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略,綜合到目前爲止獲得的情報來看,出現在香港維多利亞灣“水門”後面的這個異世界,毫無疑問可說是一座巨大的寶藏——無論是對中國,乃至於對全人類來說,都是如此。
根據科技人員的現場調查,總體而言,異世界的環境跟地球非常相似,“門”背後的阿爾努斯山丘地區,空氣含氧量爲21%,其餘成分比例跟地球大氣的差距也是微乎其微,地球人在這裡完全可以正常呼吸。當地測得氣壓爲一個標準大氣壓,跟地球的海平面氣壓基本一致。考慮到此地在異世界乃是高於海平面的內陸山地,可見異界的平均氣壓應該比地球稍高,不過依然完全在普通人的承受範圍之內。
先遣隊攜帶的無線電、車輛機械和電子設備,在異界均能正常運轉工作,並未出現任何特殊問題。
目前,根據當地土著所言,如今已是異界的深秋季節。異界阿爾努斯山區的氣溫爲十五到二十攝氏度,異界太陽(對空中不知名恆星的暫時稱呼)的光照強度大致相當於春秋季節的我國長江中下游流域。
按照地球的標準,先遣隊的專家小組初步推測,阿爾努斯山丘地區大致處於亞熱帶氣候,雖然是山地,但海拔並不很高,方圓五十公里之內的整片區域,都未曾發現有終年積雪的山頭,也不曾出現木本植物消失的高山草甸,茂密的森林一直從山腳生長到山頂。不過,由於尚不知異界植物的生長適應能力,是否與地球植物存在巨大差別,而該地區土著對專業地理數據所知甚少,因此上述推測暫時無法被肯定。
在九龍圍海大壩竣工之前,阿爾努斯山丘附近地區,曾經長期遭受“門”內涌出的海水浸泡和沖刷,因此地表水源均被污染,暫時無法飲用。但依靠本地土著的指點,我軍偵察兵已在距離“門”兩公里之外的山坡上,找到一條可以作爲水源的溪流,根據現場測試,在經過簡單的過濾消毒之後,即可直接飲用。
由於截止到執筆之際,先遣隊抵達異界尚未滿二十四小時,暫時無法確定異界的自轉週期與晝夜長短,是否跟地球基本一致,但從目前觀測到的狀況來看,即使有所偏差,應當也是相當微小,可以忽略的程度。不過“門”兩邊似乎存在一定時差,證據是在北京的八點左右,異界的阿爾努斯山丘才進入黃昏。
雖然有着上述微小的差異,但是根據專家小組的說法,宇宙中存在兩顆如此相似星球的概率,實在是微乎其微,彷彿是天然就爲人類設計的一樣。地球上的普通人類,完全可以在無防護的狀態下,輕鬆適應異界的自然環境。國家隨時可以向異界大規模派遣各種人員,進行貿易和開發工作,以及進行軍事行動。
除此之外,先遣隊目前在異界已經發現的各種動植物,大多數都跟現代地球的生物圈非常類似,視野所及的大部分草木看起來都很眼熟,當然或許也存在一些相當微小的差異。異界的大部分野生動物看上去也類似於地球生物,至少是同樣可以把它們劃分爲鳥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等等,最多隻是存在着一些地球上不存在的綱目屬種而已。另外,關於這些動植物是否可以食用,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的調查和考證。
值得注意的是,異界各種被馴化飼養的牲口,例如驢、馬、狗之類,幾乎跟地球完全一致——從一批逃亡到阿爾努斯山丘,尋求我軍庇護的異界土著手中,我們已經獲得了兩匹異世界的驢(公)、一條狗(公)和一匹馬(母),從外觀上看,它們跟地球的同類生物毫無差別,抽血分析也看不出特異之處。目前專家小組正在對它們進行基因分析,並且要求使用地球同類動物,嘗試進行配種實驗。爲此不得不緊急發出公文,徵用了香港賽馬場的一匹種馬(公)和警察局的四條警犬(母),並且還需要後方儘快蒐集母驢備用。另外,雖然沒有得到實物,但根據土著描述,這個世界同樣存在着貓、牛、羊、雞、鴨等家禽家畜和寵物。
當然,先遣隊同樣也找到了許多跟地球動植物截然不同的異星生物,比如長着一對小翅膀卻不會飛的奇怪老鼠,以及體型巨大能夠口吐火焰的炎龍,還有長着動物耳朵和尾巴的獸人族,以及耳朵尖長的精靈等等。爲了確認地球植物是否能夠適應異界土壤,專家小組已經在阿爾努斯山丘附近多處地帶取樣分析研究,並且從遠處收集到未被海水污染的土壤,實驗性地開闢了一小塊苗圃,嘗試種植來自地球的速生花草和蔬菜,如果能夠成功的話,將有利於我國派遣人員在異界的自給自足。
接下來,本人將從幾個方面,對“門”對面的異世界概況,進行初步的簡單描述,以供讀者參考。
一、地理
根據本地土著的描述,還有我方營救的兩名女性穿越者,在遊蕩異界期間收集到的情報資料。“門”通往的異世界基本地形,是一塊完整的大陸,當地人稱之爲“法爾馬特大陸”。法爾馬特大陸的四周被海洋包圍,東南方存在幾座大型島嶼,西南方存在一片破碎的羣島,羣島對面還有另一塊大陸,據說那裡極度溼熱,基本處於蠻荒狀態。至於在更加遙遠的地方,是否還有其它大陸存在,目前暫時還不得而知。
整個法爾馬特大陸的南北寬度約爲五千公里,東西長度則超過九千公里,總面積大約相當於兩個中國,不過相對而言地形更平坦、氣候也更爲溫暖溼潤。沙漠僅佔整個大陸總面積的不到十分之一,高原和山地的面積也較小,整體上以草原和森林地貌爲主,平原廣袤,河流密佈,開發難度相對較低。不過,由於異界國度的文明過於落後的緣故,法爾馬特大陸至少超過一半土地面積,目前依然沉睡在蠻荒之中。
我軍通過的“門”所在的位置,是法爾馬特大陸的中南部,整個大陸“文明區域”的核心腹地。當地人稱呼其爲阿爾努斯山丘,並且尊其爲聖山,不時有香客前來參拜。在阿爾努斯山丘周邊的一千公里之內,集中了整個大陸一半以上的繁華城市和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大致相當於中國古代概念裡的“中原”之地。
不過,在阿爾努斯山丘附近的方圓百里之內,雖然植被覆蓋率很高,可是由於土地貧瘠、缺乏地表水源,不適合耕作的緣故,反倒是人煙非常稀少,形成了一片被文明城市包圍的荒涼地帶。
號稱聖山的阿爾努斯山丘本身,據說一直都沒有常住居民,最近的村莊位於三十公里之外的羅馬尼亞山脈腳下,但這些村莊目前不是被洪水沖毀,就是被炎龍屠滅,已經變成了無人區。距離“門”最近的異界城市,則位於西北方一百多公里之外,名爲“伊塔黎卡”,是一位貴族的世襲領地。在“門”的東北方大約二百公里之外,羅馬尼亞山脈的另一側,就是整個法爾馬特大陸的政治中心,帝都烏拉碧安卡城。
ps:今天奔波了一天,九點多才回家,緊趕慢趕只趕出這點兒,爲了不斷更就只好先發出來了。
另外,回答一個讀者問題,就是關於《我們應該穿越去哪裡:日本篇》裡面,爲什麼說在平安時代,京都是整個日本唯一的大城市——那位讀者認爲,既然在遷都平安京(京都)之前,日本還有平城京奈良等幾個舊都,那麼平安時代應該是幾個城市並存,不會搞到只有一個平安京還算像樣的撲街程度。
我的回答是,古代中國的遷都和古代日本的遷都並不是一個概念。在中國,明成祖把首都從南京搬到北京,只是帶走了朝臣和皇室,而南京依然是一座人煙稠密的大城市。但是在平安時代的日本,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口甚少、財富匱乏的緣故,每次遷都的時候都是恨不得挖地三尺,不僅要把幾乎整個城市的市民統統搬走,連宮殿的柱子、瓦片、房樑都要拆卸下來,設法運到新城裡重新搭起來。結果在現代考古的時候,日本人經常會發現,某座宮殿用的瓦片、石墩和柱子,比這座宮殿本身還要更古老幾百年……平安京用了奈良京的柱子,奈良京又用了難波京的瓦片,互相挪來挪去,當真是一副吝嗇鬼脾氣。
因此,在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之後,奈良這邊的市民都被遷到了京都,連宮殿和房子都被拆光了,只剩下一片廢墟,風吹雨打幾年就成了荒地——這種遷都更加近似於中國商朝的盤庚遷殷,屬於舉國搬遷,不是皇室搬個家就了事的。所以在平安時代,舊都奈良基本上就剩下幾座佛寺,類似於五臺山一樣的宗教聖地,但要說是繁華城市,就談不上了,連太宰府這樣的九州島通商港口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