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運河

“運河?”

趙無恤微微詫異,這是子貢第一次對他闡明此事。

不過他略一細思,便明白這其中的前因後果了。

兩年前,計然向趙無恤獻上了整合晉魯的“百年之計”,想在政治上讓兩國合併,首先要在文化經濟上讓兩國融爲一體,除了文化上的“書同文,行同倫”外,還得“車同輪”。

但在這個時代,比起吱吱呀呀,隨時可能會斷掉車軸的陸運,水運無疑是連接兩國更便捷的方式,一條運河能完美實現這一點。因爲這條運河計劃從澶淵開挖,途徑帝丘郊外,到清丘匯入濮水,全程都在衛國境內,故稱之爲“衛渠”。

衛渠全長近百里,開挖的人力物力是很驚人的,但趙無恤只是從趙氏、魯國財政中劃出小部分來,錢帛的大頭卻讓衛國來承擔,這是對那場六卿之亂裡衛國站在齊、知一方的懲罰。衛國還要組織勞役,配合汶水一戰的部分齊國俘虜來做工,故而衛國執政孔圉叫苦不堪,衛人也不滿勞役,唱着“式微,式微!胡不歸”……

衛渠工期預計爲三年,但目前看來,沒有四五年只怕是完不成了,趙無恤也不急,反正他的戰略重心暫時還不會放到東方。

但他不急,有人卻急了。

……

作爲長期在諸侯間行走,三至千金的商業鉅子,子貢眼光非同一般。眼見衛渠工期近半,別人覺得這是能連接晉魯的樞紐,在他看來,這條運河卻也是讓陶丘中原貿易中心地位轉移、衰退的可怕對手!

陶丘之所以能興盛,正是由於它地處天下之中。自古以來,江、淮、河、濟被稱爲‘四瀆’,陶邑處於四瀆所形成的河道交通網中央,陸路也四通八達。這裡南通宋、吳,北適燕、晉,東接齊、魯、泗上諸侯,西連鄭、周。所以才能諸侯四通,商賈都願意來此交易,加上關市幾而不徵,才能在新鄭、商丘、朝歌等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但若衛渠修起,晉國、鄭國、魯國的商賈和官方商隊多半更樂意去有運河流經,水運方便的朝歌貿易,如此一來,陶丘的貿易量很可能會銳減一半!到時候陶丘商業衰弱,這座城池的繁榮也就走到頭了。

所以子貢在憂心之下,眼見不能也不可阻止衛渠挖開,便與陶蠱等人商量後,心生一計。

你衛國可以挖運河,我陶丘也可以挖啊!

“這條運河的規劃,是陶丘一位名爲‘鵬’的匠人設計的,他一生都在陶丘內外爲人開挖溝渠,頗有心得。主君請看,若從陶丘以東的菏澤,向着地勢較低的東南方開挖一條水道,過宋國緡邑,再引水到泗水之畔湖澤衆多的魯國棠邑,便能溝通濟水、泗水……”

天色漸漸黑了,趙無恤看着子貢獻上的地圖,心中樂得不行。

若他沒記錯的話,這不就是歷史上十年之後,吳王夫差爲了北上爭霸,而開挖的運河麼?那條運河因水源來自菏澤,故名菏水,菏水匯入泗水,再與南方的邗溝相連,這就是後世京杭大運河的雛形。

不過這條歷史線上,夫差只怕是沒機會挖菏水了,因爲趙無恤已經搶先一步,將曹、魯以及泗上小國攢在手裡,並與宋國結盟,提前十年形成了一道防止吳國北擴的防線,夫差若來,保準他啃到一根硬骨頭!

但他沒想到的是,歷史驚人的相似,由於種種原因,身在陶丘的子貢卻也生出了挖開運河的想法,雖然目的不盡相同。

如今,子貢正用他的口才,試圖說服趙無恤支持這個計劃。

“此運河闕爲深溝,通於宋、魯之野,可連接濟瀆和泗水,全場百五十里,從陶丘坐船出發,順着地勢東南而下,快的話一天就能抵達棠邑!可以將原本僻居一隅的泗上小國邾、薛、滕都包絡在趙氏的貨殖圈中。在棠邑再往南行,便能順着泗水直達宋國彭城!”

雖然子貢每句話都是爲趙氏經營泗上,操控宋國着想,但趙無恤也聽得出來,子貢有私心,爲陶丘商業考慮的私心。

這條運河若是開通,軍事上的便利是其一,讓陶丘更大程度成爲“扼河濟之要,據淮、徐、宋、衛、燕、趙之脊”是其二,陶丘將維持中原地區經濟都會、軍事戰略要地和水運交通中心的地位,“天下之中”的美譽至少五百年內牢不可破。

“可以理解,人若無私,那就是聖人了……”這一點趙無恤自己也自問辦不到,雖然想要求自己去掉過多的私慾,如對金玉珠寶等身外物的渴望,如對更多美色的貪得無厭,但那是爲了他“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的更大欲望!

至少子貢不是爲了自身的財貨私利而考慮,無恤可不希望自己看中的王霸之才這麼快就腐化了。

端木賜不知道趙無恤的想法,依然在那滔滔不絕。

“除了包絡泗上諸侯,加強對宋國的控制外,這條運河更能讓趙氏武卒繼續往南方前進,抵達宋吳交界的邳國,兵臨徐地!”

只一瞬間,趙無恤的面色便沉了下來,隨即巧妙地掩飾過去,笑道:“你的這個計劃很不錯,唯一的問題在於……挖掘運河的錢帛、糧食、人力畜力從何而來?”

“陶丘可以自籌修築曹國的部分……”子貢嚥了下口水:“但仍有些不足,若能從宋國樂子明、魯國張子處分攤一些錢帛和勞役的話……”

“此事不妥。”

趙無恤可不是夫差那個二愣子,拼着吳國那並不厚實的國力,硬是在一片荒莽的南國開挖了菏水、邗溝,導致民生凋敝,連軍隊糧食也供應不上,靠着以戰養戰硬撐,結果被勾踐捅了後門,所謂的霸業牛皮立刻就戳破了,花費大力氣開通的運河,反倒成爲勾踐繼續北上爭霸,以及楚惠王北擴至淮北海濱復興楚國的通途,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夫差這種無私的精神倒是足以傳頌千年,可惜後人只記住了鄭旦、西施。

趙氏組織開挖衛渠,是爲了讓晉魯能夠合爲一體,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很有必要的工程。但子貢提出的這個計劃,就目前看來,卻有些雞肋了……

“從地圖上看,菏水的距離比衛渠長,又是在宋國境內開工,涉及的問題極多。再說,趙氏集中精力保證衛渠完工就算不錯了,沒法同時供應兩條運河。”

“故此策不宜立刻實行,放在五年、十年之後,我倒是會考慮考慮,先回去將計劃完善,遞交一份給我罷。”

子貢略微有些失望,但至少趙無恤沒有斷然否定他的整個計劃,五年、十年之後,應該也來得及!

他應諾後便要離開,這回卻是趙無恤主動叫住了他。

卻見無恤看似隨意地問道:“子貢,你方纔說菏水可以讓趙氏武卒直達彭城、邳國,兵臨徐地,連你也覺得,我意在徐國?亦或是,徐承對你說起過什麼?”

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669章 破城第1007章 卸甲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77章 吾之子房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32章 三裡歸附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11章 幸不辱命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912章 沸鼎(下)第809章 魏策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925章 《用間篇》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636章 中行第475章 舟師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861章 中山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433章 傷寒(中)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第470章 醫院第944章 白虹貫日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651章 大風(8)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76章 一步之遙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432章 傷寒(上)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941章 他死了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678章 三線第98章 攪動全局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448章 爭流第988章 叛國罪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83章 雨我公田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237章 道路輿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724章 張孟談第284 魯國大夫第285章 名與實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998章 眉間赤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19章 錦瑟無端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