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寒門崛起

聽着老朱的抱怨,朱肅有些汗顏。

以永樂大帝朱棣在歷史上的雄才偉略,估計這天底下,也就只有他老子洪武大帝,能這般鄙夷永樂大帝做事毛躁了吧。

偏偏朱元璋批評朱棣,那還真是有資格。不止是以老子的身份數落兒子,論到開疆拓土,朱元璋的手段,比之朱棣也確實高了不止一個維度。

朱棣收復安南,朱元璋亦有收復雲南的功績。論起來,雲南獨立出中原王朝的時間更早,遊離於華夏外的時間更長,且雲貴地區民族複雜,地勢崎嶇,少有漢人移居於此,當地在明初時受漢文化影響不深,發展也相對落後。

反觀安南,秦漢時便由漢家王朝統治,且安南肥沃的紅河平原反倒吸引了大量漢人遷居至此,經過兩漢魏晉的開發,曾經是華夏重要的農耕區。漢家王朝在安南地區建立了完善的行政體系,對這裡實行直接統治。儒家思想和漢語通過官學在這裡傳播,安南文化在事實上已經融入中華,這種融入速度和開發程度,是雲南地區所無法比擬的。

且隋唐時,中原王朝仍掌控着安南地區,卻沒能掌控雲貴。雲貴地區先由“六詔”統治,後由大唐扶持的“南詔”統屬,而後又屬大理段氏,可以說在明朝以前,中原王朝對雲南地區的控制力遠遠落後於安南。

可是在老朱的操持下,大明以立國之初的薄弱國力,征伐華夏文明基礎薄弱的雲南,將雲南成功收入版圖,而後又擬定策略,多方經營,使得雲貴最終成爲了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華夏統治基礎理應更加深厚的安南,雖然永樂大帝一度成功郡縣安南,但在此期間安南叛亂卻是此起彼伏,以至成爲了大明國力的黑洞,最後到了宣宗朝時,被無奈放棄……

都是大帝,都有着不世之功業。但永樂大帝在開疆拓土方面,和老子洪武大帝這麼一橫向對比,確實是高下立判。

老朱說他毛躁,倒也不算冤枉。

“父皇可是,有什麼要囑託兒臣的?”朱肅問道。

老朱是個實幹的皇帝,他分析永樂大帝的“失敗經驗”,自然不會只是爲了抱怨兒子。他定然是有什麼事要吩咐。

“莫非,您希望兒臣以新學爲名,在安南籠絡人心?”

“安南局面還沒亂,這時候籠絡人心,只會引起他們上下的警戒之心。”老朱搖了搖頭,道。

“不過,咱這幾年,也讓錦衣衛蒐集了不少有關安南的情報。這安南士族專權,平民無出頭之日……雖還沒亂,也差不離了。”

“等那黎季犛篡位奪權,安南便會當真亂起來了。先前按你的計議,是希望咱和歷史上的老四一樣,在這個時候出兵,吞下安南全境。但咱思來想去,按着老四的法子做事不妥。”

“你此去,和安南士族虛與委蛇便可。主要要拉攏的,是安南的諸多的地方豪強、寒門子弟。”

“寒門子弟?”朱肅一愣,不解道:“拉攏他們作甚?”

“不拉攏他們,拉攏士族做甚?”老朱瞪了朱肅一眼,而後循序善誘的解釋道:“安南朝政爲士族所把持,即便日後這些士族幫着咱大明對付胡季犛,他們希望的,也是咱大明能幫着拿回他們士族的好處。”

“而只有他們安南自成一國,他們的好處纔夠大,夠豐厚。若是咱大明自己想吞下安南,他們定會馬上翻臉和咱大明作對。”

朱肅一邊思考,一邊認同的點點頭。老朱所說,正是歷史上大明軍隊所遇到的實際情況:永樂大帝的大軍剛開始進攻安南時,安南士族們簞食壺漿,給予了明軍極大的支持,幫助明軍推翻了黎季犛的大虞政權。

而當明朝選擇郡縣安南,而不是還政於安南陳氏子孫的時候,這些先前支持明朝的士族們又馬上選擇了翻臉,以他們在安南根深蒂固的影響力四處與大明作對,使得大明陷入了名爲安南的泥沼之中,只得數度派遣大軍征伐安南不臣,然而卻都只是飲鴆止渴。

最後,爲了使帝國財政不被安南拖垮,宣宗只能收回大明的軍隊,宣佈壯士斷腕,放棄安南……使得安南再次分裂出華夏,並再也沒有回到華夏的懷抱之中。

“與其爭取士族的支持,不如爭取豪強和寒門的支持。他們被士族壓制許久,對士族和安南朝廷更加痛恨。”老朱繼續分析着。“只要你能挑起他們對士族的仇視,等到安南大亂的時候,他們定然會抓住機會,跳出來反抗安南的士族和朝廷。”

“莫要覺得這些豪族、寒門勢弱,那些當官的士族驕奢淫逸,沉淪百年,個個都不過是守戶之犬……倒不如這些寒門豪強更敢打敢拼。”

“張士誠是個販鹽的,劉福通家裡不過是地主……咱那時候爭霸天下,到了最後,天下有數的勢力,不也都是些豪強商賈,又何曾看見過那些所謂的豪門大族?”

“以我看,即便咱們大明不插手,這安南,最終也要落入這些寒門豪強的手中。既如此,不如先由咱拉攏住這些安南寒門之心,到時候烽煙一起,他們自然會想到背靠我們大明,請我們大明來爲它們主持公道。”

“讓他們將安南的那些腐朽的混帳士族們洗淨,咱們大明日後,才能省下更多的功夫。”

“況且。”老朱露出了一抹一抹篤定的笑容。“這些人,也比那些士族更好滿足,畢竟他們更需要強援,而且……”

“更容易感恩戴德!”

朱肅有些震驚,震驚於老朱對局勢的洞察力,以及對安南局面的分析與把控。

確實,歷史上的安南在經歷了黎季犛篡位、明朝征服、士族叛亂之後,到了最後,反而是出身小豪族的一位名叫黎利的人,成爲了最終的贏家,在大明撤出安南之後統合了安南的所有勢力,建立了新的獨立小朝廷。

無論是現在一手遮天的安南士族,還是龐然大物的大明帝國,在安南都成了輸家,反而是現在還不起眼的地方豪強和寒門,成爲了最後的贏家。

而這些安南的後續,朱肅其實並沒有告訴老朱……這一切,都是老朱自己推斷出來的!

他敏銳的察覺到了什麼纔是大明如今最需要拉攏的力量。

想來也是……經歷了元末亂世的老朱,自身就是從最弱勢的底層,一步一步成爲了華夏共主。他自然知道要顛覆一個政權,真正的要點是什麼。也知道一個地方的長治久安,離不開來自基層的支持。

和他比起來,即便是雄才偉略的永樂大帝,也難免略顯狹隘。

朱肅也不得不認同,比起朱棣打着大義旗幟介入安南朝政,妄圖以強大兵威壓服安南的做法,老朱擬定的這套拉攏安南寒門豪強,並藉由他們清洗士族、治理安南,更加有利於大明郡縣安南之後的長治久安。

而設立“教苑”,將士族子弟與寒門子弟關在同一個地方相看兩厭,便是激化士族與寒門豪強矛盾、由大明拉攏寒門豪強的第一步。

不是所有人都有老朱的眼界,自上而下崛起的經歷,使得他能夠看清連雄才大略的永樂皇帝也沒能看到的盲點……拉攏實力微弱的寒門,遠比拉攏大權在握的士族更不易引起他人的注意。畢竟將老朱和黎季犛放在一個層面上對比,都是對老朱的侮辱。老朱能發現寒門這個盲點,黎季犛則定然不會發現。

當然,明目張膽的拉攏手段太過低劣,教苑明面上,還是要維持公平的。畢竟只有在局部體會到公平之後,他們才更能感受到局部之外整體大環境的不公。

而當他們開始對大環境不滿的時候,他們就會希望,這份由大明帶給他們的公平,能夠擴散到更大範圍的安南全境……

……

距離朱肅開設教苑已過去了一月,這一月裡,朱肅仍然會對外展開講學,這些對外的講學仍然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安南士族子弟趨之若鶩,好蹭一蹭來自大明天朝的“聲望”。但各家安南士族中真正執掌權力的大人物們,卻已經將目光投注到了教苑內的家族子弟們的身上。

旁聽講學能夠蹭到的聲望很薄弱,甚至於,入學武曲教苑,成爲那位大明周王殿下門生所獲得的聲望也很薄弱。只有成爲周王殿下的弟子,得到周王殿下真正的傳承,才能最大程度的獲得無與倫比的聲望。

畢竟,這可是來自大明的周王殿下啊!莫說他是新學的創始人,成爲他的弟子在安南的一畝三分地就可以直接成爲新學大儒,等這位周王回返大明,他的弟子在安南新學界就是說一不二,任何人都無法駁斥的泰斗。

就說以這位周王的大明親王身份,成爲他的弟子甚至能夠蹭到來自大明朝廷的護體金光。日後家族中萬一有什麼滅頂之災,這層來自上國的金光簡直比免死鐵券還要管用。即便是安南皇帝,也斷然不敢招惹大明親王的弟子!

這樣多的好處,讓這些安南士族們如何能不趨之若鶩?

於是,武曲教苑精英科的士族子弟們,在自家家主的來信督促之下,紛紛開始了內卷。其中,以來自黎氏的黎蒼內卷的最爲拼命。黎蒼深知,自己的父親之所以將他送來這裡,爲的就是這個弟子的名額。而且成爲這位周王的弟子,對黎氏來說,有着比其他人更深一層的意義。

黎氏要成爲安南新學魁首,必須要成爲新學魁首,才能夠最好的實現黎氏的野心。

爲了黎氏登上安南新學領導人的位置,他們黎氏子弟,成爲周王弟子是必須的。而他的父親,恐怕也無法容忍其他士族跨過黎氏,領導安南新學。

想來,若真有士族子弟先於黎氏,成爲了周王的弟子,那麼那個人也一定會在未來的某些時刻,莫名其妙的死於非命吧……

但這些都是後話了。黎蒼深知,想要取得父親的青睞,他就必須更加努力才行。他們兄弟對父親黎季犛的野心略知一二,而只要父親的野心功成,且自己能夠越過兄長,成爲黎氏的繼承人,他黎蒼,將會獲得常人難以想象的地位。

一想到這,黎蒼的心裡便是一片火熱,內卷的動力也更加充沛了。

時間就這樣,來到了一月一次的教苑考試,仍舊是那塊大校場,但這一次,普通科與精英科不再分坐,而是摻雜着混坐在一起。

這一安排,再次讓許多精英科的學子產生不滿,他們用衣袖掩住口鼻,彷彿衣着樸素的普通科學子們身上帶着什麼難聞的味道,玷污了他們的高貴一般。

“不過識得幾個字,也有顏面來參加考試……我若是普通科,早掩面回去閉門苦讀,斷不敢在這丟人現眼的。”

“一羣泥腿子,也妄想被周王殿下收爲弟子?也不看看自己究竟幾斤幾兩……”

對普通科學子的侮辱言論仍舊此起彼伏,他們像一隻只毒蛇,鑽進了普通科學子的心裡。少數幾個普通科學子對出言不遜的精英科學子怒目而視,但更多的普通科學子卻是拉住了他們的同窗,勸他們忍讓。

精英科的學子們不僅出身高門,而且還自小學習經義。無論是門第還是學業,他們都無法與之相比。

只有忍讓。

黎蒼也是這麼認爲的,他堅信,所謂的普通科生員,只是那位大明的周王殿下用以彰顯“有教無類”的工具人,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人物,只有他們出身士族的精英科。因此,他從一開始就沒有將這些普通科的士子放在眼裡。

而是一心內卷,務要在諸多的精英科學子之中,取得測試第一的成績。

對於這一點,他還是很有信心的。一來他黎氏乃是安南第一權臣,家中的經義教材,比之別家要更加齊全。他黎蒼也是自幼便有名師教導。

二來,在升龍城時,他也見慣了其他士族家的子弟是什麼模樣。比起其他士族家的那些紈絝們,胸懷大志的黎氏與他黎蒼,無疑更加有進取之心,讀書也更爲努力。黎蒼不認爲這些其他家的紈絝,有和自己一較高下的實力。

而後,在考試過後的兩日後,教苑便公開了考試名次的榜單。

第136章 修莊第103章 鄧愈與朱守謙第992章 第三口錦盒第491章 馬皇后勸夫第413章 明哲保身劉伯溫第697章 杖責立威第899章 不讓鬚眉第604章 少年中國說第660章 玉米採收第382章 瓦剌的劫匪心性第234章 謀算第821章 放火燒山第860章 賣珠之策第700章 分化之計第822章 火裡逃生第570章 分封徐達!第996章 宋濂的規勸第106章 勸解藍玉第805章 鐵索連環第730章 五勝五敗第934章 朱標的目標第153章 胡惟庸的蠱惑第879章 馬後病重第1048章 安南內戰第452章 大孝子李祺第135章 老朱的手腕第637章 守城第416章 真正的儒家第947章 人才濟濟戰俘營第109章 被迫揚名第1010章 此人是我生死大敵!第221章 負荊請罪第419章 乾脆搞個大新聞第535章 世修降表衍聖公第720章 守候時機第444章 秉持孔子遺志,拓土開疆!第979章 進退兩難第661章 世風日下?非也!第1110章 教廷使者第556章 徐達!直取元庭!第136章 修莊第323章 烽火遼東(衆)第57章 小公爺的敵意第932章 安南季氏第157章 突如其來的相親第837章 將士歸國第878章 高麗終並第451章 朱樉妙計第675章 接觸戰第1055章 慫恿黎利第361章 夾擊第266章 鐵騎突出!第524章 什麼叫喪權辱國啊第1130章 大征服時代第599章 大開殺戒第781章 順藤摸瓜第980章 騎牆第303章 你國貴人,皆是我天朝之後!第36章 暴露了!第573章 平衡之道第1112章 十字軍的威脅第964章 得道多助第658章 百密一疏第858章 廉州榷場第499章 主動出擊,揚我大明之天威第483章 朱棣公審第939章 雄英北往第808章 援軍馳至第516章 幕府中的黑衣僧第917章 不知者無畏第238章 奪城計第497章 倭國來使!第338章 我乃燕王朱棣(上)第769章 人口買賣第825章 談判第110章 城外皇莊第112章 就莊第524章 什麼叫喪權辱國啊第760章 太子難斷家務事第867章 不教而誅第346章 高貴與低賤第717章 燕王死戰第6章 戰報送達,老朱由喜轉驚!第782章 勞動改造第834章 內訌第225章 貔貅鬆口第765章 人市第1020章 野心第1018章 三面間諜第543章 高麗,貳臣賊子!第580章 鐵鉉請命第694章 進駐德里第231章 興奮的戴思恭第991章 攻成之後第235章 夜宴第1111章 奧斯曼落日第600章 拔除荊棘第255章 倭寇!!第1114章 決議第257章 備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