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遼國遺臣

宋徽宗有此言,乃是因爲得知平州張覺遙奉天祚帝耶律延禧爲主的情報,讓他意識到燕地人心並未歸附,天祚帝耶律延禧那個麻煩必須消除。

當然,宋徽宗突然提出此事,也是有意試探一番郭藥師,看他會如何應對。

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刁鑽的問題,急切之間難以很好的答覆。

郭藥師若是拒絕攻打天祚帝,這是抗旨不遵,朝廷還能放心讓他鎮守燕地麼?

可若是郭藥師毫不猶豫地答應殺死舊主來討好新主,以此爲自己邀功,則又不免被視爲不忠不義的小人。

今日你郭藥師可以心安理得的背叛天祚帝,明日豈知你不會再次背叛大宋?

也不知是宋徽宗身邊哪個缺德的大臣幫他出了這麼一個坑人的問題。

郭藥師聞言,面色大變,開口說道:“陛下恕罪,臣不敢領旨!

天祚帝,臣之故主也,臣不敢叛。

只因天祚帝國破出走,燕京城被蕭太后篡權,臣這才向天朝降伏。

陛下讓臣於別處效死命,臣絕不敢推辭。

但若是讓臣反故主,臣事故主如事陛下,唯知盡忠而已,實不敢從命。

弒君背主非臣之道,願陛下將此任務指派給他人。

臣萬死!”

郭藥師聲情並茂的說完這些話後,跪在地上涕泣如雨。

郭藥師的這番應對,堪稱完美,他向皇帝陛下表明瞭態度:

我郭藥師就是一個忠臣,以前不會背叛天祚帝,如今也不會背叛道君皇帝你。

如我這般的大忠臣怎麼可能幹得出殺害舊主之事?陛下英明,不會逼我這忠臣幹出不忠不義之事吧?

“郭將軍真忠臣也!”

宋徽宗由衷的發出一聲感嘆。

郭藥師的這番表演成功的化解了危機,贏得了宋徽宗的讚賞。

宋徽宗一開心,就將身上的戰袍脫下披在郭藥師身上,連同盛冰的兩個金盆都賜予郭藥師,並對他官加檢校太傅。

郭藥師離開延春殿回到驛館裡,對屬下說今日能有這些賞賜,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常勝軍衆人齊心合力的結果。

隨後,郭藥師就命人將兩個金盆鉸開,給屬下衆人均分。

郭藥師拒絕攻打舊主,並且與屬下共分金盆的舉動,得到朝中衆人交口稱讚,宋徽宗也覺郭藥師能行事如此,殊爲難得。

但郭藥師不肯領兵攻打天祚帝耶律延禧,倒也讓宋徽宗君臣更覺得天祚帝一日不除,燕人人心不穩。天祚帝對於大宋統治燕雲之地實是心頭大患。

不過,這個心腹之患還遠在夾山與金軍做迷藏,只能算作遠慮,現今正在威脅燕山府的蕭幹軍纔是大宋的近憂。

在派遣郭藥師北歸與蕭幹對抗後,東京汴梁城裡,在接到王安中的上書後,羣臣再次爲是否接納平州張覺這股叛軍而爭論不休。

趙良嗣仍然堅持反對接納張覺,甚至請求宋徽宗下旨處斬前來東京汴梁城遊說的遼國遺臣李安弼等人。

宋徽宗不允趙良嗣所奏,但也舉棋不定,不說同意接收平州。

皇帝陛下不表態,支持接收平州與反對接收平州的大臣們爭執不下,到得最後,這個僵局卻被康延殿學士、提舉太一宮趙敏修打破了。

趙敏修也是遼國遺臣,只是早一步投靠了大宋。他原名李處能,是原遼國宰相李儼之子。

李處能是遼國外放官員,在覺華島爲官時被當時掌權的蕭太后召喚回燕京。當他走到平州地界時,卻得知金軍已經佔了燕京,被迫逃往宋朝。

李處能輾轉到達東京汴梁城後,宋徽宗對其頗爲重視,先是賜他皇族姓氏,改名趙敏修,後又賜給他宅第官職,趙敏修於是留在了東京汴梁城。

趙敏修能夠在亡國之後跑到大宋京師,並混得風生水起,也是託他父親李儼之福。

李儼曾經出使大宋,與宋朝官員交往密切,在東京汴梁城裡頗有人緣。特別是他二十多年前與蔡京交好之事,在大宋士林傳爲美談,也爲今日兒子投靠大宋鋪平了道路。

太師蔡京年輕時是進士出身,滿腹經綸,才思敏捷。

宋哲宗紹聖年間,蔡京以翰林學士身份,出面接待遼國使臣李儼,留住頗久。李儼也是才華橫溢,精通詩詞,與蔡京一見如故,成爲了好友。

一日,蔡京在府上宴請李儼。李儼看到侍從端上來新鮮的杏子,詩性大發,指盤中杏子吟道:“來未花開,如今多幸(杏)!”

蔡京一聽,隨手拿起另一個盤子中的梨子對曰:“去雖葉落,未可輕離(梨)。”

蔡京以梨對杏,十分工巧,又以諧音表達了對客人李儼的挽留之意,更加絕妙。

二人的妙對一時間在東京汴梁城裡傳爲佳話。

正因爲父親在大宋有太師蔡京這樣的老友,所以趙敏修在遼國滅亡後立即毫不猶豫地逃到東京汴梁城,投奔了蔡京等人。在太師蔡京等人的幫助下,趙敏修很快就在大宋京師裡立穩了腳跟。

趙敏修繼承了家父結交朋友的天賦,很快就與宰相王黼、少保蔡攸建立了很好的私交,經常在王、蔡府上走動。

因爲趙敏修在逃亡過程中,曾在平州滯留過一段時日,王黼、蔡攸二人便向趙敏修詢問平州的情況。

趙敏修認爲平州非常重要,非收復不可。王黼、蔡攸二人又把他的這個意見轉述給了宋徽宗。

最終,宋徽宗對於收復平州的渴望戰勝了對金國的恐懼,決定撕毀與金國的盟約,納降平州。

於是,宋徽宗下旨命燕山府安撫使王安中、坐鎮雄州宣撫司的中山安撫使詹度等人配合平州張覺安撫燕地百姓,並選拔當地士大夫中可用之人管理地方,又免了燕山府等地三年賦稅。

同時,宋徽宗下旨命燕山府安撫使王安中派人奔赴平州,告知張覺宋朝願意接納他,希望他能夠夾擊佔據薊州和景州的蕭幹,爲大宋建功立業。

張覺與大宋和蕭幹都有秘密聯繫,他得到大宋的答覆後,沒有聽命去攻擊蕭幹,而是倚仗着有大宋這個靠山,親自帯着五萬兵馬向東越過榆關,屯駐在潤州近郊,想攻取遼國滅亡時新降金國的遷、來、潤、隰四州。

整個燕雲大地,有戰火蔓延之勢。

第二百一十章 圍殲桃花山第七百七十九章 宋軍巡邊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頭不夠呀第三百八十二章 康莊大道第五百四十三章 混得好的呼延灼第四百七十章 攜美渡海第五百八十六章 來遲一步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門大官人要收徒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金軍援兵第四百一十二章 登州見聞第一章 我是西門慶?第四十七章 陸小乙的榮幸第九十一章 投名狀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名府的名人第九百八十八章 任君選擇第二百二十章 琵琶亭上的豔遇第四百四十五章 任君挑選第七百七十九章 宋軍巡邊第一百九十八章 先坐下來分一分贓第四百四十三章 文化下鄉的好生意第七百六十一章 岳父讓我去撈錢第四百二十二章 我的大哥嚇死你第一百四十五章 老太公的點化第二百一十八章 錯過改變歷史的機會第三百零七章 牟山賊覆滅第六百六十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第二百二十六章 黑旋風火併浪裡白條第八十七章 飛雲浦的埋伏第三百四十二章 倒黴的撲天雕第九百五十五章 舉賢任能第六百二十九章 西門謀良虎第九百六十三章 影響後世的義舉第七百三十三章 一個諢名引發的血案第八百七十五章 遼國落日第二百八十一章 替天行道的牟山第七百四十三章 灞橋柳色第三百四十三章 智多星的疑惑第五百八十二章 智多星的後路第八百零一章 西門大官人的慰問第五百二十章 鬱悶的董都監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風停雪不停第二百二十六章 黑旋風火併浪裡白條第九十三章 好菜好酒好女人第五百零二章 好漢請留步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李乾順被俘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完顏吳乞買的惱怒第八章 大宋第一書法家西門慶第四百六十三章 突圍渡江第九十六章 東京往事第八百四十九章 張將軍不必遠送第二百一十二章 觀戰對影山第七百八十三章 指點馬擴第三百零三章 蔣門神要捉熊第一百零四章 何方高人第二百零八章 周通前來拜訪第九百章 “小太尉”姚平仲獻策第六十八章 張家莊招婿第四百一十七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頭市演武第五百八十八章 見好就收第四百三十四章 王進突陣第三百七十七章 宮女月兒第一百五十八章 精兵的雛形第九百三十三章 康王北上第四百五十章 縱馬胡凱山第八百八十一章 功虧一簣的郭藥師第九百一十四章 种師中西進第二百三十四章 哪位高人忘了落名?第九百八十章 衣錦還鄉第五百五十六章 本府以德服人第九百二十四章 魯智深拯救計劃第九百二十九章 滅國之戰的序幕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全線反攻第九百六十五章 復辟黨雲集第九百八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六十七章 潘金蓮嫁入西門府第八百六十五章 宋徽宗提供的鐵證第三百七十九章 阮琴迴音第五百八十四章 雷橫的悔恨第八百一十五章 大官人的面子第八百六十章 吳乞買登基第五百八十四章 雷橫的悔恨第八百七十八章 金軍南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誠實守信的楚軍第九百七十二章 威名傳天下第二十一章 小人沒面目第二十四章 酒後的一棍第三百四十三章 智多星的疑惑第三百三十五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摔跤較量第九百六十章 西門大債主第八百二十一章 我軍休矣第四百二十章 盜馬的漢子威武雄壯第七百六十六章 何濤建功第四百九十章 膠東海盜第一百六十二章 堅定不移當土豪第七百二十五章 我兒必將爲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精兵的雛形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場徵稅引發的戰爭第八百三十五章 鬆亭關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