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

黃子澄在濟民學堂的時候,是旁聽生,算起來還要管齊泰和練子寧叫老師,方孝孺更是剛剛畢業的學生。

不過眼下這兩位老師也沒有那個心思了,更何況他們年紀相差不大,齊泰率先道:“我承蒙皇恩,陛下賜名。又在濟民學堂,得張相教誨,何其幸甚!如今到了北平學堂,就是要豁出性命,闖出一番天地,無論如何,我們也要籌到錢財,把學堂辦好!”

他的表態得到了練子寧的認可,確實如此。

黃子澄也鬆了口氣,“既然咱們同心同德,就沒有什麼不好辦的,殿下已經從高麗那裡弄到了一筆錢,現在就該放出辛旽,繼續壓榨,還有女真諸部,朵顏蒙古……總而言之,咱們無論如何,也要狠下心才行!”

齊泰沉吟少許,無奈道:“雖然未必合適,但爲今之計,只有苦一苦這些蠻夷了。”

他們剛說完,一直沉默不語的方孝孺突然開口了,“我不同意!北疆本就不安,你們又這麼幹,萬一兵連禍結,倒黴的不還是老百姓!”

黃子澄道:“那學堂辦起來,學生們得到好處,收益的也是老百姓!更何況越國公他們都是這個意思,方兄,你是不是太迂闊了!”

方孝孺哼了一聲,“黃師兄,你這話似乎有理,但到底不是正理。說折騰外人,聚斂錢財,我不反對。但是現在明明有唾手可得的錢財,爲什麼不去取?這又是什麼道理?”

方孝孺義正詞嚴,質問黃子澄。

弄得黃子澄大吃一驚,“方兄,你莫要胡說啊!北平有錢,何至於我們如此窘迫?”

方孝孺冷笑,“怎麼就沒有?只不過是你沒有膽量罷了!”

“膽量?”

黃子澄忍不住發笑,“方兄,你這是激將法不成?我現在已經和北平大學堂是一體的,一心辦學,絕無二意!你有話直說就是!”

方孝孺點了點頭,“好,既然這麼說了,我也不繞圈子了……北平商貿繁榮,我看了好些日子,木材,藥材,南邊的絲綢,茶葉,北邊的牲口,礦石,什麼都在北平匯聚。結果我查了一下,北平的商稅卻是不多,這又是什麼道理?”

這話把黃子澄問住了,他愣了好一會兒,才緩緩道:“北平一向貧瘠,爲了休養生息,恢復民力,商稅徵收不高。而且北平官吏似乎也不多,只有留守司而已,就算想收稅,也沒有那麼多人啊!”

方孝孺呵呵冷笑,“原來如此!我還以爲是忌憚權貴,不敢動手呢!”

黃子澄把眼睛一瞪,“方兄,你不要陰陽怪氣,我們就是學校的老師,憑什麼干預稅收?”

方孝孺更加不屑,“不敢碰稅收?卻敢對外用兵?到底哪邊事情更大?恕我愚鈍,還想不明白!”

黃子澄無奈語塞,這時候練子寧聽出了一些端倪,“這是怎麼回事?濟民學堂就在鄱陽湖畔,贛江巷道,還要長江水路彙集。這些年來,一直都在徵收商稅,數額與日俱增。濟民學堂不少學生,都考了商科,進入稅務部。難道北平這裡竟然沒有妥當收稅?”

齊泰也道:“是啊,如果能收上來稅,咱們也就能好過一些。”

黃子澄沉吟再三,這才道:“你們也都是行家,歷來商稅牽連的事情太大,勳貴、文官、讀書人,自古以來,誰在稅賦上面下手,誰都沒有好下場。遠的有商鞅,近的有楊炎,王安石。咱們現在連個正經官身都沒有,卻摻和這種事情,我真怕就算脖子上有一百顆腦袋,也不夠砍的!”

他這話說完,方孝孺竟然直接站了起來。

“我方孝孺沒有一百顆腦袋,但義之所在,雖百死而不悔!我現在就去見燕王殿下,討一個官身來!”

說完這位就大步流星往外走。

他剛到門口,就聽後面有人喊他,原來是練子寧跟了出來。

“哪有讓學生在前面送死,老師卻在後面畏刀避劍的,要殺頭,先從我練子寧開始!”他欣然拍了拍方孝孺的肩頭,十分滿意。

正在這時候,又有人道:“怎麼就你是英雄?咱們同去!”

齊泰也跟了出來。

他們三個正要去找朱棣,黃子澄也跟了上來。

“你們這,這不是讓我爲難嗎!”

方孝孺冷哼一聲,“知道你爲什麼只配當個旁聽生嗎?就是被你這身士大夫習氣害的!”

黃子澄頓時愕然無語,五官扭曲……貌似這話不是第一次聽了,朱棣就說過,難不成我真的太像一個士大夫了?

所以纔會忌憚商稅的問題?

“罷了,跟你們攪在一起,日後上斷頭臺,想躲也躲不開。同去,同去!”

……

“收稅?”

朱棣認真想了想,“這玩意能比搶高麗還快?”

黃子澄無奈道:“燕王殿下,自從光復以來,北平綱紀不振,前年的時候,府庫虧空,盜賣糧食,不是還殺了好大一批嗎!”

朱棣這纔想起來,“沒錯,那還是我辦的案子,沒錯,那時候只是懲辦了貪官,還有那麼多商稅沒有收上來!敢欠我的錢,真是活膩歪了!你們說吧,該怎麼辦,才能把稅收上來?”

方孝孺立刻道:“燕王殿下,現在北平有四個緊要的地方,一是大沽口,那裡負責海運;一是通州,那裡是河運;一是山海關,負責遼東貨物進入北平;再有就是北平的市面,負責交割。只要把這四處看住了,想要收稅,並不困難。”

朱棣看了看黃子澄,黃子澄也點頭了,“確實如此,只是殿下要不要考慮一二?”

朱棣翻了翻眼皮,“考慮什麼?難道這天下還有我不敢收的稅嗎?現在我就給你們四人令牌,一人一處,給我管起來!不管遇上了誰,敢不交稅,立刻抓起來!”

一直沒出聲的齊泰突然道:“那殿下可要準備一個寬敞的地方!”

朱棣怔了……會這麼嚴重嗎?

不管怎麼樣,還是動起來吧!

轉過天,這四位全副武裝,直接出動了。

給他們配屬的全都是王府衛士,這幫人只聽朱棣號令,絕對是最好用的一柄利刃……黃子澄請令去了山海關,這貨還是雞賊,畢竟那邊是對付遼東的商人,一羣女真而已,用不着太在意。

齊泰去了大沽口,監察海商往來。

練子寧本來是想留在北平的,他很清楚,城裡的事情非常多,而且瑣碎,他怕方孝孺弄不來。

但是方孝孺堅決留在北平,越是難辦,就越要迎難而上。

這傢伙不愧是個犟種,認死理,百折不回,百死不悔的那種。

練子寧也只能囑咐他多加小心。

方孝孺用力頷首,他提出了這個辦法,就是已經有了些眉目。

他的第一個目標,赫然是宗正寺在北平的辦差處。

當方孝孺領着人馬殺過來,裡面的人差點笑出聲。

他們看着方孝孺,不是憤怒,而是好笑。

“這位小官差……你今年多大了?有二十沒有?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宗正寺,替宮中打理財產生意,你也敢上門找事?就算是燕王殿下,也不會隨便過來添亂!”

此人厲聲怒斥,“還不退走?”

出乎他的預料,方孝孺並沒有絲毫的畏懼,只是淡淡道:“燕王殿下不敢來,不代表我也不敢來。我是奉了大明王法!”

此人怔了一下,竟忍不住點頭道:“好啊!鐵面無私是吧!那我告訴你,我們是來和燕王談劉家港船廠交割的,這事情北平管不着!行了,你可以退了。”

方孝孺依舊站在那裡,不爲所動。

此人皺着眉頭,“怎麼,你聽不懂話?非要跟宗正寺作對?”

方孝孺呵呵笑道:“你們確實是來談船廠的事情,但是爲什麼私下裡又帶了一千匹上好的絲綢到北平?兩天前你們販賣給了一個胡商,一共是七萬六千貫寶鈔。此人尚在北平,要不要請來對質?”

宗正寺的官吏大吃一驚,“你,你怎麼知道?”

方孝孺呵呵笑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你們藉着商談事務的名義,私自帶貨,販賣獲利。又不繳納稅金!這事情就算鬧到了宗人令那裡,也是你們的罪!”

頃刻之間,這位官吏就沒了底氣,慌忙躬身道:“這位大人,先進來,咱們慢慢談,如何?”

方孝孺搖頭,“沒必要!上好的絲綢,應該納稅四成,由於拖欠,再增加兩成,一共是四萬五千六百貫,你現在交了,我就行文宗正寺,說你是補交稅款……如果不交,我再額外行文刑部和御史臺,以走私通戎來辦你!”

方孝孺可不是瞎說的,濟民學堂的學生,守着鄱陽湖,對商稅這些事情,非常清楚。更何況方孝孺的老爹還被貶去嶺南,也是管這事情,經驗更是豐富。

這位宗正寺的官吏可是招架不住了。

“我,我要是把稅補了,我就虧本了!更沒法交代!”

方孝孺輕蔑冷笑道:“這事可怪不到我,你們本就該提高絲綢的價格!結果卻貪財好利,把上天賜給大明的寶物,便宜賣了!這是教訓!”

好傢伙,完全是不留情面。

一刻鐘之後,方孝孺帶着稅金,昂首闊步,走了出來,那些隨着方孝孺過來的士兵,都暗暗豎起了大拇指。

這位小方大人,雖然年輕,但是卻敢虎口拔牙,連宗正寺的錢都敢要,真是後生可畏啊!

“走,去下一家!”

方孝孺在北平,四處清查稅款,沒有半點客氣……很快的,整個北平,雞飛狗跳,亂成了一團。

稍微有點勢力的,都在滿世界找人,想着辦法,一定要阻止這個瘋子!

朱棣白天打獵歸來,他剛進王府,就遇到了那位宗正寺的官吏等着他。

“燕王殿下,大傢伙都是給王爺辦事,不過是想稍微填補一下家用,這麼老遠過來,我們不容易啊!結果這點錢被你的人拿走了六成!你讓下官回去應天,怎麼面對同僚啊!”

朱棣怔了好一會兒,才弄明白了怎麼回事,不由得皺眉頭,喃喃道:“怎麼回事?還給你留四成啊?”

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