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登基九五

一天的休整之後,全軍出發,向着百里外的南京行進。

此南京,非是後世的南京。

北宋王朝共有四京,即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應天府。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先後建置兩次,北宋置應天府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因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曾任歸德節度使,治所在宋州,故於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爲應天府,應天府南京位居北宋陪都。

南京應天府,是太祖的發家之地。

到了應天府之後,在一股暗流的涌動之下,勸進的風波開始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誰當皇帝,這並不重要,士大夫也不在乎這些。重要的是,必須有皇帝存在,扛起大宋這面旗幟。

如今汴梁城破了,兩位皇帝被擄走了,而張邦昌當了僞朝的皇帝。他這個皇帝,是金人立下的,名不正,言不順,不僅是朝堂內外的士大夫不服氣,百姓不服氣,就連是張邦昌自己也覺得名不正言不順,不敢以寡人,朕自稱。

這時,大宋立國已經一百六十多年了,儘管在對外上軟弱無比,可是內政上還是不錯的,百姓生活水平提升,士大夫可以自由言論,從底層百姓到上層士大夫,都對趙宋皇室心存感激。

宋朝皇室,有着深厚的羣衆基礎。

而此刻,趙樸是最佳的入選。

在大宋,當皇帝賢能,才德很重要,可是根正苗紅更爲重要。儀王出使金營,臨危不懼,給士大夫增加了不少印象分;後來救援河東,又增加了不少印象分;再加上皇室嫡系一脈,只留下了他,於是他當皇帝也是必然了。

當然了,不能自立爲皇帝。

儒家喜歡矜持,喜歡含蓄,喜歡內斂。

當皇帝,勸進很重要。就好比當年的黃袍加身一樣,大將們給趙匡胤披上黃袍,與趙匡胤自己披上黃袍,差距很多,前者是人心所望,後者是亂臣賊子。

最後的答案,已經揭曉了,可過程還是要走的。

首先的應天府府尹、通判等人勸進,不過被趙樸退拒了;後來,又有大量大臣推薦,可是趙樸還是拒絕了。終於,最後李綱、宗澤等大量有名望的文臣出現了,各地的州府知州,談判,大儒、名流之人,紛紛匯聚在一起,第三次勸進,趙樸這才答應。

三次推讓,方顯示誠意。

媳婦熬成了婆,終於最後還是披上了龍袍,坐在了那個位置上。趙樸坐在龍椅上,居高臨下,望着一個個山呼萬歲的聲音,心中微微激動:這就是當皇帝的感覺嗎?萬萬人之上,一言爲天地法,執掌一切的感覺嗎!

真小人不可一日無錢,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

終於當上了皇帝,沒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沒有錦繡河山,沒有能臣賢將,有的只是破碎的山河,一個爛攤子,有的只是大宋的正規軍全數覆沒,只留下流民軍;有的還是時時刻刻,虎視眈眈的金軍。

當上了皇帝,只是這個皇帝的位置,極端的不牢固,好似坐在火山口一般,隨時將會被吞沒。

而在場的諸多大臣,他多數都是不認識。即便是一旁的太監介紹着,各個大臣的履歷,趙樸還是一片茫然。不過也不是沒有用,至少混了一個臉熟,身爲皇帝不需要記住每個臣子的外貌,姓名等等,只需要被臣子認識就行了。

而在諸多大臣中,他印象最爲深刻的就是李綱與宗澤。

在汴梁時,趙樸就認識李綱,只不過那時的李綱意氣風發,一副要力挽狂瀾,一副救民於水火之中,仿若是聖人轉世。遠遠看着,有種清高,驕傲。而此時,經過一連串的挫折之後,李綱成熟了許多,少去了傲氣,少去了清高,多了幾分厚重,幾分滄桑。

隱約間,此時的李綱頭上多了許多白髮。

而宗澤則是一個老朽,一副書卷氣,看着他,似乎就想到了《鬥破》中的藥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老人是最大的財富,少掉了年輕人的激進浮誇,多了幾絲深謀遠慮。之前,种師道,是大宋的寶貝;如今宗澤,則是大宋的寶貝。

原來的宋朝朝廷人馬,早已盡被金軍一鍋端了。此時趙樸登基當了皇帝,就開始大封臣子,組建小朝廷,一些冷衙門,自然不需要任命;而一些關鍵的,要害的部門,則是要任命給各個大臣。畢竟大傢伙擁立他爲皇帝,就是爲了此刻的收穫。

只不過,任命官員時,趙樸有些發愁。

宋朝的中樞機構,有些腫庸,機構層疊厲害,例如,兵部之外有樞密院侵奪了兵部的職權,並升爲中樞機構;唐朝吏部、兵部分別主管文武官員的銓選,此時另設審官東院管文銓,審官西院管武選;戶部尚書、侍郎職權,已由三司使(五代時並戶部、鹽鐵、度支爲三司,其長官爲三司使)取代,被稱爲“計相”,其權位僅次於二府,在六部之上;禮部之外有禮儀院;刑部之外有審刑院。

看着一個個官名,趙樸就有些頭疼。

所幸的是,留守在南京的太監很是有本事,大概的講述着各個官職,還有要封賞的對象,這讓趙樸大概的心中有些了鋪。最後,總算是封賞完畢。諸多的官職,都是給了那些從龍之功的大臣,而李剛、宗澤也是封賞了一番。

封賞的官職太多了,有幾十個,趙樸也懶得記憶。

不過,趙樸卻是牢牢把握住一點,那就是緊緊抓住軍權,尤其是抓住禁衛軍的軍權,槍桿子裡出政權,這是哪個時代都不變的真理,而緊緊抓緊嫡系的軍權更爲重要。

八字軍此刻也是媳婦熬成了婆,由過去的義軍變爲了禁衛軍,專門保護趙樸安全。

王彥、王大牛、李三河、李泉等人,也是成爲了禁衛軍首領。

王大牛的名字,太土氣了,難以匹配此時的官職,於是趙樸賜名爲王守義。於是,世界上再也沒有王大牛,只有王守義,爲君王效忠,爲大宋守義。

李三河名字,也不行,趙樸賜名爲李破軍,意思是指破軍斬將,所向披靡。

PS:更新遲到了,寫作遇到了瓶頸。

而此時豬腳總算是當上了皇帝,有了發言權,有了改變歷史的權力。

第40章 抗金派內部的分裂第186章 襄陽城第349章 艱難的第三問第273章 紀念宗澤老大人第341章 花魁第381章 貓追老鼠第297章 金軍要議和!!第410章 宋徽宗很糾結!第10章 誰搶我衣服,我斷誰手足第388章 西北戰局第32章 只爲殺一個墊背,黃泉路上不寂寞第296章 奇襲水師第349章 艱難的第三問第89章 宋朝版的特種兵第83章 襲擊再至第458章 大名府破了第134章 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第4章 退路第16章 組建新軍第369章 洛水大捷第86章 鴛鴦陣VS金軍重甲步兵第201章 邊疆風雲第169章 名將養成中第391章 富平之戰(三)第133章 舌戰羣臣第26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226章 破虜報,武備學堂第369章 洛水大捷第88章 婁室的反思第447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76章 發現金軍第156章 三伐宋朝第162章 不做唐明皇第246章 斬將,突圍第174章 算計第37章 种師道論戰(一)第224章 秦檜的蛻變第132章 普及軍事常識第232章 打廣告第89章 宋朝版的特種兵第94章 火槍手VS弓箭手第428章 道君皇帝,夢想成真;一入門空門,皇位兩斷!第287章 首戰樊城第55章 思想教育第28章 動盪的汴梁第43章 姚平仲襲營第271章 汴梁成灰烈志存第412章 殺星,火拼!第149章 變法前的試探第471章 何爲永恆?第153章 親宋的金太祖第145章 不動如山第445章 九死一生的奇襲第180章 沒良心炮第90章 白天休息第285章 大海做洗澡盆第371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第56章 分兵而行第340章 開闢第二戰場第105章 二圍汴梁第334章 銀行開業第276章 初見秦檜第230章 摩尼教的餘孽第347章 西遼使者進京第42章 養賊自重第245章 口袋陣第294章 重型弩炮來了!第78章 作戰計劃第147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6章 “宋朝版”的論持久戰第27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470章 化解民族仇恨第44章 昔之秦銳士,今之西軍第39章 种師道論戰(三)第127章 金軍的臭棋第90章 白天休息第46章 金軍退去第222章 金軍之內鬥第285章 大海做洗澡盆第236章 治傷,輸血第184章 總結大會第300章 首戰告捷第175章 誘入轂中第305章 江陵之戰第233章 起來,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們!第378章 岳雲在廝殺第190章 議和再起第468章 天可汗第240章 文武之爭第445章 九死一生的奇襲第368章 屠夫怕神靈第456章 埋下了棺材第331章 論王安石第52章 勝利背後的危機第435章 金軍南下,流民作亂第130章 李綱十議第75章 投名狀第156章 三伐宋朝第91章 退兵的理由第253章 僥倖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