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

bookmark

鄉紳員外們囉嗦了一圈,就是想讓範家老爺子拿個主意,鄉紳們的糧倉裡有的是糧食,但就算是爛在糧倉裡他們也不會捐哪怕一粒糧食了。

延綏鎮的邊軍不缺糧草了,他們還怎麼賺銀子,前往大清國的出關路就是用糧草換來的。

不過這還需要範家老爺子拿個主意,敢得罪他們這些鄉紳別說是拿到糧食了,就是這個總督也讓孫傳庭坐得不安穩。

範家老爺子沒有說話,一直坐在主位上閉着眼睛哼着小曲兒,鄉紳們就明白在家老爺子是什麼意思了,心裡也有了一個底,更有了底氣。

這裡可是在八大晉商範家的老家,隨隨便便都能喊來一大幫子佃戶,一幫給朝廷繳納課稅誰也不敢殺的佃戶,還能怕了他一個勢單力薄的總督不成。

三邊總督的官帽子確實夠大,但是孫傳庭要想保住官帽子想在地方上有一番成就,在功勞簿上多了一些功勞,還是得仰仗把控地方的鄉紳們。

範家老爺子不願意捐糧還有一個原因,按照官場上約定俗成的規矩,新官上任的孫傳庭應該先來拜會他這個本地最大的鄉紳。

範家可不是一般的鄉紳,在整個山西陝西都是排得上號的大鄉紳,孫傳庭居然不來拜會,落了範家的面子。

鄉紳們大致商量完怎麼用假話搪塞孫傳庭,這爲三邊總督走了出來,走上宴席最前方的戲臺子上。

陸軍講武堂學員們一部分去了延綏鎮各縣,駐紮在那裡等候孫傳庭的命令。

還剩下一半的陸軍講武堂學員們以及秦兵五官們,像過去一樣按着佩刀站在宴席的旁邊,像個傳菜的堂倌。

不過這一次,那些佩刀想必是會見血了。

孫傳庭站在戲臺上,看着下方的鄉紳們說道:“建奴已經陳兵在關外,大戰隨時可能打起來。”

“本總督想要整飭延綏鎮的邊軍,希望各位鄉紳能夠助本總督一臂之力。”

助你一臂之力?怎麼助?

不就是想讓他們捐糧捐銀子嗎,鄉紳們理都沒理孫傳庭,還是在那談論小曲兒和小妾。

孫傳庭每次看到這一幕心裡就會冒出一股子強烈的殺意,大明的軍戶們爲什麼過着生不如死的日子,那是因爲國庫裡沒有錢。

國庫裡的銀子哪裡去了,還不都是被這些鄉紳侵吞了本該繳納賦稅的土地,沒得賦稅哪裡會有銀子。

大明正值危難之際,都快到亡國的地步了,這幫子蛀蟲還在想着戲子和小妾,實在是腐化到了極點。

孫傳庭一步步走下了戲臺,走到了主桌旁邊,直接指名道姓:“王員外,本總督聽聞你家裡的糧食都快發黴了。”

“與其爛在穀倉裡面,不如捐給這些拿命在替你們守着大明國門的邊關將士們。”

孫傳庭已經指名道姓了,王員外也不好繼續坐着不搭理他了,站起來世故圓滑的說道:“污衊,一定是污衊。”

“老夫在延綏鎮那是出了名的清貧,一天就喝三碗小米粥外加半個胡樓子,哪裡還有什麼餘糧。”

這次換做孫傳庭不去搭理他了,看見了身邊的另一位員外:“馬員外家裡是否也沒有餘糧了。”

馬員外站了起來,同樣是世故圓滑的說道:“老夫比王員外還要清貧,一天只喝三碗小米粥連胡樓子都吃不起,當然不會有餘糧了。”

孫傳庭看向了所有鄉紳的主心骨範家,範家老爺子坐在主桌上還是哼着小曲兒沒有理睬孫傳庭。

他旁邊的一名員外,忽然說話了:“孫總督有事可以去找永鬥賢侄,好過在這裡說些不着邊際的廢話。”

搬出來範永鬥壓他?

孫傳庭點了點頭,似乎是很贊同範員外的說法,繼續看向了王員外。

王員外已經坐了回去,感覺到孫傳庭又在看他,都懶得說些虛頭巴腦的話了,也是慢悠悠的哼起了小曲兒。

孫傳庭的手掌按在了刀柄上,語氣很是平淡的開口說話了:“崇禎三年,陝西大旱,爲了賑濟災民朝廷調撥給延綏鎮一萬石糧食。”

“全都是救命的糧食,卻被你用低價從賑災官員手裡買走,再高價拋售。”

“五千二百一十七名老百姓活活餓死,還有三萬多老百姓賣兒賣女就是爲了能有一口吃的。”

“你從賑災官員手裡買走本該就屬於老百姓的糧食,居然再賣給老百姓,喝人血。”

陸軍講武堂學員們聽到這句話只覺得頭皮發麻,渾身發顫,他們只知道官僚鄉紳爲了斂財什麼都敢幹。

沒想到喪心病狂到這種地步,就連朝廷用來賑濟災民的糧食都敢賣,致使數千老百姓餓死,三萬多老百姓賣兒賣女。

觸目驚心。

既然已經撕破臉了,王員外收起了他那副僞善的面容,輕描淡寫的說道:“你能奈我何。”

陸軍講武堂的學員們聽到這句話全部握緊了腰刀的刀柄,露出了吃人的表情,恨不得把面前那個害死了無數老百姓的王員外一刀砍死。

孫傳庭突然笑了,斯斯文文的笑了。

緩緩的拔出了腰間的佩刀,斯斯文文的盯着王員外,盯的王員外有些頭皮發麻。

接下來在所有鄉紳駭然的目光裡。

一刀。

砍下了他的腦袋。

主桌上的幾名大鄉紳趕緊站了起來,想要從這裡離開,儘快離開那個濺了一身血跡的孫傳庭。

早有準備的陸軍講武堂學員和和秦兵武官們走上前去,按住鄉紳們的肩膀把這些鄉紳按了回去。

孫傳庭看向了下一名鄉紳:“崇禎四年,你修建一座苑林,爲了效仿江南所謂的浚水成池,擅自更改九環河河道。”

“建了一座能和小妾嬉戲的小湖,導致一座土地肥沃的墩堡沒了水變成一塊死地,三千多軍戶的一家老小全部餓死。”

崇禎四年的那件事秦兵們早就聽說了,提到這件事很多秦兵眼眶都紅了,甚至有不少面對二十萬都不帶眨眼的悍卒,居然是掉下了眼淚。

當年他們有不少親朋好友和袍澤就住在那座已經沒有名字的墩堡,好端端的一塊沃土,就因爲馬員外想造一座江南湖泊變成了死地。

地死了。

人也死了。

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二百二十二章 缺木材的新寧伯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三百五十五章 農學院的情況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五十五章西法黨人的狂笑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變成實業階層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二百三十章 買礦山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孔有德來嘗鐵絲網的威力了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一百八十九章 開始羞辱東林黨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