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孔子在宋

八月下旬,比起北方晉國的戰火連綿,宋國卻還是一副和平景象,兩年前導致宋景公喪命的內亂已經消弭,商丘城內朝市井然有序,身穿皁衣的僚吏門也早早便出入宮室藏室。

宋國的守藏室相當於後世博物館和圖書館的綜合體,所以不但有極多的書架、竹卷,還有很多從殷商時代便流傳下來的器物銘文擺放在角落裡。

這一日天色剛明,守藏室中便多了位衣着樸素,身材高大的老者。他高冠、葛服、布履,正盤腿坐在地上,俯身翻查竹簡,長袖委地。

正是盤桓於宋國的魯人孔丘。

孔丘離開曲阜已經過去一年半了,期間去過莒國、邾國,最後來到了宋國。

因爲宋國執政司城樂氏請求孔家送女爲媵的緣故,孔子也算成了樂氏的親戚,他在宋國停留自然是受歡迎的。更何況宋國大司馬司馬耕也是孔門弟子,而歷史上砍伐他講課的大樹,將他趕出宋國的向魋已經被提前打死在大殿上了。

孔子在宋國的多數時間停留在宋城,一路上拉着的那半車竹簡已經快翻爛了,進入商丘後,他便如獲至寶,如飢似渴地埋頭在守藏室中尋找典籍,幾乎每一日,他和弟子們的身影都會出現在這裡。

今天孔丘先是帶着顏回翻閱了數石重的竹簡,隨後便回到廳堂內,和那些年輕的宋國史官一起,聆聽年邁的宋國太史講文獻和典章制度。雖然有些地方宋國太史懂的不一定有他多,但孔丘依然和顏回一樣態度端正,一絲不苟,也正應了他說過的那句話: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

等講完了早課,宋國太史讓守藏室的後輩們去各司其職,他則對孔丘長拜道:“仲尼是魯國聞人。博古通今,我在你面前講禮法典章,實在是羞愧。”

孔丘笑着舉袂施禮道:“豈敢,丘沒什麼過人之處。唯獨學而不厭,從微太史處,我能學到不少東西。”

武王滅殷以後,微子啓投降於周,並使其長子去見周武王。武王讓他居之於周,作爲史官,記載殷周易代的過程。從此子姓殷商王族除了宋國公室外,就多了這個分支,稱之爲微史家族。

這個家族一直留在宗周,服侍了十多位周王,教育子孫如陶人之製陶,皆成美材,家門鼎盛。直到宗周覆滅,丟了封邑無處可去的微史家族投靠在商丘的老親戚。幹起了老本行,轉而成爲宋國史官。

這位微太史繼承了家學,對殷周和宋國的禮樂典章可謂爛熟於心,可就算是他,也得對孔子客氣三分,並承認許多地方不如孔丘。

因爲孔子和顏回只花了一年不到的時間,就把堆積如山的宋國典籍翻了個遍,並且每一卷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末了,孔子還遺憾地說道:“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爲久矣。夏禮。吾能言之,但從夏的後人杞國卻不足徵之;殷禮,吾能言之,但從殷人的後代宋這裡一樣不足徵之。這是因爲兩國文獻殘損不足。若是文獻充足,則丘便能徵之。”

微太史對孔丘的這種自信佩服之餘,也笑着搖了搖頭:“仲尼一年內將守藏室的五千卷竹書閱盡,真是讓老朽汗顏。但卻不要小看宋國的底蘊,這下面還有一處內室,裡面收集的東西。或許都是你此前從未見過的,如今既然公室允許了,我便帶你下去看看。”

孔丘聞學則喜,他早就聽老子說過宋國守藏室的地窖裡有些不一般的東西,但只對公室之人和巫祝、太史開放。他雖對此念念不忘,卻沒有冒昧提出,還是他的弟子司馬耕代他向公室請求,才被允許一觀的。

微太史叫人拿來提燈,讓顏回在上面等候,他則帶着孔丘一同往地下的內室走去。通往下面的螺旋樓梯非常狹窄,隨着越來越往下走,孔子感覺得到一股寒意自地窖席捲而上,雖然八月底還不算太冷,可下面卻有如幽深地底的冰冷氣息。

“仲尼請,”到底後,微太史恭謹地說,然後將燈燭繞了個半圓。卻見地窖中一片黑暗,猶如巫鬼潛動。搖曳的火光照上腳底的石板,左右顯現出兩兩成對的巖柱,一直延展到遠處的黑暗,燈光所到之處,是成片成堆的龜甲和牛、鹿的肩胛骨存放在牆邊。

孔子有些吃驚:“這是……”

“仲尼不是說殷之文獻不足麼?誠然,殷商時代的竹書和銘文幾乎沒有了,但這些卜辭卻存留了不少。”

孔子大喜,對於他來說,這些東西就是鑰匙,是打開殷禮大門的鑰匙……

然而等孔丘拾起一片滿是灰塵的龜甲,拭去上面的塵土後才發現,上面是扭曲的比劃,猶如蚊蠅的刻痕,說是畫吧不像,說是字吧他又看不懂……

“如今諸侯雖然文字異形,但大體都有跡可循,就連吳國楚國的鳥篆我都能看懂,但這些龜甲上面的字符,我卻認不出來……”

他有些驚訝,目視微太史道:“莫非這竟是早已失傳的殷商古文?”

“不錯,正是成湯到仲丁這十代人所用的古字,距今千年。”

微太史指着眼前的東西自豪卻又有些悲哀地說道:”宋城原名毫,是殷商的第一個都城,成湯的宮室,太甲的桐宮都曾屹立在這裡。如今一千年過去了,湯宮的地基尚能找到,桐宮屢次翻修也尚在地表,可這些龜甲,卻因爲失國霾卜,不爲世人所知,只能躺在此處蒙塵。”

孔丘也默然無聲了,兩位老者走在來自大邑商的古老歷史中,足音迴響在偌大的陵墓裡。歷代殷商帝王詢問天神的卜辭靜靜躺在這裡,冷冷地注視着他們。

等回到地面後,孔丘遺憾地說道:“這些卜辭雖然凌亂繁雜,卻是一窺殷商早年禮樂的一扇窗戶,可惜那些文字我不能識別,敢問太史,宋國可還有認識古字的人?”

微太史回答道:“這些殷商古字離倉頡造字不遠,比劃古樸,今人難以辨別,就算和大邑商末年的字形也有很大差異,所以僅有少數年邁的巫祝才能掌握。仲尼若有心解讀,不如去毫社處求教巫師……”

孔丘一愣,笑了笑,卻沒有說話。

……

孔子雖然求學之心很強,但他卻沒有立刻去尋找能解殷商古文的巫祝。

因爲宋國的巫祝在他眼中,恰恰是“道不同,不相爲謀者”。

在宋國也呆了大半年時間了,孔子卻發現在這裡雖然能容許他停留,生活也比在莒國時好了不止一分,但他的“道”卻無人肯聽。

宋公幼弱,朝政由是司城樂氏和皇氏把持,他們都在有意效仿趙無恤在魯國的做法,對孔丘尊敬有加,卻聽不進他隻言片語。

這是肯定的,宋國人十分執拗,對周禮那一套,本來就不太感冒,反而對孔子作爲殷商後人如此推崇周禮表示很不理解。

面對質問,孔子只能如此解釋:“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故吾從周……”

這句話沒幾個人能聽得進去,他的那套在宋地沒有生存的土壤,反而是宋國越來越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趨勢:公女南子權勢極重,已經到了妲己那種“牝雞司晨”的程度!

她大興巫教,把原先各自信奉本地神主的巫祝們統統收編,匯聚到了所謂的”天道“之下。近來,佩戴雙魚標誌的信徒開始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商丘街頭巷尾,每天去毫社聽巫祝宣講教義。

前年宋國內亂,諸卿和幾位公子打成一團,戰後宋國還沒有得到休憩,就又是遇上災荒,又是遇見大疫。大疫在從魯國來的靈鵲幫助下沒有蔓延太廣,但災荒卻無法迅速控制,一時間宋國哀鴻遍野,加上鄭國的佔領、向氏的割據均爲結束,社會矛盾極其嚴重。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大巫南子牽頭下,所謂的“天道教”便開始興起了。就孔子所見,商丘城內外的社廟外,常常黑壓壓跪坐了一片人,沒一個亂動的,俱皆全神貫注,目視宣講壇。壇上身穿白衣的巫師帶着雙魚標誌,手拿着名爲《天道經》的書籍宣講。

巫祝照本宣科地講天道秩序,把人的善惡、把人的生老病死種種皆與“天地陰陽”相連,說萬物皆有其秩序,都是天道在人間的映射,與老子的思想有幾分相似,卻又有很大不同。

比如勸誡宋人懂得忍受,也講萬物神靈皆是天道的化身,那些山川鬼主、雨師河伯都是天道的一種形態,所以無論民衆們家鄉供奉的是什麼鬼神,他們其實都是在供奉天道。

巫祝一般會誦讀一句經,解釋一句。讀完一段,又整體連着說一遍。仔細聽來,有點道理,但就孔子所見,總體上是錯漏百出的。大致是勸導宋人忍受逆境、順從官府、不要因爲是異鄉人或者各自家鄉信奉的鬼神不同而產生歧視:“天道之下,人人皆等!”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怎麼會是君之下人人皆等呢?”孔子對此不置可否。

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36章 一言之威第926章 兵家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43章 畏此簡書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385章 賜爾玈弓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1134章 東胡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463章 私掠6令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1179章 朝鮮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807章 韓策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479章 孔方兄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645章 大風(2)第91章 子產之政第46章 一生之敵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665章 朝歌之圍(上)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652章 大風(9)第93章 鼓而成列第70章 數典忘祖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808章 趙策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423章 雪橇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960章 銅鞮宮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509章 致師第816章 秦人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951章 連橫(上)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648章 大風(5)第1009章 函首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94章 與子同仇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1162章 大道第46章 一生之敵第1096章 濟北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78章 朋比爲黨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481章 齊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