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文武之爭

面對王守義的指責,汪伯彥、張俊等人,只能是耐心的解釋。

汪伯彥、範仲尹、張俊等人,都是地道的科舉出身,是根正苗紅的士大夫,是朝廷的一品大員;而王守義不過是六品武將,過去還是殺豬的出身,典型的下等民,即便是後來攀上了皇上,高升起來,底蘊也不足。

若是在太平年月,一個六品武官,遇到一品文臣,絕對是跪下請安,阿諛巴結,好似孫子一般。

可是此刻,在金軍南下,敵情一抹黑,他們不得不重視這位低賤的武將,徵求這位武將的意見。並一起協商作戰細節。

槍桿子裡出政權。先是有槍桿子,然後纔有國家政權。當槍桿子失控時,國家就會出現混亂。唐朝之敗,就在於槍桿子失控,武人勢力過於膨脹,威脅了國家穩定。

而到了宋朝,借於唐朝之弊端,實現以文制武,爲的就是壓制槍桿子。

在宋朝,一直是文官壓着武官,文官一直高高在上,武將一直低低在下。

可若是認爲,武將沒有一絲反抗之力,那就錯了。

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

大宋從中央到地方的一切要職,多由科第出身的文官擔任,甚至掌握全國軍權的樞密院,各地方州縣的軍隊指揮權,都交給了文官,而武將主要是次要的官職,或是受到強制。

這時大宋出現了一種怪現象,文官擔任主職,武將擔任副職;文官有決定權,武將有執行權;文官負責戰略層次,武將負責戰術層次。文官控制着軍隊的名分,靠着官位,靠着分化瓦解。使武將彼此對立,操控軍隊;而武將則是靠着“非暴力不合作”,抗衡文官。

文官表面上掌控軍隊大權。可實際權力還是落在武將手中。

若是文官無能些,甚至有可能被武將架空。成了牌位。

此次武備學堂召開開幕儀式,多數武將參加,只留下少數武將呆在城內,皇上又被困在城外,此刻王守業成爲了襄陽城內最高級別的武官,除了依靠他,沒有武將可以依靠。

一旦王守義不配合。他們空有內閣的權威,空有樞密院的權威,也不一定能調動到一支兵;若是此刻王守義投降金軍,襄陽鐵定失守。他們這些文臣,鐵定淪爲金軍的俘虜。

當然了,這只是假設。

實際上,王守義對陛下最爲忠心耿耿,殺他容易。投降金軍難。

可王守義,玩起非“暴力不合作”,他們也沒轍。

汪伯彥、張俊等人不可能像後世的袁崇煥那樣,不經請示就斬殺毛文龍。不說成功率有多高,即便是成功了。惡劣影響太大了,他們的官也做到了頭。

況且,皇上說過,以文制武,不是內行插手外行,內行指揮外行;而是文人負責軍隊紀律,負責思想工作,負責後勤糧草運輸;而武將排兵佈陣,調兵遣將,出擊敵人。

此時,這些大臣只能“說服教育”爲主…………

王守義道:“各位閣老,此次金軍南下速度太快了,沿路州縣根本來不及點燃烽火,或是快馬報信,若是所料不錯,此刻金軍必然是晝伏夜行,專門行走偏僻的角落,才避開大城池,免去了被發覺。而這股金軍人數少而精,若是派兵兩萬出擊,必然重創,甚至是全殲!”

“此話有理!”張俊點頭道,“只是二萬似乎有些多了吧!”

這兩萬,不是指兩萬民夫,或是雜兵,而是指兩萬精兵,

“襄陽城內,兵馬至少有二十萬。這二十萬軍隊中,一半是民夫,搬運攻城器械還可以,對戰金軍,絕對是一潰千里;還有五萬是預備軍,頂多是做到隊形齊整,一旦遇到血戰,也會崩潰。”汪伯彥道,“唯一善戰的只有陛下親衛近五萬之衆,若是抽調兩萬大軍與金軍一戰。襄陽城必然空虛,一旦金軍奇襲,襄陽恐不保!其實兵力空虛是小,一旦戰敗兩萬兵馬覆沒,那時襄陽可能就不保了。襄陽不保,全軍士氣必然潰散,士氣一散,那時大軍潰敗,皇上就危險了。“

襄陽城,就是一個大龜殼。

只要是保住了襄陽,靠着襄陽鞏固的城防,強兵在手,儲備充足,足以抗住二十萬金軍進攻;可若是大龜殼丟了,即便是城外取得大捷,也是大敗。

謹慎爲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金軍發起進攻,到渡過黃河,到兵臨襄陽,都需要籌備糧餉、鼓勵全軍士氣、任命元帥等,需要經過一系列過程,涉及極廣,不可能一點風聲也沒有。可是金軍就這樣來了,好似天兵天將降臨,一點徵兆沒有。”

張俊道,“金軍,千里奇襲襄陽,我們竟然一點消息也沒有得知,這不可能。我懷疑這是假的,是有人造謠,刻意蠱惑人心!”

張俊有些懷疑這是假消息,只是事關皇上安危,哪怕是假的,也要重視。

一旁的範仲尹沉思道:“只是萬一是真的…………不能不防!”

接着,呂頤浩、朱勝非、 沈該、 陳康伯、權邦彥也是紛紛說出了意見,說一千,到一萬,根本在於慎戰。

因爲此刻,對金軍的一切虛實,都是不知曉,他們不得不採取最爲保守,最爲謹慎的戰略,這固然會失去戰機,但是也避免了犯下大錯誤。

而此時,僅僅是靠着猜測,就盲目大軍出動,太冒失了。

“最多隻能是一萬!”最後,文臣們集體拍板。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禦,一味的防禦,處處防禦等於處處不防禦。而最好的防禦,就是積極進攻,消滅了敵人,敵人死光光了在,自然不需要防禦了。不需要防禦纔是最好的防禦。”

“若是出動兩萬兵馬,我有九層信心,將金軍一股重創金軍;可若是僅僅一萬,救援有餘,追殺不及!”王守義道,“若是這一戰,不能全殲這股金軍,讓它從容退去, 必然大漲敵人士氣,不利於我軍防守!”

汪伯彥作爲文臣之首,率先道:“王將軍,此戰不求勝敵,只求救回陛下!!”

“是!”王守義無奈道。

儘管不贊同這個提議,王守義也只能接受。他只是一個武夫,在士大夫盛行的大宋,他就是一個打醬油的。若不是戰事危急,若不是急於救援陛下,這些文臣們,未必能記起他這個低等的六品武官。

如今,沒有盲目下達命令,找他商議,已經是給他面子了。

不要不識好歹。

只是,王守義感到很是可惜,一個殲滅金軍精騎的機會,又要丟失了。

騎兵一旦不勝,可以從容撤離,想要狙殺騎兵,只能是守株待兔,在金軍必經之處,進行伏擊。而襄陽附近都是平原地形,想要伏擊,人數必然衆多,不然即便是敵人一頭撞入口帶着,也未必能紮緊口袋。

一萬兵馬,救援有餘,重創不足,更不用說全殲了。

……

而此刻,在襄陽城內,也是暗流涌動。

在一個大戶院落內,有幾百的金軍死士匯聚在一起。原本這些人分散在襄陽的各處,有的是農夫,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道人,有的是江湖賣藝的,各類行業都有,混雜在偌大的襄陽城,根本察覺不出異端。

只是隨着,一道命令的下達,這些隱藏在各處的金軍密探,迅速的匯聚在一起。

而發出號令的,正是金軍密探首領素衣。

“各位,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素衣開口道,“四皇子打到了襄陽城下,不久之後就有三萬大軍,就要圍攻襄陽了,我們的任務,就是打開城門,接應四皇子進城。只要進了襄陽,那個宋朝皇帝就是喪家之犬,必死無疑!”

“現在,頒發武器!”

打開地下室,各種武器被拿出,迅速的武裝起來。

很快,七百全副武裝的金軍士兵出現了,身上穿着宋人的鎧甲。

“襄陽淪陷,就在這幾天了!”素衣想着。

第304章 金兀朮跑了!第366章 完顏昌的倉惶第364章 奇襲洛陽第96章 練兵記實第279章 血戰南陽第426章 二帝回宋第55章 思想教育第288章 近身肉搏第168章 風雨前夕第44章 昔之秦銳士,今之西軍第289章 金軍退去第335章 後宮干政第356章 種田與打仗第319章 酒樓論道第369章 洛水大捷第162章 不做唐明皇第277章 陛下,可記得東晉之亡?第115章 一幕幕恥辱開始了……第16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60章 血戰,魔怔了!第43章 姚平仲襲營第245章 口袋陣第195章 血戰第152章 宗望之死第109章 聽雲軒,花魁娘子第213章 試探開始第191章 苛刻的和約第153章 親宋的金太祖第161章 又要遷都第441章 尋找新大陸第160章 昂貴的火器第4章 退路第180章 沒良心炮第125章 帝王之術第210章 一個人的變法(一)第218章 泉州,海軍第385章 等援兵第200章 戰後第185章 前線戰局第386章 局勢逆轉第77章 鼓舞軍心第264章 禍起蕭牆第148章 勳章第309章 宰執天下第188章 內閣第452章 兵臨幽雲!第281章 疏散大臣第254章 武備學堂大捷第317章 睡着了!第295章 重型弩炮發威第147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8章 宋徽宗退位第416章 孝道,無法邁過的門檻第439章 大殖民開始第194章 密探首領第459章 回馬槍第226章 破虜報,武備學堂第145章 不動如山第240章 文武之爭第398章 富平之戰(九)第48章 “護送”金軍出境第252章 逼着貳臣當忠臣(下)第406章 宋朝信譽太差第303章 雞肋第126章 再見張邦昌第381章 貓追老鼠第233章 起來,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們!第347章 西遼使者進京第362章 火槍,青銅炮,地雷第399章 第一次北伐結束第297章 西線無戰事!第223章 悲慘世界第436章 殖民第469章 滅國次之,誅心爲上第177章 初戰第246章 斬將,突圍第415章 迎回二帝,孝道!第296章 沒良心炮出擊第413章 送二帝回宋第428章 道君皇帝,夢想成真;一入門空門,皇位兩斷!第9章 六賊第346章 強者與弱者之別第310章 公元1229年,趙樸十九歲第197章 受挫第93章 泉州的佳人第324章 在商言商第178章 殺殺殺,戰戰戰!第402章 戰後總結第315章 我需要一塊磚第166章 只有一戰之力,纔有一逃之力第436章 殖民第368章 屠夫怕神靈第341章 花魁第21章 金營爲質第329章 野蠻其身體第181章 全滅第354章 鑄犁爲劍第254章 武備學堂大捷第230章 摩尼教的餘孽第16章 組建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