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兵貴神速

春秋史事繁雜,史書裡記述詳略不一,趙無恤雖然是後世來人,但他對這時代宋國發生了什麼事幾乎一無所知。只能依靠樂氏和南子送來的消息加以分析,所以很擔心商丘那邊出什麼意外,波及到司城樂氏。

至於南子,兩人書信來往,好歹有了些交情,似合作者,又似異性朋友。無恤也不是不擔心,但不知爲何,他卻深信,這個聰慧的妖女長袖善舞,能將大部分危機一手化解。

但一如南子所說,雖然貴爲公女,受萬般寵愛,卻也有辦不到的事情,比如和衛侯的聯姻,就是久久困擾她的心病。

這信中,便是關於此事的。

無恤沒注意到肩膀上的少女已經半醒,他喃喃自語道:“信中說,衛侯又派公子朝入宋,請求將婚期提前,提前到今年七月流火,也就是秋收之前舉行……”

南子聽聞後大驚失色,在此事上,她可以依仗的人不多,否則也不會病急亂投醫和趙無恤謀劃到一塊。

但好在這只是一場虛驚,在南子的央求下,宋公好歹藉口說巫祝的卜辭曰更期不吉,婉轉拒絕了,婚期依然是明年陽春時許嫁。

趙無恤讀完後鬆了口氣,心裡的感覺有些奇妙,在翻閱書信時,他居然產生了一絲憤怒,對衛侯、公子朝,乃至於宋公的憤怒。

“只是不想讓好白菜讓豬拱了而已……”

無恤如此安慰自己,但卻明白,在阻止南子嫁與衛侯這件事上,他已經從被動的受南子脅迫,變成了自發履行……

不過無恤也顧不上往那方面細思,從衛國的這一舉動中,對政治越來越敏感的他已經嗅出了某種信息。

趙無恤與南子的事情屬於機密,一直秘不示人,對外展示得到的消息時,也只是說成模棱兩可的“宋國密報”。

諮詢闞止時。他的想法和趙無恤相同:“衛國想要將婚期提前,其目的不言自明,**月間,濮上一定會有大事發生!宋國在衛國之南。若是將姻親關係定下來,就能確保南境無虞,便可以放下心來投齊叛晉,用兵於東西二境!”

衛國西境是晉國朝歌一帶,東境則是甄城!

無恤頷首道:“衛國在遭受去歲都城被圍。甄邑丟失的打擊後,雖說軍力恢復很快,但只相當於晉國一卿。之所以敢再度叛晉,一定有所依仗,說不定,齊國與晉國的爭霸戰爭將會在**月間打響!”

雖然只是猜測,但如此一來,衛便成了潛在的敵國,無恤他們從其南境穿過時便多長了一個心眼。

但或許是人手帶的充足,足足有三四百人。或是衛人無膽,不敢掠武卒鋒芒。趙無恤等人在衛境內的武裝行軍沒有遭遇任何阻攔,平安回到了鄆城。

等無恤又從鄆城去到作爲要塞城邑和手工業中心經營的廩丘時,齊國開始徵召邑民,集結鄉鄙之兵的消息也傳到了周邊各國。據傳聞說,這次他們攻擊的目標,很可能是魯國的北境和西鄙!

……

“這消息不知是誰先放出來的,但已經得到商賈和探子證實,齊國雖然自以爲行事隱秘,寓兵於政。但他們與鄰國的邊界漫長,往來沒有太多限制,所以這次治是瞞不住的。之前我料想齊人或許會攻對晉齊爭雄更加重要的夷儀,但現如今矛頭卻指向了魯國。在下臣看來頗爲不智,或許是受了陽虎奔齊的影響?”

廩丘邑寺,剛剛交接完這半月來的政務後,趙無恤和張孟談便開始討論即將到來的戰事,看着河濟之間的地圖,張孟談陷入了沉思中。

離開晉國已經一年多。張孟談年近二十,也開始留須,頷下淡淡一點,佩上雪白深衣,看上去多了幾分羽扇綸巾的味道。

他也到了婚娶的年紀後,領地裡最大的氏族甄氏開始託趙無恤說項,希望能將嫡女嫁與張孟談,附贈千畝田地作爲嫁妝。不過張孟談以婚事不敢做主,還要稟報在國內的父親爲由婉拒了。

甄氏女兒趙無恤也見過,十分美麗賢淑,但卻不是無恤的菜,雖然他婚姻觀念受這時代潛移默化影響,但若見一個女子就要收入後宮,實在是有些吃不消。可與地方勢力的結合,有時候必須以婚姻爲紐帶,所以趙無恤倒是支持手下的屬吏們與各氏族聯姻。

只是,若輪到張孟談,這個三邑的二把手,無恤卻有些瞧不上甄氏的勢力了。

“甄氏只是上士之家,他家的女兒若是作正室夫人,倒是屈就孟談了。”

“下臣也只是張氏庶子,何談屈就?”

無恤瞧了他一眼:“孟談現在雖然名爲邑宰,但實際上權同大夫,日後的前途當不限於此。”

張孟談雖然心境平和,隨着年歲增長,對名利看得倒是越來越淡,心思放在三不朽之一的“立功”上,但這句似有似無的允諾依然讓他大爲感動。

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他自然也願意用己身爲趙無恤的勢力鞏固擴張做些貢獻,趙小司寇日後謀劃衛國的濮南之地,少不了這些衛人氏族的輔助。

“若是父親同意,等戰事終了,我倒是願意與甄氏聯姻。”

幾個守備軍吏裡,羊舌戎駐守甄邑,虎會駐守鄆城。在廩丘的則是被趙無恤認爲有“將才”的冉求,他除了能嚴格履行命令外,心中還有一套戰爭方略,有他在,可以填補無恤和張孟談的一些不足。

此外,與會的還有闞止等人,衆人面對齊軍可能來襲的消息,頗有些緊張。這倒不是害怕,只是趙無恤的勢力和整個齊國比起來微不足道。

本來齊國兵制,萬人爲一軍,隨着人口經濟的發展,三軍至少能徵召六萬之衆。加上卿大夫的私屬,湊個戰車兩千乘,兵卒十萬觀兵濮上是沒問題的。即使只派一軍兩萬人,也足足有三邑武卒和邑兵、鄉亭兵加一塊五倍之多,所以衆人只感覺泰山壓頂,小城欲摧。

誰知在探討軍情時,趙無恤和他的謀主張孟談還能輕鬆地聊起戰後結姻之事。叫他們哭笑不得,同時也情緒一鬆,暗道司寇和張子大概已經有了萬全之策罷。

趙無恤說道:“還不能算萬全,只是一國之衆的集結費時費力。吾等有的是時間以逸待勞。”

春秋時期的戰爭準備過程極其漫長,且不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如孫子總結的:“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就說兵貴神速,指的不僅是行軍,還有集結……

戰前軍隊的集結過程。被稱爲“治兵”,春秋諸侯的兵制基本是農兵結合,以都邑國人爲主,鄉鄙野人爲輔。一個千里大國,從朝堂發出開戰命令,到各層卿大夫封邑主帶着自己的領民、私屬集合於郊,其後是劃分陣列建制,最後訓練開拔,一般需要兩月到三月的過程。

比如說被視爲兵家經典的晉楚城濮之戰,看似劇烈無比。其實是一場慢吞吞的戰爭。

魯僖公二十七年秋八月,楚成王做出了“將圍宋”的決定,讓令尹子文治兵於睽地,司馬子玉復治兵於蒍地。到了冬十月時。楚人才走出國門,十一月,才糾結了陳、蔡、鄭、許聯軍圍宋,時間跨度三個月。

北邊的晉國效率更高些,在冬十一月才接到楚國圍宋的情報,十二月。晉人便在被廬集結完畢,作三軍,謀元帥,頒佈《被廬之法》。魯僖公二十八年春一月,晉三軍開拔出國,準備攻擊衛、曹,時間跨度兩個月。

至於兩國在城濮決戰,那已經是四月份的事情了,距離開戰足足有大半年,這也是春秋時冠帶諸侯們在職業兵尚不普及的情況下,徵召農兵能承受的極限了。若是小規模徵召,還可以輪番調換前線兵卒,或者拆東牆補西牆。若是舉國而戰,就會耽誤農時,當時楚成王不顧子玉的請戰忙着想退兵,也有這方面的緣故。

一直站在邊上的冉求補充介紹道:“然,齊國自從管仲改革兵制,司馬穰苴又加以調整後,治兵效率比百年前的晉、楚高出了不少,但也不容高估。”

管夷吾當年對齊國的軍事改革,其原則是“作內政而寄軍令”,其措施是“參其國而伍其鄙”,內容爲:將全國分爲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工商之鄉不從事作戰,實際從事作戰的是士鄉十五。

齊國以五鄉爲一帥,有一萬一千人。由齊侯率爲中軍,兩個上卿國、高各建鼓率五鄉爲左右軍,是爲三軍,就是“參其國”。

一鄉徵召二千人一旅,鄉良人帥之。鄉有十連,二百人爲卒,連長帥之。連有四里,五十人爲小戎,裡有司帥之。一里有十軌,五人爲伍,軌長帥之,一軌則有五家。這就是“伍其鄙”,軌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處在一起,因爲利害禍福相同,所以他們“守則同固,戰則同強”。

這是一種社會與軍事相結合的戰鬥體制,算是領先時代的創舉了,所以當年齊國才能以三萬之衆四面出擊,做出跨越千里遠征山戎,滅孤竹國的舉動來。

其後隨着齊桓公和管仲的死,這制度一度敗壞,但司馬穰苴又將其恢復。他作《司馬法》傳世,使得齊人春以蒐振旅,秋以獮治兵,鄉鄙的卒伍集結於裡,都邑的軍旅集結於郊,效率比百年前的晉楚要高得多。

但或許是趙無恤站的起點太高,當他將齊國人引以爲傲的“參其國而伍其鄙”與他的“鄉亭什伍”製做了對比後,反而覺得齊人的治兵慢如龜速……

“子有說的沒錯,現在是七月中旬,齊是大國,南北五百里,東西一千里,邊鄙的軍隊半月能夠在邊境集結好,中心都邑的或許得一月之久,等到三軍全部開拔攻魯,或許得八月底了。”

比起轉身困難的大塊頭,三邑這隻五臟俱全的小麻雀在這方面反而更佔優勢,尤其是軍令政令的效率極高。民心已經漸漸歸服,自從有了趙無恤山寨秦漢的鄉亭什伍制度後,更是將統治的觸鬚深入了基層。

司馬法雲,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所以無恤時刻讓領邑繃緊神經,大野澤的盜跖就是個很好的徵兵訓練藉口嘛。

計僑統計過,過去大半年裡,三邑至少有過兩次治兵的演習,因爲什伍自有所屬,亭長、求盜自是軍吏。所以一天時間能集結完一個鄉、亭,三天內鄉亭卒就能到邑郊和邑兵匯合,五天就能合軍爲數千之衆!

“沒辦法呀……”無恤想道:“畢竟咱的制度領先時代兩三個世紀。”

這一對比,讓屬吏們稍微鬆了口氣,因爲能夠及早治兵防備,至少不會被打個措手不及。

何況,攻的方面,在衛國濮南那些暗子已經埋下許久,只欠東風了,因爲南子的事情,趙無恤近來特別想找衛國的不痛快。守的方面,齊人集結的這段時間裡足夠讓三邑訓練好兵卒,修繕好牆垣,做好萬全準備以應對戰爭陰雲到來。

何況,無恤和張孟談的腳步並未止步於坐待,短短數日,他們便敲定了一個“以進爲退以鄰爲屏”的《西魯聯防計劃》。

第937章 神蝗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444章 叛徒第939章 嘎嘣脆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26章 猛士歸心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412章 獵國(上)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84章 蹴鞠練兵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892章 過河卒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337章 小司寇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836章 復辟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1119章 雙頭鷹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535章 鬼神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396章 鴛鴦陣!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25章 國野矛盾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1200章 長安灞上(上)第710章 陶朱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204章 君與臣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893章 階下囚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538章 巫頌(上)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96章 莫如兄弟第456章 盜跖第一謀臣第491章 魚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1021章 宋裂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66章 韓氏有女第760章 活捉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40章 碩鼠碩鼠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602章 知瑤第818章 道可道第1220章 !第423章 雪橇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760章 活捉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248章 三段射第1205章 萬里關河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892章 過河卒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