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

楚王拒絕了!

景鯉眼中閃過一絲迷茫和不解。

司空昭魚雖然年事已高,可也是三朝元老,而且還做過多年令尹,更有將令尹讓賢的美名,德高望重,這就是太子太傅最好的人選。

可楚王竟然拒而不用。

景鯉心中有些失落,尊崇昭魚的計劃失敗,雖然楚王重用昭魚的意向還不明顯,但是昭魚對自己的威脅更加大了數分。

自己的能力和威望,可是遠遠比不上前令尹昭***本壓制不住昭魚。

可是如果昭魚不行,那麼楚國還有其他的大賢嗎?

景鯉首先將身爲令尹自己排除在外,然後又將楚國掌握軍權的昭雎景翠排除掉,接着變法派屈原唐昧也排除掉,剩下的人已然不多。

而後景鯉靈光一閃,道:“大王,刺史令陳軫見多識廣,可爲太子之助。”

陳軫?

這可是寡人的重臣,而且還負責各國的情報,怎麼可以讓給太子呢?

熊槐依舊搖頭道:“刺史令公務繁多,恐怕沒有時間幫助太子。”

又被否決了。

接着景鯉再次提及朝中幾位重臣,但是熊槐一一進行否定。

最後,景鯉長拜道:“臣愚鈍,不知大王有何人選?”

見景鯉將問題推回自己身上,熊槐仔細思索了片刻,道:“令尹,依寡人之見,我們楚國挑選太子之師,爲何總是拘泥於楚國之內,爲何不將目光放在楚國之外。天下大賢衆多,我們何不外聘一位大賢作爲太子之師。”

外聘?

景鯉一驚。

楚王原來是打算求賢,雖然自己官至令尹,已經升無可升,就算有大賢來楚,也威脅不到自己的地位。

但楚國貴族這麼多,哪裡還有其他人的位置。

公孫衍和陳軫都是天下名士,尚且一個充當楚王親衛將領,一個充當樂師首領,至於其他人···

但是楚王的話也不能直接反駁,只能迂迴。

景鯉仔細思索這些年楚國流落在外的天下名士。

想到這,景鯉道:“大王,不知莊子如何?”

莊子!

熊槐點點頭,莊子雖然與太子有矛盾,但是若是太子拜莊子爲師,倒是可以顯示楚國的胸襟,而且莊子出世那一套,如是讓太子去修仙什麼的,貌似也不錯。

但只有一點,那就是莊子會同意嗎?

熊槐問道:“莊子之賢,這是先王就認可的,但是先王都請不來莊子,寡人能請他來做太子之師嗎?”

景鯉一嘆,莊子身爲公族,才學地位都夠了,但是不願意歸國,這的確是個大麻煩。如果莊子不來,那麼···

許行的名字已從腦海中冒出來,然後立即就被景鯉否決,這人名氣雖大,奈何是一個禍害。排除許行後,景鯉想起在稷下學宮的環淵,這也是楚國道家學派的人,就是在楚國的地位低了一些,但是有了稷下學宮先生的身份,齊國上大夫的地位,做太子之師也足夠了。

景鯉道:“大王可以一試,若是莊子不同意,那麼請大王派人去稷下學宮,請環子歸國擔任太子之師。”

“環子。”熊槐點點頭,這也是一個名人,關鍵是此人在楚國根基薄弱,做太子之師很合適。

熊槐同意道:“好,就依令尹之言,遣使前往齊宋兩國拜訪莊子和環子,邀請他們歸楚。”

“臣領命。”

景鯉走後,熊槐向李秋問道:“太子現在可曾入宮?”

李秋搖頭道:“今日還未有太子入宮的消息。敢問大王,是否傳召太子。”

熊槐搖了搖頭,現在太子還未入宮,那麼肯定就是還未起來。

“算了,不必了。”熊槐心中不喜,道:“拿一張帛書來。”

“唯。”

李秋將帛書鋪在案上後,熊槐拿起筆,在帛布上寫下一個大大的“靜”字,然後對李秋道:“將這份帛布賜予太子。”

“唯。”李秋頓了頓,問道:“大王,可有要囑咐太子的嗎?”

熊槐搖了搖頭。

送一個這麼明顯的靜字給太子,應該也足夠了,希望太子能安安靜靜本本分分,不要在楚國靜極思動亂插手吧。

南後正在梳妝時,從楚王身邊得到消息。

今日楚王與令尹爲太子尋找了一位老師,而且還賜給太子一個靜字。

“一個靜字!”一臉容光煥發的南後,一對細眉緊促,思索楚王的字中的深意。

跟隨楚王二十年,南後發現楚王越來越難以理解了。

之前楚王喜怒流露於外,容易衝動,但在這段日子來,楚王越發深沉,他的心思也越來越難猜了。

尤其是這一次,竟然什麼話也沒有,僅僅只是賜下一個字,這究竟是何意?

南後這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雙眼一片茫然,這是勉勵太子還是勸誡太子亦或者是告誡太子。

一時間想不透楚王的意思,南後嘆了一口氣,道:“請太子和上官大夫入宮。”

不久後,精神奕奕神清氣爽的太子橫來到宮中一處花園,此時南後和上官大夫已經在花園中。

“拜見母后。”太子橫行禮道。

“免禮。”南後笑道。

太子橫起身後,上官大夫行禮道:“臣拜見太子。”

太子橫點了點頭,道:“上大夫免禮。”

禮畢。

南後問道:“太子,本宮聽說今日大王賞賜你一個字。”

太子橫應道:“會母后,今日父王賞給兒臣一個靜字。”

“太子可知大王之意。”南後看着太子問道。

太子橫一愣,靜字還不好理解嗎!

於是自信滿滿的道:“兒臣知之,父王這是勸誡兒臣,不能再到處遊獵了,要靜下心來,開始輔佐父王處理國政了。”

南後看着上官大夫道:“不知上大夫以爲如何?”

上官大夫拱手一禮道:“太子所言極是,我楚國崇尚道家學說,道家以老子爲尊,老子曾雲: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致虛者,天之道也。守靜者,地之道也。大王這是在勸誡太子,虛心少欲,凝神靜氣,以觀天地大道,而治國之道,唯順天應人而已,大王這是在傳授太子爲君之道在於清靜無爲啊。”

見南後與太子露出欣喜之色,上官大夫繼續道:“太子者國之本也,清靜者天地之正也,以國之本守天下之正,楚國其無憂矣,恭喜王后,恭喜太子,大王這是對太子給予厚望啊。”

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九百六十七章 羣臣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勢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九百七十八章 捨得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八百章 退意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