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載人航天

在航天領域中,隔熱和散熱,都是航天器熱體系中極爲重要,也是涉及到航天器,乃至宇航員安全的工作。

無論是航天器內部的熱循環和散熱工作,還是航天飛機外部在發射和返回時的隔熱工作,都是航天領域中的難題。

尤其是航天飛機或者載人活動的返回艙,在返回地面時,尤其是在距離地面80公里-40公里的高度以數米每秒的速度穿越密大氣層時,返回艙表面溫度會達到1000- 2000攝氏度,甚至更高。

如果不採取有效的防熱降溫措施,整個返回艙將會像限石一樣被燒爲灰燼。

比如米國的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回地面的時候,其表面溫度就曾超過兩千度。

在失事時,超過一千五百度的高溫從隔熱瓦的缺口處涌入航天飛機內部,其在內的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這是一起極爲慘痛的航天事故,但更悲劇的是,因爲各種小問題而導致的航天災難,在全球各國在發展航空之路上並不稀罕。

徐川不想這樣的災難在自己的手中發生,那麼星海號外層的隔熱瓦問題,就是必須要解決的難題。

盯着手中的報告數據,思索了一會後他擡頭看向翁筠宗,開口問道:“關於這個問題你們有解決方法嗎?”

翁筠宗搖了搖頭,回道:“目前來說,最好的方法依舊是每次航飛後對隔熱瓦進行縝密檢查,以及及時更換隔熱瓦。”

“除此之外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畢竟傳統航天飛機上針對熱障相關的優化設計我們都調整適配應用在了星海號上,後續再進行優化,難度很大。”

在航天飛機或航天器的隔熱上,目前所使用的技術在大致上可以分爲三種。

第一種是吸熱式防熱,在返回艙的某些部位,採用導熱性能好、熔點高和熱容量大的金屬吸熱材料來吸收大量的氣動熱量;第二種是輻射式防熱,用具有輻射性能的鎮合金及陶瓷等複合材料,將熱量輻射散發出去。

最後一種則是燒蝕防熱,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溫加熱時表面部分材料融化、蒸發、昇華或分解汽化帶走大量熱量的方法散熱。

而這些技術,基本都可以融入到隔熱瓦和隔熱棉等外部材料上。

事實上,在材料學一直不斷髮展的今天,他們,或者說華國在航天器外部的隔熱材料上的造詣,不說超越瞭如今的米國。

但至少,超越了當初米國航天飛機所使用的隔熱瓦是沒什麼問題的。

然而這解決不了問題。

一千多度近兩千度的高溫溶蝕之下,隔熱材料的性能再強悍,至少以目前的材料水平來說,也無法百分百的保證安全性能。

徐川點了點頭,手指輕輕的在辦公桌敲了敲:“行,我知道了。這件事我會組織開會討論的。還有其他的問題嗎?”

就目前而言,整體上來說,翁筠宗說的方式,的確是目前最優秀合適的方法。

星海號上使用的隔熱材料,已經是華國研發出來的最好,性能最優異的材料了。

這個問題要解決,後續還需要想辦法。

當然,這個問題的急迫度,也並不是那麼的誇張。在後續的航天活動中,做好檢測工作,也是應對的手段。

而且10-12次的航飛壽命,對於一架航天飛機來說,目前來說已經足夠長了。

翁筠宗點了點頭,道:“其他的一些問題我們都有對應的優化解決方案,相對比而言,這兩個比較關鍵。”

“嗯,好。”應了一聲,徐川接着道:“相關的具體工作你要嚴格把控,航天飛機上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是大問題,不能輕易忽視掉。”

“嗯,我會緊盯着這一塊的。”

討論了一會星海號首航的數據和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後,徐川開口問道:“星海號的維修檢測什麼時候能完成?”

翁筠宗思索了一下,回到:“第一次航飛檢查比較仔細,大概還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

提起星海號的航飛檢測維修,那都不能用細緻來系統了。

爲了詳細的檢查首次航行後星海號的整體情況,航天基地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在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老牌航天集團的支持下,差不多將整架航天飛機大卸八塊了。

雖然並沒有拆成一個個的零部件,但以每一個系統爲核心,比如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空天發動機、空氣壓縮機等等爲核心部件的設備全都進行了模塊化的拆卸。

而後,這些零部件迅速的經過了相關工作小組和原生產廠商的檢測,以進行驗證在首次航行中這些零部件有沒有出現問題。

可以說就差沒將它拆成一顆顆的螺絲釘檢查一次再重新組裝起來了。

當然,這種程度的檢查維修,也能最大程度的確保星海號的安全。

他們的時間很緊,後續大概只會再進行數次無人航飛+載人航天近地軌道測試,如果在這數次航飛實驗中,星海號表現完美的話,差不多就要開啓載人登月了。

沒辦法,星海號的上次航飛,極大的刺激到了米國和NASA宇航局的神經。

原本按照預期NASA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纔會開啓的載人航天登月工程,而現在,有準確的情報消息稱,NASA宇航局加快了阿爾忒彌斯計劃的腳步,將在兩個月後正式將載人飛船送往月球,重返月球。

兩個月的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相當緊湊的區域。

星海號已經完成了首航,後續經過不斷的測試和檢測工作後,完成載人登月並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但整體上來說,相對比預期規劃而言,這份時間還是相當緊張的。

畢竟載人航天活動是一件相當前沿的工作,有單獨完成載人航天活動能力,能能自主發射載人航天器的,哪怕是僅僅是的將人送到近地軌道上,也只有米國、沙俄和華國三個國家。

而前往載人登月,目前更是隻有米國一個國家做到過。

對於華國而言,儘管有過登月的記錄,前後三次都將嫦娥號探測器送上過月球。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載人登月這一塊,並沒有經驗。

而這些,都是需要充沛的時間來進行準備工作的。送走了翁筠宗,徐川拾起了桌上的數據分析報告,重新翻閱了起來。

如果說機翼的設計和航天飛機的穩定性工作航天研究所可以自行完成的話,那星海號返回時產生的熱障效應,目前的星海研究院,乃至整個航天集團大概都找不到足夠的優化或解決辦法。

畢竟能找到的話,翁筠宗絕對會彙報上來。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們在航天領域上的實力不夠。而是這一個熱障難題,放到全世界目前都沒有被解決。

包括被稱爲第一航天大國的米國,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其難度可想而知。

雖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並不是一個迫在眉睫需要立刻就解決的麻煩,但它潛在的危險性,卻讓人無法忽視。

至少,對於徐川而言,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還是很有必要的。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星海研究院/航天基地中。

在優化和解決掉了第一次航飛中帶來的那些可以完成的小麻煩後,星海號數度進行了無人航飛實驗,每一次都相當的成功,也爲華國的航天領域積攢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數據。

首航後的後續航飛實驗,徐川就沒親自主導了,將其交給了航天研究所的翁筠宗進行。

他一直都認爲,一個國家,一個種族,一個文明的前進,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支撐不起來的。這也是他一直都保持着南大教授職稱,但凡有時間,基本都會過去上課和指導學生的原因。

而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和航天航空領域也一樣,在相關的重大問題解決後,後續的發展,他都交給了其他人員來進行,培養他們在這些領域的才能。

今天,則是最後一次的無人航飛,補充最後的測試和實驗後,並將在廣袤的外太空中,進行深空加速測試,以驗證相關的模擬數據。

伴隨着一聲‘啓航’的指令,拖曳紅紫色的尾焰再次朝着那片星海駛去。

相對比首航的測試來說,這一次星海號差不多是直奔外太空而去的,航飛的時間會短上不少,不過即便是這樣,它也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攀爬重力井。

這是電推進系統不足的地方,相對比傳統化學燃料推進的爆發力來說,它更適合長遠的續航。

控制中心,徐川目送着星海號遠去後,他看向了坐在身邊的常華祥院士,開口說道:

“如果這一次的航行順利的話,下一次就是載人航天了吧?”

雖然是受邀過來擔任技術總監的,但毫無疑問,在航天領域,這位常院士有着比星海研究院/航天研究所更充沛的經驗。

哪怕是後期那些老牌航天集團也安排了對應的專家小組進入航天基地指導工作,但航天領域的各項安排,依舊是這位大佬主導的。

至於他自己,非航天領域的專家除了一些技術上的難題外,基本沒怎麼插手航天相關的工作。

常華祥點了點頭,開口道:“相對比傳統航天器要進行多次的無人航天實驗才能上人來說,航天飛機,尤其是咱們設計製造的星海號,在這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

“其長遠的續航可以帶來應對各種環境和工作情況的能力,因此它的安全性和應變能力更高。”

徐川點了點頭,道:“宇航員那邊的培訓如何了?”

載人航天,自然是需要宇航員的。

相對比傳統的化學燃料運載火箭上天不同,星海號航天飛機對於宇航員的體質要求並不高。

甚至從目前數次航飛的測試數據來看,其加速度哪怕是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人也完全能夠承受。

不過作爲第一次載人航飛,人員方面的安排自然是經驗充沛的那些現役宇航員。

徐川沒爲這事操心,高層直接調派了宇航員和相關人員過來。

擔任這次星海號載人航天活動的人選,由此前完成過多次載人航天,並且走出了華國太空漫步第一人的翟*剛同志帶隊,並且從空軍處抽選了兩名頂級全程的飛行員做輔助擔任。

目前這三人已經進入航天基地數個月了,一直都在不斷的進行着相關的培訓工作。

聽到徐川的問題,瞭解一切的常華祥院士不假思索的回道:“宇航員那邊沒什麼問題,有翟*剛同志的帶領,培訓工作一切順利,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徐川點了點頭,陷入了思索中。

老實說,他的確很想跟着上去看一看。

畢竟宇宙星海,是每一個男人的夢想。尤其是對於他這樣的物理學者來說,更是具有致命般的吸引力。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允許他跟着這些宇航員們在第一次載人航飛的時候一起上去的。

這種事情,向上面申請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概率是申請不下來的。

“要不要偷溜着跟上去看看.”

腦海中的想法一閃而過,徐川陷入了糾結和猶豫中。

或許這是他目前唯一能在短時間內登上太空的方式了,但老實說有點過於冒險了,至少在第一次載人航天的時候,有點冒險。

雖然此前已經進行過數次無人航飛,星海號的表現一切完美,但人上去後情況究竟如何,還是個未知數,畢竟是第一次。

猶豫糾結了半天,最終徐川還是搖了搖頭將腦海中的想法壓制了下去。

現在還不是他冒險的時候,畢竟重生一次,他還有很多的夢想沒實現,現在的路也還遠沒有走到盡頭。

且不提更遙遠的未來,就是暗物質和暗能量,以及引力子等物理上的未來都還在等着他。

不僅如此,這輩子學習的數學足夠帶着他在物理領域上更進一步,甚至包括數學領域上的研究,他也還有着更進一步的可能

或許等未來他的路再一次走到盡頭後,去幹點自己想做的事情,更合適一些。

第595章 窮的就只剩下錢了第26章 同時搶人第256章 一封信第475章 朝聞道,夕死,可矣!第760章 比數學課更催眠的課程!第856章 公開製備方法?打得一手好算盤!第720章 各懷鬼胎的交流第603章 航天史上最大的變革!第839章 一葉障目第251章 克雷數學研究所的邀請第250章 核能研發的第二階段第635章 星海號的危機第717章 屬於華國的星際時代!第297章 爲等離子體湍流建模第42章 奇怪的問題和奇怪的答案第822章 或許,現在也不遲第814章 從未想過的事情第445章 爆肝是項必備技能!第916章 雷神號!第183章 又一世界級難題第21章 物競實驗第885章 半成品碳基芯片第579章 弗拉基米爾大帝第419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338章 超導材料的突破第332章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三更求月票!)第735章 從天上掉到嘴裡的餡餅!第805章 證據與公開控訴第686章 這是我的信仰!第699章 徐川:到時候咱倆一起就好了第515章 百萬億級的市場第393章 你們自己玩去吧第683章 徐川:我也要上去!第198章 坑哥的妹妹第519章 攪屎棍的米國第150章 解決質子半徑之謎第152章 諾獎大佬的讚歎第762章 我更希望它是物理學的起點!第718章 ‘時空洞’與‘引力子’第172章 華國的申請第247章 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第9章 預賽(提前更明天中午的章節,有事)第272章 從物理的角度推進NS方程!(二更求第489章 突如其來的靈感第676章 來自學姐的靈感第264章 對於你們來說,這還太早了第564章 舒爾茨:帥的人都已經結婚了!第287章 鋰電池的鉅變,只不過是一點小小的第95章 兼職的學姐第55章 獵鷹!第514章 一篇論文引起的轟動第608章 外骨骼與仿生學機器人第808章 雞嫌狗厭的民族第957章 實驗數據分析完成!第626章 星海號!第110章 那一抹靈感白鴿(三更求訂閱月票)第901章 公開載人登火計劃!第124章 參宿四氫包層內部的情況第685章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第444章 我不懂超導,但我懂南韓第185章 攀登珠峰前的工具第418章 其實也算不上很難第126章 伴星存在的概率第266章 人類科學界迄今爲止遇到的最大難題第49章 展開破譯工作第119章 晨星數學獎第822章 或許,現在也不遲第530章 來自國際數學聯盟的邀請第910章 仿生學機械臂的恐怖性能與問題第914章 電磁軌道炮的突破!第280章 畢竟是我的學生(求月票)第585章 生產追不上理論應用的發展第847章 試圖借雞生蛋的魔都第671章 三千億的超級工程!第194章 讓人意外的消息第805章 證據與公開控訴單章第486章 突破性的提升!第250章 核能研發的第二階段第350章 材料不夠,石墨烯來湊!第367章 布洛赫猜想的證明!第531章 探測暗物質的手段第534章 國際高能物理大會第606章 徐曉的忽悠第133章 新聞發佈會第636章 不能種菜的月球不是好月球第627章 首航第489章 突如其來的靈感第750章 強電統一理論的延伸第392章 ITER最後的會議第120章 參宿四的科研項目第616章 CERN的新聞發佈會第947章 真有錢,就是任性!第323章 煽動數學物理界的風暴第100章 幹得漂亮!(求首訂)第929章 扶搖號入軌第97章 建模工作開始第872章 沒人投稿?簡單!第466章 讓人驚豔的製備方式!第552章 《Nature》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