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坑何相
承廣殿的御書房裡,何相跟劉太師他們正在向周武帝彙報各地的水稻情況。
如今已經入夏,不少地方的雨水還是比較充足的,水稻的長勢還是非常好的。不過,有些地方的雨水並不怎麼多,導致水稻長得不怎麼好。還有些地方的雨水太過充足,比如說江南。
立春後,江南的雨不停地在下。在清明前,雨好不容易停了。結果清明節過後,雨又開始下了起來,下的稻田變成水池。
缺雨的地方,想盡辦法弄水灌溉稻田,而江南的百姓們則想盡辦法把稻田裡的水排出去。
“根據樑太守彙報,揚州河流的水位在這個月又上升了一寸。”何相稟告道,“江南其他地方的河流的水位也一直在上漲。”
劉太師接着何相的話說:“自端陽節後,江南一直在下雨。”他又道,“入夏後,江南那邊時常在下暴雨,這是河位上漲的原因。”
何相繼續道:“幸好聽了樑太守的話,給江南的河流的堤壩加高加固,不然現在江南那邊怕是已經鬧洪災了。”
“樑太守還吩咐人挖了水庫,用來儲存雨水,這也幫了不少忙。”劉太師口中的水庫是從樑太守那裡聽說的,而樑太守又是從趙曜那裡聽說的。之前,趙曜寫信給樑太守,提議他挖水庫。下雨多的時候,水庫可以儲存雨水。乾旱的時候,水庫的水可以灌溉稻田。
江南的雨水是要比其他地方的多很多,但是有時候江南也會出現乾旱的情況。在前朝時,江南經常出現乾旱。
“樑太守在奏摺裡說了不少修建水庫的好處,臣覺得可以在全國各地挖水庫,尤其是雨水不多的北方,這樣雨水不夠的時候,可以放水庫的水灌溉農田。”劉太師道,“以備不備之需。”
何相附和道:“臣也贊成修建水庫。”
“你們不說,朕也會下旨修建水庫。”周武帝自然也看了樑太守的奏摺,知道修建水庫的好處。“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樑太守號召全揚州的百姓修建水庫,目前已經挖出全揚州最大的水庫。”何相說,“挖出來的新水庫儲存了不少雨水,爲揚州的河流減輕了不少負擔。他還打算再挖一個更大的水庫,這樣能儲存更多的雨水。”
劉太師道:“在修建河流的堤壩時,樑太守還派人疏通了河流,清理出不少淤泥,讓河流變得更加暢通。”
何相笑道:“沒想到樑太守還懂修河,真是了不起。”
周武帝笑的一臉得意:“不愧是朕的老丈人。”
聽着周武帝如此厚顏無恥的話,何相和劉太師紛紛用鄙視的眼神望着他。
“江南也是漕運最重要的地方,如果河流不通暢,也會影響到漕運。”周武帝收起臉上不正經的表情,神色變得認真,“朕已經下旨讓樑太守繼續修理揚州的河流,另外也讓姑蘇太守疏通河流。”
提到河流,何相和劉太師便想到經常出事的黃河。
這些年因爲黃河地方乾旱,所以黃河沒有發生洪災。如果日後,黃河地方的雨水忽然變多,那麼黃河會很容易鬧洪水。
“皇上,趁黃河現在沒有出事,趕緊派人去修理疏通的黃河,不然……”一旦黃河發生洪災,將會有很多地方的百姓遭殃。
“朕正有此意。”這幾年,雖然一直在加高加固黃河的堤壩,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想要讓黃河變得老實點,還是得好好修理它。“對了,樑太守提議修建運河一事,你們怎麼看?”
前段時日,樑太守上奏摺,提議修建從江南到京城的運河。當然,這也是趙曜告訴他的。
劉太師和何相看了一眼彼此,旋即說道:“皇上,樑太守提議修建運河一事是好事,但是這會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將會花費不少人力和財力。”
劉太師接着何相的話說:“從江南到京城修建一條運河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但是就如何相所說的那樣,這要花費太多的人力和財力。以大周目前的情況來看,根本沒法承受修建運河的花費。”
“最重要的是修建一條運河,需要大量的人,只怕人數要幾萬人,這對百姓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何相說道,“百姓們會怨聲載道的。”
“如今百姓們好不容易過上幾年安穩的好日子,如果修建運河的話,不得不徵召百姓,百姓不會願意的。”劉太師神色嚴肅道,“現在大周各地的人口並沒有徹底恢復前朝鼎盛時期的數量,臣建議再等幾年,等人口和財力都上漲了,再修建運河也不遲。”
何相點點頭說:“修建運河肯定是要修的,等修好後,不僅會造福到從江南到京城一路上的百姓,也會造福後世。”修建運河是一件福澤萬民的好事,必須修建。“但是以目前大周的情況,是沒法修建的,還得再等上幾年,或者十年。”
“修建運河是宜早不宜遲的事情。”周武帝眉心蹙起,“但是,就像你們說的那樣,目前大周還沒有那個能力修建運河。”其實,以大周目前的情況來看,是有能力修建運河的,但是一旦開始修建運河,那麼這幾年好不容易休養生息起來的局勢將會被破壞。再者,一旦修建運河,好不容易有點起色的國庫,將會變得一窮二白。
“說到底還是太窮了。”
“皇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大周才建立沒多久。”何相安慰周武帝,“目前來說,大周的發展還是不錯的。”
“現在大周整體是欣欣向榮的狀態,再等幾年,國庫將會被填滿,那時再修建運河也不遲。”
“修建運河一事只能暫時擱置,不過擱置的這幾年,我們得爲修建運河做好一切準備。”周武帝右手的食指輕輕敲打着御桌,“徵召百姓修建運河,可以免除的賦稅和徭役,也可以獎勵他們一些東西。”
“皇上說的是。”
“關於這方面,你們兩個擬一個章程出來。”雖然運河還沒有開始修建,但是得提前準備好一切,讓百姓們對修建運河一事不是那麼牴觸或者排斥。“還有,你們兩個計算下修建運河需要的人力和財力。”
何相和劉太師異口同聲地說道:“是,皇上。”
“朕會讓江南到京城這一路的官員考察地勢。”周武帝想了想,又說,“還有修建運河需要的材料,你們也要提前統計好……”
修建運河不是一件小事,而是自大周建立以來最大的一件事情,甚至可以說是這幾百年最大的一件事情,畢竟在前朝,在前前朝都沒有修建過運河。
說完修建運河的事情,何相說起鄭溪林的三個兒子來。
鄭溪林的三個兒子來到京城也有一段時日,經過何相的考察,何相已經知道怎麼安排他們呢。
“皇上,老鄭的大兒子的確有幾分老鄭的真傳,並且性子成熟穩重,臣想讓他做丞相徵事。”
“丞相徵事?”周武帝有些意外地挑眉,“你就這麼看重老鄭的大兒子?”丞相徵事是丞相的附屬官。雖然官職只有五品,但是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丞相徵事的。
“老鄭的大兒子還是有些能力的,好好培養的話,日後會派上大用場的。”這段時日的接觸,何相對鄭讓很是滿意。
“你不是有徵事了嗎?”
“再有一個也不多。”
劉太師在一旁說道:“皇上,何相是有意培養老鄭的大兒子,日後想讓老鄭的大兒子接他的班。”
周武帝聞言,面上露出驚詫的神色:“哦,何相你這是把老鄭的大兒子當做接班人培養啊?”
“目前是這麼打算的,不過他到底能不能勝任,還得繼續考察。”何相捋着鬍子,笑着說,“這孩子是有不錯的資質,不過得好好磨鍊一番。”
“沒想到你對老鄭的大兒子有這麼高的評價。”
“這孩子是個不錯的孩子。”何相很喜歡,也很欣賞鄭讓。 шшш▪ ttκǎ n▪ ¢Ο
“他的二兒子和小兒子,你打算怎麼安排?”周武帝問道。
“二兒子癡心墨家,安排他進尚方令做一個工匠最爲合適。”何相說道,“他自己也願意進尚方令做工匠。”
周武帝面露驚愕道:“工匠可沒有官職,俸祿也不高,他當真願意?”
“願意,非常願意。”何相當時也被鄭誠的話嚇到了,“他說他並不想當官,只想做一個工匠,做自己喜歡做的東西。他還說尚方令裡的工匠是大周最好的工匠,跟他們在一起,他能學到很多東西。”
“只想做自己喜歡做的東西,這點和老鄭有些像。”周武帝犀利地吐槽道,“果然老鄭和他的兒子都是怪人。”
對於周武帝這番話,何相跟劉太師是贊成的。
周武帝問道:“他的小兒子呢?”
提到鄭謙,何相的神色一瞬間變得複雜。
他幽幽的嘆了口氣說:“老鄭的小兒子果然如他所說的那樣一身反骨。”
看着何相這副頭疼的模樣,周武帝饒有興味的問道:“老鄭的小兒子做了什麼?”
“這孩子原本打算一家書院一家書院的上門踢館,看看京城的讀書人聰不聰明。”何相前幾日聽鄭讓他們說鄭謙在老家做的事情,驚的目瞪口呆。“他還想去太學踢館。如果太學裡沒有比他聰明的人,他絕不會去太學讀書。”
“老鄭的小兒子這麼猖狂嗎?”周武帝玩味地笑道,“這點就不像老鄭了。”
鄭溪林是一個非常謙遜的人,從不仗着自己聰明小看別人,也不會仗着自己深受重用而目中無人。他對朝中的大臣都非常客氣友好,這就是朝中大臣喜歡並尊敬他他的原因。
“他小兒子不僅猖狂,還唯吾獨尊,看不上比他笨的人。”何相身爲長輩,自然不會與一個小孩子計較。“這孩子不僅絕頂聰明,還擅長占卜。據說他算無遺策。”
“占卜?”周武帝面露驚奇地說道,“老鄭好像並不擅長占卜吧。”
“老鄭的小兒子是自學成才的。”
“自學成才的?”周武帝訝異道,“那還真是厲害。”
“這孩子是真的聰明,精通很多東西,據說都是他自己看書學會的,老鄭他們並沒有特意教導他什麼。”何相感嘆道,“這孩子是個天才!”
聽何相這麼誇鄭溪林的小兒子,周武帝對鄭謙有些好奇了。
“那你打算怎麼安排老鄭這個天才兒子?”
“他不需要臣安排。”何相言道,“他說他來京城是尋找主公的。”
“尋找主公?”周武帝面露驚奇地問道,“他的主公是誰?”
“不知道。他來京城之前給自己算了一卦,得知他想要效命的主公在京城,便和兩位兄長來到了京城。”何相繼續說,“目前他打算考太學,然後挑戰太學的學子。”
“他這是準備去太學踢館?”
“沒錯,不然他就要挑戰京城所有書院。”何相好笑地說道,“這孩子在老家的時候經常去書院踢館……”
何相把鄭讓他們告訴他的事情跟周武帝說了說。
周武帝聽後,面上露出一副震驚的模樣。
“沒想到老鄭的小兒子這麼囂張。”
劉太師皺着眉頭,臉色有些不好看地說道:“老鄭的小兒子是個闖禍精,如果不好好看管他,只怕他會把京城攪得不得安寧。”
周武帝挑高右邊的眉頭說道:“老鄭是故意的吧,故意把他這個不省心的小兒子送到京城,禍害我們。”
何相贊同周武帝這個說法:“臣猜想老鄭管不了他的小兒子,就讓他小兒子禍害京城。”
周武帝冷哼道:“老鄭還是一如既往的老奸巨猾,不過他不怕他小兒子出事?”
“老鄭估計巴不得他小兒子出事,這樣他的小兒子纔會變得老實。”何相說着,面上露出後悔的神色,“臣覺得臣被老鄭坑了,老鄭是故意把他這個燙手山芋的小兒子扔給臣的。”鄭溪林雖然對何相說,讓他不用管他的三個兒子,但是身爲好友的何相哪能真的不管他的三個兒子。
劉太師在一旁幸災樂禍的說道:“我都跟你說了,老鄭讓他三個兒子來京城不懷好意。”
“如果老鄭的小兒子真的做了違反律法的事情,臣絕不會輕饒。”何相說着,微微嘆了一口氣道,“希望太學有學子比老鄭的小兒子聰明,戳一戳他的銳氣。”
劉太師見過老鄭的小兒子,也考察過他,的確是一個天才。
“不太可能。”
周武帝說風涼話道:“老何,你就自求多福吧。”
何相不想再說鄭溪林小兒子的事情,轉移話題又說起正事。
說完正事,何相跟劉太師回到蘭淵閣。
等到傍晚回到府邸,何相便叫人把鄭讓他們請了過來。
何相把鄭讓的任職書遞給他,溫聲道:“從今天起,你便是丞相徵事。明日開始,隨我一起上朝。”
鄭讓忙站起身,鄭重的向何相行了一個大禮:“伯父,謝謝您!”
“你好好做事就是對我最好的感謝。”
“您放心,小侄一定努力做事,絕不讓辜負您的期望。”鄭讓面上一片鎮定,但是心裡卻一片激動。丞相徵事是他施展抱負的第一步,他一定會好好表現的。
“我等着。”何相又看向鄭誠道,“皇上已經同意你去尚方令做事,明日你就可以去尚方令做事。”
鄭誠滿臉喜悅。他也朝何相行了一個大禮:“謝伯父。”
“尚方令裡網羅了全天下最好的工匠,你去了一定能學到不少東西。”
“這正是小侄所求。”鄭誠對做官不感興趣,對讀書也沒有什麼興致,他只想做一個工匠。
“謙哥兒,你明日去考太學,有信心嗎?”
“有。”對何相這樣的長輩,鄭謙還是有點禮儀的。
“太學裡臥虎藏龍,不會讓你失望的。”讓他去禍害太學吧。
鄭謙語氣淡淡地說:“希望吧。”
何相開始跟鄭讓他們說宮裡的規矩。雖然之前說過,但是明日他們都要進宮,他必須得再說一遍。
說完規矩,何相又考察了他們這幾日學的禮儀。
來到京城後,鄭讓他們兄弟三人在學禮儀。他們一直生活在鄉下,閒散自由慣了,也沒有學過朝中和宮中的禮儀規矩。
何相在他們來京城之前,就爲他們請好禮儀規矩的先生。
如果學不好禮儀規矩,是沒有資格在朝中爲官的。再者,也會給自己招來麻煩或者危險。
鄭讓他們明白禮儀規矩的重要性,他們這幾日學的非常認真。
鄭謙雖然對禮儀規矩不屑一顧,但是也被他的兩位兄長強押着學。
翌日一早,鄭讓和鄭誠跟隨何相前往宮裡。至於鄭謙,有何家其他人陪着他去太學參加考覈。
來到宮門口,不少大臣已經到了。
大臣們見何相帶着兩個陌生的年輕人出現,紛紛好奇詢問何相這兩個年輕人是誰。
何相向大臣們介紹是鄭溪林的大兒子和二兒子。
大臣們一聽是鄭太尉的兒子,紛紛都露出吃驚的神色。
鄭讓和鄭誠見大臣們都盯着他們看,心裡不由地有些慌,不過他們面前卻非常鎮定。
在何相的介紹下,他們乖巧有禮地向大臣們行禮問好。
大臣們對鄭讓他們兩個很是好奇,但是更好奇他們的爹。他們問了不少鄭太尉的事情,比如說鄭太尉的身子養好了嗎?鄭太尉什麼時候回來……
見大臣們對他們的爹這麼關心,鄭讓和鄭誠在心裡感慨:看來,他們的爹在朝中很受尊敬啊。
鄭讓和鄭誠的到來,在大臣間掀起了不小的轟動。
太子和代王都把主意打到鄭讓他們兄弟的身上,想要拉攏他們。
當然他們看中的並不是鄭讓和鄭誠,而是他們背後的鄭溪林。
鄭溪林不僅深受周武帝的敬重和重用,也深受大臣們的擁護,甚至在民間有極高的名望。
撇去這些不說,就說鄭溪林的能力。
如果能得到鄭溪林的指導,那麼皇位就會變成囊中之物。
晚上還有一更。
鄭溪林:沒有小兒子在身邊,生活真是安逸啊。
何相:(╯‵□′)╯︵┻━┻你這個老狐狸,竟然讓你小兒子來禍害我!
最後還是求月票!求打賞!求留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