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

丹水以西二十里,光狼城。

由百戶小邑改造而成的晉軍大本營並不寬敞,各家的代表和將吏一擁而入後,便將大帳站得滿滿當當的,都在等待主帥知瑤下令。

戰爭已經進行到第四個年頭,晉國人才凋零,無能戰的大將,於是知瑤便漸漸從一個偏師統帥脫穎而出。滅仇由之戰,少水之戰,破銅鞮、拔上黨之戰,臺谷之戰,重新奪長子之戰,但凡晉軍取得的勝利,基本都是由他指揮的。

他的兄長知宵,卻打了一場敗仗,歸來後一蹶不振,兄弟二人高下立判。

所以祖父知伯躒便響應輿情,將他卓拔爲上大夫、中軍司馬,代國君和執政統帥三軍!

可知瑤心中卻沒有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的喜悅,這兩年裡,趙氏放緩了攻勢,晉國各家有了喘息的機會,但周邊的大網卻一絲絲的被收緊:中行滅亡了,中山國成爲新的敵人;懼怕強權的周室反覆,收回了伐趙的號召;鄭國在奪取陰地後,也匆匆脫離了晉國這艘要翻的大船,和趙氏請平,與宋國舉行邊界談判。

結果就是趙氏在消化新徵服的領地,知氏卻未能得到休息,太行天險已經是雙方共有,敵人隨時可能會發動進攻,戰爭的主動權,已經完全落入了他們手中!

果不其然,今年入秋後,府庫裡再度積滿糧食的趙氏終於忍不住了,他們明攻幾經易手的長子,實際卻調兵直插泫氏邑,打算抄晉軍後路,但知瑤反應很快,他判斷出了趙氏的打算,立刻集結了上黨的軍隊,將趙氏先鋒擊退。

但長子還是重歸趙氏,趙軍達到了初期戰略目的,不單光復長子,在上黨山地邊緣站穩了腳跟,田賁部如同釘子一般,成功進入丹水盆地,有利於大部隊充分展開作戰。

到這時候,知瑤已經意識到了,這次試探不同於以往小打小鬧的牽制******,而是大張旗鼓的進攻!

警訊越來越多,而且都來自丹水以東的不同地方,斥候報來的趙軍旗號足足有二十個師之多。對於趙氏手下的兵力,知瑤平日還是做過一些功課的,趙無恤已經非同日而語,全職當兵的武卒超過了一萬人,更有分別從河內、邯鄲、魯國徵召的三軍近四萬人,外加韓氏可以提供的一軍,機動兵力足足有六萬之多!這還不包括較弱的地方駐戍部隊。

這次,趙氏至少帶了五萬,外加一萬民夫,幾乎傾盡治下所有兵馬而來。

知瑤算是正式領教了趙軍全力以赴的厲害,他開始以主帥的身份調遣各家力量。總的來說,知氏有兩軍,魏氏有兩軍,公室有一軍,範氏殘黨有半軍,其餘大夫之家也能湊個半軍,明明上不輸於趙氏,可他們還得留人防守,所以集中在上黨地區的人數較趙軍略少,僅有不到五萬。

既然兵力不如對方,士氣也不如,以守爲主是較明智的決定。知瑤便以大營所在的光狼城爲中心,以丹水爲天然屏障,還利用當地的山石夯土,沿着丹水修築了一條長達二十里的壁壘,只要趙軍敢渡河攻擊,就立刻半渡而擊之。

依託於一條河水和一條山脈的防線,終於擋住了趙軍的步伐,趙軍一個月內多次進攻也無法前進,數次挑戰,知瑤都不予理睬,於是雙方進入兩個月的對峙期。

可隨着時間慢慢流逝,知瑤赫然發現自己上當了,趙無恤這次進攻,打的是一手連環子,叫人防不勝防。在他注意力被吸引在名爲“長平”的這塊彈丸之地時,北方卻出了大簍子!

……

收到晉陽的報警是七天前的事情,七天來陸續又有三撥信使來到軍前,原來,仇由已被中山國奪回,趙軍通過那裡進入太原盆地,晉陽地區的代人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擊敗,晉國的北邊,重新插上趙氏旗幟。

對於這些信使,知瑤痛下狠手,無一例外地將其斬殺,因爲他要穩定軍心封鎖消息,這點小事也還難不倒他。

因爲他知道,知氏家臣還好說,若帳下的大夫們得知這一消息,只怕就一鬨而散了……

局勢雖然已經風雨飄搖,但好歹新絳晉侯的旗幟還在,知氏魏氏主力尚存。樑嬰父等大夫與趙氏積怨太深,只怕自己投降後像魯國的大夫一樣失去一切,故而還存着將趙氏趕到太行以東,劃太行而治的想法。

沒錯,以戰促和,這就是知氏目前的指望。

“我若不想讓大軍不戰而潰,便只有在消息傳開前,硬着頭皮與趙無恤決戰一場了……打贏了這一仗,將趙氏趕到山東,再收兵回去收拾殘局!”

但這可是決定晉國歸屬終戰,數萬將士生死的抉擇啊。知瑤雖然崛起如彗星般迅速,卻依然是個不滿三十的年輕人,此時此刻,看着火光下各懷心思的衆人,一時間,他對自己的決定又有些動搖起來……

有人站了出來,請他屏退左右,又用一席話幫他下定了決心:“子玉(知瑤的字),吾等必須與趙軍交戰,再拖下去,糧食將盡,大軍便不戰而潰了!”

……

帳內離知瑤最近的人,在他耳邊低聲說出這番話的人,是魏駒,魏氏的世子,也是魏氏表示忠於晉侯的人質,數年未見,他已經蓄起了濃濃的軟須,身高八尺,頗有魏氏世代武人的風範。

知氏與魏氏的關係並非沒有耿介,兩年前,魏氏的小宗呂行在知宵進攻溫縣時提前帶着船隊撤離,導致知氏偏師全軍覆沒,知宵全靠萇弘庇護才得以走脫。

知伯躒十分震怒,要魏氏給出解釋,魏氏方面將罪過全部歸於小宗令狐博和呂行自作主張。這兩人一個被驅逐不知所蹤一個被貶斥在行伍裡,算是給知氏一個交代。

爲了讓知氏徹底打消猜疑,魏氏的家主魏侈卻主動前往新絳,相當於代替兒子做人質,知魏同盟也才得以維繫下去。

正因爲這種種變數,魏駒才能站在大帳裡,在知瑤猶豫時,說了這一番話。

“過去兩年間,趙無恤控制了孟門、軹關,不斷派兵來西邊襲擾,並利用空城長子引誘我軍進攻,消耗吾等力量。幾次反覆後,軍旅疲憊,耕作耽擱……”

“知氏在太行一線的領地產量極少,河西倒是有不少良田,這兩年軍用基本靠河西田和我魏氏曲沃、安邑的糧倉維持,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如今子玉集中五萬人于丹水西岸,百里饋糧,內外之費,兵卒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粟米數千石,府庫已空空如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子騰說的有理……”知瑤點了點頭,他對魏氏談不上信任,卻迫於形勢只能依靠他們。

脣亡齒寒,這是虢虞兩國留下的歷史教訓,若這時候他們相互猜疑背棄,只會被趙氏輕易擊破,全取晉國,想來魏氏也明白這個道理吧。

他打消了自己的種種猶疑,作爲大軍統帥,最忌諱的就是當斷不斷,哪怕晉陽那邊不出事,自己沒有時間慢悠悠與趙無恤對峙了。

“不過趙無恤只怕一直在等着吾等主動進攻,吾等雖然佔據了上黨山地之利,可丹水以東也一樣,泫氏以東有山名曰摩天嶺,爲谷地的制高點,易守難攻。我軍若貿然出擊,並不佔優勢,反而容易中了趙無恤的詭計,你與他交情匪淺,應該知道他的戰法。”

說起與趙無恤的“交情”,魏駒有些尷尬,溫縣桃園結義衆所周知,可韓虎兢兢業業地站在趙氏一邊,他卻與兩人的敵人爲伍,驕傲的知瑤與他的關係,可稱不上友善,就算是現在,話裡還帶着刺呢!

但他想到那位新尋來的家臣所說的話,很快就揮去了一絲不快,笑道:“子玉代替執政統領三軍,如何作戰自然由你做主,吾等聽你號令便是。”

”善!子騰你來看地圖。”

知瑤點了點地圖上丹水的源頭丹朱嶺,嶺東的小村長平,又一直劃到南面的光狼城和泫氏邑一帶,這便是戰場的全貌。

“對峙的戰線南北長達十餘里,斥候南北通報得半個時辰,戰局瞬息萬變,絕不可能等主帥下令,所以趙軍各營壘必然有戰時自行抉擇之權。”

魏駒點了點頭:”此言有理,我軍亦是如此,那子玉的打算是?“

”誘敵先擊!“

知瑤已經胸有成竹,如今還沒有被趙軍大敗過的晉人將吏寥寥無幾,他就是其中之一。

己方兵力雖然不如趙軍,但卻控制了上黨地區的交通要道,踞險而守,這地勢大軍根本展不開,兵力優勢完全無法發揮,只能在丹水谷地裡進行零散的交鋒。讓諸侯聞之色變的趙軍騎兵優勢在於速度和衝擊力,在這種硬扛的攻防戰中無法發揮,這種情況下,軍中兵卒多爲太行地區山民的知軍或許還有一絲勝算……

知瑤的手再度重重敲在長平處:“斥候探明,長平附近駐紮的趙軍將吏名爲田賁,吾等若效仿城濮之戰晉軍退避三舍之計,讓丹朱嶺的士鮒軍更換營地,做出撤離的架勢。田賁喜歡冒進,一定不會錯過。待趙軍渡河來追擊時,吾等便讓伏兵從側面半渡而擊,以此作爲此戰的突破口,一舉攻到丹水東面,將趙無恤擊敗!“

(~^~)

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503章 外援第944章 白虹貫日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31章 成氏一族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34章 巡視鄉里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83章 雨我公田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34章 巡視鄉里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774章 搬山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966章 熵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476章 疾風烈火番外1 《史記.西秦世家(上)》白話譯文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354章 造紙術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1002章 跖之徒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793章 四君子第237章 道路輿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1050章 軍功爵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793章 四君子第93章 鼓而成列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926章 兵家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284 魯國大夫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91章 子產之政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799章 趙魏第724章 張孟談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