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鳴條

三天後,安邑城郊。

初夏的南風從河東平原上吹拂而過,穿過安邑城外的桑樹林,使得綠意正盛的枝條指因風吹而拂動,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

是爲“鳴條”。

“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遂與桀戰於鳴條之野,作《湯誓》。”

縱馬於鳴條之野上,趙無恤感慨良多。

河東地區歷史悠久,是華夏的主要發源地,也是這個文明的搖籃,上古堯舜禹時代都城皆在河東,黃土之下不知掩埋着多少古老的遺蹟,故邁步河東,趙無恤分外能感受到歷史的重量。

其中安邑這一帶便是夏墟,又被稱爲禹城,至今尚有千年前的城垣殘跡。所以在春秋時代,夏朝是正兒八經的信史,是不容置疑的,不必搞什麼夏商周斷代工程來費勁證明。臨漳學宮那邊正在破解夏代留下的一些銘文和甲骨,這些隻言片語一定要好好保存下來流傳後世。

其中有一條,就是夏的卜官爲鳴條之戰的吉凶請示上天,他最終沒有寫下占卜的結果,大概是因爲戰場上塵埃落定,或許是這位卜官自己也捲入戰亂裡了。

而且嬴姓趙氏的興起,也與鳴條這地方息息相關。

傳說嬴姓的始祖伯益生子二人:長子爲大廉,開創了鳥俗氏;次子爲若木,開創了費氏,他們的部落或在中國,或在夷狄,在中國的就必須服從於夏後的統治。若木之後不知過了幾代人,傳到其玄孫費昌時,正值夏的末代君主夏桀,桀文武雙全,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所以許多部落都背叛了他。

費昌也去夏歸商,憑藉自己家族擅長駕馭馬匹的特長,作爲商湯的御者,在****鳴條決戰裡,幫助商湯大敗夏桀,戰後因商湯”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的承諾,費昌有功受賞,從此嬴姓世代作爲殷商的重臣甚至諸侯,極受恩寵。

只可惜無論****都已經湮滅,宗周秩序也支離破碎,中原提前進入諸侯爭強兼併的時代。而嬴姓的一對子孫趙氏和秦國,竟也在祖先曾奮戰過的河東同室操戈。

“歷史真是太會開玩笑了。”趙無恤大搖其頭,不理會一些家臣幕僚用商湯伐桀來類比他反攻秦、魏聯軍的阿諛之言,將目光轉向幾裡外的安邑城。

濃煙滾滾,在數裡外依然能聞到空氣中的焦臭味,安邑城的大火已經燒了一天一夜。

魏駒和子虎已經做出不與趙軍糾纏,只管後撤的決定,便果斷撤離,但他們留下斷後的死士在與趙軍攻城部隊拉鋸的過程中,不知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竟在城內放火,火勢在南風助陣下越來越大,最後成了這般模樣。

直到早上烈火才稍微弱了一點,但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也就此化爲一片廢墟。趙軍後續部隊撲滅火焰後,從這堆焦黑的殘垣斷壁間也找不出什麼有用的東西了,只剩下一些沒有跟魏軍離開的安邑百姓呆呆地看着眼前這一切。

從蝗災肆虐河東,魏曼多不顧百姓死活,鎮壓入城爭搶糧食的鹽工後,魏地的百姓和魏氏已經有點離心離德了,只有吃着魏氏飯的武卒依舊效忠。如今趙無恤還得感謝安邑這把火,只要他向當地百姓大肆宣傳這是魏氏自己放的,魏氏過去一百多年的德政便全燒沒了。

夏商周晉魏,一切都已成過眼煙雲,河東將迎來趙氏統治的時代。

烈火焚城並沒能阻止趙軍太久,趙無恤雖然才從曲沃移駕至此,但他的前鋒部隊已經追到鹽池附近了。

但無恤失算的是,秦人和魏軍沒有像他希望的那樣去蒲阪渡河,然後一頭撞進自己的圈套裡。據斥候傳來的消息稱,秦魏聯軍突然轉而向南,繞過中條山,去了魏氏最初的封邑魏邑,在那裡與鄭軍殘部匯合。

他們沒去蒲阪渡口,他們的目標是魏邑南邊的風陵渡!

……

“從河東去秦國,一共有三大渡口,龍門、蒲阪、風陵渡。其中龍門已被代郡新稚狗部控制,少樑也在上郡步卒的進攻下岌岌可危。而蒲阪被穆夏大軍圍攻,也指日可下,唯獨這風陵渡……”

是夜,趙無恤在羽林軍護送下趕到位於鹽池附近的趙軍行營時,河內、東陽等郡的將吏正在裡面討論戰局。

卻聽被雪藏多年,略顯老態的陽虎分析道:“風陵渡以北不遠處便是羈馬邑,此邑尚在魏氏控制之下。而南岸則是桃林塞,秦人在此修築了函谷關,幾年前韓魏聯軍就沒將這處險隘打下來,今年開春秦軍就是通過這裡進入河外的。”

“風陵渡雖然不如蒲阪,但也足以讓秦魏渡河,倘若他們在我軍趕到前逃到桃林塞,再撤退到渭南,就不好辦了……”這則是河內軍的宋人漆萬在說話,此戰關係到趙氏的包圍能不能完美實現。

“柳下軍將正與韓氏進攻桃林,若不能咬住敵人尾巴,那就要搶先佔領南岸才行。”

趙無恤聽完他們的分析後,掀開營帳邁步入內,衆將連忙下拜。

“甲冑在身不必行禮。”趙無恤讓衆人免禮,掃視衆將,目光停留在陽虎身上。

比起之前在東陽練兵的懶洋洋,陽虎這次精神好了許多,或許是因爲重回戰陣,與秦魏鄭齊角逐讓他興奮,或許是趙無恤代晉之心已昭然若揭,又給他進一步往上爬,做開國功臣的渴望。

“陽司馬的擔心不無道理,風陵渡的確是河東這張網唯一的出口。”

他轉而問道:“現在河西形勢如何?可有新消息傳來?”

“半個時辰前傳來的消息,秦國河西之兵已全滅,河西再無敵軍,秦人在渭南也僅剩五千軍隊,另外桃林塞也有五千,若是河東秦軍也全軍覆沒,那秦國的大半兵卒將不復存在。在蒲阪大捷後,代郡和上郡騎兵分爲數隊遊弋河西,準備攻城略地……”

無恤道:“河西已是我囊中之物,不必急於一時,讓虞喜和郵成至少派出五千騎兵渡過渭水,向風陵渡、桃林塞一帶包抄。此外,也讓穆夏儘快結束蒲阪戰事,若是敵軍抵抗頑強,就不要理會,直接帶大軍進逼羈馬……此外河外那邊,也要催促韓氏和柳下跖加緊進攻桃林塞,三軍合圍,既然秦魏避開了蒲阪,那決戰就只能在風陵渡進行!”

衆將凜然領命道:“唯!”

話音剛落,門外便有新的情報傳來。

年輕的伍林掀開營帳走進來,在趙無恤耳邊輕聲說了幾句話,無恤便點了點頭,讓他將營外的黑衣帶進來。

風塵僕僕的黑衣暗衛下拜稽首,向趙無恤遞上了一份急報。

急報裝載竹筒裡,上面的刺紋是“十萬火急”的最高優先級,打開以後,趙無恤粗略一看,眉頭一皺,又回頭細細讀了一遍,這才捲了起來。

營內的將領們都在看着他,等待主君宣佈這個消息,看他平靜的樣子,應該不是什麼壞消息吧。

卻見趙無恤舉起這張來自河外的紙條,說道:“楚國出援秦軍,大軍已至伊洛,兵臨陸渾城。”

“啊!”

“唉。”

“嘿……”

帳內立刻響起了意味不同的聲音,但相同的是,大家心裡是驚訝的,因爲說實話,楚國的出場並不在他們意料之內,甚至在廟算時大家都認爲,這種可能性也很小。

現在,楚國的的確確出兵了,而且還不是偏師的小打小鬧。

只有孫武料對了,這老頭真是廟算無敵。

衆將再次看向趙無恤,想聽聽他的看法,以及既定戰略是否需要進行改動。

無恤看上去的確很平靜,但他內心卻有一絲激盪和波瀾,就好像南風拂過河東大地,讓郊外的桑林枝葉輕輕拂動時,發出的微鳴……

“二三子,這意味着吾等的強敵,又多了一個!”趙無恤強調道:“因爲這一次,是楚王御駕親征!”

(~^~)

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503章 外援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337章 小司寇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29章 威風凜凜第793章 四君子第445章 野心第893章 階下囚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83章 雨我公田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762章 降 下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11章 幸不辱命第626章新婚夜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836章 復辟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91章 子產之政第95章 劍擊之技第1222章 大結局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951章 連橫(上)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769章 當歸(下)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650章 大風(7)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629章 將欲取之第939章 嘎嘣脆第907章 道、勢、術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394章 圈套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807章 韓策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799章 趙魏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541章 新宋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861章 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