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

bookmark

“幹這些打布賊的,老子早就想殺光他們了。”

“等什麼半個月以後,咱們現在就宰了整個延綏鎮的鄉紳。”

“不勞督爺動手,俺帶着手底下的兄弟們宰了他們。”

秦兵的千總把總們當場就亢奮的喊了起來,聽說要殺延綏鎮那些把老百姓當成奴隸一般欺壓的鄉紳們,一個個恨不得現在就帶兵殺光鄉紳們。

雖說他們是不知道這裡面的利害,但以這些邊關百姓出身的千總把總們的脾氣,即便是知道了也一點不怕。

在這個官僚鄉紳把控的世道,不等他們秋後算賬老百姓也活不下去了。

陸軍講武堂的學員們和這些光腳不怕穿鞋的秦兵武官不同,他們都是有家業的其中有不少家業越做越大,畢竟他們都是工業派的人有資格開辦蒸汽工廠。

更是受過陸軍講武堂的系統化教導,學識方面也是遠超這些秦兵武官們,深知這其中的厲害。

就因爲讀了書,陸軍講武堂學員們的決心反而要比秦兵武官們更要堅定。

其中一名家底最爲殷實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站了出來,目光堅定:“國難當頭,我等大明子民本就應該一心報國。”

“難道就因爲各自宗祠的榮辱興衰,而窩窩囊囊的退縮,國亡了,哪裡還有家。”

“爲了大明,莫說殺了這些大明的蛀蟲,就是去殺那些禍國殃民的中樞重臣,我等也是毫無畏懼。”

這名陸軍講武堂學員突然轉過身去,熱血激昂到流出了熱淚,放聲大吼道:“國難當頭,當以身殉國!”

陸軍講武堂的學員們沒有跟着一起大吼出來,但少年們全部都是流着熱淚,目光無比的堅定。

從進入陸軍講武堂那天起,這些少年已經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備。

曹變蛟、馬吉翔二人看着面前這羣目光堅定的少年們,想起那羣整天爲了爭權奪利吵來吵去的東林黨。

想起洪承疇祖大壽那些爲了一己私利貪墨糧餉的軍頭們。

同樣是留下了熱淚。

這句話同樣是曹變蛟馬吉翔二人一生最大的志向和抱負。

孫傳庭卻是突然轉過身去。

肩膀微微顫抖。

解決了軍心問題,孫傳庭立即派遣大批軍士前往各縣鄉紳的家裡。

由總旗和陸軍講武堂學子帶領,帶上一百名軍士護送鄉紳們前往榆林城,說是護送其實就是看押,確保每一個鄉紳都能抵達榆林城。

延綏鎮的鄉紳大大小小多達七八百人,全部是以八大晉商的範家爲首,這也是孫傳庭收到書信以後決定殺人的原因。

範家已經徹底失勢了,朝廷裡不會有人拼死爲範家說話了,只剩下幾個通敵賣國的老東西在宗祠守着。

孫傳庭在得知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立即派遣士兵前往延綏鎮各個關口,嚴禁任何一名外鄉人進入綏遠鎮。

範家的那些老東西到現在還不知道,範家已經不復存在了。

延綏鎮的鄉紳們唯八大晉商之一的範家馬首是瞻,一方面是因爲八大晉商範家在黃河以北的勢力極大。

另一方面在家掌握着通往滿清的商路,鄉紳們還要仰仗着範家發財,自然要聽範家的吩咐。

這也是孫傳庭一定要殺這些鄉紳的原因之一,這些位於邊關的鄉紳比很多江南鄉紳還要富庶,就在於他們全部參與了範家的生意。

成羣結隊的給滿清運送銅鐵硝石硫磺這些軍用輜重,無一例外。

鄉紳的人數多達七八百人,實在沒有能夠坐下這麼多人的酒樓,孫傳庭就在前任總兵修築的總兵衙門苑林內擺下了宴席。

只不過這場宴席不像鄉紳家的廚夫烹炸那麼精緻,全是大魚大肉,大壇烈酒。

因爲這些酒菜本來就不是給他們吃的,而是延綏鎮邊軍們的慶功宴。

以範家爲首的七八百鄉紳陸陸續續坐在在宴席上,果不其然對這些酒菜充滿了鄙夷,紛紛暗罵了一句丘八。

王員外是這些鄉紳裡僅次於範家的鄉紳之一,也是範家最忠實的狗腿子。

王員外過去只是一個小鄉紳家裡不過上百畝良田,正是因爲成了範家的狗腿子,這才慢慢發跡起來。

這一次已經是孫傳庭第三次請他們,不同於前兩次的清湯寡水,吃得就像他們家裡的佃戶一樣,這一次終於有了酒肉。

王員外還是一臉的不悅,坐在範家老爺子身邊,拿着一把摺扇,輕輕扇風:“範公,這個孫傳庭這次叫我等過來,想必又要以籌措軍餉的理由讓我等捐錢捐糧。”

“前兩次王家每次都捐了一石糧食,這個孫傳庭胃口未免也太大了還不滿足,這一次無論如何我等也不捐了。”

張口一個孫傳庭,閉口一個孫傳庭,顯然沒把這個出身貧寒三邊總督放在眼裡,雖然他爲大明的穩固立下了大功。

鄉紳們攀附着八大晉商範家這棵大樹,勢力遍佈朝野上下,別說一個貧寒出身的三邊總督了,就是工業侯朱舜親臨這裡他們也是絲毫不怕。

大明危急存亡之際,工業派的實業家們捐獻的糧食以萬石計數。

王員外只不過捐了兩石糧食,瞧他那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捐了還不如不捐的那兩石糧食,像是做了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善事。

能夠和範家老爺子坐着主桌的鄉紳,全都是延綏鎮數一數二的大鄉紳。

同桌的馬員外聽到王員外捐了兩石糧食,老臉上多了一絲敬意:“不曾想王員外這麼的深明大義,當是老夫應該學習的楷模。”

這句話換作誰說都是一種諷刺,鄉紳們全都是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認爲馬員外說的在理。

其他鄉紳捐獻的糧草還不夠一石,最多隻有七八斗,王員外居然捐了兩石,給數萬延綏鎮邊關軍士捐獻了兩石糧食,可不就是深明大義。

馬員外說完這句話看了一眼範家老爺子,見他只是靠在官帽椅靠背上,閉着眼睛哼小曲,有些緊張的心神放鬆了很多。

剛纔只顧着捧王員外了,忘記了範老爺子坐擁延綏鎮三成的土地,卻是一毛不拔一粒糧食都沒捐。

八大晉商之一的範家可是他們的財神爺,萬萬不能得罪了範家,不僅斷了自己的財路,以後在延綏鎮乃至整個黃河以北都寸步難行了。

這幾位大鄉紳指點江山的閒聊幾句,孫傳庭走了進來。

按理說面對這位以性命相抵抗擊滿清八旗兵和蒙古韃子,護衛他們能夠安心在後面享樂的孫總督,應該保持足夠的敬意起身行禮纔對。

七八百鄉紳看向了範家老爺子,範家老爺子還是閉着眼睛哼着小曲,沒有半點要站起來的意思。

其他鄉紳們也就沒人站起來了,直接無視了孫傳庭這個人,繼續坐在座椅上談笑風生,談論哪個縣戲班唱的曲最好聽,誰納了一房美貌小妾。

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林黨要壓價第五百二十八章 開始進攻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貪官署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變蛟的新戰術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二百二十二章 缺木材的新寧伯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廠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一百五十三章 汽缸的旋轉問題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爺眼裡壓力水井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個小兔崽子第二百七十章 步兵營對八旗兵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