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賜爾玈弓

ps:今天先這樣,明天后天都是兩更,雙十一三更

“還是古時的戰事好,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不憑藉險要關隘來作戰。那時候戰勝也逐奔不過百步,戰敗也縱綏不過三舍,領軍的將領都是講禮的人。他們對敵人也會哀憐傷病,是以明其仁也,戰前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爭義不爭利,是以明其義也……”

範邑大夫有些古板怯懦,對以往的貴族戰爭十分懷念,拼命的事情交給國人庶民,貴族只需要在戰車上放放箭,和對面相識的將領打了照面,相互間還能敬個酒,誇一誇你戈矛不錯,新鑄的?馬兒俊美,新買的?

“可現如今,爭野以戰,攻方都是不覆滅邦國誓不罷休的架勢。爭城以戰,守方也沒了坦誠相戰的舊俗,生怕城牆不夠高、殺人的器械不夠銳利,無所不用其極,人心不古啊。如今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這是從數百年前太公、伯禽封於東國就有所預料的事情,就算將城牆加到萬徹也沒有用處。”

然而他在西魯諸位大夫、邑宰們討論如何藉助大野澤、濟水、濮水北注造成的湖沼地形坑齊國人一把的會議上公然懷古,雖非有意,卻有點指桑罵槐的意思。更何況這位範邑大夫一直認爲抵抗齊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武裝化,再和齊國主帥達成協議,任由齊人長驅直入。

“小司寇方纔詢問如何禦敵才能將損失減到最少,大夫們各有所言。但要我說,應當派使者去平陰、東阿求見齊師五鄉大夫,保證西魯關隘不設防,軍隊不列陣,任由他們進入。齊人此次戰事的目的是爲了服魯,想必不會難爲沿途諸邑,齊魯若是請平,吾等就再也不必飽受戰亂之苦了,戰後也會返還侵敵。何樂而不爲……”

趙無恤手指輕輕敲擊案几,別人還好,他卻絕對不行,一旦城破。他的一切都會瞬間失去,最好的下場就是被押送到臨淄和陽虎同志作伴。

會場上一時間寂靜了下來,已經有人在思索此事的可行性,這種投降傾向若不加以駁斥,少則有傷士氣。大則會讓好容易糾結起的同盟土崩瓦解。

於是坐於上首的趙無恤目視坐在末席上的宰予,宰予會意,當即站起來慷慨言道:“範邑大夫之言謬矣,這就好比兩人角抵,不去想着如何戰勝敵人就算了,哪有防備大開迎敵的道理?當年宋襄公就是帶着這心思與楚人相戰於泓,他拒絕半渡而擊,所以遭到慘敗,傷股而死。若非其後晉文公出現,中原諸侯早已紛紛淪爲楚國的縣公。姬姓的社稷恐怕已經不保了,大夫的迂腐之言於如今戰事毫無益處。”

範邑大夫好歹是個下大夫,見小小邑宰竟敢出來駁斥他,而且言辭相當不客氣,當即不高興地說道:“莫非中都宰很懂戰事?那上次怎麼會被盜寇攻破了外郭,若非趙小司寇救援,汝與汝的夫子、同門恐怕都被迫從賊了罷!”

他在嘲笑宰予師徒也不過如此,連孔子也在城頭上受了傷,宰予雖然對孔子敬意一般,但他出身孔門。在外人面前必須絕對維護。

“我雖然不懂戰事,卻閱覽古今典史,所以知道其中一些道理。當年宋國的司馬目夷就曾說過,強敵因爲地形狹隘而不能擺開陣勢。這是天助我也,將其攔截而擊,不亦可乎?如此還怕不能取勝,哪能因爲不忍心而下輕手。如今齊國是吾等的大敵,其軍中雖有老者,戰場上便是仇敵。俘獲了就要關押,直到戰爭結束爲止。趙武卒明恥教戰,爲的就是多殺傷敵人,好保衛民衆財貨,對敵仁慈,便是對己方民衆殘忍。”

論起扯皮,範邑大夫哪裡是“言語”科高材生宰予的對手,頓時氣得說不出話來,他重重地指着宰予道:“我聽說孔子教導弟子仁義德行,結果就教出了你這等人?不當人子!”

宰予恰恰是孔門弟子裡思想上最逆反的學生,他對仁、義、德往往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反而偏到功利派上去了。

“大夫想知道夫子是如何教我的?好,我便說一說罷,夫子曾教我《詩.大明》,其中有這麼一句,‘帝謂文王:訽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號稱仁義君主的周文王攻崇,也是動用了鉤援、臨衝等器械,經歷苦戰方纔獲勝的。”

“夫子還教過我《尚書》的外篇,我記得其中有這麼一段:武王遂徵四方,凡滅國九十有九國,凡服國六百五十有二。斬首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十萬有二百三十!大夫現如今知道武王的功績是如何來的了?是用人頭堆出來的!”

這段引經據典將範邑大夫噴得啞口無言,宰予尤不滿足,再接再厲發出了最後一擊:“《尚書.武成》裡也有流血漂櫓之言,所以可見,古時候文王、武王作戰尚且如此,何況吾等?大夫若是有心,就好好聽聽小司寇的禦敵之策,不要思古非今了,也不要再說降敵之言了!”

範邑大夫臉色慘白,方纔受他影響,意念有些動搖的其餘大夫、邑宰相視搖頭,不再將他的話放在心上。直到此時,趙無恤才緩緩拊掌,假意訓斥了宰予一番,給了範邑大夫一個臺階下。

“子我無禮!速速回到席上去。大夫的意見雖然與我相左,但這是和而不同,本心都是爲了保境安民,是否?”

見人遞過樓梯,瘦臉漲得通紅的範邑大夫就順坡下驢:“還是司寇有見地,明白我的意思。”

無恤道:“但齊人滑寇,入侵魯國西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每次都殘民甚重。大夫既然來了,想必是希望能與吾等合作的,範邑位於秦邑和郿邑之南,廩丘之北,是此次禦敵的中樞,但戰事卻不一定太劇烈,到時候還得多多仰仗大夫……”

範邑大夫口稱不敢,也不再提投降之事了。

西魯的幾個邑大夫、邑宰雖說在齊人大軍壓境前夕相聚於廩丘,信誓旦旦地說願意休慼與共。一同抵禦敵軍入侵。可實際上,大家關心的都僅是自家封地的安危,因爲三桓自顧不暇,不管他們死活。不得已藉助軍力強盛的趙無恤,希望得到保護罷了。

所以在求援時,大夫們個個當先,輪到趙無恤提議大家互幫互助,各自付出些義務時。他們便開始訴苦。

……

作爲位置最靠北,是爲迎戰齊人第一線的郿宰抱怨道:“郿邑瀕臨平陰、東阿,城小兵少,不足以守堤道。”

秦邑大夫緊接着說:“秦邑四野無川澤之險,齊人可以分散劫掠,或者輕鬆繞城而過,也急需兵卒。”

瘦臉的範邑大夫一言不發,他們範邑戶口兩千餘,不缺人手,土地豐饒肥沃。也不缺糧食,缺的,大概是禦敵的膽量。

總得來說還是矮個的高魚大夫最實在:“高魚雖小,也有方三裡的城郭,何況位處南方,被各邑環繞,只要前方守住,齊人一時半會也到不了。我願帶一旅之衆聽從趙司寇調遣,只是現下缺糧,無法提供在外作戰的粟米。”

瞧瞧。瞧瞧!這才叫覺悟,這位曾披甲戴胄親自緝盜的大夫,如今倒是趙無恤最有力的支持者。

宰予作爲第一個投靠趙無恤的邑主,自然也不能示弱。他說道:“雖然中都去歲才被盜跖破了外郭,這是司寇親眼見到的,但如今已經恢復了些許元氣,我有同門樊須,除了子路、子有外,就屬他最爲知兵。守衛汶水南岸,爲大夫保衛側翼不成問題。”

或許是因爲盜寇破外郭的教訓太過慘痛,中都邑從今年開始,漸漸從以往的後軍政策變爲先軍政策,孔子雖然質疑過宰予的治邑之法,但也沒有過多幹涉。魯國的第一塊儒家試驗田漸漸變了樣子,大有被趙無恤勢力同化的趨勢。

在趙無恤的扶持下,武卒淘汰的舊式裝備基本都輸送到那裡去了,全民皆兵的情況下,武裝起三百之衆不成問題。有趣的是,那位曾向孔子“問稼薔”結果受到冷遇,被孔夫子視爲“小人哉”的樊須(字子遲),他拉起來的邑卒竟全然是長矛兵,看一眼就知道是在山寨趙武卒,畢竟年輕的他也只能從師兄冉求那兒汲取經驗。

趙無恤道:“諸位大夫勿急,吾等八邑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或缺兵卒,或缺糧秣,或少險要,這次西魯聯防就是要將吾等的長短結合起來,統一調度,達到互保的目的。”

他很快就對各邑的防務和各自負責的事情進行了交待,總的來說就是秦邑、郿邑頂住最前線,切勿讓齊人越過那三四十里的地域,東面的郿邑可以憑藉湖沼地形防守,秦邑就得集結聯軍的主力了。

秦者,是黍的一種,秦邑因此而得名,西方的秦國得名於非子所封“秦亭”,也是因爲有這種作物的緣故。秦邑這地方和範邑一樣,位於濮水下游,本就是一塊肥沃的土地,不缺糧食,只少兵卒。

中都那邊有汶水,還有泰山餘脈,一向不是齊人主攻的方向,讓中都兵守在汶水南岸即可,若是有事,鄆城的冉求也會馳援。

範邑提供中轉的牛馬輜車,還有勞役,對於出兵之事則推推囔囔。趙無恤對範邑大夫還是不放心,若是可能,還得派人將其防務控制住,否則最壞的情況,在秦邑和郿邑不保後,範邑若忽然來個投降資敵,那齊人就真的兵臨城下了!

軍隊方面,趙無恤出大頭,武卒的一半,邑卒、亭卒的一半都會拉到秦邑設防,之所以只去一半,是他還得防備着衛國和大野澤的盜跖。

“各邑往來書信消息由輕騎士送達,速度比傳車快了不少,秦邑和郿邑,還有汶水以北廣佈騎從,齊人一有異動,西魯可以提前知曉……諸位以爲如何?”

相對於他們的慌張失措,廩丘、甄、鄆城這邊已經有條不紊地完成了佈防,甚至能抽出人手去幫他們一把。大夫們自然求之不得,相互點了點頭,包括首鼠兩端的範邑大夫在內,無不應諾。

“吾等唯司寇馬首是瞻!”

不過,他們雖然在趙無恤的慫恿下來廩丘盟會,但在禦敵之策商議妥當,心裡有了顆定心丸後,也想到了戰後的事情。

尤其是郿邑宰最爲忐忑。他是在陽虎倒臺,前郿宰潛逃後新上任的,是直屬於魯侯的邑宰。本來級別就比大夫低,同級的宰予好歹在朝中有位小宗伯的夫子。還和趙無恤往來甚密,他卻是什麼背景都沒有,否則也不會被扔到郿邑這又小又窮的邊鄙之地。

“這次相會雖然情有可原,但畢竟是場違禮的私會。趙小司寇有晉國趙卿做靠山,還是君上倚重的大功之臣。頂多一句申飭。可我也公然到此,待戰事終了,國君必然大怒,三桓不知道會如何對付我,這職守恐怕是保不住了……”

就在這時,有人來報,說來自魯城的君命到了。

……

宣讀魯侯策命的依然是子服何。

子服何和趙無恤本來關係不錯,這次卻陰沉着臉,一照面第一句話便是:“小司寇這次行事有些過分了!”

無恤嘆息道:“情非得已,事急從權而已。難道事到如今,我還能指望季氏、叔孫氏相救麼?亦或是非得將自己的手綁起來降齊,纔算行事穩重?”

子服何無言以對,他們孟氏和季氏、叔孫還是不太一樣的,承擔了北境的防禦,自保不暇。甚至在短期內,還得倚重趙無恤在西鄙幫忙守住側翼,雖然公斂陽對趙無恤心存惡意,但南宮閱和子服何是樂見其成的,只是不滿於趙無恤的做法太過無視禮法了。

面對西鄙諸邑的抱團舉動。季氏和叔孫氏彷彿被將了一軍,不想同意,卻又無法阻止。而魯侯柳下季商議過之後,認爲若是不管不顧。等戰事終了,西鄙潰敗失陷倒罷了,若是守住了,那公室的威望將會受到極大打擊,必須速速追加承認這次盟會。

反倒是之前對趙無恤最爲同情,當然也僅僅是同情的孔子表示反對。

“大夫私下會盟的行爲是爲非禮。即使在史書上,也要用特殊筆法加以貶低,怎能追加承認?若是此事之後,全魯大夫紛紛效仿那該如何是好?國將不國!”

但魯國連禮樂征伐自陪臣出的年頭都過來了,主政者們雖然不樂意,但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同意,畢竟比起趙無恤來說,來勢洶洶的齊人反倒更可怕些。如今六卿分立,他們可摸不準晉國那邊的應對速度有多快,說不定還得仰仗趙鞅,才能讓魯國渡過危局,既然趙無恤想挑大樑,那便讓他挑罷,反正這次聯合只是暫時的應急之策。

於是便有了子服何的這趟廩丘之行。

“公曰:嗚呼!小司寇,今孤祗命汝以軍旅之事,往哉!賜爾旌旗三面,玈弓一,玈矢百,御齊人於西鄙,勿使侵魯國……”

玈弓、玈矢就是漆成黑色的弓箭,是諸侯賜給卿大夫的象徵性物品,比起天子賜給諸侯的彤弓低了一級。

正所謂“諸侯卿大夫有大功,賜弓矢,然後專征伐。以講德習射,藏示子孫。”弓箭有射擊和禦敵的含義,卿大夫接受旌旗和玈弓玈矢,就等於被國君授予征伐之權。

接受策命後,西鄙諸大夫們鬆了口氣,趙無恤亦然,雖然遲來,好歹也補上了一道程序,使得各邑的私會成了合乎禮法的行爲。

子服何說道:“君上還贈言說,王命南仲,往城於方。出車彭彭,旂旐央央。”

這段話出自《小雅.出車》,南仲是周宣王中興時的朝臣,受王命在朔方築城,抵禦玁狁入侵,魯侯和趙無恤的身份倒是合符詩意。

於是趙無恤迴應道:“既出我車,既設我旗,一定不辱君命!”

子服何還在生氣,他刻意不留,臨走前冷冷地說道:“於公,我希望司寇能爲國抵禦住齊人,於私,我則希望司寇做南仲,不要做申侯!”

姜姓西申侯,原本是周王室的親家,卻引犬戎入豐、鎬,是爲宗周覆滅的罪魁禍首,和南仲對比鮮明,故子服何有此說……

無恤微笑應諾,心裡想的則是……

“我倒是更樂意做攝政的周公……”

他這次糾合西魯互保,依舊是一招冒險的着棋,冒着得罪魯侯,得罪三桓,乃至於與孔門相惡的危險。

只因爲齊人的到來如滔天巨浪,時勢不允許趙無恤韜光養蓄。誰讓他走投無路之下,把大本營安在了魯國西鄙呢?齊在其北,衛在其南,魯國各勢力在其東,大野澤盜跖在臥榻之側,是爲四戰之地,東方有變,常爲兵衝。

如今的形勢是,戰則日強,不戰必衰!

趙無恤恍然覺得,自己和周遭鄰居們,彷彿已經提前進入了戰國時代。

在得到了魯城追加的承認後,大夫們心裡的擔憂也放下了,繼續在細枝末節上扯了半日的皮後,協議最終達成。他們紛紛和趙無恤歃血爲盟,還在盟會的地址外樹立了《西魯大夫會盟碑》,將盟書鐫刻上去,表示願意休慼與共,友誼如同磐石之不朽。

如此,趙無恤算是扭轉了齊人將至的必死局面。

託了齊國的威懾力,還有三桓的無所作爲,趙無恤得到的好處極其豐厚。他一來可以“以鄰爲屏”,避免領地捲入兵災;二來能增加威望,名正言順地成爲西魯大夫之首;三來請神容易送神難,等到戰事結束,順便將勢力伸入這幾個邑中,何樂而不爲?

至於能不能守住這塊天賜之地,就得看自己本事了。

時間接近八月底,西鄙這邊蓄勢以待,齊國也差不多完成了軍隊的集結。齊侯與國、高、陳等卿在濟水之南治兵,朝四野放眼望去,兵車千乘以上,徒卒數萬,可謂是耀武揚威。

但在齊人大軍開拔後,他們接下來的舉動卻全然出乎了魯人的意料……

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49章 有女如雲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433章 傷寒(中)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480 金布律第1013章 入秦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第1217章 獲麟第544章 首誅第248章 三段射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516章 訪賢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783章 雌虎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519章 漁父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1162章 大道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1056章 西施(下)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626章新婚夜第469章 第藥第340章 巫頌(下)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1215章 百無一用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893章 階下囚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434章 傷寒(下)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285章 名與實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1220章 !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536章 求婚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1136章 樓煩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90章 君子有爲第519章 漁父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714章 衛侯蒯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