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

bookmark

就在王正志陷入極度的絕望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一件事,也是東林黨很擅長的一件事。

欺上瞞下。

按照王正志的推算,朱玉爲了逃避這一次的罪責,沒能治理旱災的罪責。

肯定是用了一些取巧的手段,這種手段對於東林黨出身的王正志來說,太過於熟悉了。

只需要把天子鑾駕路過的地方,盡心盡力的把表面文章做好就可以了。

已經陷入絕望的王勝志,瞬間又燃起了一絲希望,那就是天津府各縣根本就沒有治理好旱災。

眼前這大片的規整稻田,只不過是朱玉爲了掩飾罪責,只把官道兩側的土地治理好了旱災。

王正志越想越有可能,畢竟順天府真正的後手是四十萬畝旱災土地,而不是十萬畝。

想到這裡,王正志鬆了一口氣,心思沉穩的坐在了官轎裡。

朱舜騎在一匹遼東大馬上,陪伴在崇禎的鑾架左右,一直注意着不遠處王正志的情況。

當他看見王正志周圍的綢緞官轎,鳥獸散的全部離開以後,對於東林黨見利忘義沒感到任何的意外。

王正志讓東林黨失去了一個天津府,還是把這個知府的大權交給了工業派,足夠讓他失去所有的權勢了。

要不了多久,沒了權勢的王正志就會因爲吃相難看,被大晉商扔進永定河裡。

朱舜心裡的那本貳臣傳上,又會少一位滿清的中樞重臣。

滿清的戶部侍郎。

前往天津三衛的這一路上,看着大片大片的金黃色稻田,長着顆粒飽滿的稻穗。

崇禎望着遍地金黃的景色,傳到鼻子裡的稻香,心情愉悅的同時又有一股子心曠神怡。

這種五穀豐登的景色,看起來比江南苑林,比各種瀑布雪景都要美太多了。

因爲這種美景,代表着一件事。

這裡的百姓豐衣足食。

一直來到天津三衛,這一路上的景象全都是豐衣足食的美景,美得讓崇禎感覺像是做夢一般。

崇禎雖然久居深宮,但從各地傳上來的旱情奏章,知道大明老百姓過着什麼樣的日子。

他怎麼也沒想到,在這片已經發生了旱災的地方,還有這麼一幅天府之國的景象。

崇禎內心深處的滿心歡喜,甚至是比朝廷裡所有的西法黨人,比朱舜都要欣喜萬分。

要不是爲了保持自己的威儀,崇禎幾乎滿心歡喜的掉下眼淚。

不爲了別的。

只爲了一件事。

大明老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了。

崇禎每天這麼的勤政,就連衣服破爛了也只是讓皇后娘娘給縫縫補補,繼續穿在身上。

這麼的簡樸,不就爲了讓大明的老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

如今這個目的達到了,還是這麼一副豐衣足食的景象。

平野上全是大片大片的顆粒飽滿稻穀。

一望無際。

滿眼盡是金燦燦。

崇禎怎能不激動得落下淚來,早在心裡就把朱玉的權知,給去掉了。

但現在這個朝堂可不是他崇禎全權說了算,不僅內閣有着封迴天子奏章的大權。

就連奏章下達了六部各部,如果不遂了東林黨的心意,也會陽奉陰違,造成不執行甚至反着來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崇禎也是心知肚明的,畢竟東廠又重新給大力發展了起來。

就算是心知肚明,也是毫無辦法的,朝堂裡的大大小小官員全是東林黨。

順天府知府宋應晶,天津府知府朱玉,這兩件事倒是讓崇禎心裡有了其他的心思。

只要工業派能夠控制所有的州府,讓這些爲國爲民的工業派治理國家。

朝廷裡的東林黨官職再高,權力看着再大,實際上已經被工業派架空了。

關於這一點,朱舜和戰略處的幾位大才商議了很久,用的是太祖的農村包圍城市思想。

抵達天津府的治所天津三衛,崇禎的鑾駕擺在了知府衙門,把這裡當成了臨時的行宮。

可是當崇禎見到朱玉的知府衙門,心裡就不僅是把權知兩個字換掉了,甚至有了讓這個雖然很黑卻很俊俏的年輕人,當一方巡撫的念頭。

東林黨修建的知府衙門,一個比一個富麗堂皇,有山有水不說,有的甚至還在衙門的後院修建了小湖。

這些銀子從哪裡來的,肯定不是東林黨自掏腰包,全是東林黨知府搜刮的民脂民膏。

甚至還有朝廷發放下去的各種賑災銀子。

朱玉的這個知府衙門可倒好,簡陋的還不如一個縣衙,就是一排看起來比較堅固的木屋,外面圍了一圈土牆罷了。

因爲這件事,東林黨似乎是找到了彈劾朱玉的藉口,一個個亢奮的開始彈劾朱玉。

“啓稟天子,朱玉連一個行宮都沒給天子準備,明顯是大不敬。”

““朱玉對天子太不敬了,臣建議立即拿掉朱玉的天津府知府官帽子。”

“拿掉官帽子?哪裡會這麼簡單,臣建議把朱玉關進刑部大牢等候秋後問斬。”

簡陋的知府衙門前,崇禎望着那些一個比一個亢奮的東林黨人,帷幕後面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站在不遠處的朱舜,拍了拍幺弟朱玉的肩膀,讓他無需緊張。

這羣東林黨人彈劾的越厲害,朱舜那張平靜臉容上的笑容也就越濃,幾乎快要笑出聲了。

這哪裡是在彈劾天津府知府朱玉,分明是在歌頌他的清廉美德。

崇禎可不是隻會享受的乾隆,要是換成了乾隆,給那位大清國國主修建的行宮這麼簡陋。

可不就是一個關進刑部大牢那麼簡單的,輕了斬首示衆,重了滿門抄斬。

崇禎作爲一個極其儉樸的皇帝,心裡清楚朝廷裡的東林黨是個什麼樣。

行宮越是簡樸,反而是越能得到崇禎的看重。

這些東林黨官員一個個在這起勁的彈劾知府衙門的簡陋,不就是在向崇禎稱讚朱玉的清廉美德。

彈劾到最後,崇禎實在是聽不下去了,給身邊的大漢校尉擺了擺。

宿衛在鑾駕左右的大漢校尉們,手持棍棒走了過去,把這些東林黨高官推出來的跳樑小醜亂棍打出去。

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戰鬥素養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術突破口!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三百零八章 小伯爺哀求宇文德?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變蛟的新戰術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三百三十七章 黃澍的下場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爺眼裡壓力水井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要建州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轟擊和蘭艦隊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協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