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七穆遊氏

“我不喜歡這些鄭人,他們全是一副奸詐的商賈做派。”

九月初十清晨,拔營前夕,作爲宋國叛軍統帥的公子地又一次衝弟弟公子辰抱怨起來。

他討厭鄭人的理由很充分:“宋國與鄭國間本來就隙地,地名分別叫做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當年鄭卿子產和我們宋國講和,曾承諾說鄭國不要這些地方了。可如今駟歂執政,卻撕毀舊約,再度覬覦這些隙地,彼輩已經在嵒地、戈地、鍚地築了城,還妄圖染指剩下三處。此番彼輩派遊速帥軍來援,除了受齊侯所託外,打得就是割地的主意,右師竟然一口應允下來,真是……”

公子地隱隱以宋國的繼承者自居,已經將宋地視爲自己的私屬,所以對樂大心的賣國行徑十分不滿,更何況,撿便宜的還是鄭國人!

三百年了,宋人一貫不喜歡鄭國這個鄰居,從很早以前就打得不可開交。小霸鄭莊公通過遠交齊、魯的手段,多次大敗宋國,遏制其發展,在與宋的鬥爭中始終居於上風。到了晉楚爭霸時代,他們常常分屬兩個陣營互毆,其中宋國與鄭國的幾次交鋒,以鄭取勝居多,即使宋國取勝,也未曾重創鄭國,就算抱着晉國大腿也做不到。

可現如今,卻因爲有求於人,結成了臨時的盟友。

公子辰尷尬地笑了笑,其實正因爲鄭國在邊境的動作,司城樂氏被派去黃池築城防禦,纔給了樂大心發動政變的翻盤機會。對面的樂、趙、曹、向聯軍屢次擊敗他們,還搶掠了大量秋糧,逼迫叛黨不得不速戰速決,樂大心倒是看得明白,只要鄭、衛願意加入,即使割讓宋國利益也在所不惜。

否則,輸家最好的結局也是流亡他國,這緊要關頭非得恪守宋國利益作甚?

要地?割!要公女?嫁!

反正對於樂大心來說。不是自己家的姑娘,不是自己的屬地,不心疼!

而鄭國人的確不負衆望,自從他們開進宋國以來戰無不勝。這纔將對手逼到了決戰的獨木橋上。

所以現如今得把鄭人伺候好了,讓他們幫自己打完這場硬仗再說,於是公子辰安慰傲嬌的兄長道:“等戰事終了,宋國安定,再向鄭國討還那幾邑隙地不遲。現如今大戰在即,還是不要惹鄭國師帥不高興了……”

這是決定宋國歸屬的一戰,而他和兄長公子地,將分別指揮追隨自己的公族和蕭邑兵,坐鎮右軍。至於中軍,當然是聯軍中流砥柱的鄭師擔當。兩位公子還得聽鄭人統一指揮,心裡一萬個不願意,卻不得不如此,因爲在他們這些個領兵之人裡,最有經驗。最善戰的,莫過於七穆之一的遊速……

想到這裡,公子地的氣焰熄滅了,隨即將怒火轉移到了衛國人頭上:“鄭軍天未大亮就拔營等待,吾等宋人稍後也好了,就剩衛人還在磨蹭,快些派人去催催公子朝,雞鳴都一個時辰了,他還未集結好麼?”

中軍右軍已備,公子朝率領的三千衛國援軍。自然就是左軍。

就在這時,外面卻有軍吏來報,說是衛國的師帥公子朝扔下還一團亂的衛軍,帶着一輛輕車。徑自往前線去了。

公子地和公子辰面面相覷,對這位跑去衛國做大夫的叔叔,他倆算是徹底無語了,衛侯爲何不派善戰的王孫賈來?就算讓彌子瑕來也好啊,偏偏是除了模樣俊美外別無他長的公子朝……

“公子朝去前線作甚?”

去降敵?不可能,上次在朝堂上。公子朝被趙無恤一首”北方有佳人“徹底比了下來,又被南子搶白一通,丟了臉面,和趙氏子結了仇,絕不可能去投降。

那軍吏表情怪異:“據說是要去致師!”

……

“鄭國人的軍陣真嚴整啊……我和不少邦國的人交過手,可能與鄭軍相比的僅有中行氏一家而已,連齊人都遠遠不如。”

站在一處幾丈高的小土堆上遙望,從湖邊回來的趙無恤正好能看到對面拔營的敵軍。昨日的戰術騷擾沒有起到效果,因爲鄭國人大包大攬地承擔了外圍防禦,他們戒備森嚴,今早集結十分迅速,集結後嚴陣以待盟友歸位,沒有絲毫焦躁,真是讓趙無恤歎爲觀止。

在他身側的,是代表向氏加入聯軍的司馬耕,先前趙無恤在宋時便與他爲友。

司馬耕雖是孔子之徒,但爲人多言而容易躁動,此刻聞言,立刻回答道:“這是當然,鄭國在宗周覆滅前夕從太華山下遷徙到鄶、虢之間,區區數萬人,有小邑數座而已。鄭桓公、武公、庒公三代人無歲不戰,東征西討,連連獲勝,甚至打敗過周天子率領的聯軍,硬生生在中原打出了一個鄭國小霸的局面!”

“我是宋人,雖然不願承認,但在戰陣之上遇到鄭國,宋國的確是敗多勝少的。不單如此,鄭人百年來常常抵禦晉、楚等大國的侵襲,還常常能取得勝利。”

這一點與趙無恤所知的歷史吻合,沒記錯的話,在之後的時代裡,韓國滅亡鄭國,整整花了一百年方能如願……

真不知道是韓氏、韓國太廢呢,還是鄭國太頑強?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司馬耕本名向耕,他因爲做過宋國小司馬,職責所在,對敵對的鄭國倒是頗有研究。

所以從來沒和鄭人交過手的趙無恤,也樂於把他當成軍事顧問,至於那一千餘向氏族兵,當然是歸趙無恤統一指揮了。

“和鄭人作戰都要注意些什麼?”趙無恤一邊給軍隊下達命令,一邊繼續從司馬耕處獲取情報,和對面一樣,他這邊的武卒和西魯邑兵已經集結好了,司馬耕和樂溷的軍隊稍後,現在就在等動作緩慢的曹師了……

趙無恤有些不滿,讓人去催促之餘也想着,自己要不要把用處不大的曹人當成攪亂對方陣腳的炮灰算了?

向氏在之前的政變裡元氣大傷,司馬耕的兩個兄長龜縮宋國東北角。他去魯國向孔丘求助,卻遭到了婉拒。憤慨之下隻身折返,帶着一千湊出的兵卒來投趙無恤,事關宗族存亡,所以他有問必答。

“司寇要小心。鄭國人作戰的一個特點,就是狡猾。當年北戎侵鄭,鄭人率兵抵禦,又憂心戎軍力量強大,於是便派遣一些兵士一觸即潰。且一路丟棄財物谷帛。戎人作戰輕率而陣列不肅,貪婪而不團結,眼見打贏了,前方還能繳獲財物,便各不相讓一意前行。結果卻遇到了鄭人佈下的三道伏兵,伏兵四起把戎軍從中截斷,前後夾攻,將戎人全部殲滅……”

說罷,司馬耕一臉的義憤填膺。

趙無恤心中好笑,宋國人打仗的一個特點。就是老實,泓水之戰只是一個例子,爲此沒少吃鄭人的虧。司馬耕對鄭人的戰術憤憤不平,卻也改變不了“不列不戰,不鼓不陣”的古舊戰術向“兵者,詭道也”,“兵不厭詐”的演變。

何況,眼前的這些鄭國人之所以警惕而好用詭謀,都是被環境逼出來的啊!從立國以來無日不戰,朝晉暮楚。唯強是依,重商好利,造就了這個邦國的性格,軍事上也是中原當之無愧的小強……

那麼今天。鄭國人又會施展什麼“詭道”呢?

……

這時候天已大亮,趙無恤偏頭看向預定的戰場位置,西側是遮擋視線的丘陵,東側則是寬達十里的孟諸草澤,中間有一處十里左右的闊地,土地微微潮溼。根據虞喜回饋的那些情報看。對方統帥的勝負手,已經打出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敵人跟他玩奇計,趙無恤自有手段對待,不過他也有些興奮和好奇。這幾年裡打慣了古板的陣地戰,少有人互相使詐、出奇謀,如此算來,他的對手真是個有趣的人物。

“我聽聞鄭軍統帥是七穆之一的遊速,子牛,你可瞭解此人?”

司馬耕的面色嚴肅了起來:“遊速字子寬,其名對宋國人來說,雖然算不上家喻戶曉,可對於吾等軍旅之人,卻如雷貫耳……”

百餘年前,鄭穆公有七個公子:子罕、子駟、子豐、子游、子印、子國、子良。他們從公室分離出來另立宗族,以始祖的字爲氏,即罕氏、駟氏、豐氏、遊氏、印氏、國氏、良氏,合稱七穆。經過百年發展,七穆已經權傾鄭國,鄭之六卿皆爲穆族,其中國氏出了子產,遊氏出了和無恤老爹趙鞅關係不錯的子大叔。

兩人口中的鄭軍統帥遊速,正是子大叔的兒子,現任遊氏家主,鄭國次卿遊速!

司馬耕回憶道:“遊速是鄭國最擅長用兵的將領,他最初是鄭子產的佐吏,到了其父子大叔執政時,方纔在軍爭上嶄露頭角……”

子大叔執政之初爲政寬厚,於是導致民間盜賊橫行,鄭、宋的輕俠、流民勾結野人,在鄭國的雈苻之澤聚集爲盜,爲禍範圍極大,不亞於盜跖。於是子大叔更改其政,派其子游速發徒兵鎮壓,只一戰便大功告成……

“圍剿盜寇,算不上太大的功績,可滅許國之功,則讓遊速名垂中夏,威震秦楚了……”

那是四年前的事情,正是趙無恤初到這個時代時發生的事,楚國被吳攻破都城,自保不暇,更顧不上方城內外的附庸國。於是鄭國人便來了一出五百里奇襲,遊速帥五千之衆南下宛、葉,攻滅了姜姓四嶽之一的許國,俘虜了其十七世國君許斯,完成了從鄭莊公起就遺留的夙願。

司馬耕點評道:“鄭國現如今其兵車廣多,四十年前子產、子展邊曾帥師7乘伐陳,如今起碼也有兵車千乘,衆五萬餘。而被遊速帶來的五千人,多半是參加過滅許之戰的遊氏族兵!”

趙無恤頷首:“原來如此,都是老卒,無怪乎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是強軍!”

這時候一衆軍吏也完成了調度和佈置,紛紛過來回報,趙無恤不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便又豪言道:“只可惜比起我的武卒,依然大大不如!”

不單趙無恤的軍吏們齊聲贊同,司馬耕居然也認同這點:“遊速已經連敗樂氏、向氏。倘若沒有司寇指揮,此戰恐怕也是有敗無勝了,但有了司寇,有了武卒爲中堅,必能讓鄭人慘敗而歸!”

他倒是對盟友頗爲信任……

無恤深吸了一口深秋的冷氣,司馬耕說的沒錯,鄭人打仗好用計謀又如何?鄭軍統帥善戰又如何?敵人數量比己方多又如何?

會戰的地點是趙無恤選定的,加上那位神秘人物的指點,加上他早早佈置的後手,只要成功,勝負,當在七三之分!

恰逢此時,又有傳報小卒打馬過來彙報:“司寇,敵軍大陣未動,但卻有一輛打輕車往這邊過來了!似是想要致師!”

ps:今天三更喲,之前欠下的加更補上了,求月票,求推薦票。

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95章 劍擊之技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15章 君子六藝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907章 道、勢、術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434章 傷寒(下)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17章 割圓之法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432章 傷寒(上)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409章 壞消息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434章 傷寒(下)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67章 大都無防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542章 鳴鼓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71章 封建制度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204章 君與臣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934章 天道遠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208章 成之誓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77章 吾之子房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306章 孔仲尼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491章 魚第1056章 西施(下)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194章 醫扁鵲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545 師徒、父子第272章 甄邑攻略(下)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96章 莫如兄弟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503章 外援第542章 鳴鼓第445章 野心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40章 碩鼠碩鼠第86章 汔可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