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泉獄主攝不職典祠。黃泉獄主攝山魈精魅。寒泉獄主攝江湖水怪。陰泉獄主攝血食邪神。幽泉獄主攝山林毒惡。下泉獄主攝古伏屍。苦泉獄主攝師巫逆鬼。溟泉獄主攝刑亡橫死。
所謂九泉天獄,在天之上,分至各管,在天下成地獄之泉,爲九泉陰獄。
所謂九泉,也就是傳說人死後所要去的地方,九泉之下,含笑九泉,都是這個意思。古詩中也常有這樣的描寫,比如:
魂斷九泉招不得,客邊一日幾沾衣。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九泉是不是真的有九個泉呢?按照道家的說法,還真有這麼九個泉。古人認爲,陰間和陽間是一一對應的,所謂“事死如事生”,陽間有啥,陰間也有啥。
華夏自古有九州之說,那麼相應的,古人也將陰曹地府劃分了九個區,叫九幽,九幽內有九地,九地中有九泉,九泉有九獄。
九泉者,北都羅酆泉,惡獄也。事系天庭,不可輕行。故酆都爲天下鬼神之府,專檢制魔妖之權行,今宣威莫大於此。凡獄有九,一曰酆泉號令之獄。二曰重泉斬馘之獄。三曰黃泉追鬼之獄。四曰寒泉毒害之獄。五曰陰泉寒夜之獄。六曰幽泉煞伐之獄。七曰下泉長夜之獄。八曰苦泉屠戮之獄。九曰凕泉考焚之獄。凡九獄,各有所主,第一獄主攝天魔。第二獄主攝不職典祠。第三獄主攝山魁精魅。第四獄主攝江湖水怪。第五獄主攝血食邪神。第六獄主攝山林木客。第七獄主攝古墓伏屍。第八獄主攝師巫、逆鬼。第九獄主攝刑亡橫死。凡獄前列斗燈,徑闊一尺二寸,牽罡二尺四寸。前列九獄,每獄前懸追鬼符,內懸重刑符。獄門懸一竹竿,長三尺,掛追鬼榜,總門掛塞鬼路符。逐日三時上香行持,向曉看跡,即知是何鬼也。輕則禁鎖,重則三塗重役,太重者滅跡除形。
每當新的天地開闢時,都有其年號,曰延康、赤明、龍漢、開皇等等,年號之間相距長達四十一億萬年。
靈寶宮中,黃金鋪地,玉石爲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這種氣派顯然被人間帝王所效仿。
靈寶天尊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後托胎三千七百年誕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
靈寶天尊是太上玉晨道君,此時此刻他在九天之上,而此地的靈寶宮中,只有他的一個雕像在此。
言歸正傳,張玄楚來到了此地,參觀了這裡的靈寶宮殿,見到了許許多多的仙人,又參觀了其它所有的宮殿,看這下面的仙人,卻沒有幾個能夠認識他。
當他來到九老仙宮殿,出現了九位老人,還有一個太乙真人,都來迎接他,最後又見到了福祿壽三星尊人,一個個對他都非常的認識,張玄楚有的雖然不怎麼認識,但卻認識福祿壽。
當初在南天門,與長生大帝一起戰鬥的福祿壽三星也在裡邊幫助,今日見到,也算是老朋友了,不過那個時候卻沒有好好的認識。
福祿壽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三位大神仙,象徵幸福、吉利、長壽。在道家流傳爲天上三位吉神。
福星,頭戴官帽手持玉如意或手捧小孩爲天官一品大帝,天官賜福由此而來;
祿星,手捧如意寓意高官厚祿(因被中國民間扭曲影像,所以現在的祿神都變成捧小孩的);
壽星,白色的鬍髭,手持龍頭杖手捧壽桃意爲長命百歲。 中國民間常把壽星與福、祿二星結合起來祭祀,合稱福、祿、壽,成爲人們最受歡迎的三個福神,作爲中國民間吉祥如意象徵,故中國民間祝壽時,常在正屋面牆上懸掛福、祿、壽的中堂兩側面壽聯爲“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福有很多的含義,人們創造的福神也就有了多種多樣的神職。福神由此而獲得了兼容衆多吉祥神神職的功能,但同時也就失去了鮮明的特徵,其形象與功能變得模糊不清,以至於人們在祈求某一具體的好運時,往往要供祀專司某職的吉祥神,福神只是在人們祈求的目標比較空泛的時候,才成爲人們供祀的對象。每逢新年伊始。正是祈求來年萬事如意的時候,人人要在門上貼福字,福雖是文字符號,卻是人們心目中福神的象徵,包含人們對福神賜福、
降臨福運的祈求。福字往往要倒着貼,取其諧音“福到了”,潛含福神臨門的意思。
福神與許多神靈一樣,也經歷了由自然神靈到人物神靈的演化歷程。最初的福神爲星辰,稱“福星”。福星即木星,也叫歲星,可以說人們是把木星當作了賜福的福神。福神人格化後,又附會上了多種說法。
②【祿神】
祿神簡介
原是星神,稱“祿星”。在北斗星之上有六顆星,合起來稱爲。其中的第六顆星即是人們崇拜的祿星。《論語》:“人有命有祿,命者富貴貧賤也,祿者盛衰興廢也。”《•》說:“曰文昌宮:一曰是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司祿,即職司功名利祿的祿星。產生之後,祿星遂成爲士人命運的主宰神,天下士人莫不對之頂禮膜拜。
祿星後由星神演化爲人神。最有影響的祿神人神是在宋朝附會上的梓潼神張亞子,稱文昌帝君。
掌管文運利祿的神靈。古代封建社會以科舉取士。士人一旦通過科舉考試,便可以做官發財。祿,即官吏的俸祿。高官厚祿是士人一心向往的,於是便產生了祿神崇拜。由於古代的科舉考試主要是做文章,祿神崇拜便也包含對文運的祈求,所以祿神又不僅僅是士人的主宰神,也是一般崇拜文化、崇拜文才的百姓所喜愛的吉祥神,或可稱文神。
祿神結語
主管功名利祿的神靈,除了祿星及由其演變而成的文昌帝君梓潼神而外,還有魁星及魁星人神。魁星的影響遠沒有文昌星君那麼大,但也有一定的名聲。魁星本是北斗星鬥部四星的總稱。魁爲第一的意思,士人科試都想得第一,因而崇拜魁星,以魁星爲賜科試第一名的神靈,同時,也以魁星爲主管考試的星官。士人拜祭魁星,都含有祈望高中的意思。但科舉考試不可能人人都考第一,故而魁星的適用範圍沒有文昌星君那麼大,影響也就小得多。魁星的形象是據魁字字形想象出來的。一個如鬼的神靈用腳踢一隻鬥、或抱一隻鬥,就是畫中常出現的魁星形象。另外還有一種魁星圖則畫一鬼立於鰲頭之上,舉足起鬥,反顧以筆點之,稱爲“魁星點鬥,獨佔鰲頭”。魁星又稱奎星。
說:“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 奎爲文章之府,故立廟祀之,仍不能象奎,而奎爲魁。又不能象魁,而取字之形,爲鬼舉足而起鬥。”魁星爲北斗星之鬥部四星,四星附近的六星爲文昌宮,故有魁星點斗的說法。
祿星從一顆普通星辰下凡人間,演化爲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科舉考試神,搖身一變成爲送子的張仙,最終成爲福祿壽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顆燦爛明星。
在500年後元朝道教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這位福星陽城完全是溫厚的長者形象,已經非常接近現在的福星樣子: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大福大貴之像。明清以來福星的變化不大。
祿星是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他身份複雜,有人認爲他就是保佑考生金榜題名的文昌星,也有人認爲他原本是身懷絕技的道士,祿星身上寄託了人們生活理想的方方面面。
說起張仙還有個故事呢:
相傳,五代十國時期,眉州城有一個叫張遠宵的人,自幼會武藝,尤其擅長彈弓。從小父母雙亡,全靠鄉親們救濟過活。長大後,張遠宵在眉州城門入口處開了一個麪館,由於本人忠厚老實,把金錢看得很淡,所以麪館生意紅火,但收入卻只夠餬口。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直到一位老者的到來,纔給張遠宵平靜的生活帶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那天,一位童發鶴顏、雙目重瞳的老者入城後直達張遠宵的麪館,大喊要一碗麪,說吃了好趕路。張遠宵恭恭敬敬地將面送上,哪知老者吃完麪,只道一聲“好吃!”,沒給錢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食客們紛紛替張遠宵打抱不平,可張遠宵一點兒也不生氣,反而勸慰食客們說:“我無父無母,權當他是我的父親吧,父親吃兒子一碗麪,合情合理呀。”
哪知,第二天,老者又來了,一如昨日。張遠宵猜想老者定有難言之隱,便一如既往地端面給老者吃。就這樣,老者一連在麪館吃了三個月的面,連聲感謝的話都沒說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張遠宵見老者好長時間沒來麪館,以爲老者生病或者遭遇什麼變故了,很是擔心,逢人就打聽老者的下落,可惜無人知曉,只有一個瘋子模樣的人口齒不清地說看見老者坐船往蟆頤山方向去了。
日子又恢復了平靜。
幾個月後的一天晚上,張遠宵關上店門,在後院練武,突然覺得很疲倦,於是就坐在院子裡的石條上打盹。迷迷糊糊之間,只見一個老者手拿兩個鐵球,微笑着向他走來,拉着他的手說:“承蒙你照顧,我在麪館裡白吃了三個月,看你還老實厚道,我給你指一條生路。三個月後眉山全城將會有一場大瘟疫,我給你兩個鐵球,你好生保管,不可轉交他人,也不可另作他用。此鐵球看似普通,實爲'寒玉球’,通身與泉水有緣。瘟疫來時,你用這彈弓將鐵球彈入泉水中,即可爲人治病。過來,我教你如何使用。”
張遠宵剛站起來卻不防腳下一滑,猛然驚醒後他覺得這夢很奇怪,卻看到腳下真有兩個鐵球。伸手去撿的那一剎那,他不由打了個哆嗦,這兩個鐵球冷得刺骨,果然像極了夢中老者所言的“寒玉球”。意識到遇見了神仙,張遠宵忙跪地向天伏拜。
三個月後,果然有一場瘟疫席捲眉山,奪去了很多人的性命。張遠宵記起老者的話,忙用彈弓將鐵球彈入各家各戶喝的井水中,治癒了很多感染瘟疫的鄉民。
瘟疫過後,張遠宵一直想拜老者爲師,無奈走遍附近的名山大川、古寺古剎都沒能找到老者。有些心灰意冷的張遠宵漫無目的地走着,卻迷迷蹭蹭地出了城過了河,走到了蟆頤山上。忽然,他看見了一個很深的石洞,石洞裡放了一尊木製的雕像,仔細一看正是那位老者。張遠宵如醍醐灌頂,原來是師傅來點化他了。
於是,他便在蟆頤山上結廬開始修道。
一切似乎都是偶然,又彷彿冥冥中早已安排。
一般而言,修道者在得道前要經歷不同的階段,且在順利通過一個階段後,需另覓他處繼續另一階段的修煉。
張遠宵在蟆頤山修煉一段時間後,便赴邛崍崇真觀繼續修煉。在邛崍修道期間,張遠宵異於常人之處顯露得淋漓盡致。《蜀故》載——“眉山張遠宵,寓居邛之崇真觀,常持竹弓鐵彈向空中打。人問之,曰:'打天下孤辰寡宿耳。’……居數年,忽一日書符於壁,如四目老翁狀,符就落筆,隱身不見。”
數年後,張遠宵到白鶴山訪友,閒來無事就在山下釣魚,突然聽見西湖峰下有一白髮老者直呼其名,張遠宵覺得特別奇怪,想不到在惠州都有人認識自己。那白髮老者走上前來,笑道:“你難道不認識我了嗎?我在你麪館裡白吃了三個月的面,之後又送過你彈弓、鐵球,教過你道術仙法,我是四目翁啊。”張遠宵仔細一看,果然是昔日教自己丹道法術的四目老翁。
回眉山後,張遠宵一邊繼續潛心修道,一邊開始着手重瞳觀的修建。用現在的觀點來看,他沒有多少資源可用,沒有多少徒弟,也沒有多少錢財,要在這個山林裡修建起一座道觀談何容易。
但他做到了。他有過人的勇氣與膽識,而且他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民間道教信徒的一呼百應。
重瞳觀建起來了,張遠宵在大殿上供奉四目仙翁的神像,日夜香火不絕。
時至今日,重瞳大殿已歷經數次重建、維修。從今天這座具有典型明代建築風格的大殿上,我們已無法得知張遠宵用了什麼方式、用了多長時間將道觀建成,一路經歷了怎樣的辛苦,又是何人設計了這座道觀。
也許,這座道觀的落成,點亮了眉山乃至蜀地的一盞明燈。從那以後,人們多了一種精神寄託。在人們的口中,張遠宵羽化登仙后成爲了一位用彈弓爲人類造福的正直善良的神仙,只要看到誰家有災氣,就用彈弓發彈擊之,將災氣驅散。很快他的威名傳遍了人間,世人傳爲“彈弓張仙”。
後來,也許是花蕊夫人的李代桃僵,又或許是,張遠宵使用彈弓所用的“彈子”與“誕子”諧音,暗喻誕生貴子之意。這一位解救民生疾苦以造福人類的神仙便就成了“送子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