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

方便嗎?

方孝孺憋得臉色通紅,只能憤怒道:“張相,衣冠服飾,自古流傳,這也是華夏和蠻夷最大的區別。張相倡導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如今好容易復興華夏,卻要讓讀書人穿這種東西……這,這算什麼事啊?”

張希孟呵呵一笑,“方孝孺,你這是拿我的話堵我的嘴啊!不過我想問你,你說這服飾的根本在哪裡?是保暖禦寒,還是讓你彰顯華夏氣象?”

方孝孺一怔,無奈道:“自然是保暖禦寒之物,只是華夏蠻夷,衣冠不同,確實不好隨便更改……”

他還想繼續說,張希孟卻是把目光落到了其他人身上,“黃子澄,齊泰,還有你們這些不滿意這套衣服的師生,你們都說說……這件參考戰襖形制,使用咱們自己織出來的羊毛呢做的衣服,算不算胡服?”

這個問題提出,衆人都沉默了。

算是胡服嗎?

好像還真不算,畢竟也沒見哪個胡虜穿這種衣服。只是和傳統的寬袍大袖,太不一樣了,最多算是標新立異。

張希孟看了看衆人,隨即又道:“即便假設這套衣服算是胡服,當年趙武靈王便有胡服騎射之舉,難道這也是錯的?”

齊泰躬身道:“回張相的話,胡服騎射自然不是錯的,學生們只是覺得這身衣服有些怪異,一時間接受不了。”

張希孟道:“那就多用點時間,仔細看看,沒準慢慢就接受了。”張希孟掃視所有人,語重心長道:“其實在我看來,真正的問題不是衣服,而是心態!這種短衣是窮苦人穿的,在碼頭扛包,在田間幹活,絕沒有誰會穿着朱子深衣,那個是幹不了活的。事實上,讀書人和老百姓,是不一樣的。所謂衣冠區別,不光區分了華夷,也區分了貴賤……是不是這個道理?”

方孝孺怔了怔,這話可是有點奔着他來的,而且語氣不輕。尊卑貴賤,在自己的心裡還有嗎?

或許吧,在潛意識裡,總覺得讀書人高人一等,和百姓穿一樣的,就是丟了讀書人的臉,失去了體面,所以纔會反應這麼大……想到這裡,方孝孺突然臉漲得通紅,連忙搶步躬身,“先生,學生糊塗,學生不該有士大夫之心,不該高高在上。更不該藐視百姓……學生願意受罰!”

或許這就是方孝孺的可貴之處,堅定果決,認死理,不回頭……但是意識到了錯誤,改的也很堅決,總而言之,是個很純粹的人。

張希孟點了點頭,“還是說衣服這件事,我認爲衣服首先要保暖禦寒,要方便實用,再有就是物美價廉,節約材料。我覺得這個形制的衣服就很好,大傢伙坐在學堂裡,讀書聽課,出來跑馬騎射,簡單明快,不會拖拖拉拉。給年輕人穿,尤其是給學生穿,非常合適。”

“當然了,大傢伙要是穿着這身衣服,去拜祭祖先英烈,或者接朝廷旨意,那也是不合適的……我的看法是,不如效仿官吏,定一套冠服,在重要典禮場合使用。至於這種形制的衣服,可以充當常服。”

張希孟又道:“大明立國十餘年,我們重建華夏,重興文明……在服飾上面,也要移風易俗,推陳出新,拿出屬於大明的風格。一味復古是要不得的。靠着服飾,把人區分成三六九等,也大可不必。什麼樣的衣服方便實用,就採用什麼樣的。身爲學生,應該最善於接受新鮮的事務,不能年紀輕輕,先閉目塞聽,看什麼都不順眼,這是不行的!”

張希孟的這番話,簡直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這幫氣勢洶洶來問罪的,都被說得無言以對,誰能想到,張相公居然支持新的衣服,這也太離譜了吧?

在朱棣這邊,兩位臥龍鳳雛更是大驚失色,他們甚至比對面還覺得驚訝,我的老天爺啊!

張相居然站在我們這邊,我們弄出來的衣服,居然得到了張相的支持?

幸福來得太突然了,怎麼有點不敢相信啊?

而且有了張相支持,豈不是意味着銷路打開,從此之後,他們也要發財了?

李景隆和花煒互相看了看,突然擁抱在一起,放聲大哭。

來北平這麼長時間,總算交上了好運。

蒼天啊,大地啊,總算是苦盡甘來了!

張相公聖明啊!

他們倆簡直想趴在地上,給張希孟磕頭了。

一場爭論,提前被張希孟化解,師生們懷着各式各樣的心情,散去上課。朱棣幾個則是追着張希孟,來到了住處。

“多謝先生,先生真是幫了大忙!”朱棣連連躬身,帶頭道謝。

張希孟卻是說道:“光是我還不夠,你回頭給朱標寫封信,讓你大哥幫幫忙,請陛下降旨,在服飾這一塊,給你一點方便。”

說到這裡,張希孟才擡頭道:“朱棣,到了這一步,北平的毛紡,能辦得下去了吧?”

朱棣怔了一下,終於道:“要是這樣還不行,那就真的該找塊豆腐撞死了!”

張希孟卻是意味深長道:“即便如此,也別掉以輕心,要是發展工商是這麼容易的事情,也犯不着我這麼小心翼翼佈局了。”

朱棣微微思索,隨後用力點頭,“弟子知道了。”

……

朱棣返回王府,隨即就給朱標寫了一封信……除了寫信,他還讓李景隆準備幾件新的衣服,一起給送去。

接下來就是看應天這邊的意思了。

能給朱標寫信的自然不止朱棣一個,比如晉王朱棡的信,就提前了好幾天,送到了朱標面前。

“太子哥哥,小弟太不容易了,內憂外患,要修長城,要屯田,還要往外移民……結果四弟還欺負我,逼着我把商人送過去,大哥要幫着小弟做主,幫我向母后進言,給我討個公道,不然小弟活不下去了!”

這位也學會嚎啕大哭,張嘴要好處了。

只不過他的信沒有起到作用,朱標直接壓下來,沒有遞給朱元璋,也沒有去告訴馬皇后。

幾天之後,朱棣的信送來了,還包括幾件羊毛呢的衣服。

朱標看完之後,這才帶着兩封信,包括朱棣的禮物,去見老朱和馬皇后。

這兩口子看了看朱棡和朱棣的信,神色各異,朱元璋就說道:“看這個意思,老四確實過分,老三也確實委屈……朱標,你這個當兄長的,是怎麼看的?”

朱標微微輕嘆口氣,“父皇,要讓孩兒說,最好不要管。”

“爲什麼?”朱元璋不悅道:“朱標,你這是要偏心朱棣?”

“孩兒確實是偏心,但在孩兒看來,這兩個弟弟,沒有差別。”朱標堅定道。

老朱忍不住笑了,“朱標,你怎麼也學會這種扯淡的話了!要是沒有差別,你怎麼眼瞧着朱棣欺負朱棡?縱容朱棣,從朱棡這邊挖牆角?老三的處境本來就比朱棣難,還欺負他,這又是什麼道理?”

“是爲了大明朝!”朱標給出了答案。

“大明朝?什麼意思?”朱元璋不解道。

朱標這才道:“父皇知道蘇州的絲綢作坊嗎?”

朱元璋愣了一下,“這有什麼關係?咱聽說蘇州的作坊不是挺好嗎?”

朱標微微搖頭,“不好!其實蘇州的絲綢作坊失敗了。”

老朱大爲詫異,蘇州每年往外賣上百萬匹絲綢,貢獻幾百萬貫財稅收入。而且蘇州民生很好,市面繁榮,縱觀江南之地,也是數一數二,甚至還在應天之上。

兒子卻說蘇州的絲綢作坊失敗了?

這孩子腦子壞了嗎?

這時候馬皇后突然道:“朱標,你說的仔細點,你爹腦袋不那麼好使,聽不明白。”

老朱的智商,再一次遭到了馬皇后的鄙視,偏偏還不敢反駁,只能氣呼呼聽着。

朱標認真道:“父皇,其實在幾年前,蘇州就已經在革新織機,彼時已經有一次能紡出六十四根線的織機了。”

朱元璋下意識點頭,“這事咱知道,咱還下旨嘉獎來的。”

朱標道:“可是這臺織機沒有推廣開,眼下蘇州還是以老式織機爲主。”

“爲什麼?”朱元璋大爲不解,“既然是好東西,爲什麼不推廣?難道要咱下旨不成?”

馬皇后突然道:“你的旨意那麼管用啊?要是啥都能按照你的旨意來,早就國庫充盈,天下太平了!現在蘇州的織工,已經超過了十五萬!哪裡還用得着新式織機?”

朱標也點頭,“確實如此,一切都按照當初張先生的設想發展,我們並沒有突破瓶頸。”

朱元璋眉頭緊皺,他似乎也想起來,當初張希孟在剖析蘇州的絲綢紡織業的時候,就提到過,人工成本太低,互相競爭。紡織作坊以單純的增加僱工數量的方式,擴大產能,使得蘇州的絲綢發展,並不能出現顛覆性的成果。

“咱記得當初張先生鼓勵女工,獎勵發明,又提高了生絲價格,讓桑農得利……做了這些,爲什麼蘇州的絲綢產業還突破不了?”

“因爲不光有蘇州一座城市,周圍的松江,常州,還有湖州,嘉興,乃至杭州……這裡人口稠密,全都想發展,使用新機器,遠不如增加織工數量來得方便。”

朱元璋陷入了沉吟,他一時還不能想透其中的道理,但是也知道朱標不會騙他。

“那按你的說法,蘇州不行,這個希望就在北平了?”

朱標點頭,“父皇,你知道三弟一頓吃幾個菜嗎?”

朱元璋一愣,“咱怎麼知道這些。”

“八道!”朱標乾脆道:“老四一頓只有一葷一素兩道菜,他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投在了學堂,工廠上面……而且往後,還要持續更大的投入才行!”

朱元璋眉頭緊皺,若有所思,“這麼說起來,老四也不是一無是處!只是這個發展工商,爲什麼這麼難,蘇州城都走不通?朱標,你多找幾個人,把這事情給咱講清楚了。咱想知道怎麼回事!”

老朱燃起了強烈的求知慾,他實在是無法想象,當初張希孟安排挺好的事情,爲什麼會走樣?這不合理啊!

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十八章 不屈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