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久違的上課

民間對此事的看法?

陳景恪和朱雄英遲疑了好半天也不敢回答,主要是怕老朱氣出個好歹來。

只看表情老朱就猜到了情況,冷哼道:

“是不是一片歡呼,以爲大明出了一大羣青天大老爺,可以爲他們主持公道了?”

朱雄英連忙回道:“百姓多愚昧無知,皇爺爺您別與他們一般見識。”

哪知,聽了這話老朱不樂意了。

瞪了他一眼,說道:“咱何時與他們一般見識了?”

“還有,什麼叫百姓愚昧無知?”

“景恪教你那麼多東西,都喂狗了是吧?”

“百姓無知是真的,可一點都不愚昧。”

“而且百姓無知怪他們自己嗎?那是沒人教。”

“不教卻指責他們無知,那是肉食者的傲慢。”

“咱當年也是窮苦百姓,那時候隨便來個識字的,咱都得仰視人家。”

“可後來咱通過學習補足了短板,很快就超過了那些自詡聰明的人,最終獲得了天下。”

“誰敢說百姓愚昧?”

這一通噴,把朱雄英罵的是狗頭淋血。

朱雄英那叫一個委屈,我是怕你生氣責備百姓,才故意這麼說的。

你怎麼還給我上綱上線起來了?

真比起同理心,我比你豐富好吧。

你老人家纔是忘本呢,當了皇帝就忘了當年的苦。

要不是碰到景恪,大明還不知道被你霍霍成什麼樣呢。

但這話他只敢心裡想想,可不敢說出口。

一旁陳景恪差點笑瘋了,老朱這是心裡有氣,故意拿朱雄英撒氣呢。

竟然拿朱雄英撒氣,這可真是少見啊。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老朱確實被氣的不行了。

馬娘娘這次也沒有直接維護寶貝孫子,輕輕撫着老朱的後心口替他順氣:

“好了好了,雄英也是一時口誤,罵兩句就好了,別把自己給氣着了。”

老朱也順坡下驢,冷哼一聲道:“百姓越是被誤導,就越說明輿論的重要性。”

“日後必須要牢牢的將輿論權掌握在手裡,不可授予他人。”

朱雄英連忙說道:“是,皇爺爺您放心,我一定將大明週報掌握在手裡。”

“就算景恪想伸手,我都得和他翻臉。”

陳景恪:???????

馬娘娘不禁笑了起來:“這孩子,竟胡說八道。”

老朱無語的瞪了他一眼,不過也知道這孫子是故意打岔,並沒有當真,而是說道:

“百姓高興的好啊,百姓越高興,越吹捧他們,後面咱們的計劃效果才越好。”

“咱不但不生氣,還要給他們加把勁兒。”

“告訴方孝孺,讓他在報紙上狠狠的鼓吹,一定要把他們吹到天上去。”

“嗯……退朝後咱狠狠的抽了朱桂的鞭子,還把他發配去守皇陵,這事兒也刊登上去。”

“就說咱被他們逼宮給嚇到了,說咱老糊塗好欺負也行。”

“總之,一定要幫他們把火燒的旺旺的。”

朱雄英恨恨的道:“您放心,我會親自盯着此事的。”

孃的,竟然害我被皇爺爺罵,你們給我等着。

陳景恪則有些感嘆,老朱是少有的不好面子的大一統王朝君主。

換成別的皇帝,誰會往自己臉上抹黑?

丟面子的事兒,遮掩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大肆宣揚。

哪怕是挖陷阱陰人,也要先保證自己的面子。

這種性格前世就有體現,明初宗室的那些類人行爲,後人是從哪裡知道的?

不是別人寫的史書、隨筆、地方誌之類的書籍,而是老朱自己編寫的《御製紀非錄》。

換成別的皇帝,誰有這個氣量?

當然,他放縱兒子爲惡,這確實是他不足的地方。

咱們辯證的去看,沒必要非黑即白。

等等……

陳景恪重新回憶老朱的話,發現情況不對啊,連忙說道:

“陛下,萬萬不可啊。”

老朱說道:“什麼萬萬不可?你還好這點虛名不成?”

陳景恪連忙擺手說道:“不是,我是說讓代王去守陵萬萬不可。”

老朱樂了:“誒嘿,奇了怪了,你不是最痛恨宗室權貴爲惡嗎?”

“怎麼反倒爲他求起情來了?”

馬娘娘似乎已經猜到他想說什麼,含笑在一旁坐好。

陳景恪解釋道:“我不是爲代王求情,而是事情不能這麼辦?”

“陛下應當知道,我一直在強調的幾個法律基本原則。”

罪刑法定,罪責刑罰相適應等等。

“代王所犯的過錯,按照律法賠償損失就足夠了。”

“就算考慮加重情節,笞十杖足矣。”

“至於後續的禁足之類的,是你作爲父親對他施行家法,沒人能置喙。”

“可廢除其親王待遇,發配去鳳陽守皇陵,就屬於禮法管轄範疇了。”

“無故而廢親王爵,於禮不合。”

“且也會給後世人立下一個很壞的規矩。”

“哪個皇帝看兄弟或者其他宗親不順眼,隨便找個藉口就發配去守皇陵了。”

“羣臣勸阻,他就拿您處罰代王之事做例子,說這是祖宗成法。”

“到時候該怎麼辦?”

老朱表情也凝重起來,他雖然很愛護血親,也希望子孫都和睦團圓。

可作爲帝王他很清楚,這是不可能的。

大明開國三代君主父慈子孝,已經是歷史上罕有之事,怎麼還能奢望更多。

所以在《皇明祖訓》裡,他明確寫了,在權力面前就算是父子兄弟也得提防。

今天他敢如此處置代王,那以後必然會有人效仿。

這根本就不用懷疑。

然後,老朱轉頭對馬娘娘抱怨道:“妹子你方纔爲什麼不勸咱?”

馬娘娘沒好氣的道:“你當時正在氣頭上,我勸你做什麼?”

“原本我想等你氣消了在和你說此事,哪知道景恪先提起了。”

然後她誇讚道:“景恪真是好孩子,想法和我一般模樣。”

老朱心裡別提多氣了,你這婆娘,要不是……要不是……

要不是看你身體不好,咱早就收拾你了。

這麼想,老朱心裡頓時舒坦多了。

咱就是疼愛媳婦讓着她,不是怕她,哼。

不過儘管有陳景恪勸諫,老朱依然沒有立即收回命令。

“先嚇唬嚇唬那個混賬東西,給他長長記性。”

對此大家倒沒有反對,朱桂確實有些死性不改。

老朱好幾個兒子性情都不咋地。

可是經過這次取消親王封國,並親自教導之事,年齡小的那幾個都收心了。

只有朱桂,那是真的毫無耳性。

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大道理也講了,全都沒用。

希望這次的教訓,能讓他有所長進吧。

幾人稍稍討論了一下教育問題,話題就轉回了國家大事上面。

主要談論的就是打壓儒家的事情。

聊着聊着,衆人發現了一個問題。

雖然這次事件整個儒家都參與了進來,可七八成都是理學派。

這太反常了。

馬娘娘不禁奇怪的道:“當官的都有一顆七竅玲瓏心,向來不肯輕易相信別人。”

“爲何這次理學派竟如此團結?”

別扯什麼學派利益之類的,漢朝獨尊儒術的時候,也沒見其他學派這麼團結。

唐朝道家逆勢而上成爲第一顯學,儒家地位還在佛教之下,也沒見儒家的人團結起來爭取利益。

即便是宋朝,儒家也只是默契的排擠其他學派,從來沒有如今日這般齊心協力過。

更何況現在還不是什麼學術之爭,而是單純的權力鬥爭。

也難怪她會如此疑惑。

非但是她,老朱和朱雄英也同樣如此。

陳景恪心道,這個問題要是以前問,我還真答不上來。

現在嗎,可以試着給出答案了。

這個答案還不是從前世學到的,而是他研究大明的政治制度,再對比古今得出的一個結論。

而且,這個結論不只是能回答理學派空前團結的問題。

還能用來回答爲何前世大明的黨爭如此激烈。

腦海裡迅速回憶自己的研究成果,斟酌着要如何回答。

這時,朱雄英卻先開口說道:“我倒是有一點想法。”

老朱高興的道:“哦?有想法好啊,來給咱說說你的想法。”

陳景恪也以目光鼓勵。

得到鼓勵,朱雄英也雀躍不已,說道:

“漢朝雖然提出了獨尊儒術,但實際上是儒法道兵並用。”

“到了南北朝時期,隨着佛教華夏化,它的思想也被朝廷採用。”

“此後一直到宋朝,皆是如此。”

“宋朝重用儒家,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獨尊儒術。”

“三百多年的獨尊,讓他們養成了驕橫之心。”

“尤其是理學,作爲儒家內部最大的學派,更是有着捨我其誰的思想。”

“儒家乃至理學稱尊的過程中,經常聯合起來打壓其他學說,慢慢就有了這個傳統。”

“現在理學聯合起來對抗朝廷,也只是延續了傳統。”

“不知我說的可對?”

說完,他目光看向陳景恪。

老朱和馬娘娘也同樣如此,見孫子回答的如此有理有據,他們兩個其實非常高興。

換成其它時候,他們早就開口誇讚了。

可現在陳景恪在這裡,他們習慣性的想聽聽他的意見再下結論。

萬一不對呢,是吧。

陳景恪鼓掌道:“精彩,宋朝三百多年尊儒,確實讓儒家養成了驕橫之氣。”

“若不是蒙元打壓,他們會比現在更猖獗。”

朱雄英鬆了口氣,答對了就好。

然後一股喜悅從心底生出,我也會沿着歷史脈絡分析事情的變遷了。

老朱就更高興了,開始乖孫乖孫的誇個不停。

馬娘娘也很開心,這孩子終於學到陳景恪的幾分本領了。

不過她更心細,能看得出陳景恪話裡有未盡之言,於是說道:

“事情應該沒有那麼簡單,僅僅是一句傳統,解釋不了這個問題。”

“否則,爲何之前他們不聯合起來,偏偏在這個時候聯合?”

“莫說是本朝,就算是宋朝,也從未有過儒家聯合起來對抗皇室之事。”

朱元璋和朱雄英皆露出深思之意。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趙宋雖然擡舉儒家,可有宋一朝儒家始終被皇室牢牢掌控。

從未發生過共抗皇室的局面。

儒家雖然在宋朝實現了獨尊,可依然只是趙宋皇室手中的刀而已。

元朝就更別提了,整個漢人羣體,想入中樞都幾乎不可能。

儒戶們也只能噹噹中下層官吏。

聯合起來對抗蒙元朝廷?呵呵……

他們倒是也嘗試過,用儒家禮教改造蒙元朝廷。

最終的結果是,被蒙元權貴一腳踢回了現實,之後就老實了。

大明雖然不像蒙元那麼打壓儒家,但老朱的手腕可一點都不軟,殺起人來眼睛都不眨一下。

幾次大案先後殺了十幾萬人,且基本都是達官顯貴以及他們的家眷。

這在歷史上都是少有的。

這種狠厲的手段,都沒能阻擋儒家尤其是理學派抱團。

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

想不通,實在想不通。

老朱畢竟是頂尖政治家,隱約意識到問題應該和大明的制度有關,但又想不到是哪個制度。

於是不確定的道:“莫非和咱制定的制度有關?”

陳景恪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不論什麼事情,無外乎就是內外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方纔太子講的就是外因,至於內因……”

他停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我以爲和陛下的兩條政策有關。”

馬娘娘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然後白了老朱一眼,看你以後還嘚瑟不。

朱元璋老臉一紅,假裝沒有看到媳婦的眼神,追問道:

“哪兩條政策?”

朱雄英也露出傾聽之色。

陳景恪說道:“其一廷推,其二打擊結黨。”

所謂廷推,就是官位有了空缺,先問皇帝的意思。

皇帝沒有中意的人選,就由羣臣商量着確定名額。

打擊結黨,就是字面意思,凡是結黨的一律重判。

一個人犯錯,要連其黨羽一起打擊。

老朱眉頭皺的更緊了:“這兩條政策哪裡有問題?”

“廷推是爲了削弱吏部的權力,如果後世出了昏君,還能限制一下皇帝胡作非爲。”

“打擊結黨更是歷朝歷代都在做的事情,咱這麼做也沒什麼問題吧?”

馬娘娘也非常的意外,她猜到是大明制度出了問題。

但怎麼都沒想到,竟然是這兩條。

在她看來,這兩條政策都很實用啊。

疑惑隨之而生,爲啥是這兩條?

第490章 無題第15章 太孫伴讀第369章 憑空變出土地?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370章 新大陸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411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373章 大戰將起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30章 預見能力第44章 這孩子,能處第20章 聽你爹我的107.第107章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483章 理學之冠第437章 世界是聯繫的第362章 大明週報第486章 秦國,危第20章 聽你爹我的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251章 新的課題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第268章 無題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468章 族誅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489章 王者之師第266章 破王廷第488章 無間道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477章 用你祖宗的戰術打你第413章 陳景恪算什麼東西第398章 南洋亂局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265章 直搗黃龍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第418章 死亡名單第462章 kong家必須消失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368章 謹言慎行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378章 朱樉太卑鄙啦102.第102章 假鈔第378章 朱樉太卑鄙啦228.第227章 力學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第361章 各人的命運第394章 一國兩分治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7章 將計就計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第482章 人權的二象性第8章 御下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242章 新羅婢第289章 政變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第57章 實踐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38章 聖人言第470章 一些安排第308章 新書構思第478章 發表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73章 皇恩浩蕩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第15章 太孫伴讀第397章 死有餘辜第429章 無題第415章 最後一塊死角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