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

話說陳子龍都三省總督了,一個正二品的太子少師他激動個什麼勁呢?

其實,這總督、巡撫甚至督師、巡按什麼的都不是常設官員,都是皇上臨時指派處理某事的,有點類似於欽差大臣的性質。

明朝歷史上總督、巡撫、督師、巡按什麼的簡直多如牛毛,那麼明朝的皇帝爲什麼要派出這麼多欽差大臣呢?

這主要還是因爲明朝地方上的官制問題,地方上的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各省的行政、軍事和刑罰,他們相互之間是沒有從屬關係的。

這樣的架構,平時沒事的時候還好,一旦遇到什麼外敵入侵或者農民起義的時候,三司意見往往不統一,大家各自爲政,就耽誤事了,所以朝廷不得不派出一個官員去協調,這個官員就是巡撫,職權高於三司,節制當地所有地方官員。

這個巡撫一般由兵部侍郎擔任,也就是說他的品級並沒有三司的主官高,但是,他是欽差,所以三司都得聽他的。

但是明朝那會兒,不管是外敵還是農民起義,鬧起來都不怕事大,一般都跨越了幾個行省,這樣的話,一省的巡撫就管不了,甚至還出現幾省巡撫相互扯皮的問題,這個時候,皇上不得不派出一個更大的欽差大臣,來協調各省軍政,這個欽差就是總督了。

還有那種鬧的特別厲害的,跨越了幾個總督的轄區,這個時候就需要派出更大的欽差來協調了,這個欽差就是督師了。

扯的有點遠了,言歸正傳。

其實陳子龍出任三省總督之前,還只是正四品的知府,按理他是沒資格當這個總督的,不過,他總督西北三省並不是去打仗,而是去處理旱區糧食種植的問題,而且他還是狀元出身,再加上朱慈炅的一力主張,他這才當上了總督。

按規定,不管是總督還是巡撫,處理完皇上交待的事情,都是要回京覆命的,也就是說,他卸了三省總督的職位之後,品級還是正四品。

當然,如果皇上交待的事情處理的漂亮,一般回京之後都會升官。

陳子龍主政西北這幾年,的確做的很好,直接把一個幾乎顆粒無收的災區變成了一個碧波萬里的大糧倉,雖說這與西北旱情逐漸緩解有一定的關係,但主要還是他大力推廣耐旱作物,不斷興修水利的結果。

他想着,回京覆命以後,能升到正三品的侍郎就頂天了,不曾想,皇上直接就將他提到了正二品的太子少師,他能不激動嗎?

至於兩宮皇太后的考察,以他丰神俊朗的外表、儒雅的氣質和不俗的談吐,這兩位對他出任太子少師自然是沒任何意見。

詹事府那點事,對於歷任奉天知府和西北三省總督的陳子龍來說也是小菜一碟。

總之,皆大歡喜,關於子女教育的事,朱慈炅是不用操心了。

接下來就是教育部和商業部組建的問題了,教育部的事倒也不需要朱慈炅操心,黃道周對教育事業之狂熱,簡直到了着魔的地步。

剛一上任,他便四處網羅人才,左右侍郎,啓蒙、技藝、科舉、大學、漢學五個清吏司的郎中,甚至包括各清吏司的員外郎和主事都是他一個個親自挑選出來的。

一時間,京城各部衙門被他搞的雞飛狗跳,人心惶惶,他卻求賢若渴,渾然不管。

經過一個多月的考察,滿滿一份教育部各級官員的名單便交到了朱慈炅的案前。

朱慈炅對這份名單倒沒什麼意見,但各部大佬對於這種赤裸裸的挖牆腳行爲卻頗有微詞,合着就你的衙門需要人,我們都不需要,合該被你挖來挖去嗎?

所以,第二天早朝,當名單公佈的時候,各衙門的大佬不幹了,大有聯合起來圍攻黃道周,譴責這貨的不道德行爲的架勢。

舌戰,這是黃道周的強項啊,這貨起瘋來連皇上的話都敢頂,更何況是這些跟他平級的衙門大佬。

這下早朝的場面就熱鬧了,先難的是內閣輔禮部尚書徐光啓,他對這貨明目張膽挖牆腳的行爲也頗有微詞,因爲這貨選中的左侍郎就是禮部右侍郎範景文!

禮官剛把名單唸完,徐光啓便咳嗽了一聲,朝朱慈炅行了一禮,然後嚴肅的道:”黃大人,你就這麼把夢章調走了,禮部的事情怎麼辦,現在每個衙門都缺人,你不能從地方上想辦法嗎?“

徐光啓是帝師,而且德高望重,黃道周倒不敢太過分,他快步走到臺階下面的地毯上,跪下來給朱慈炅行了個禮,然後直起身子,對着徐光啓拱手道:”輔大人,教育部有很多職能都是從禮部分出來的,夢章對這些都很熟悉,調他過來負責能保證儘快展開工作,這個要求不過分吧?“

徐光啓聞言一滯,下面的話都沒法出口了,他看了看皇上,見皇上沒什麼開口的意思,只得華麗的敗退了。

緊接着工部尚書畢懋康又咳嗽了一聲,快步來到黃道周旁邊,跪下來行了一禮,然後直起身子對着黃道周道:”黃大人,我們工部跟你的教育沒多大關係吧?你直接把復齋調走,他負責的項目怎麼辦?“

畢懋康是不得不站出來說話,因爲這貨選中的右侍郎就是工部侍郎徐孚遠,這不耽誤人家研究有線電話嗎。

黃道周聞言,脖子一梗,直接頂道:”畢大人,話不能這麼說,什麼叫教育和工部沒多大關係?京城很多大學可都是掛在你們工部名下的,這一下塞過來,你讓我怎麼接的住?而且現在的教育可不光是科舉,還有技藝,那些東西我可不懂,不找人來負責怎麼行?再說了,復齋在工部只是個閒職的侍郎,我把他調過來掌握實權不好嗎,你不會阻擋下屬的進階之梯吧?“

畢懋康聞言,錯點噴血,讓徐孚遠掛個閒職侍郎主要是爲了方便他研究,什麼阻擋下屬的進階之梯啊,這是皇上的意思好不,他只得擡眼向皇上求助了。

朱慈炅這個尷尬啊,增添衙門可是他提出來的,現在有個猛人在這裡風風火火的幹,是好事啊,他怎麼能去阻止呢!

所以,他只能裝作沒看見,任黃道周去揮。

這下,黃道周更是開足了馬力,一頓狂噴,各衙門大佬都被他噴的無言以對。

什麼國以民爲本,教育是國民的根本;什麼教育是千年大計,你們懂個屁!

黃道周噴的那叫一個舒爽啊,口沫星子濺射出去,羣雄退避,最後,一個官員沒拉下,全被他搶到手了!

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開始殖民,目標北美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八章 鑽牀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八卷 第三十二章 精心籌劃持久戰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開始殖民,目標北美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二章 系統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