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

bookmark

“直到千金買馬骨這件事的到來,爲父知道時機到了,便做了一個萬無一失的冒險。”

範家長子聽到這裡還是不明白父親的意思,恭敬說道:“還請父親明示。”

範永鬥平淡的說出兩個字:“輿情。”

輿情兩字落下,範家長子瞬間明白父親的圖謀了,這是要控制京城的言談風向。

如今有了冊封三順王這件事的千金買馬骨,不論是朝廷官員,還是在野的讀書人,一定會對大清國產生濃厚的興趣。

只要能夠控制整個京城的輿情,範家就可以潛移默化的鼓吹投靠大清國的好處,造成大批不得志的讀書人前往大清國。

畢竟,京城裡的很多讀書人沒去過大清國,不知道大清國的情況,範家完全可以把大清國鼓吹成一個有着宏圖大志並且對明人一視同仁的國度。

雖說大部分讀書人去了只能做個包衣奴隸,但他們並不知道這個情況,只要範家藉助千金買馬骨這件事不停的鼓吹前往大清國的好處。

不管大清國是什麼樣的,在這些從未去過大清國的讀書人眼裡一定是明君盛世。

一旦出現大批讀書人前往大清國的情況,明廷的人心就散了,這纔是最爲可怕的一點。

一個國度沒了人心凝聚,稍微碰到一個更爲強大國度的進攻,必然會出現大批賣國求榮的官員,很快就會被擊垮。

只要控制了輿情,範家能夠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在一些特定時期完全可以抹黑明廷的政令。

例如出現了旱災,順天府府尹宋應晶分明正在嘔心瀝血的抗災,範家完全可以控制輿情抹黑他沒有抗災,讓大批讀書人抨擊宋應晶。

三人成虎的可怕,青史上有太多的例子,爲了抗擊災情嘔心瀝血的宋應晶非但不會被人所感激,還會蒙受極大的冤屈成爲不作爲的貪官。

範家長子知道父親的意圖,派遣所有管家管事出門,又拿出了所有家業,不難猜出爲了什麼了:“父親難道是想要買走京城所有的造紙作坊。”

範永鬥忍不住撫須笑了,能夠想到這一點,可謂是虎父無犬子了:“不錯,就是爲了造紙作坊。”

“一來只要掌控了京城所有的造紙作坊,基本上就能控制邸報了。”

控制邸報!

範家長子心底掀起了滔天巨浪,邸報只是朝野上下的俗稱,更爲準確的說應該是朝報。

是用來傳達朝政消息,皇帝的諭旨、官員的奏議、還有官員的任免調遷都是朝報要傳遞的內容。

邸報一般都是貼在宮門口,讓官員們自己去抄錄,很多官員爲了求省事,還有很多讀書人爲了及時瞭解朝廷的朝政風向,經常會僱人抄錄。

時間久了,涉及龐大利益的邸報抄錄,就出現了專門經營邸報的商賈。

邸報抄錄需要大量的紙張,一刀紙提高一釐銀子那些商賈就會損失大量銀子,降低一釐銀子商賈們就會多賺很多銀子。

控制了京城的造紙作坊,就握住了邸報商賈們的命脈。

至於從外地調集紙張,首先馱運火耗就會讓價錢大漲,運到京城哪裡還能競爭得過範家的造紙作坊。

文字的魅力在於只要更改一個字,邸報上的一些內容意思就變了,範家以降低紙張價錢爲代價,讓邸報商賈們全部更改那是不可能的。

這要是被朝廷發現了肯定會砍頭,更改一兩字就沒事了,完全可以說是抄錄過後製作的雕版出現了紕漏。

只要控制了邸報,就能從根源上抹黑明廷了。

範永鬥瞧見長子很久沒有說話,只是沉默的站在原地,知道長子心裡掀起了怎樣的巨浪:“控制邸報只是一方面。”

“二來,紙張同樣也是那些名士消耗最多的文房四寶,字體對於名士來說就是吃飯的飯碗,沒有一手好字,怎麼配叫做名士。”

“想要提升名士最重要的名望,練就一手好字便是捷徑之一。”

“培養家裡兒子、孫子、侄兒、外甥這些晚輩,同樣需要大量的紙張,科舉講究身言書判,書法的好壞直接影響道家中晚輩的科舉名次。”

“吃的能省,穿的能省,什麼都能省,唯獨這個紙張不能省。”

“每月消耗的紙張對於名士來說,就是一筆很大的銀子,畢竟紙張的市價可不便宜。”

何止是不便宜,紙張對於朝廷來說都是一種負擔了。

朝廷對於造紙地進貢的貢紙,接收時詳細到了張,幾乎等同於朝廷接收漕糧的時候,詳細到了粒,一粒都不能少。

對於數目龐大的漕糧來說顯然是不可能的,對於數量同樣不少的貢紙,朝廷卻要詳細到張,可見對於紙的重視。

除了貢紙,還有一套納紙法度,不管有沒有犯法,只要是被審問了就要納紙,當做師爺記錄訟狀以及知縣記錄案牘的紙銀。

不過這個納紙的數目明顯超過了訟狀和案牘所需要的紙張,到了後來,凡是涉及案子的人都要納紙。

朝廷對於紙張的消耗都吃不消,何況需要大量用紙的名士們,只要範家稍微把價銀降低一釐銀子,甚至是以白送的方式送給某些大名士。

找他們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足夠抹黑明廷,鼓吹大清國了。

一些東林黨大儒們甚至可以爲了白送的紙張,恬不知恥的直接鼓吹大清國。

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舜是我大哥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二百九十六章 福王世子的顏良文丑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戰鬥素養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紙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