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

熊槐在王位上坐下後,向殿中的羣臣開口問道:“諸卿都是爲寡人那逆子來的吧!”

羣臣聽楚王一開口就直呼公子子蘭爲逆子,心下便知,郢都中謠傳的消息,不是謠言而是真的,不然不會如此。

只是一想到楚國突然冒出一個楚王,羣臣全都面面相覷,相顧無言。

等了一會兒。

昭常見景鯉呆在原地沉默不語,便出列道:“大王,臣等方纔剛從宮中離去,就得知郢都中到處都在謠傳公子子蘭在洛邑即位爲王的消息,故才緊急入宮求見大王。”

衆人聞言,皆面色沉重的點了點頭。

熊槐見大家全是爲此事而來,點了點頭,向陳軫問道:“陳卿,說說看,具體是什麼情況!”

“唯!”陳軫一拱手,接着開口道:“大王,洛邑那邊傳來的消息,數日前公子子蘭在周天子的冊封下,在六國之君的見證下,已經宣佈正式即楚王位。接着,六國之君打着護送楚王回國的旗號,從兩週調出兩萬周軍護送公子子蘭前往陳地。”

“陳地?”熊槐一怔,心中大感驚訝,不由再次問道:“陳卿,消息可曾確認,那逆子真的是去了陳地嗎?”

子蘭從何處回國的消息,對楚國來說,非常重要。

熊槐最擔心的就是各國讓秦韓聯軍護送子蘭回國,因爲此刻正與秦韓聯軍對持的封君們,厭戰之心已經很強烈。

若是子蘭在丹淅之間與那些封君聯絡,熊槐猜測,恐怕不出半月,丹淅防線就將被秦韓聯軍突破。

可若是子蘭在陳地,面對昭雎率領的江淮封君,要想讓他們出賣陳城,引聯軍入楚,恐怕只能徒費口舌,勞而無功。

熊槐不僅對昭雎的忠誠有信心,更對江淮封君的抵抗之心毫不遲疑。

所以,對楚國來說,子蘭去丹淅防線是最危險的,稍微好一點的便是去淮北,最好的情況便是去陳地。

而在熊槐開口的同時,殿中的羣臣也全都難以置信的向陳軫看了過去。

陳軫在衆人的環視中應道:“回大王,臣已經再三確認,公子子蘭的確正在前往陳地的路上。雖然秦國力主讓秦韓聯軍護送公子回國,但是卻被齊趙魏三國拒絕,在三國的力主下,公子子蘭才前往陳地。”

羣臣聞言,頓時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只要公子子蘭不出現在丹淅,那麼他對楚國的威脅則將微乎其微。

熊槐先是一怔,隨後便反應過來,各國讓子蘭去陳地,顯然不是因爲各國太蠢,而是因爲各國太精明。想着,便“哈哈”大笑道:“寡人早就知道他們六國乃是一盤散沙,矛盾重重,如今看來,果不其然,一步上好的棋,竟然放置在最壞的地方,看來寡人其無憂矣。”

熊槐話音一落,景鯉立即出言道:“這正是說明大王天命所歸,自有神靈庇護,故而六國纔會讓公子子蘭去陳地。”

熊槐聞言哈哈大笑。

羣臣見此,立即跟着道:“大王天命所歸···”

頓了頓,羣臣的恭維聲落下後,熊槐臉上笑意隱去,露出一絲冷意:“傳寡人詔令,公子子蘭不思爲父解憂,不思爲國盡忠,反而在我楚國危難關頭,投靠各國。此等不忠不孝之舉,寡人深恨之。

故,寡人決定剝奪公子子蘭的公子之位,勾去宗族名號,貶爲庶人,以儆效尤。”

羣臣聞言俱是一驚。

貶爲庶人,這不僅是僅次於直接賜死的懲罰,而且還表明楚王與公子子蘭正式斷絕關係。

一些大臣本想勸勸楚王,畢竟公子子蘭一直都在各國控制中,除了自殺,並沒有反抗的於地。

只是一見楚王冷若冰霜的臭臉,頓時無人敢觸楚王的黴頭。

熊槐說完,見羣臣臉色一變,滿意的點了點頭,接着,繼續道:“此時此刻,子蘭已是我楚國叛逆,若是還有人私通子蘭,那就以叛國罪論處。”

說着,熊槐一字一頓的吐出兩個字:“滅族!”

羣臣離去安撫各地封君後,熊槐獨自一人坐在大殿上,看向丹淅防線所在,露出一臉殺氣,惡狠狠低聲罵道:“希望有了子蘭這個榜樣,你們能暫時消停一會兒,否則,寡人連兒子都認了,還會在乎你們!”

接着,又沉默良久,臉上的殺意才漸漸退去。

不多時,李秋進來稟報道:“大王,王后與韓美人在外求見?”

“王后,韓美人!”熊槐一怔,隨後便知她們爲何而來。

想着,熊槐便吩咐道:“讓王后回去吧,就說寡人心情煩亂,想要獨自一人靜靜。另外,讓韓美人也回去,告訴她,子蘭的事情與公子蟣蝨無關,寡人不會遷怒到她的弟弟,寡人依舊還會爲給予公子蟣蝨楚國公子的待遇,讓韓美人勿憂。”

“唯!”

另一邊。

原本已經在景翠的勸說,已經打消推動出兵伐宋念頭的太子橫,在景翠的勸說下,以新年將至爲由,開始代替楚王巡視淮水防線,以避免返回郢都哪一個大漩渦,更是爲了避免他突然反口,對丹淅防線的封君不好交代。

太子橫從壽縣開始,沿着淮水,一面巡視南岸各地,一面以楚王的名義進行勞軍。

太子橫每到一地,全都受到了楚國將士的熱烈歡迎。

而與此同時,江淮的封君們爲了討好太子,更是爲了讓太子出面反對出兵宋國,紛紛獻上大量禮物。

當然,太子橫爲了拉攏江淮的封君,自然也來者不拒,將所有的禮物全都收下,以寬衆人之心,表示自己不再推動伐宋一事。

淮陰城。

太子橫將前來拜會的諸將送走後,看着僅剩的景陽,想起昔日二人一同與其他貴戚打架鬥毆,一同外出遊獵,一同強搶民女,一同徹夜歡飲的場景,不由感慨萬千,嘆道:“景陽啊,時至今日,孤方知治國之難。想起昔日年少的歡樂,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啊!”

景陽勸道:“太子何出此言,如今大王尚在,太子只需緊跟大王的腳步,又有何爲難之處。”

感謝書友看灰機會飛的五百賞!

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