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壩

匠坊目前規模最大的就是石灰窯、磚窯以及後山十三四里外、寶華山深處所開發的石炭(煤)場,目前燒製石灰、制磚,已經基本上都用相對廉價的石炭(煤),頂替早前將左右山嶺砍伐一空的薪柴以及更爲昂貴的木炭。

也是如此,屯營軍府僅需要每月拿出一千二百石粳米,就能從匠坊換走二三十萬塊大小青磚、兩千擔石灰以及六百車石炭。

不過,匠坊方面,還存在很多能改進的地方。

韓謙之前沒有做,主要還是他沒有那麼多的精力顧及這邊,特別是他離開金陵四個月期間,他只能要求範大黑先率領諸場工師,先將規模做起來。

今天三皇子楊元溥過來,韓謙一邊帶他參觀匠坊,一邊傳授他格物之學,一路侃侃而談,似乎完全不受昨日之事的影響。

格物一詞,出自儒學四書之首的《大學》,其篇開宗明義就寫道:“古之慾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在格物……”

就儒學而言,開宗明義就點出“格物”乃是致知正心、修身、齊家最基礎的先決條件。

然而千百年來,諸儒學者解讀“格物”一詞,將重點放在窮究其理,加上先秦以來對匠術以及從業者的打擊跟社會性的蔑視,導致格物之學演變爲玄學、心學,而沒有真正立足於“辯別物性”、“認知客觀規律”這一根本性的解讀之上,以致千年之後都沒有真正發展出來成體系的科學來。

這也是韓謙一年多來融合翟辛平及夢境知識,所得到的最大感悟。

更想要辯別物性、認知客觀規律,更爲重要的一個前提,還是凡事都要實踐。

處理匠坊繁重冗雜的事務,對韓謙而言,其實也是梳理、融合夢境知識的一個過程。

這些知識,甚至哪怕韓謙僅僅只傳授他最基礎的格物之學,以及匠坊裡的一切,對楊元溥照樣有着極大的吸引力。

柴建、李衝等陪同人員,則是聽得面面相覷,也不知道韓謙哪來的閒情逸致,又或者說這些話別有用心。

雖然自前朝晚期以來,藩鎮割據、武夫當道,科舉實際上形如廢止,儒士地位也不彰顯,之前的封疆大史、割據一方的節度使,乃至此時的樑、晉、楚三國君主,都更崇尚實用主義,但在法理之上,還沒有顛覆自千餘年前董仲舒所推行的“獨尊儒術”那一套。

柴建、李衝等雖是武夫,但自幼也勤苦讀書,也可以說深受傳統儒學的影響,而即便陳德是純粹的武夫,也覺得韓謙所講,與他平時所聽的迥然不同。

當然,陳德、柴建、李衝未必同意韓謙的觀點,但以他們的學術底子,還遠不足以站出來駁斥韓謙,同時他們也爲韓謙見識、學識之雜、之廣而震驚。

然而更令柴建、李衝難以忍受的,則是在匠坊之內,哪位工師、匠師稍有所長,韓謙便喚到三皇子楊元溥跟前介紹一番,着他們親自給三皇子解說手藝,他們猜到韓謙是借三皇子削弱軍府諸吏在匠坊工師眼裡的威勢,但三皇子一臉的平易近人,他們也無可奈何。

而三皇子對韓謙一口一個“韓師”相稱,柴建、李衝更是無奈。

參觀過匠坊,就在匠坊簡單用過午餐,午後韓謙又領着興致勃勃、不覺辛苦的三皇子,走到後山深處的煤場視察。

看到從煤場下去,沿着一道溪河再往北,溪口邊堆積大量的石料,還有上百名衣衫襤褸的壯實漢子正在溪口的側面開挖一條深渠,楊元溥好奇的追問韓謙:“韓師你這是要在這裡大張旗鼓的做什麼?”

“築石壩蓄水!”韓謙說道,“這也是我回到山莊,第一件要做之事,之前已經吩咐匠工準備了許久。”

從煤場下去,西側的這條溪河,跟流經秋湖山別院的溪溝是相通的,然後在匠坊位置,因地勢平緩下來,河道也進一步開闊,形成二十多步寬的桃溪河,繞過軍府土城,再匯入赤山湖中。

韓謙計劃在煤場西北面的溪口造石壩,是想着將北面的溪澗水位提高三到四米,這樣就能將溪口往北延伸到寶華山深處五六里長的溪谷,都能變成一座小型的山湖水庫。

一方面,水庫外圍能開墾更多的糧田引水灌溉,另一方面,同時也是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溪口下方的煤場邊緣,目前已經建成兩座碎煤水碓投入使用,需要穩定的水流。

受限於採掘技術,當世開礦洞挖出來的煤塊都比較大個,倘若直接用於制磚、燒製石灰,燃燒既緩慢又不充分,這也是當前磚窯、石灰窯成本不能繼續下降、產能無法進一步提高的一個關鍵瓶頸。

然而事實上,磚窯、石灰窯不需要擴建,僅僅是將煤塊進行初步的破碎,將其中含煤量低的煤矸石剔除掉,效率就能提高大半。

韓謙僅僅是通過書信指導,將六七百年前大將杜預所留的連機碓圖寄回金陵,叫匠坊這邊仿製兩座連機水碓,也是簡陋版的水力碎煤機,目前雖然投入試行才半個月,但使用的效果相當好。

問題在於,不建水庫對水流進行人爲控制,不僅僅秋冬季枯水時節,現有的兩座水力碎煤碓難以運轉,夏秋季雨水充沛時,水流忽急忽慢,兩座水力碎煤碓的運轉也難以穩定。

想要建立相對完善的生產體系,靠天吃飯,其實是效率最低的。

目前唯有在上游修建水庫,才能保證下游建造、使用更多的水力器械,都能有穩定的水流;而要保證煤場所出的煤,在秋冬季也能通過淺底船運出山去,更要保證水流不枯竭。

韓謙去敘州之前,就安排匠坊開採築壩所需的石料。

而在韓謙回金陵之前,範大黑就已經安排人手在溪口西側開挖引水渠。

範大黑被韓謙踢出金陵,但諸多事還是有條不紊的在推進着,在韓謙親自過問下,並沒有被耽擱下來。

待過兩天將引水渠挖通,就可以在溪口上游先築泥堤,將溪水擋入引水渠中流往下游,溪口這邊就能正式的修築擋水石壩。

“江淮多暴雨,山洪衝擊,水勢洶涌,這道石壩得建得多堅固,才能穩如山嶽?”楊元溥竟然有些擔憂的問道。

“殿下你看這些石塊都開有槽口——築壩的時候,我們會將熔化的鐵水澆灌到槽口裡,使石壩渾成一體……”韓謙簡略的解釋道,至於更復雜的演算也沒有必要詳細解釋給楊元溥知道。

“這得要用多少錢糧?”楊元溥問道,他還是關心這個問題。

“還好溪口挖開兩三丈就是岩層,石壩僅需要築三十步長就能封住溪水,沒有想象中那麼艱鉅,匠坊還能夠勉強勝任……”韓謙渾不在意的說道。

韓謙雖然渾不在意,柴建、李衝卻是暗暗咂舌。

雖說屯營軍府消耗大頭不在左司,但左司的用度之大,也已經遠超乎他們想象,即便不算左司這次新添加的人手,他們都不知道韓謙之前是怎麼撐過來的。

就着攔水石壩的修造之事,韓謙順帶又跟楊元溥講解諸多有關泄洪渠、引水渠、陂塘、梯田工造之事以及水碓、水磨、水排、連機碓等早在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前就已經發明問世的水力器械。

至於理論上能夠實現的水力紡紗機、水力織布機以及水力鍛錘等,韓謙則不會講,至少在柴建、李衝等人面前,不會講。

屯營軍府位於寶華山的南麓,綿延近二十里,山湖之間相對平坦的可開墾田地有限,但山間可以利用溪河的地方則是不少,而且落差也夠,可謂水資源充沛。

韓謙建議三皇子楊元溥從太府寺、內侍省乃至工部,爲軍府工曹多攬些事務過來,就足以多養活上萬人,減輕屯營軍府的錢糧壓力。

比如朝中發放官俸,是稻粟等穀物去殼後的粳米精糧,去殼之事,早年用棒舂,之後用石碾、踏碓,而水碓乃至連機碓雖然早在七八百年前就已經問世,但金陵城內沒有高落差的溪河,主要也是用官奴婢,或用畜力舂糧、碾米。

雖說用官奴婢,成本也是極低廉,但問題在於,即便用官奴婢也要給吃喝維持其有力氣可供奴役才行,而管束成千上萬的官奴婢,耗資也是極巨。

倘若軍府工曹能利用寶華山南麓的溪河造水磨、連機碓等物,只要舂米的成本能低於用官奴婢,三皇子就可以將其事承攬過來,陛下那邊也不會不允。

柴建、李衝能意識到韓謙在三皇子面前大談這些事,還是在給工曹參軍周元找堵,暗感這兩天的事情,並沒有因爲範大黑、林海崢被踢出金陵,韓謙又將左司子弟召集起來而告終啊。

不過,他們也不能說韓謙建議沒有可取之處,畢竟左司匠坊這邊就大張旗鼓的在這麼幹,周元憑什麼說他幹不了、幹不成?

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謀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敗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師第五百一十章 議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長信宮第七百六十四章 蜀使(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鬼之謀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二百四十四章 負荊入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憚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伏兵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勝算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五百三十二章 彷徨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七百四十四章 奪城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謀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五百一十章 議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三百九十七章 責難第六百九十四章 喧賓第七百五十九章 關中(六)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五百四十九章 奏疏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見肘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襲擊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圍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攏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魚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懾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五百四十七章 形勢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五百二十二章 會合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談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十九章 侍講沈漾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思路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一十九章 爐火純青第五百一十章 議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三百二十章 韓師賜教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戰第五十四章 再設司曹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攔第四百二十五章 山莊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計第四百六十八章 殘屍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