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御門聽政

高起潛,在司禮監中最通軍事,所以時常被派去總攬監軍。

不過此人在軍中囂張跋扈慣了,經常將功勞佔爲己有,但一碰到打仗,絕對比誰都溜得快,人送外號跑得快。

明之童貫,這是朱由檢對他一針見血的評價。

而且此人在皇帝戰和不定的時候,選擇了迎合崇禎的消極態度,最終導致了盧象升含恨戰死沙場。

數萬大明的善戰精銳,也白白葬送疆場成枯骨。

曹化淳面色一變:“皇爺這是不用高起潛了?”

朱由檢目光一冷:“成祖設立東廠的初衷,便是爲了監察文武百官中的不法者,尤其是監軍一職,本該在軍中以身作則,在監察武官的同時,當全力協助將領,替大明打下一個個勝仗。”

“而現在這些狗奴才,在軍中做的事,你比朕清楚。”

明朝監軍,類似於後世國黨設在軍中的特派員,且職權更大。

面色凝重間,曹化淳試探道:“那皇爺準備以誰代替?”

“當然是你親自去!”朱由檢沉聲道,“朕要你協同各路大軍,好好配合盧象升,但有需求,立刻向朕彙報!”

曹化淳與王承恩對視一眼,心中皆是一震,皇爺這是決定與建奴一戰了麼?

“東廠的本分,曹大伴應該知曉,高起潛抓來,你直接交給駱養性。”

朱由檢又提醒了一句。

東廠設立之初,明面上是監察組織,只有監察和抓人的職能。

而抓來的人,是需要交給錦衣衛進行審訊。

但到了明末,錦衣衛已然成爲了東廠的附庸,後者不僅可以直接越過錦衣衛進行審訊,甚至還有了自己的監獄。

錦衣衛北鎮撫司,實際上已經成爲了擺設。

朱由檢的目的,就是想東廠和錦衣衛這一明一暗,能夠各司其職。

“奴婢曉得。”

小心翼翼地點了點頭,曹化淳又告了聲退,得到朱由檢的允許,這才離開房間。

曹化淳走後,忽然傳來了一道略帶幽怨的聲音:“皇爺,馬上就要早朝了。”

朱由檢這纔想起王承恩還跪着,卻見這胖墩那圓潤的肚子卡在腹前,看着就有些憋屈難受。

感受到話語裡的幽怨,朱由檢不由踢了這胖墩一腳,笑罵道:“既要早朝,你個憨貨,還不起來?!”

……

自嘉靖以來,大明早朝已然荒廢,不過到了崇禎這裡,又被撿了起來。

但與後世的影視劇中,皇帝與大臣們齊聚宮殿中議事不同。

除了各重要節氣節日,以及登基、冊封等大典、大朝會需要在太和殿中召開外。

一般情況下,大明平時的朝會都是直接在午門招開。

午門指的是皇宮正門,在朝會大殿之外,而大明此時的午門,自然就叫太和門了。

每當寅時,大明的文武百官便早早在此聚集,等候皇帝御駕前來此處主持早朝,這便是所謂的御門聽政儀式了。

伴隨着鐘鼓樓傳來的鐘鼓之聲,天未拂曉,晨時已到。

太和門外,羣臣們趕緊根據官職列於兩側靜立,窸窸窣窣的聲音戛然而止。

“陛下,臣有本奏!”

門廊內,朱由檢坐身於御駕之上,正想着如何開展這個朝會,便有大臣開口。

Www¤TтkΛ n¤¢ 〇

他定睛一看,卻是內閣首輔楊嗣昌。

楊嗣昌此人,相比崇禎朝的其他首輔,還算有能力,對於平定各地農民起義,也提出了比較好的策略方針。

他的“四正六隅十面網”的張網剿匪計劃,在歷史上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正以剿爲主,以防爲輔,而六隅則相反。

所謂四正,指的就是陝西、河南、鳳陽、湖廣這四處腹地。

通過對農民軍的活躍習慣,在這四地張網,於夏秋防禦,冬春集結大軍進行圍剿。

在歷史上,張獻忠因此被逼得招安,而李自成也被剿得只剩下最後十八騎。

其代價,是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不斷對建奴進行妥協。

現在是崇禎十年十月,正好到了楊嗣昌張網剿匪計劃的關鍵時刻,所以對於滿清的此次入塞,他力主議和。

在他看來,建奴入關,頂多是劫掠一番就走。

而農民起義,纔是動搖國家根本所在。

但楊嗣昌忘了一個問題,以大明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民軍是根本剿不盡的。

而建奴,現在的確只是劫掠一番就會走。

可年年如此,連河北、山東都被建奴禍害了,大明哪來的錢糧剿匪?

江南?遠水解不了近渴。

況且,建奴都來眼皮子底下禍害了,能成嗎?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堅決不成!

“楊閣老,你是又要勸朕議和吧?”

門廊內朱由檢的聲音平淡,聽不出喜怒。

楊嗣昌正色道:“陛下,建奴至此,無非只是要些錢糧,咱們不如給了他,當務之急,乃是趁着冬天亂民流動不便,將其徹底剿除!”

“若要攘外必先安內,中原羣盜不平,國家根基則不穩,與建奴議和,不過權宜之計。”

“荒謬!”話音一落,便有大臣呵斥道:“你的意思是,要任由那皇太極,在我大明境內肆掠,然後將關、錦割讓給他?你就不怕擔上賣國之名?”

開口之人,是翰林侍講黃道周,是個妥妥的主戰派。

楊嗣昌渾然不懼,面色肅然:“便是強漢盛唐,亦有和親權益之舉,只要不稱臣納貢,大明的天威依然還在。”

“待將匪患清除,國內形勢穩定,小小建奴不足爲慮!”

黃道周嗤笑一聲:“陛下召集天下共八路兵馬拱衛京師,若就這麼答應了建奴的條件,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

“打仗可不是憑藉你黃道周一張嘴便能成的事,冬日剿匪在即,應當節省錢糧兵力!”

楊嗣昌不想與之糾纏,畢竟在大義上他站不住腳,只能從軍事上進行分析:“便是打,也不能投入過多兵力,臣還是那句話,只需要答應建奴的條件,便可免去後顧之憂,一心應對羣寇。”

其實楊嗣昌的話也沒錯,以他的視角看來,農民起義軍遠比建奴危害要大,也是威脅大明統治根基所在。

事有輕重緩急,而在他眼中,建奴之患便是輕緩之事。

聽到楊嗣昌侃侃而談,黃道周張了張嘴,卻是再也說不出什麼來,因爲他確實不通軍事。

但朱由檢是誰,他可是擁有着來自於後世的靈魂。

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農民起義軍不過是剿之不盡的泥潭,光靠軍事,是根本無法徹底解決的。

從御駕上走下,朱由檢緩緩來到楊嗣昌身前,冷然道:“朕可以答應議和,但提出議和的,必需是他皇太極!”

第二百八十六章 戰敗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膽的烏雲珠第三章:御門聽政第一百七十三章 神來之手第三十一章 天子震怒第四十三章 兵權歸一第四十五章 天子監斬第二百二十八章 神奇的商業頭腦第一百一十四章 意外收穫第七十三章 李自成的驕傲第五十九章 我還小第二百八十七章 寧死不屈第一百七十九章 郊外狩獵第一百七十七章 鐵匠皇帝第一百二十章 孫可望的春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國丈的綠帽子第五十章 老先生點撥第四十二章 上交兵權第二百六十七章 永不瞑目第四十八章 黎明的曙光第一百二十六章 國丈的綠帽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房地產第二百八十四章 爆發第二百零七章 什麼都不要第七十七章 昭告天下第四十八章 黎明的曙光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明保險第三章:御門聽政第二百零六章 滿清的異常第二百六十六章 狩獵第一百零三章 秦淮八豔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光啓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起抓第二百七十一章 較量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高價格第一百七十五章 株連九族第二百三十章 皇家果園第二百零二章 暗潮第一百五十六章 使者們的鬥爭第七章:調整賦稅第五十九章 我還小第十章 崇禎的心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郊外狩獵第一百六十七章 不可割讓第四十四章 怒斬貪官千千第十五章這些都是你的第二百一十章 吳三桂入京第三百零七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二百三十四章 福臨的底氣第一百六十九章 反應良好第一百六十章 最低的價格第九十七章 被俘第四章:朕要五百萬兩第八十二章 捉拿高飛第二百九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零九章再見老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朕的天下第一百零四章 俘獲芳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母子成仇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種期待第二百零四章 刺殺第一百三十八章 陽謀第五十八章 他就是朕想要的英雄第三十七章 大敗高迎祥第五十三章 擺着銀子發俸祿第二百七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八十六章 大明不可侵犯第一百二十章 孫可望的春天第二百零一章 那就殺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李倧的懷疑第三十六章 大破高迎祥第一百九十六章 參謀長第二百八十九章 營救第五十一章 大考第一百八十八章 千米之外第二百零二章 暗潮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網第二十章 殺你沒有理由第一百八十七章 多爾袞的反應第一百二十八章 幕後推手第六十三章 衣帶漸寬終不悔第二百二十四章 顧橫波的決心第一百九十四章 雲涌第一百七十六章 朕的天下第一百五十九章朕要的不是金錢第一百二十二章 朱由檢的要求第一百八十五章 山那邊的土匪第七十四章 大明盛世第七章:調整賦稅第二百七十六章 抓漢奸第七十九章 身邊的美人第九十一章 掛羊頭賣狗肉第一百七十三章 神來之手第二百零四章 刺殺第二百五十七章 春宵一刻第七十七章 昭告天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反應良好第五十四章 崇禎的企圖第一章:穿越朱由檢第三百零四章 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