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跖之徒

函谷關的城牆並不長,半里不到的狹窄谷口橫亙着數丈高牆,所以趙軍沒法一次性投放太多兵卒,而城牆又用石頭壘成,堅固無比,非少樑砲無法摧毀。秦軍只需要在這裡佈置一千人的隊伍,分作兩排前後協作即可,能以二敵百,這便是所謂的“百二雄關”。

但縱使如此,在城下火力的掩護下,蓄力已久的趙軍很快就登上了城頭,失去城牆掩護的守城秦卒只能忘死拼殺。弓箭沒了,他們還有戈矛,戈矛殘了,他們還有手腳,利用擂木、滾石等守城器具給趙軍攻城步卒重擊。所有人都清楚,只有將敵人趕下去,他們纔有機會守住這處咽喉鎖鑰。

秦卒戈矛突刺,帶起一溜血水,血霧飛揚,一個剛剛從城頭露出腦袋的敵軍被長戈啄破腦袋,他的身體離開了雲梯,垂直往城下摔去。下面的趙軍士兵看都不看一眼,繼續往城牆上攀爬,然而就在這時,城頭伸出守禦用的木鉤,抵住雲梯……

幾名秦卒用力推動長鉤,雲梯頓時劇烈晃動起來,雲梯上的趙卒大駭,加速往城牆上衝去,城下的人也想靠雲梯下面的底座穩往長長的梯身,一時間城上城下,雙方用盡全力爭奪着這架雲梯。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秦軍臉上青筋浮現,高喊着口號迸發出驚人的氣力,這架雲梯終究被他們推倒,上面的趙卒來不及躲閃,一連串地從上面掉落下來,重重的摔在地上,引起下面的一陣慌亂……

但趙軍的雲梯有數十架,幾乎鋪滿了整個城牆,被推開一架,再搭上一架,雖然臨時打造質量不太好,但這卻是趙軍走向勝利的階梯。

趙卒沒有氣餒,他們前赴後繼,猶如飛蛾撲火,慘痛的損失,橫流的鮮血反而激起了這些魯地青壯的回憶,彷彿回到了當年跟隨盜跖起兵的日子……

十多年前,諸侯奢靡無道,各地天災連綿,餓孚遍地,活不下去的魯、衛、宋百姓流竄進入山林沼澤,爲了躲避諸侯卿大夫追捕惶惶不可終日。是盜跖的出現將他們擰成了一股繩,他們跟隨自號“將軍”的盜跖與諸侯、大夫爲敵,縱橫大野澤多年。之後又一同戰敗被俘,一同被趙氏收編。

不知不覺十年過去了,他們也歷經了數次大戰,沒有死在孟諸,沒有死在凡、共,沒有死在汶水,沒有死在洛北,卻死在了這座函谷關。看着親如手足的袍澤永遠倒在這塊陌生的土地上,城上城下的趙卒眼中充滿不甘,不由放聲怒吼:

“跖之徒!”

如同時空輪迴一般,更多的人顫聲迴應。

“跖之徒,從卒九千,凌暴諸侯,橫行天下!”

所有人都精神一振,這個熟悉的口號激發了趙軍士卒的血性。越來越多的趙兵開始加入呼號的隊伍,發泄他們心中的悲憤,盜跖一時間也熱淚盈眶,不由放聲大喊道:

“跖之徒,聽我號令,拔此城邑!”

“待入秦後,穴室樞戶,驅其牛馬,取其妻女……”

隨即盜跖也身披鎧甲加入了戰鬥,幾步便沿着雲梯登上城牆,他身後歡呼連連,搶錢搶糧搶女人,這就是羣盜們最爲興奮的事情,十年的軍紀也比不上這口號的刺激。兵卒們追隨着盜跖的旗幟,悍不畏死的衝上被血肉鋪滿的城牆。

他們不再膽怯不再退讓,而是玉石俱焚,同歸於盡的打法,哪怕是以二換一,以三換一,他們也能取得最終勝利!一時間城頭慘叫不休,秦軍節節敗退。

是夜,經過半月攻防,連日連夜的激戰後,函谷關陷落於趙軍之手……

……

“此關自此爲趙氏所有矣!”

四月中旬,在楚軍突然從陸渾撤軍後不久,函谷關城頭,盜跖一頭亂髮迎風飄揚,他傲然獨立,肆意地站在城垛上眺望四方。

近處,兵卒們還在搜尋殘敵,爲了攻破此關,他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一千趙卒丟掉了性命,兩千餘人受了輕重不一的傷,無法繼續前進。

沒錯,雖然戰損比高達五分之一,但盜跖依然要率領他們速速西去,他們的最終目標是風陵渡南岸。

休整一日後,盜跖留下傷兵和一千兵卒守備此地,其餘八九千人再度啓行,開始向西開拔。離開函谷關後,還需要走三十里“桃林道”,也就是函谷的西段,才能離開這處險要的谷地。

傳說上古之時,來自東夷的巨人夸父逐日途經此地,因爲口渴,他便俯下身子喝乾了河渭之水,卻仍不解渴,他便想渡河去河北飲大陸澤之水,然而卻渴死在這一帶,夸父的屍體倒下後化作了一道山,便是崤山,而他所棄的桃木手杖掉在函谷關以西,就是桃林。

桃林地區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崎嶇在河岸高崖間,車不分軌,馬不併鞍,趙軍通過還須攀抓草根石棱,這纔可免於墜落下去。

於是趙軍的隊伍拉成了一條長蛇,沿着蜿蜒的小道緩緩前行,預計走到下一處地勢較爲開闊的城邑瑕邑,得花一天一夜時間。

盜跖騎着馬走在隊伍的中段,不時擡起專屬於他的“千里鏡”觀察周圍情形。

桃林的確有許多桃樹,時值四月,正是桃花最爲璀璨的時刻,在白日成昏的幽谷之中,卻點綴着燦爛的鮮花,近萬浴血的大軍穿行在谷底,美麗裡也帶着一絲詭異。

不過趙軍的氣氛倒很輕鬆,苦戰之後人人精神都有些鬆懈,他們這一次遠征可以說戰無不勝,戰後論功行賞必定人人都有份,於是便有盜跖的親信在身後美滋滋地說道:

“襲汝陽,****地,戰洛水,敗遊速,屠鄭俘,解韓圍,破函谷,軍將之功,戰後當受重賞了!”

“上卿多半會給我一個虛職的高位,外加一個看上去很大的封邑,然後打發我去養老吧。”盜跖不以爲然,他心裡很清楚,不管立下多大的功勞,戰後趙上卿肯定會卸下自己的軍權。

至於藉口,或是平息洛水殺俘一事的影響,或是關心盜跖的身體,可真實的原因,大盜看得很清楚。

趙軍無論是武卒、郡兵,或者說獨立的代郡、上郡騎兵,都牢牢掌握在趙無恤手裡,魯國那邊也不例外,冉求、虎會分掌兵權,唯一的特例,就是盜跖手下這支由羣盜、流民整編而成的軍隊了,換了一個將領,大概就指揮不動他們了。

在晉國未定,趙氏未將精力轉移到整合魯地的時候,趙無恤可能還需要這支軍隊的戰力。可等中原塵埃落定後,指不定就要將這柄良弓藏起來了,不僅是盜跖要引退,連這支屢建奇功的軍隊也會被拆散,以免他們功高而傲,鬧出一些危及趙氏的事……

若是放在十多年前,盜跖肯定要憤憤不平,索性帶着這些人西入秦國,去秦嶺裡繼續佔山爲王也說不定,可現在嘛……

他撫了撫鬢角的白髮,和十多年前不同,盜跖現在年近五旬,兒子也到行冠年紀了,雖然他覺得自己還能領軍,還能打,但一路走下來,不僅手上沾滿血腥,連手下的老兄弟也越打越少……

這與他們最初被收編時只求活,只求一片容身之地的初衷,漸行漸遠了啊。

這次遠征盜跖是極其賣命的,甚至不惜讓手下死傷慘重,他是爲了什麼呢?還不是爲了讓這支軍隊能證明自己的價值,趙氏重老兵,經歷此戰後,這一軍中幾乎人人都有軍功,好歹在被拆散後,或分到一大片田地、房宅、奴隸,或留在軍中,當上伍長、什長、卒長之類。

“等這場仗打完了,士卒們鑄劍爲犁,過安生日子,而我就此遠離疆場,第一件事就是要請上卿把大野澤裡的東山島封給我,在上面教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打漁駕船……”

再然後,自然是父子仗劍,暢遊五湖四海了。

如此想着,盜跖心裡不免寬慰了幾分,一夾馬肚,便朝前面走去,同時大喊對士卒們道:“吾知道二三子腹中飢餓,可再忍一忍,等出了桃林山谷再埋鍋造飯不遲……”

因爲桃林險峻,若山谷上有一支敵軍設伏,他們說不準就會重演秦軍崤之戰的慘敗……

一時間抱怨聲、噓聲一片,將軍待兵卒如弟,兵卒亦視將軍如長兄,軍中的嬉笑怒罵實屬常事。

誰料話語剛末,巨大的號角聲卻從山谷上方響起……

“敵襲!”

……

箭矢、滾木、飛石從山谷頂端落下,一些趙卒躲避不及,頓時頭破血流,隨着一塊巨石轟隆隆滾落下來,拉成一字長蛇陣的大軍也被一截爲二!

“勿慌!敵軍伏兵不多!”從遇襲的那一刻起,盜跖便冷靜了下來,敏銳地發現這次伏擊並不劇烈,敵人也是僅在山頂大呼恐嚇,未敢突然殺出進攻趙軍。

以他多年的剪徑搶劫經驗,盜跖料定,這支敵軍大概是去支援函谷關的秦人,數量不超過一千!

“衝上谷頂,將他們殺個片甲不留!”他拔出劍,指着谷頂指揮自若。

然而一支箭矢從不遠處的樹林裡射來,以刁鑽的角度射入了柳下跖的胸口,他有些茫然地看了看那支箭的羽端,隨後便眼前一黑,從馬鞍上滾落下來……

“保護軍將!”嘶喊聲在他耳邊迴盪,紛亂的腳步,破空而去的箭矢,他的“跖之徒”們憤怒的怒吼……

時間忽然變得很慢很慢,慢到讓柳下跖窒息,然後又突然變快,快到他目不暇接。

他彷彿又回到了隻身逃離曲阜的深夜,前方層層阻礙,他卻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留下一地屍骸和三桓的震驚,拂衣而去。

他彷彿回到大野澤畔,統領九千羣盜,高喊着“凌暴諸侯,橫行天下”的口號,在湖中小島做他的島主,發誓要爲這些沒處去的苦兄弟搏一個未來,爭一片田地。

他彷彿回到與趙無恤初見坐談之時,幾杯酒下肚,眼花耳熱,意氣霓生,他聽趙無恤大談要如何掀翻三桓的統治,如何在魯國再造一個秩序,一個窮苦庶民也能擁有自己的耕地的新魯國。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盜跖當時便說:“君若能辦到,我對你稽首稱臣又有何不可?”

這個諾言不幸成真了,盜亦有道,他自然要信守承諾。這之後十年,他大半時間都在爲趙氏賣命的征途中,百里馳援,千里奔襲,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年之後,柳下跖不再是區區湖沼小盜,而是能把“諸侯名將”打得抱頭鼠竄,威震中原的盜帥!讓鄭國小兒聞其名兒止啼的殺神!

此生……足矣……

但也有遺憾。

待盜跖再度張開眼時,他已經仰面躺在兵卒們的懷裡,人人眼睛血紅,淚流滿面,而戰鬥已經告一段落,伏兵盡數被殲。

“終日射弋,今日卻被小雀啄了眼……”

柳下跖苦笑着,這是他昔日剪徑的手段啊,果然是從良已久,手藝生疏了麼?但很快,他便不再關心這件事。

他仰頭看到天空很藍,像是大野澤最清澈的時節。

他看到白雲朵朵,在風中緩緩挪動,像是在湖面上暢遊的白鵝。

他第一次發現,陽光是如此的炫目刺眼,那是湖水帶起的波光粼粼麼?

他知道,自己是再也回不到波濤浩淼的大野澤了!

但他還是努力伸出手,想要再觸碰一次波光雲影……

有風從桃林上方吹過,拂動枝繁葉茂的桃樹,朵朵盛開的桃花搖拽着,脫離了枝頭。一時間谷中頓時飄滿了粉紅色的花瓣,其中一片落到了柳下跖的手背上、胸膛上,遮住了他身上的血跡……

手徒然垂落下來……

盜跖之名,終於桃林!

ps:晚上還有一章(~^~)

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168章 成大事者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40章 碩鼠碩鼠第591章 天道第974章 欲窮千里目第441章 用人第305章 柳下季第669章 破城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1119章 雙頭鷹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61章 姍姍來遲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137章 三箭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84章 蹴鞠練兵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646章 大風(3)第1042章 君莫舞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636章 中行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91章 子產之政第544章 首誅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第836章 復辟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6章 亂序者死第11章 幸不辱命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904章 巨輪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952章 連橫(下)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番外1 《史記.西秦世家(上)》白話譯文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14章 老豺範鞅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123章食不厭精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774章 搬山第651章 大風(8)第34章 巡視鄉里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89章 無心插柳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177章 遍尋名醫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938章 蟲豸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47 2章 學校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20章 術業專攻第836章 復辟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652章 大風(9)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862章 燕國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79章 新絳南市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