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在主將被殺之後,那些魯陽軍的士卒們盡皆丟下武器投降。
尹凱很快便將整個局勢掌握到了自己的手裡。
許八郎此時也從環形防禦工事中走出來,對着尹凱深深一拜,許多感激的話語,在此時也顯得有些多餘了。
“你們還是快些上路!”尹凱催促着他:“若是劉大頭反應過來,再追上來,可就不好說了!”
“好!”許八郎連聲答應着,重新集合起商隊的車馬,沿着向西的官道,快速地往洛陽的方向而去。
一直看到太平寨商隊走得遠了,尹凱這才押着魯陽軍的俘虜迴轉京城。
此時,早有人將杏花鎮外所發生的事稟報給了劉大頭,一聽說尹凱親自領兵過來圍剿了他的部隊,劉大頭先是嚇了一跳,然後馬上想到了什麼,連忙趕往尉遲王府去見尉遲儉。
實際上,他之所以如此明目張膽地敢於打劫太平寨的商隊,也是受到了尉遲禮的蠱惑,這件事並沒有知會於尉遲儉,若非如此,尉遲儉也不會讓他們這般行事的。
尉遲禮受到尉遲儉的委派,前往京郊去向三軍的將領進行安撫,在劉大頭的軍營之中時,提起了太平寨商隊反傷了他的人,而且許八郎還在皇帝的面前告了他們一狀,他們險些被順昌皇帝因此拿下問罪,劉大頭便氣不打一處來,尉遲禮趁機鼓動劉大頭再打太平寨的主意,於是也便有了如今所發生的這一幕情節。
當劉大頭風風火火地趕到尉遲王府,見到尉遲儉,並向他說明了情況之時,尉遲儉的臉沉得彷彿是冬天裡要下雪之前的陰鬱天空一樣,馬上將尉遲禮叫了出來,對其一頓得臭罵。
“你難道不知道嗎?京外的三軍,可是皇上和尹凱的眼中釘,肉中刺,上一次我好不容易纔令皇帝收回承命,但是最終他還是安排了一個鄭王來統領三軍,你們也便消停消停好了,如今更是頂風而上,打劫太平寨的商隊,還被尹凱抓了個現行,只怕如今,尹凱已經押着你們那些沒用的將士們進了京,這件事想要再糊弄過去,已然不可能了!”
劉大頭垂着頭,一聲不吭,心裡面卻是將尹凱和太平寨罵到了祖宗八代。
尉遲禮道:“這尹凱管閒事管得也太多了吧?魯陽軍的事情,又不歸他管,他把鄭王放在什麼地方了?”他的意思是正好藉機來挑撥尹凱和鄭王的關係。
尉遲儉瞪了他一眼,道:“他是京城防禦使,只要是在京城地面上所發生的任何治安事件,他都有權力掌管,你們就算是真得要打劫太平寨商隊,爲什麼不等着他們離開京城的地面再說呢?”
尉遲禮和劉大頭面面相覷,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那麼多。
尉遲禮道:“如今,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三哥還是快些想想辦法。”
尉遲儉道:“這件事往小裡面說,劉良被革職問罪,三軍最終會退回原地;若是往大里面說,劉良可以殺頭了,三軍統領進行輪換,皇帝再把這三軍撥到尹凱的治下,我也無話可說!”
一聽到自己可能會被殺頭,劉大頭馬上害怕了起來,跪倒在地,哭訴着:“還望宰相大人救我。”
尉遲儉思忖了一下,道:“如今之計,我也沒有能夠說得上話的地方,但是你馬上去找鄭王,或許能夠有所轉機!”
“鄭王?”尉遲禮有些詫異:“他能管多大的用?”
尉遲儉道:“雖然他只是名義上的三軍統領,但是尹凱直接抓了魯陽軍的人,沒有跟他說明,他一定會很不高興。這個鄭王向來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讓他到中間這麼一攪和,或許事情就會有了轉機!”
一聽此言,劉大頭連忙磕頭謝過,馬上出了尉遲府,趕往鄭王府。
尉遲儉警告着尉遲禮:“以後這種沒頭腦的事情,你不能再做了,做什麼事情之前,還是先要考慮了一下,若是不能把握,便如何也要問一問我!”
“諾!”尉遲禮點着頭,又建議道:“要不,我進一趟宮,跟妹妹說說?”
尉遲儉搖着頭,道:“雖然八妹如今貴爲皇后,但是順昌皇帝對她根本不放在心上,而且八妹總想着參與政事,被順昌所厭,雖然我多次勸告,但是她還是我行我素,如今順昌皇帝一見到八妹,便不高興,若非他礙在咱們尉遲世家的身份上,恐怕早就把你八妹廢了。”
尉遲禮恨恨地道:“這個皇帝真是小人得志,當初他作祁王的時候,那一副嘴臉,巴結我們就像是一隻哈巴狗一樣,如今作了皇帝,倒是把咱們尉遲家的人當成了對頭。”
尉遲儉也只是揮了揮手,不願意再聽他說下去。
此時,對於尉遲儉來說,最關心的問題還是燕京前線的戰事,這件事也是整個大楚朝最爲關心的頭等大事。
契丹人之所以能夠在燕京站住腳,並且經營了那麼許多年,還是有他們一定的道理的,那裡雖然是漢人居多,但是那邊的漢人卻並不認同大楚朝廷,契丹人的漢人漢制的政策,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尉遲義如今已經圍城半年之久,契丹人也正漸漸從開始時的慌亂無措中,恢復過了精神來,組織起草原上各民族的援軍,正源源不斷地趕往燕京城。
尉遲義也顯得焦慮不安,從他往來於京城的通報便可以看出端倪來,對於何時能夠攻破燕京城,他也沒有了底。
如今的形勢,隨着時間的流轉,局面越來越向着有利於契丹人的方向發展,這樣下去,遲早是要大敗的。
雖然在給尉遲儉的回信裡,尉遲義的回答十分得委婉,但是尉遲儉也看得出來,實際上此時,尉遲義已然沒有了必勝的決心。
所以,在這個時候,尉遲儉正在考慮的事情是與契丹人講和。
在京城中,還有契丹人的一個議和使團沒有離去,這個議和使團一直在跟禮部的人拉鋸一樣得進行着談判,而順昌皇帝也沒有對他們進行召見。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議和的事情,還是要看前方的戰事,如果尉遲義攻城順利的話,那也就不存在什麼議不議和的問題;只有在戰事不順的情況之下,纔會考慮與契丹人議和,以達到體面退兵的效果。
也許如今,正是可以和契丹人議和的時機了,尉遲儉考慮是自己應該就在近期,跟那些契丹使者見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