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

蒲阪,又被稱爲蒲津,是大河東岸最重要的渡口,也是秦晉交通往來的必經之路,當年秦穆公泛舟之役,以及後來數次進攻晉國,晉國由數次反攻,都是從這裡來往的。此地控據關河,山川要會,秦晉無論哪邊佔據蒲阪,便能掌握主動。

現如今,蒲阪城和被保護在城牆內側的蒲阪渡口正是控制在秦魏聯軍手裡的,可卻沒給他們多少主動權。

說起來秦國的校尉們就憋屈,從一月到現在,三個月時間裡,秦魏聯軍攻掠韓氏如丈夫欺凌嬰孩,何等輕鬆,但卻一直沒和趙氏主力交戰。趙無恤讓人據守新絳故絳不出,放縱秦魏攻韓,引誘他們集結於河東,結果卻從側翼繞道,在河外、河西打開了局面,秦魏聯軍頓時陷入困境。

就這樣,正面沒有和趙氏打一場硬仗,他們就稀裡糊塗地敗退了,不識全局的秦人很是不解,他們作戰夠勇敢,爲何輸的這麼憋屈。

“是趙氏的廟算和謀略讓吾等毫無還手之力……”

他們裡也有聰明人,令狐博換下了大夫的冠帶,披甲戴胄站在蒲阪城牆上,心裡想着開戰以來趙氏的種種舉動。他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是趙氏這次的戰略太漂亮了,代郡騎兵的千里繞道,盜跖的借道成周,河西和河外丟失後,眼裡只有河東的秦魏主力自然就被困樊籠。

這場仗從頭至尾,他們都沒有任何勝算,不,哪怕是開戰之前,結局已經註定,他們是未戰先敗啊。

“是趙無恤用兵之術已經甄於大成,亦或是他背後有高人指點?據說從吳國出走的孫武子投靠了趙氏……”

魏氏這邊,爲何就沒有一位兵事大才來幫忙呢?令狐博不知道,八十年後這裡會有個名叫吳起的魏國大將雄心勃勃地張開雙臂丈量對岸土地。

他嘆了口氣,迎着傍晚的風向東眺望,說好明日從安邑抵達的大軍先行部隊將在那裡露頭,但時候還沒到。

發生在龍門對岸的戰役結果已經先行傳到了蒲阪,秦軍覆沒,魏軍投降,那支趙軍繼續向南開拔,怕是也要到了。

想着即將到來的惡戰,令狐博倒不是特別害怕,趙軍經歷了苦戰,又連續行軍,肯定極爲疲憊,無法立刻投入攻城,何況蒲阪還有五千守軍,城邑處於大河和涑水的交匯處,三面臨水,想從北邊攻城很不方便。

再說了,他也不是什麼準備都沒有,令狐博輕撫着擺在城牆上的投石機,心裡有了一點底。

雖然眼前的擲石器構造簡陋,個子也很小,只能達到趙氏在八年前朝歌之圍裡使用的初代投石機水平,但對於守城一方而言,已經是難能可貴的進步……

魏氏一直在模仿趙氏,可馬鞍馬鐙等能很快學成,投石機這種就需要點時間,好在其原理不復雜,花了幾年後,魏氏終於做出一批來。可惜爲時已晚,魏曼多很快遇刺,戰爭也很快爆發,這些投石機來不及改進,便匆匆擡到了城頭。

城高八丈、方圓一千六百步,有了此物,以及數百架手弩,城頭城腳堆放着事先備下的滾石擂木,還有幾口大釜隨時燒水,城內也有足夠的兵員來做這些事。多多少少能給趙軍的蛾附攻城時製造一點麻煩。

只要等安邑的大部隊趕來,趙軍便不敢輕舉妄動。

直到敵人真的出現在眼前時,令狐博都是這麼想的。

到了入夜時分,眺望的斥候來報說北方有隱隱塵埃,令狐博連忙到了北城牆,藉助天黑前最後一絲光線,果然有一支龐大的軍隊正在朝蒲阪殺來,讓他眼神一凜,渾身汗毛都豎了起來。

不多時,趙軍的旗號果然出現在令狐博視線之內,後面源源不斷,雖然風塵僕僕,卻次序整齊,旗鼓鮮明,怕是有一兩萬人。

他們甚至沒有安營紮寨的意思,驅趕着一些垂頭喪氣的秦魏俘虜——應該是在龍門對岸俘獲的那批,逼迫他們砍伐運輸樹木、拆掉里閭房屋,在城外點燃了十幾堆篝火,以及無數明晃晃的火矩,將蒲阪的夜空,照得通紅髮亮。

還有一些沒有披掛甲冑的趙軍在緊張的忙碌着,他們在安裝巨型的攻城器械——令狐博聽說秦國校尉說過,幾年前就是這些可怕的武器將少樑轟破,嚇得上地白狄投降趙氏。

他簡直無法相信,趙軍竟然將這種笨重的東西從兩三百里外運到了蒲阪城下。還有人在高聲呦喝着,在數裡外砍樹鋸木,那多半是在製作其他攻城工具,那邊也有人拿着手裡像尺矩一樣的工具,在朝城頭瞄準,或許是在測量高度。

看着架勢,休息一夜,等明早天色大亮,他們就會發動第一輪進攻!

一瞬間,令狐博對守住蒲阪城突然沒了底氣,只是希望安邑的大軍能早點來到,或者對岸的秦軍能過來些人支援他。

令狐博轉頭看向西邊。

夜幕籠罩下,那裡也密密麻麻地佈滿火光,倒映在潺潺流淌的大河上,恍若火樹銀花。

……

子師根本睡不着覺,在營帳裡翻來覆去。

他是秦國大庶長子蒲的長子,卿族貴胄,同時也是秦國年輕一輩裡著名的勇士。

可他內心現在卻充滿不安。

這支駐紮在蒲阪對岸的秦軍共有一萬五千人,這是大庶長想盡辦法,從渭南地區徵發所有丁壯,外加五千從河外撤退的秦兵,才勉勉強強湊出來的。

“若是這支兵也打沒了,最少得一個月後,爲父才能從雍都再度徵發一批人過來,到時候只怕涇水以東,已不屬於秦國所有。”子師率軍出征時,父親對他的囑咐尤在耳旁,這讓他意識到自己責任重大,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所以在入夜後得知河東趙軍已至,在蒲阪以北集結時,他沒有貿然行動,讓人划船過去支援,而是讓令狐博稍安勿躁,一切按照原計劃進行。

按照子蒲爲他們制定的撤離計劃,河東的敵軍,交給從安邑撤過來的秦魏鄭五萬主力對付足矣,至於這一萬五千秦軍,他們之所以集結在此,是爲了防備來自背後的敵人。

河西,秦國人孜孜以求百年的河西,當真的踏上這塊土地後,卻又給他們帶來了濃烈的不安。

秦人也是伯益的後代,本應該擅長騎術的他們從來沒像現在一樣,對隆隆馬蹄聲如此驚懼。

這半個月來,河西和渭南的秦軍已經受夠了趙氏騎兵的侵擾,他們來去如風,有時成百上千一起行動,有時又化整爲零各自劫掠,驛站被燒,橋樑焚燬,里閭村莊化爲灰燼,河西陷入癱瘓之中。

秦國的騎兵在先前折損殆盡,車兵多半去了河東,所以只剩下這些步卒與之對抗。只有在兩岸都擊退敵軍進攻,主力才能順利撤退。

但那些趙氏騎兵,那些全身人馬都披掛甲冑,看不到臉的突騎,或放平鐵矛,或揮舞長刀,衝鋒時鐵蹄的轟鳴充斥整個世界,讓秦國徒卒們犯怵。

哪怕現在躲在安全的營帳之內,他們也會不安地朝外面眺望,看看路的盡頭火堆處有沒有巨大的身影路過。

河東河西,蒲阪城的魏卒和對岸的秦軍步卒們,就這樣渡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等待太陽升起。但他們知道,天明能溫暖身軀,卻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安全,因爲這場戰役,將在破曉時分拉開序幕……

(~^~)

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84章 蹴鞠練兵第90章 君子有爲第305章 柳下季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650章 大風(7)第96章 莫如兄弟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73章 泮宮公學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654章 大風(11)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892章 過河卒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284 魯國大夫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439章 靈鵲(上)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656章 大風(13)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88章 伊尹之志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68章 少君魏姬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412章 獵國(上)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886章 少樑砲第196章 成鄉!第49章 有女如雲第69章 大宗小宗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561章 大將軍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912章 沸鼎(下)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862章 燕國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24章 周髀數字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658章 大風(完)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1010章 奴隸制第20章 術業專攻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939章 嘎嘣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