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背水一戰

?ps:剛回來,明天開始更新恢復正常

“燒燬浮橋!”

這道命令讓齊軍傳令官愣了半響,只以爲是自己聽錯了,可國夏目光堅定,不容置疑,一點也不想開玩笑的樣子。

國夏抵達汶水時,浮橋已經建了一半,另一半還需要兩個時辰才能造好,齊人將近三萬五千大軍在岸邊巴巴地等着,可他們身後,趙氏主力不到一個時辰便將抵達了。

他陰着臉看了半刻後,最後咬着牙做出毀僑的決定。

“國子,這是何意!”不出國夏所料,這道命令在師帥中間掀起了軒然大波,沒過多久,負責踵軍的齊國公子陽生第一個來抗議,他將胄抱在胸前,滿頭大汗,怒氣衝衝。

國夏對陽生的舉動皺起了眉,解釋道:“趙軍就要到了,我軍來不及渡河,汶水南岸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陽生眼中閃過強烈的求生**,他殷切地說道:“趙軍也是長途行軍後才抵達的,必然極其疲憊,讓後軍擋住趙無恤,我去前面讓人加速搭建,大軍完全可以走脫……”

“誰來斷後?高子,還是公子?”國夏掃視了一眼來探他口氣的衆將,冷笑道:“先前一萬大軍斷後,已被趙氏偏師騷擾得不成建制,任何一支偏師與趙氏主力交戰,必然潰不成軍。到時候,我大軍暴露在趙氏兵鋒之下,便是半渡而擊的局面,必敗無疑,而且是場慘敗!”

“可,可也用不着燒了浮橋啊,這可是衆人唯一的生路!”

“本將就是要把衆人唯一的生路堵死!”國夏在心裡輕輕說道,但出口時卻換了說法。

“晉楚邲之戰的教訓汝等都忘記了?晉軍小小失利後,爲了搶奪渡過大河的船隻,晉人在楚軍抵達前就相互殘殺,舟上的人將岸上的人推下水,爲了爭奪一個上船的位置,袍澤鄉黨大打出手,以至於舟中被砍下的手指數都數不清!“

國夏很清楚,就算他和陽生等人能逃回齊國,可若大軍失陷在這裡,齊國就完了!出於爲主帥的責任感,爲了國高二氏的未來,也爲了姜姓公室長存,他絕不會苟全偷生。”既然如此,還不如燒燬浮橋,讓衆人覺得已陷入死地,而吾將示之以不活,這樣才能困獸猶鬥,擊退趙軍,從容渡河!“

國夏在軍中的權威是無人敢違抗的,衆師帥訥訥稱是,國夏讓公子陽生回到自己的職位上,又派傳車手持他的號令,在見浮橋起火後引發一陣小慌亂的齊軍中大聲疾呼:”趙軍奸細燒了浮橋,齊人若想歸鄉者,回頭列陣,擊敗趙軍後,軍將帶汝等回家!“”歸鄉!回家!“聲浪在略微停滯後響了起來,這些天的你追我趕中,齊兵們也或多或少意識到後方有危險,他們丟棄了大部分在魯國搶掠的戰利品,只剩下一條性命必須帶回故鄉。如今希望突然被人掐斷,有人恐懼,有人彷徨,可大多數人,卻被國夏激起了血性和怒氣。 щщщ☢ тt kán☢ ¢o

既然被逼到這份上,那只有打了!趙軍有什麼了不起的,他們齊國人可不是懦弱無能的衛國人能比的!

國夏看着在師帥們指揮下陸續轉身列陣的齊卒,滿意地點了點頭。二十年了,司馬穰苴之法雖然已經荒廢了許多,但那位兵家留給齊人的驕傲和勇氣卻仍然存在,這是齊侯求霸的勇氣來源,也是國夏敢於與趙無恤一戰的本錢!

此戰結果是好是壞,國夏已經孤注一擲了!他只希望自己的反撲能讓趙無恤知難而退,讓大軍拖到齊國那邊的援兵來接應……

……”可曾探明,趙軍主力人數幾何?“一刻後,國夏指着僅存的傳車斥候如此問道。”稟國子,約莫兩萬餘,離此八里。“”兩萬?其中都有誰的旗號,你可看清楚了?“”小人看得真切,有趙氏的炎日玄鳥旗,宋國的白底玄鳥旗,還有其餘師一級的旗號,什麼奔馬騎士、劍盾、鬥馬雞,不一而足。“

國夏站在戎車上微微皺眉,在齊軍回頭背水列陣後,趙軍也已經逼近了,不過人數與他預料的卻不太一致。

據更早的消息,趙軍在圍困帝丘時大概就有兩萬,出發東進差不多也這個數。與此同時,曹國之變時又有情報稱,一支規模不小的宋軍正途徑陶丘北上,在曹國耽擱了一段時間。若這支宋軍與趙無恤軍合流,國夏將面對的至少是三萬人才對,加上那些騎兵、輕兵和曲阜魯卒,人數當不亞於齊軍。

等趙軍大部進入國夏視野後,他粗略地估量了下明面上的敵人兵力,的確只有兩萬左右,那憑空消失的一萬人,到哪裡去了呢?”會不會是在沿途與大軍脫節了?“高無邳提出了這個可能,據他們所知,趙兵之所以會這麼快追上自己,一定是沒日沒夜地急行軍,沿途掉隊萬把人也是尋常事,他們在行進途中,不也時時刻刻有人走不動留在後面麼?

事到如今,國夏只能這麼想了,如此一來,至少在滯後的趙兵趕上來前,齊軍對趙軍是有人數優勢的。

雖然決定了要打,但怎麼打還是個問題。作爲一個頭腦清晰的齊將,國夏心裡很清楚,論軍陣之堅,兵道之詭,他是遠遠比不上有長矛方陣和輕騎兵的趙無恤的,所以只能以齊人之長,攻敵人之短。

齊軍的長處是什麼?在國夏想來,一是戰車,二是弓箭,尤其是戰車,他手頭至少有**百乘,都是上好的戎車!

“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陳,破強敵,遮走北也,敗步騎,當用戰車!”

也有被趙氏騎兵禍害慘的公子陽生提出異議,趙軍中有大量輕騎,戰車恐怕不能敵騎兵。

國夏卻有點不信邪,這幾年間,趙氏騎兵雖然名聲響亮,幾乎戰而不勝,但就國夏所知,他們並沒有在大的會戰里正面擊敗戰車的經歷。宋之亂裡的孟諸之戰,鄭軍的魚麗之陣被趙氏打得滿地找牙,可那靠的主要是步卒方陣和弩箭。

所以國夏很希望自己的戰車在趙軍剛到立足未穩時一口氣衝鋒出去,挫挫趙無恤的銳氣,再將他們擊退。

齊國戰車的置吏之法,以五車有一個車長,十車有一個車吏,五十車有一車率,百車有一車將,國夏便點了九名大夫或公孫去擔任車將。一時間,國夏的中軍處令旗招展,各師得令後,開始將各自所統屬的戰車集中起來。

然而或許是國夏這一舉動的意圖太過明顯,也許是對面的趙無恤也知道己方和齊軍的優勢所在,趙軍那邊在齊人出手前,便有了應對舉措……

……

趙軍中的確平白蒸發了近一萬人,但那些人做什麼用途去了,趙無恤和主要將吏心知肚明,爲了最終的勝利,他完全願意承擔以兩萬部隊攻三萬五千人的風險。

趙無恤有許多斥候,國夏也有派斥候出來,雖然大部分都被輕騎剿殺,可還是有幾個漏網之魚跑了回去。所以國夏已知趙無恤追上來了,他原本是準備渡河,這會兒匆匆地燒燬了浮橋,改成在河邊背水列陣備戰。

無恤便傳下令去,命穆夏、田賁諸將各自陳列本部,做好進攻的準備。他則在河岸高處騎馬遠望,觀看齊人的軍陣。

“子僖覺得,齊陣如何?”趙無恤考校似地問了在拖延齊人過程中智謀大放異彩的石乞。

石乞話不多,他觀望片刻便揚鞭指點,對趙無恤說道:“小人以前只是個楚軍小吏,不太懂戰陣,但也能看得出,齊軍正在集中戰車,戰車恐怕就是齊將最爲仰仗的東西。”

趙無恤點頭贊同,說道:“不錯,敵之軍陣,戰車最堅。”

如此數量的戰車對己方還是能造成威脅的,他的突騎數量不多,多數還是騎射和騷擾用的弓騎兵,數萬大軍交戰,戰線能拉開數裡,若交戰後齊人的千乘戰車集中衝擊一處,也是有可能被連破數座軍陣的,不可不防。於是趙無恤偏頭尋找道:“子有何在?”

“僕臣在此。”冉求從身後冒了出來,和石乞一樣,他也因爲果斷帶着曲阜魯人出擊得到了趙無恤褒獎,與田賁、石乞並列首功,而虞喜、樊遲居次功,他們這追擊數百里的五人還被戲稱爲趙氏“五犬”,意爲趙無恤乃獵手,五人則是助獵人尋敵、滯敵的獵狗。

“子有鎮守魯邦,你覺得呢?”

與齊人交戰多次的冉求靠近建議道:“將軍離開魯國前曾交代過我,齊人乃魯之大敵,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求查遍國史裡對齊軍戰法的記載,結合與齊人多次交戰的經驗,方知齊人無論哪個將帥,慣用的戰法一貫是技擊、強弓和戰車同時使用。我看那國夏的戰法,應該是想將強弓佈於兩旁,射我左右,車兵再衝擊我左右,技擊也乘機攻入,造成我兩翼大亂。“”無論如何,齊人的戰法核心都是戰車啊……“趙無恤笑了笑,心中有了主意。”既然如此,讓齊人這優勢用不了不就行了?“

他當即下令道:”揮旗,讓虞喜持續襲擾,而我大軍開始靠攏,從行軍隊列變爲作戰隊列,進入敵前兩裡後也不要停,一直前進,前進,直到進入半里外方能停止!“

……”國子,趙軍沒有停下!“

正在指揮大軍集中戰車,準備與敵人交戰的國夏聞言一驚,回一看趙軍動作,心中不由咯噔一下。他隨即自嘲地笑道:”也是了,趙無恤這是不打算與我堂堂正正擺陣會戰,他想學鄢陵之戰裡的楚軍,趁我軍倉促回頭,便突然迫近我軍營壘佈陣,如此一來,後有大河,前有敵軍,戰車便施展不開了……”

齊軍的車戰之法自成一套體系,不同於鄭國人的步車協同“魚麗之陣”,齊人喜歡把戰車集中使用,其中以五車爲列,相去四十步,左右十步,隊間六十步,這是遇到較弱敵人時的戰法,戰車陣列較鬆散。至於遇到強敵的險戰之法,戰車便以十車爲聚,二十車爲屯,前後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隊間三十六步。

即便是以險戰之法來算,千乘戰車,也得排開縱橫二里的範圍,國夏本以爲趙軍長途跋涉而來,趙無恤若謹慎起見,肯定會在數裡外休息一下,誰料對方似是一眼看透了自己的戰法,竟步步緊逼!

“卑鄙!”也不知是哪位齊人師帥罵了一句,引發一片贊同,這不是兩位卿士會戰該有的做法,這趙無恤果然是賤庶子,一點也不大度。

“夠了,戰場之上無對錯,只要能嬴便好……輸家,沒有理由說勝者如何如何。”國夏嘆了口氣,同時也認真了起來。

“鄢陵之戰時晉軍被楚人所逼,處於不利地位。晉軍最後採納範宣子的計謀,在軍營內填井平竈,擴大空間,就地列陣,既擺脫不能出營佈陣的困境,又隱蔽自己的部署調整……”

國夏看了看佔據了河岸制高點的趙軍,搖了搖頭,他們註定無法複製晉軍的正確做法,既然趙軍堵死了他們主動進攻的可能性,那就只能選擇守了……

……

“我聽聞中原諸侯交戰,一向喜歡擺開陣仗,等待對方擂鼓,再一同前進,可自從來到趙氏營中後,卻從未見將軍如此用兵。”

石乞旁觀了趙無恤的調動指揮,見還未交手前趙軍就贏了一手先機,他突然問了這麼一句話。

趙無恤微微一愣,有點不好回答,卻是旁邊的項橐搶着答道:“那是幾百年前的古軍禮了,除了宋襄公,誰還遵守?行軍作戰可不能一板一眼,早在當年長勺之戰時,面對強勢的齊軍,曹劌也用了計策。他不管什麼堂堂會戰,只讓魯軍一動不動,等齊人擂鼓三次,戰車也衝了三次,氣勢已泄後才進攻,魯人以一敵十,打敗了齊國,事後只有誇讚曹劌有急智,誰會說他不守規矩?反倒被奉爲英雄。”

趙無恤也點頭道:“不錯,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這可是事關數萬人性命的較量,我不會礙於死的禮樂制度,而讓兵卒白白多出傷亡……“

他看着像螞蟻一樣得令後緩緩前進的趙軍,說道:”以最小的代價贏得戰爭勝利,這纔是爲將者追求的目標!”

就在這時,一直在觀察齊人動向的冉求大聲說道:“將軍!齊人的變陣了!”

無恤等人連忙定睛一看,他不由嘖嘖稱奇道:“不愧是齊國名帥,國夏反應很快,他不打算讓戰車突擊,改而在原地以車設壘了……”

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412章 獵國(上)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37章 我的成邑第651章 大風(8)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934章 天道遠第30章 鄉中三吏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324章 亂(下)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39章 逼門而入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951章 連橫(上)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732章 國人暴動 下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363章 楮皮紙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513章 右翼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932章 鹽粒第937章 神蝗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538章 巫頌(上)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1144章 赤山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442章 天逐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1050章 軍功爵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第1137章 三箭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25章 國野矛盾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217章 秋日之陽(二)第944章 白虹貫日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934章 天道遠第96章 莫如兄弟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73章 泮宮公學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237章 道路輿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24章 周髀數字第12章 呦呦鹿鳴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733章 虎狼!第392章 忍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1119章 雙頭鷹第448章 爭流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1122章 遠赴絕域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75章 騂騂角弓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665章 朝歌之圍(上)第504章 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