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麟之趾

晨風清涼,暫時吹走了天氣的悶熱,未央宮含元殿外,扎着總角發鬟,穿着一身繡滿玄鳥雲圖案新衣的趙恆置身於近侍中間,滿心焦慮又興奮難耐。

這一年,趙恆六歲。

殿門外的大鼎燃燒着香料,盔明甲亮的羽林衛們直挺背脊,昂然持戟站立,微風吹過,他們頭頂飄揚着趙國的旗幟,上面畫着炎日玄鳥。

一切都那麼莊重,一切都那樣肅穆,這是繼趙國建立後,趙恆參與的又一次典禮。雖然不懂這意味着什麼,但他隱約能感覺到,這次他要出席的儀式,是很重要的,而且似乎是以他爲主角……

他想起那天晚上,他正在入睡,母親突然走進他的寢室,抱着他失聲哭泣。趙恆被驚醒後爲母親拭去眼淚,不知所措,母親卻笑着說這是高興的淚。

”高興也會流淚?“趙恆不解,還沒來得及想清楚這個問題,便被一羣宮女包圍,又是給他量身體,又是給他張羅新衣,等新衣制好,儀式便接踵而至了。

如今,他已經站在這裡,宮內宮外,無數雙眼睛在看着他,善意,惡意,或者情緒複雜。

在這些目光的聚焦下,趙恆沒有示弱,他努力站直身體,想表現出六歲孩童所沒有的成熟氣度,彷彿眼前一切早已司空見慣。

可實際上,他手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孩童是敏感的,雖然之前已經演練過許多遍,可事到臨頭,趙恆仍然會生出一絲懼意,想要掉頭逃離,跑回長信宮,拽着母親的衣角尋求幫助。

“公子。”就在他有些茫然無措的時候,一個溫和的聲音響了起來,一位身穿絳色朝服的官吏在他面前蹲了下來:”公子稍後便隨我入內,不要回頭。“

是謁者令子夏,他是趙恆父親身邊的近臣,趙恆對他並不陌生,他溫和的目光也讓人心生安定。

於是趙恆捏了捏小拳頭,身後那些目光仍在,但其中似乎多了母親那期許的眸子,讓趙恆能戰勝害怕的情緒,努力跟上子夏的步伐努,在儀仗護衛下向前走去,沒有東張西望,更沒有回頭。

謁者令子夏要負責今日對趙恆的引導,他用很慢的步伐緩緩向前走,既要確保自己走的路線是筆直的,餘光還得放在身後的公子恆身上,指引他前行,防止他磕絆。

殿外的百餘步一切順利,然而就在抵達殿門處時,趙恆面前出現了一道門檻。

宮中禮官很早就對趙恆說過:“公子公孫、卿大夫、士出入君門,不踐閾。”意思是進入君主的宮殿時,應該從門中央所豎的一根門檻旁側身而過,不要用腳踩在上面。

門檻的作用是內外的界限,同時,它也是主人的身份高低的一種體現,作爲諸侯宮室正殿,含元殿的門檻對於六歲孩童而言,有點過高了……

子夏又偏過頭看,想要鼓勵趙恆前行,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對於趙恆而言,最可怕的不是這道門檻,而是門檻之後的情形……

他放眼望去,殿內,全是高大的身軀,臃腫的朝服,晃動的玉佩,還有一雙雙眼睛。

相邦董安於那老態龍鍾的眼睛,悍將田賁審視的眼睛,秦國公子刺充滿豔羨的眼睛……這些更多更近的眼睛都直視着趙恆,似乎是期盼已久,現在只想將他從裡到外看個通透……

趙恆腳步再度一滯,遲疑不敢進,直到他看到了父親的眼睛。

趙無恤坐在大殿另一端的君榻上,滿頭黝黑長髮盤成精緻的髮髻,由君侯的冠冕固定,今日他的黑色眼瞳肅穆無比,怎麼看也不像是那個會在雪夜爐前,懷抱趙恆,娓娓細述《夸父逐日》《亡羊補牢》等寓言故事的人。他已經摘下慈父的容顏,戴上趙國君主的面具。

但透過那一層玉旒,趙恆仍能感到,父親是期盼他能繼續往前走的,在威嚴的目光下,包含着勉勵、鼓勵……

”勿要讓汝父失望。“這是母親對他耳提面命過無數遍的,於是趙恆一個激靈,掀起深衣,側身舉步邁過,雖然略顯笨拙地,卻絲毫不拖泥帶水!

……

看着趙恆無驚無險地邁過殿門檻,小小身影緩緩朝這邊走來,來到他的御座前,北向下拜,舉止毫無差錯,趙無恤長長鬆了一口氣。

別看他一臉莊重,可實際上他和趙恆一樣緊張,看兒子走過的這短短百餘步,竟絲毫不比他煞費苦心一步步奪取諸侯之位輕鬆。

但無恤心裡也有欣慰,兒子總算沒讓他失望,這或許也是他離開母親懷抱,從稚子變爲堂堂趙國公子的關鍵一步,邁過之後,便是豁然開朗!

趙無恤露出了笑容,示意趙恆上前。

等兒子來到身邊後,趙無恤再度仔細地看了看他,畢竟是樂靈子這種大家閨秀教導出來的,不但容貌上有幾分母親的秀氣,衣着髮式一絲不苟,舉止得體,只是眼神裡還有一絲絲的委屈,他畢竟只是個六歲孩童。

正在這時,殿內的樂官也開始奏樂,叮叮咚咚地敲起了編鐘,音樂有着輕快喜慶的旋律,樂辭曰: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一時間,殿內鍾罄齊鳴,琴瑟悠悠,一首《周南.麟之趾》演奏完畢,頓時引起了衆臣的喝彩,他們交相稱讚,隨後同時朝高坐君榻的趙侯無恤祝賀道:“君上之公子亦如麒麟,威儀赫赫!”

“善!”趙無恤也拉着趙恆,欣慰地指着他對衆朝臣說道:”此乃寡人麟兒,振振公子,必興趙邦!“

……

實際上,趙無恤做出今天的選擇,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枝繁葉茂、子嗣滿堂,這是中國人一貫不變的價值取向,民間是爲了傳承血脈,養兒防老,王侯卿大夫之家則是爲了讓宗族延續,邦邑財產有人繼承。

可兒子太多了,也不一定完全是好事,讓哪個兒子繼承家業,往往會成爲上一輩人的大煩惱。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趙無恤身爲人父,打拼了十多年後,打下了大片江山,也少不了要考慮這個問題。

他現在一共三個兒子,在宋國的“子商”是私生子,只能以“玄鳥墜卵,無孕而生”的說辭存在下去,再加上他尚在襁褓,基本上與趙國的繼承沒有瓜葛。至於其餘二人,分別是長子趙操,以及嫡子趙恆。

縱觀之前的歷史,商代的繼承製度是父死子繼,輔之以兄終弟及。直到西周初年,周公制禮作樂,嫡長子繼承製才被嚴格地執行下去。

於是不論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四個貴族等級,繼承財產和職位者,必須是嫡妻長子;如果嫡妻無子,則立庶妻中地位最尊的貴妾之子,這就是所謂的“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種繼承製度與商制相比,有效地避免了兄弟鬩牆引發的禍亂,從而維護了君權的威嚴和邦國的穩定。

可以說,嫡長子繼承製度,是周朝宗法體系能夠維繫至今的關鍵所在。自此以後,除去魯國偶爾會有“一繼一續”,宋國時不時出現“兄終弟及”外,各國都按照這種基本法來傳承。到了一百年前,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會盟時,還訂立盟約說:”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爲妻……“意思就是不要更換正室夫人,不要更立非嫡長子爲繼承人。

可是齊桓公本人卻沒有遵守這個盟約,他的夫人有王姬、徐嬴和蔡姬三人,都未生子。另有“如夫人”者六人卻每人都有一個兒子,按照無嫡立長的原則,齊桓公已立公子昭爲太子,可之後又反悔,寵愛衛姬,答應了立她的兒子無詭爲太子。

這種對繼承人曖昧不明的態度,直接導致了齊桓公生病時,國內五公子反對公子昭繼位,相互攻殺,史稱“五子亂齊”。這些不肖子孫打得狗腦子都出來了,連齊桓公死了都沒空給他收屍,等內戰結束,蛆蟲都已經吃飽喝足從門戶裡爬出來了……

與之相似的,還有晉獻公廢太子申生而改立庶子,導致了晉國連續內亂,若非出了重耳這個霸主之姿,也許已經被秦楚踩在腳下肆意欺凌了。

趙無恤不打算重蹈那兩位自以爲“英睿”的國君的覆轍。

“我可不想做齊桓公,還有晉獻公……更不想做歷史上的趙襄子。”

歷史的迷霧遮掩住了真相,所以趙無恤也不知道,歷史上的趙襄子究竟是何原因,竟放棄了自己的五個親生兒子,偏偏對兄長伯魯之子趙周青眼有加。趙襄子在三家分晉後,把趙周封在代地,稱之爲“代成君”,一副分國給他的架勢。

在趙周早逝後,趙襄子竟還不罷休,又立伯魯之孫趙浣爲趙家的繼承人。這一而再再而三,不但他的五個兒子十分不滿,連趙鞅的幼子趙嘉也有想法了。趙襄子死後,弟弟趙嘉就驅逐趙浣,自立爲國君,被稱爲趙桓子。桓子繼位十餘年後也死了,趙氏族人說:“趙桓子做國君本來就不是趙襄子的主意。”於是大家一起殺死了趙桓子的兒子,再迎回趙浣,擁立爲國君,這就是趙獻子。

所以趙國王室,其實跟趙襄子沒啥關係……

原本三家分晉時,以趙氏最強,魏韓都要仰其鼻息,然而經過趙氏這一來一回十幾年的動亂後,魏氏的魏文侯便率先完成改革,迎頭趕上。魏國取代趙國成了三晉之首,以至於戰國初期,趙一直是魏的小弟,國勢也衰微不振。

趙襄子到底是怎麼想的,趙無恤不得而知,但他結合前世今生,覺得對儲君之位曖昧不明,前後反覆,是爲君者的大忌,因爲對女人的偏愛愛屋及烏,更易儲位置,就更是把國事和閨房情趣弄混淆了。

於是趙無恤決定,早立太子。休要讓國內儲君之位空懸,讓朝臣心中不安,勿讓別有用心者生出不該有的念想。

再說了,雖然歷史上趙襄子這副身體還有四五十年好活,現在若從壯年就善於調養,不要沉溺女人和酒色,只怕能活更久。但就像趙無恤對樂靈子說的,出征在外,誰也說不準會發生什麼,楚昭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管你有多大的雄心壯志,也敵不過小小心疾。

作爲一個謹慎的人,趙無恤總是喜歡把事情準備周全再去邁下一步,萬一有意外,他可不希望自己打下的碩大家業,會像亞歷山大大帝那樣,身死地分。

若按照正統的理論來看,趙操年紀雖大,但他母親是伯羋,是妾室,趙恆雖然年紀略小,卻是正兒八經的嫡子。

但趙無恤不會單純按照禮法來做事,他還要考慮到兩個兒子的能力和未來發展。

“阿滿……”想到這個兒子,趙無恤無奈地搖了搖頭,眼中有一絲歉意。

作爲無恤的長子,趙操剛出生的那幾年獨享了父愛。直到六卿之亂,趙鞅死去,趙無恤必須坐鎮河北,無法兼顧魯地,於是就讓年幼的趙操去魯國做“正卿”,以安魯士之心。這之後七年過去了,父子二人見面的次數一隻手數的過來,上次相見,還是元月他來祝賀父親列爲諸侯。

趙操已經是十餘歲的小少年,身材瘦高,趙無恤都快認不出他是自己兒子了。因爲長期分離,此子與趙無恤的關係有些生分,在缺少父愛的情況下,又造成了怯怯的性格,並且因爲體格較弱,也對弓馬之事無甚興趣。

但更讓趙無恤不喜的,是他過於仁厚實誠了。

一月份時,趙無恤讓趙操來面前問對,便發現他對禮、樂、詩都掌握得不錯,但的言談裡有許多“柔仁好儒”的成分,當時便斥責道:“趙氏乃皋陶之後,自有制度,本以禮法雜之,奈何純任德教!?”

……

ps:百科將趙襄子卒年定在公元前425年,這一年份是根據《史記.趙世家》裡趙襄子在位年份推算的,然而在此之前,史記卻將趙簡子死去的時間延後了18年(左傳載趙鞅前476年死,史記卻錯記爲前458年)。

如此一來,史記裡說“襄子立三十三年卒”,便應該是公元前443年,這纔是趙襄子準確的卒年。趙桓子奪位也應該是這一年,可以作爲佐證的是《竹書紀年》:“晉敬公立十又一年,趙桓子會【諸】侯之大夫,以與越令尹宋盟於”,晉敬公十一年,是前441年,可知趙襄子這時候已死。

所以小說裡,趙無恤的生卒設定爲:公元前519年—公元前443年。

以上參考錢穆《先秦諸子系年考辨》三三、趙簡子卒年考,今晚只有一個大章。

(~^~)

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941章 他死了第535章 鬼神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298章 仲尼弟子衆生相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475章 舟師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84章 蹴鞠練兵第68章 少君魏姬第809章 魏策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873章 王孫勝第1050章 軍功爵第626章新婚夜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208章 成之誓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517章 隱士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22章 贈我緇衣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514章 突騎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605章 我回來了!(中)第742章 暴行第577章 失敗者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956章 合縱(上)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1176章 特赦第658章 大風(完)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36章 一言之威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97章 不棄親暱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49章 有女如雲第1134章 東胡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5章 東門館驛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544章 首誅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337章 小司寇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678章 三線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957章 合縱(下)第760章 活捉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394章 圈套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12章 呦呦鹿鳴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69章 大宗小宗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629章 將欲取之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943章 刑人(下)第206章 君子有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