得自己就算湊不齊三千,也必須要湊夠三百,不然顯不出他該有的排場。

“先都帶上吧,老子以後還要去南京當皇上的,到時候一定湊夠三千個女人。”

“其他各將軍,各衙門,要不要都帶上?”

“帶他們幹嗎?老子有錢有女人就行了。”張獻忠對錢和女人之外的事根本不感興趣。

“老萬歲,您到了湖廣依然是皇上,皇上就必須要有人伺候着,這些人不能丟啊,他們全是老萬歲的心腹啊。”王兆齡哭泣着求張獻忠,其實王兆齡想要的是這些人來幫助他確立在大西的位置。

“對對對,你這一說還真是的,那就全都帶上吧。”張獻忠這一會又開始發瘋了,他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一個女子的臀部,胡思亂想起來。

王兆齡高高興興地出去佈置撤離成都的事情去了,而整個行動就成了一次徹頭徹尾的大搬家,光是牽涉到的人員就達三十萬人。

加上張獻忠口中的“寶貝”,光需要的船隻就要上千條,而且一部分主力還需要走陸路。

這麼大規模的行動,不可能不走漏消息。歷史上的張獻忠第一次準備逃離成都,也是這種規模。楊展得到消息並伏擊他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同理,當朱由檢在宜賓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更加確定歷史有些地方還在還原,只是時間變了而已。

第一百一十章:安置辦法第三百一十七章:江口伏兵第一百零八章:停在揚州的船第七百一十二章:一個時代的終結(三)第二百三十章:學子鬧事第六百七十八章:火燒大阪五第四百五十六章:臺灣巡撫姚啓聖第四百二十一章:海外利益第四百一十五章:王承恩要放過太子第二十九章:有人入夥第七百五十六章:紅燒袋鼠肉第六百一十五章:鄭家的生意在倭國第一百三十八章:左懋第論兵第六百三十六章:鄭家的興和衰第七百五十五章:保育局第五百一十九章:情人眼裡甩出眼屎第五百一十五章:白桿兵血戰雁門關第五百三十五章:騎一軍血戰永定門第四百九十三章:太子爺困留信陽州第六百七十章:登陸日本三第三百零七章:捲菸的秘密第一百一十六章:大年初一吃餃子第二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的排場第九十一章:收了妖孽第一百八十九章:定義漢奸第三百一十二章:第一仗見面禮第三百一十一章:釣魚城確認過眼神第五百八十三章:施琅在巴城的成長第六百零七章:幫助朝鮮硬氣一回第一百一十六章:大年初一吃餃子第三百八十四章:江淮大決戰之十三第五百六十二章:小心思終歸壞大事第五百五十一章:張麻子挖坑成戰壕第一百三十一章: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三百四十二章:大明閒人第七十九章:史上最大的烏龍第五百七十九章:大戰前的巴達維亞第四百五十七章:朱由檢佈局臺灣島第五百六十三章:敵人的辦法爲己用第七百一十八章:父子反目第六百三十章:北、大、荒第一百五十二章:心照不宣第一百一十一章:刨根挖墳第五百六十七章:反覆無常埋下禍根第六百一十八章:大明看上歐洲什麼第九章:祭靈第五百八十三章:施琅在巴城的成長第三百九十九章:圍點打援第六百四十二章:艾薩克·牛頓的到來第四百五十八章:範德蘭傲慢戰海峽第三百四十二章:大明閒人第三十一章:國本之爭第六百二十九章:孩兒軍的幸福生活第四百一十八章:左懋第進京第五百六十五章:趙印選走行險入關中第三十三章:兵源枯竭地第四百四十八章:朱由檢嗜血平江南第六百九十五章:誰也不傻第四百二十六章:科技樹的瓶頸第四百零三章:血拼第五十三章:鄧之容泄密第七百三十二章:姓氏大移民第七百一十五章:上陣父子兵第二百一十六章:榆園第六百三十四章:蝦夷地的前世今生第七百五十二章:黃金和鎢第七十八章:劉澤清的投名狀第五十七章:軍隊培養軍官第五百九十六章:珠江口炮臺保衛戰第二百三十二章:逼你出來站隊第五百八十七章:海盜的膽子比天大第一百三十四章:人死了最後利用一次第一百五十一章:陪太子讀書第七百零六章:調虎離山二第一百八十七章:水火兩重天第四百四十九章:南京城皇帝鋪下堪輿圖第四十三章:山東總兵害山東第一百九十四章:名門之後有少年第七百四十五章:蒸汽機技術大發展第二百三十四章:收服金聖嘆第三百三十一章:潼南阻擊戰二第四百四十八章:朱由檢嗜血平江南第五百六十四章:兔死狐悲世界末日第四百八十五章:朱由檢初入瀋陽城第一百九十九:女營第六百三十二章:誇田川第十章:京城衆生相第一百零九章:劉澤清之死第五百八十九章:倭女心撫平孩兒軍第二百一十一章:鋼癡宋應星(技術文)第三百六十八章:江淮大決戰之五第五百三十三章:小經驗解決大問題第一百六十九章:化做鳥獸散第五百九十三章:走向遠洋海軍萬歲第二百八十九章:聲東擊西第七百五十六章:紅燒袋鼠肉第七十四章:挺身救人第三百五十一章:不懂守城的八旗第六百二十九章:孩兒軍的幸福生活第二百四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