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授土賜民

策命,是春秋時一種命官冊爵的儀式,可以用於天子分封諸侯,也可以是諸侯分封卿大夫。

早在十天前,在得知晉侯、衛侯都同意甄邑入魯後,趙無恤便立刻將甄、廩丘社廟裡的禮器派人送進曲阜,作爲獻土效忠於魯國的象徵。但魯國公室、三桓都大權旁落,如今的辦事效率不高,直到今天,魯侯的策命使者才終於抵達廩丘。

策命司儀是位年輕的士大夫,二十餘歲,他高冠博帶,頷下留了淡淡的三角須,眼睛透亮,遠遠就好奇地盯着出城迎接的趙無恤看。

到了十步時,兩人相對而拜,策命使者搶先拱手說道。

“魯之司儀子服何見過趙子。”

“久仰子服大夫之名,今日終於得見。”

子服何,無恤早在陶邑時就聽子貢說起過這個人,稱之爲魯國年輕一輩的英才之一,能得到子貢如此讚譽,可見此人非同一般。

子服氏出自孟氏,孟懿伯字子服,其後代便以字爲氏。子服何口才了得,年紀輕輕就當了行人署的司儀,如今更是被委派爲策命趙無恤爲甄、廩丘大夫的使者。

據說他還與魯國德高望重的大名士,中都宰孔丘往來甚密,還和孔丘門徒子路、顏回等人爲友,和子貢也關係不錯。

倆人寒暄幾句後攜手入城,因爲趙無恤算是子貢的主君,所以子服何對他十分友善。此人言語有趣,博聞強記,雖然從未來過廩丘,卻對這裡十分熟悉,不少典故信手拈來。

望着廩丘高大的牆邑和出迎的國人們,子服何不由得感慨:“齊人以這一城邑爲據點。欺凌魯國西鄙百年,今日多虧了晉國中軍佐和趙子之力才拔出了這根扎人的荊棘。明日以後,這裡就正式是魯國的封疆。趙子的領邑了。”

無恤謙虛道:“子服子謬讚,策命之儀在明日舉行。請隨我去邑寺宴飲歇息,結識結識本地的氏族子弟。”

因爲讓當地巫祝占卜得知第二日纔是吉日吉時,所以策命儀式得等到次日,順便也可以等待甄邑的張孟談帶着甄氏子弟前來觀禮。

當夜的燕饗其樂融融,當地上到貴族,下到國人庶民,都已經基本順服於無恤,而子服何也在筵席上長袖善舞。時而吟誦詩篇,時而手舞足蹈,頓時成了飲宴的中心。

只有烏氏的一些支系因爲烏亞旅依然被軟禁而有些尷尬,只是鬱鬱不樂地在角落裡喝着悶酒。

酒酣之時,子服何跳了一曲後回到無恤身邊坐下,卻突然對趙無恤嘆息了一聲。

“子服子爲何嘆息?可是我招待不週。”趙無恤放下了準備敬過去的酒水,側過身向他請教。

子服何嘿然而笑:“無他,只是爲趙子感到可惜。”

“可惜?爲何可惜,還請子服子明說。”

子服何目視周邊衆人,欲言又止。暗示無恤移到別處細談。

片刻後,在一處斥退了豎人、隸妾,唯獨穆夏貼身保護的帷幕內。趙無恤整理衣襟,目視子服何問道:“事不謀於暗室,子服子今夜究竟有什麼話要對我說?”

子服何寬袖高高舉起,朝無恤行了一禮道:“慚愧,何可惜的是,趙子身爲趙氏貴胄,千年氏族,仁德賢明的名望傳遍了整個中原,如今更是即將成爲兩邑大夫。手下虎賁近千,奈何要爲陽虎之羽翼?”

他一副明珠蒙塵。卿本佳人奈何做賊的眼神看着無恤,頗爲惋惜。

趙無恤啞然失笑:“子服子這是何意?我何時成了陽虎黨羽?”

子服何目光炯炯看着趙無恤道:“有傳聞說趙子在宋時。曾接受陽虎邀請,瓦之會上,陽虎又爲趙子入魯之事搖旗吶喊,暗示魯國三卿同意,此番入魯,難道不是要與陽虎爲黨?””

趙無恤微微沉吟,他知道子服何和孟氏關係甚密,他成爲策命官,也是孟氏力挺的緣故,這次來出言試探,一定也是孟氏的意思!

等了半響,宴飲的正菜終於上來了!

於是他便不高興的說道:“子服子想到哪裡去了,我被驅逐出晉國,流亡濮上,輾轉於宋曹衛之間也是無可奈何,雖然陽虎的確曾邀我入魯,還承諾贈予一千戶之邑。可實際上,甄邑是靠我自己奪下的,廩丘是託了我父親晉國中軍佐的軍威,與他陽虎有何關係?”

“至於魯國內部的紛爭我又如何知曉?陽虎大概是想討好我父,討好晉國罷。無恤雖然是落魄的亡人,卻也有幾分卿子的傲氣,怎麼會反過來侍奉一個陪臣?值此策命前夜,子服子休要亂言擾了興致。”

子服聽完後眼珠一轉,這才收斂了咄咄逼人的追問,笑着下拜道:“原來如此,是何酒後多言了,還請趙子贖罪。”

其實,子服何十分清醒,他是因爲仲尼門徒對趙無恤讚譽有加,所以纔會積極爭取策命使者的職位,並找機會出言相試。

雖然傳言有許多不同的版本,但子服何卻清楚,甄邑那場以少勝多的硬仗可是真真切切發生的。如今趙無恤是兩邑大夫,有人口三萬,可以徵召一師之衆,也是魯國西鄙一舉足輕重的新勢力。

若是趙無恤被陽虎拉攏,入魯後成了他的黨羽,三桓想要翻身就又難上幾分!

不過既然趙無恤矢口否認與陽虎的關係,即便是在說假話,卻說明此人沒有徹底投靠陽虎,而是在觀察魯國局勢。等引領他到了曲阜後,或許可以靠自己的辯才,將其反過來拉到孟氏的陣營裡。

於是子服何小聲勸誡道:“何與趙子一見如故,所以心切之下爲趙子處境擔憂。陽虎只是一區區季宰,卻妄圖執掌魯國之政,上下異位。孔子有言,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陽虎只執魯國三年。就已經被國人深爲厭惡,請大夫到了曲阜後莫要助陽貨爲逆,污了自己的名望!”

趙無恤很認真地點了點頭。和他在與陽虎書信往來上所說的一樣信誓旦旦,當夜燕饗散後他立刻召見了剛剛抵達廩丘的張孟談。與他商量此事。

張孟談的結論是:“今年之內,魯將有變!”

“如今雖然季氏、叔孫被架空,但孟氏卻依然穩固,陽虎顛覆三桓之心已久,孟氏尚有力量自保和反戈一擊,所以心中必然不甘,此次讓子服子來窺探大夫的態度,也是存了拉攏之心。”

魯國不穩。這是他和張孟談之前就料就了的,只是沒想到的如此之快,陽虎示好之後,孟氏又立刻派人來試探。

趙無恤微微點頭,將雙手一左一右放到了一起:“一方是陽虎及其黨羽,另一方是以孟氏爲首的三桓舊族,若是兩邊政變火併,吾等可要選擇好能獲取最大利益的一邊才行!”

他也順便將政務託付給了張孟談:“策命之後我會隨子服何前往曲阜完成儀式,向魯侯委質效忠,同時也會就近觀察魯國錯綜複雜的勢力。兩邑的政事就拜託張子了!”

張孟談卻有些憂鬱:“經過焚券市義一事,兩邑已經十分安定,唯一不穩的因素。便是廩丘的烏氏一族了……”

烏氏的贖金雖然已經送到,但要如何處理前廩丘大夫和他的百餘族人,還得等待趙無恤最終抉擇。

想到這幾日監視烏氏的人送來的情報,趙無恤冷笑了一聲:“烏氏家主尚在囚籠之內,子弟們就敢和高唐陳氏勾通,想要亂我廩丘,我已經想好了法子,在離開前一定能將這件事解決!”

……

第二日,廩丘社廟之外。

和理論上隨時可以調換的晉國邑大夫不同。魯國依然保留着比較原始的封建制,邑大夫涉及到授土授民。所以儀式要複雜莊重一些。

廩丘國人聚集的社廟處已經設置了高達丈餘的圜丘,甄、廩丘兩地的貴族和里閭中的國人代表被允許前來觀禮。

卻見子服何身穿莊重典雅的禮服。爲趙無恤舉行策命儀式。

正所謂侯伯九命,諸侯七命,卿五命,大夫三命,三命分別是賜命服、賜車旗、賜禮器。

不同等級的爵位有不同的服飾,趙無恤今天頭戴玄冠,佩“不貪”玉玦,腰掛名劍少虡,穿上了大夫專用的藻火紋的深衣。光滑的魯縞上,繡着藍色的水藻及赤紅色的火焰形圖紋,讓人瞧見了都由衷讚歎好一個翩翩君子。

然後是扎着大夫旗幟的駟馬戎車三乘,又被賜予了五鼎四簋的大夫全套禮器。

鼎是鋪首環耳螭紋蹄足升鼎,獸蹄形三足,鼎耳、器腹飾端正的夔紋和扭曲蟠螭紋。

簋是立耳蟠虺獸面簋,鼎足跟部是高浮雕的莊重獸面紋,主體則是細密繁縟的蟠虺紋,首尾相交且羣虺纏繞。

此外還有壺,鳥尊等物,這便是大夫的全套家當,上面都銘刻上了趙無恤的名字,以及“子子孫孫永葆是用”等字。

最後,在獻上祭祀的牲畜後,子服何用雅音宣佈了魯侯親筆撰寫的策書:

“景天子曾言,夫有勳而不廢,有績而載,奉之以土田,撫之以彝器,旌之以車服,明之以文章。子泰有勞於晉國,寡人聞而弗忘,賜汝甄、廩丘之土,以胙乃舊勳!”

子服何將此策書交給趙無恤後,就完成了賜土的過程,儀式到此結束。

趙無恤在接過策書和玉圭後,在軍吏、武卒、貴庶的歡呼聲下仰頭與天相望。

時值八月上旬,天空澄澈,唯獨的幾朵雲也小心地躲在邊緣,巨大的藍色天空上,彷彿冥冥中有天帝之眼注視着廩丘城邑,注視着趙無恤。

他也將手中沾染了一絲神聖意義的策書和玉圭高高舉起,本來以爲早已淡定的心竟不由自主地突突直跳起來。

歷史上的趙襄子十五歲時在做什麼呢?大概還是個躲在趙鞅巨大羽翼下哆嗦,在燕饗末席上低調陰沉的庶子吧?

可趙無恤雖然經歷了種種波折,卻已經成了兩邑之主,手下兵卒近千,在亂世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並且在爲趙氏經營狡兔的第三個洞窟。

而且,他的這一切已經被納入了合乎禮法的體系之內,他將在魯國這個鳩巢裡慢慢成長,壯大,最終完成自己的蛻變!

第69章 大宗小宗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1220章 !第344章 夜襲第649章 大風(6)第1217章 獲麟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36章 一言之威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81章 收之桑榆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1134章 東胡第53章 冬至(二)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39章 逼門而入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1021章 宋裂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66章 韓氏有女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536章 求婚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62章 公族之學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41章 釜底抽薪第383章 該怪誰?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413章 獵國(下)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52章 欲殺之第79章 新絳南市第79章 新絳南市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999章 殘城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659章 謝幕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4章 單騎走馬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475章 舟師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925章 《用間篇》第1215章 百無一用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85章 中原有菽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655章 大風(12)第577章 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