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虎

又是一年冬至日。?

按照魯國傳統,每逢冬至,君主卿士都不過問國家大事,而要聽五天音樂,百姓們也可不事生產,在家盡情休憩。在和平的時候,還要在毫社和周公之廟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卿不聽政,民間歇市三日,商賈歸鄉團聚。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魯國人每逢冬至,便只顧得上祭奠死去的親人了。

大前年與齊、衛、鄭鏖戰不休,前年陽虎之亂,去年齊國侵魯,今年則又是孔子和三桓墮四都引的大亂

如今,曲阜城的戰事已經結束半月有餘,洙水泗水裡的屍體已經清理乾淨,只是岸邊卻多了許多墳冢。

大夫死後棺槨兩重,墳墓墳封土高大,周圍種滿了秋冬常青的松柏。士死後棺槨一重,封土僅高數尺,有樹一株。庶民死後無棺槨,用蒲席一裹草草埋葬,僅有一個小墳包,上面插着幾根野草而已。

死者長已矣,生者當如斯,這一日,披着素衣麻布,祭奠完親朋的國人們開始返,卻在洙泗之間遇到了一隊打西邊來的車隊。

有旌節,有旗幟,有衛隊,有駟馬戎車,這是一支來魯國聘的問使節團。

爲的,是一位丹鳳眼,白深衣,貌如冠玉,舉止儒雅斯文的青年君子。路過的年輕女子們極少見到如此俊朗的君子,不由看呆了,再仔細一瞧卻又皺起了眉。

原來與那位君子同車的竟是一個身材矮小如侏儒,樣貌醜陋如鬼魅,蒜頭鼻長滿黑點,聲音尖銳難聽的男子。

這就好比一塊無瑕美玉旁放着一塊又黑又醜的石頭,怎麼看都覺得彆扭。

那矮個子模樣討路人嫌棄,但車上的冠帶君子卻不嫌,反倒對他和顏悅色,禮數有加。

“子矩,冬至日本應在家中履長。祭祀,與家人團聚,這寒冬裡卻要你陪我來出使魯國,真是慚愧。”

身短貌醜者連忙鞠禮:“君子這是哪裡話。段規身爲韓氏家臣,隨君子出行本就是份內的事。”

原來那矮子名爲段規,字子矩,而他口中的“君子”,恰是晉卿韓氏的嫡孫。韓虎!

兩人車上閒談間,也不忘遙望魯國都城郊外的風貌,前幾日才下了一場初雪,焦土和血肉被埋到土裡,化在雪內,已經看不出戰亂的痕跡,只有偶爾下車拾起的殘缺箭簇預示着,這裡曾有一場慘烈廝殺。

“君子,我看魯國大亂已定,人心思安。”段規自入魯後就一直在默默觀察。對韓虎如是說。

“子矩從何處能看出?”

段規道:“且不說西魯的一片和曦,彷彿沒有受戰亂威脅。就說這大亂的中心曲阜,若是戰亂依舊,人心未定,恐怕沒有功夫妥善埋葬屍骸,祭奠亡者,這些事情只有生者不再憂慮自身安危時纔會做。”

韓虎思索道:趙子泰已經掌控了曲阜的局面?如這樣一來,吾等便不是大雪天送來木炭,僅是在滾油裡添點火了。”

韓虎想起了往事。這和三年前冬至日前夕的危機一樣啊。當時趙鞅中風,生死不知,那時候韓氏沒有力挺趙無恤,而是想扶持自家的侄子趙伯魯上位。結果到頭來趙氏轉危爲安,卻搞得韓氏裡外不是人。

冬至日後,趙無恤當了行人,出使宋國,結果卻被範氏暗算,宋卿樂祁被刺殺。趙無恤一時衝動之下,也把範氏嫡孫溺死在大河裡,導致他被驅逐出國。

韓氏的長輩們卻認爲,趙無恤既然被逐,他的這一生算是完了,等到趙鞅論資排輩當上中軍將才有可能歸來,那是十年二十年後的事情了,於是對此子再不放心上。

好在那次危機,韓虎正好在州縣,他在子貢勸說下送了趙無恤兩百把弩作人情,算是幫了他大忙。

誰能料到僅僅三年後,他竟然能在魯、宋之間打下如此大的基業,真叫人瞠目結舌。

算起來,在席捲西魯,奪取衛國濮南地後,趙無恤的勢力已經和趙氏小宗邯鄲氏並駕齊驅,差不多是韓氏的一半了若是範鞅黃泉下有知,一定會氣得活過來罷?

相比趙無恤這三年在國外的突飛猛進,晉國卻一日日地沉淪下去。

在趙無恤被逐的事件後,六卿各自爲政的分裂局面愈演愈烈,有時候韓虎覺得,自己所在的其實是六個邦國。執政知伯一門心思爲自家牟利,趙氏與範、中行勢如水火,韓魏則實力略遜色,僅能自保。這種情況下,晉國的行政、外交都無法順利展開。

其惡果便是,面對齊國的強勢逼壓,衛國、鮮虞6續叛晉,夷儀陷落,眼見齊人就要奪取霸權。

這時候又是晉國趙氏的遊子挽救了局面。

去年趙氏與齊國大戰,可以說是力挽狂瀾,原本在國內只算中流實力的趙氏聲望如日中天,士人們爭相投奔。

但晉國還是有點跟不上趙無恤的節奏,齊國戰敗本是重奪霸業的大好機會,晉國內部卻在扯皮和呆滯中渡過。這讓齊國緩了過來,開始在外交上力,五月時魯國與齊國相會於夾谷,晉人直到七月纔得到消息。還未及做出反應,是懲罰魯國?還是召喚魯卿來質問?宋國內亂的消息卻又傳來。

宋國樂氏是趙氏姻親,於是趙無恤又馬不停蹄地去了。

這時剛好是晉國趙氏遷主邑於晉陽的關鍵時刻,無法調兵南下相助。韓魏能力有限,根本就沒起遠征的念頭。其餘三卿對趙無恤間隙已深,甚至連牽制鄭、衛的舉手之勞也不願意去做。

鄭國遊是善用兵者,連韓氏、知氏也不敢小覷的名將。他們就不信,趙無恤真能百戰百勝?

還真讓他勝了,到了十月份,宋國內戰塵埃落定,尋隙而來的吳國人也沒撈到太多好處,留下少數兵卒幫向氏穩住幾座城邑後便匆匆撤離。司城樂氏和公女南子成了最大贏家,他們都是趙無恤的姻親、盟友。

但晉國可就尷尬了,身爲名義上的霸主國,竟然從頭到尾缺席這場震驚中夏的大事件。這是從晉文公以後從未有過的事情啊!

一向“政由六卿,祭由寡人”的晉侯也忍不住了,招來執政知伯就是一陣質問。

當時韓虎剛剛行冠不久,他在殿內旁聽了全過程。

晉侯痛心疾地說道:“先君文公時。楚國圍宋,先軫言,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於是晉國三軍舉矣。城濮一戰敗楚將子玉,隨後踐土之盟,天子致伯,晉由此而霸。自此之後百有餘年,但凡諸侯有難,晉國無不同恤安危,備救兇患。遠的不說,王子朝之亂、華向之亂、魯昭公被逐,這幾件事情晉國每一次都會爲天子、友邦做主,中軍將也曾親自參其中。爲何此次宋亂,竟不聞不問?”

趙鞅剛剛在北邊和代戎打了一場小仗,纔剛剛來不久,此時也冷冷說道:“二十年前北燕內亂,齊侯向晉請求出兵平燕亂,晉國許之,就是這次讓齊國代勞,導致晉國永遠失去了北燕。現如今諸侯叛晉,唯獨宋、魯事晉。若不是吾子無恤還念着晉國,毅然出兵。宋國如今已經是齊人盟邦了!”

知躒自知理虧,只能向國君認錯,趙鞅乘機提出,見兔放犬。爲時未晚,宋國局面雖安,但鄭、衛、齊卻還未死心,晉國必須出手!

“邯鄲近衛,不如讓邯鄲午帥師伐衛,從北面牽制衛人、齊人。也順便報復衛國叛晉。”

邯鄲本就是趙氏小宗,雖然已經出了五服,但上次趙鞅大勝,晉侯爲了勉勵他,還特地宣佈邯鄲永遠爲趙氏支系,不再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規矩來。

趙鞅讓邯鄲伐衛,晉侯又沒任何損失,於是便允之。

韓虎到韓氏之宮後,將今日所見的一切告知臥病在牀的祖父韓不信,韓不信大奇。

“不對,這不像是趙孟的手段。”

韓不信這兩年老了很多,他年過六旬,韓氏族人一向是儒雅君子的弱身板,和魏氏那羣四肢達的武夫不一樣,一入冬腿腳便開始犯病。

兒子坐鎮家族主邑平陽,他身邊便只能讓孫子來輔佐。

他在榻上說道:“驅邯鄲這條不忠之犬,吞衛國狡詐之兔,邯鄲和衛國都會受損,而趙氏卻能在後得利,真是一手好棋。然而,這不是趙孟的風格,他背後一定有高人指點,也不知究竟是董安於,還是傅叟,亦或是新收的家臣?”

韓虎道:“我聽聞趙氏的高等家臣裡,近來多了位戴着面具,穿黑衣的’烏有先生‘,據說是齊人,其實是趙卿上次從魯國帶來的”

“什麼烏有先生,我猜就是陽虎!”

韓不信老謀深算,他對陽虎之死早就懷疑了,他了解趙鞅,就像瞭解自己的子侄,自己的弟弟一樣。這位一根筋的虎卿近來狠辣之計百出,或許就是此人建議的。

韓不信道:“趙孟春秋鼎盛,其子無恤勇銳難當,現如今又多了陽貨爲助力,簡直是如虎添翼啊!當年季札訪晉,見了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三人後嘖嘖稱奇,說晉國之政將歸於三家可四十年過去了,他的預言卻遙遙無期,唯獨應驗了的,便是趙氏越來越強”

據說趙無恤在魯國控制的人口和城邑,都快到韓氏的一半了,能不讓人歎服麼?如今再加上宋國這個盟友爲助力,趙氏的未來,當真不敢想象

還好,還好,韓氏不是範、中行,他們可以選擇,到底是與之爲友,還是與之爲敵。

他嘆息道:“我不能振興韓氏,愧對先祖,但幸運的是,趙韓兩家百餘年來一直是世交,現如今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越是強大,韓氏就越安全。所以千萬不能起了間隙,從此以後,趙氏世子之位,韓氏絕不再插手干涉!”

韓虎默然,雖然祖父的決斷他也贊同,但是

“祖父,那阿姊怎麼辦?伯魯怎麼辦?”

ps:下午還有一章

第504章 夫差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275章 出城野戰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863章 魏韓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374章 刺殺!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892章 過河卒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374章 刺殺!第25章 國野矛盾第911章 沸鼎(上)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385章 賜爾玈弓第937章 神蝗第78章 朋比爲黨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941章 他死了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355章 公輸紙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629章 將欲取之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11章 幸不辱命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653章 大風(10)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517章 隱士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577章 失敗者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440章 靈鵲(下)第995章 叔侄第306章 孔仲尼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941章 他死了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818章 道可道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577章 失敗者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205章 臣與君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413章 獵國(下)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557章 虎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第470章 醫院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442章 天逐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770章 死於此!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