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

黃道周舌戰羣雄,一經傳出,便成爲京城百姓熱議的話題。

這傢伙猛啊,在皇上的默許下,僅憑一張嘴,幾乎噴翻了京城所有衙門的大佬!

教育部組建的問題至此就算是差不多了,所有官員一到位,各項工作便可以展開了,朱慈炅也不用去操心了,唯獨這個商業部讓他頭疼。

他爲什麼頭疼呢?因爲孫銓不肯應招啊!

他都拍了幾封電報到孫家洲了,孫銓就是不來,他也沒什麼辦法。

孫銓爲什麼不來呢?倒不是他想抗旨,他實在是不能來,因爲他在丁憂。

丁憂也就是守孝,泛指官員的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長去世以後,官員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

古代,父母死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期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並須離職。

這種制度,源自漢代,往往用於擁有官吏身份之人,丁憂期間,丁憂的人不準爲官,如無特殊原因,國家也不可以強招丁憂的人爲官,因特殊原因國家強招丁憂的人爲官,叫做“奪情”。

守孝三年,貌似有點太蠻不講理了,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丁憂的道理是什麼呢?就是要報父母的恩,因爲孩子出生三年內都離不開父母,時時刻刻都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子女長大以後對父母晚年都要盡心盡力,父母去世了做子女的也要時時感念他們的恩情,至少守孝三年。

這不但是孝道,更是對人性本善的維護,父母的恩情是最重最大的,如果連父母的恩情都能忘,你讓他愛別人、愛社會、愛國家,那怎麼可能。

至於奪情,一般皇帝都很少爲之,因爲這樣有違孝道,就算奪情把人留住,也不一定會有好結果。

像萬曆朝的張居正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萬曆五年,張居正的父親去世,當時張居正剛掌握權力不久,各項工作剛剛鋪開,他當然不願意就此回家守孝,再加上年幼的萬曆也十分崇拜他,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奪情!

這一奪,直接奪得張居正自我膨脹,開始從一個賢相轉變爲一個權臣。

後面萬曆長大以後,現自己被張居正騙了,從此幾乎不再相信任何官員,以致與文官集團離心離德,甚至創下了幾十年不早朝的記錄。

研究明朝歷史的,常有“明實亡於萬曆”的說法,追根溯源,正是因爲張居正在權力與孝道之間的迷惘,造成了萬曆皇帝性格上的扭曲,以致朝政日非,把大明的元氣一點點全消耗光了。

朱慈炅也不敢隨便讓孫銓奪情,爲此,他特意請來了自己的恩師徐光啓和師兄陳子龍,徵求他們的意見。

這兩人也反對讓孫銓奪情,以孫承宗的威望,孫銓如果奪情,不知道要面對多大的輿論壓力,在世人的口誅筆伐中,他很難專心於工作,還不如找人來替代他。

找誰呢?朱慈炅心中真的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了,要說朝廷事務,不管是什麼事,都能找到那麼幾個合適的人選,唯獨商業這塊,還真難找到合適的人,因爲在傳統的思想觀念中從商是操持賤業,誰會去研究這個!

徐光啓和陳子龍在商業這塊倒是有一定的研究,問題這兩個都不能去,徐光啓就不說了,他已經沒這精力了,陳子龍是有精力,但他朱慈炅培養起來接任內閣輔甚至是接內閣總理大臣的,還負擔着太子的培養,讓他去管商業部,簡直是大材小用。

還好,陳子龍恰巧認識這樣的人,而且還不止一個,他直接向朱慈炅推薦了兩個。

這兩個,就是有名的婁東二張,張溥和張採。

朱慈炅對張溥和張採倒是有那麼一點印象,很多年前,他微服私訪去金陵收拾東林黨那幫貪官污吏的時候就偶遇過這兩人,當時聽說他們組織了什麼復社,而且還頗有點聲勢,他立刻毫不猶豫的把復社的人全部打到西北災區去了。

看樣子,陳子龍應該是在西北遇到了這兩人,而且還跟他們比較熟,不然是不會向自己推薦的。

果然,朱慈炅隨便一問:”你跟他們很熟嗎?“

陳子龍便脫口道:”回皇上的話,微臣是跟他們很熟,微臣剛到西北的時候,他們還只是汾州的知州和介休的縣令,但是,整個汾州卻在他們治理下商業達,人興財旺,完全不像是一個災區的樣子。所以,微臣將他們調到了太原府,一個任知府,一個任同知,結果,太原府在他們的治理下很快就有了起色,後面差不多都要趕上奉天府了。所以,微臣斗膽,直接將他們提爲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的左右布政使,現在整個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繁華程度都快趕上南直隸了!“

朱慈炅聞言,眉毛一跳,嚴肅的問道:”那他們那個復社呢?他們不會是靠朋黨關係,相互勾連,拆東牆補西牆,將他們的政績提上來,把他們推上去的吧?“

陳子龍連忙搖頭道:”沒有,沒有,微臣專門跟他聊過,他們早就將復社解散了,用他們的話說,當初成立復社也是因爲奸妄當道,朝政日非,所以才把大家聚到一起,商討救國救民之策。後面皇上一番治理之後,政通人和,百廢待興,他們哪裡還有心思去鍼砭時弊,乾脆直接解散了復社,全力搞起地方建設來。“

朱慈炅聞言,饒有興致的問道:”噢,那他們是怎麼把災區治理的人興財旺的呢?“

陳子龍瞭若指掌的道:”這個微臣也瞭解過了,山西地方本來就有經商的傳統,他們到任以後不但鼓勵經商,還與商戶一起商討經商的辦法,一開始他們是組織商戶從北直隸等地就近購買糧食,販賣醬醋等地方特產;後面災區的糧食充足了,他們又組織商戶到漠南用糧食、布匹,油鹽醬醋等生活物資,去兌換皮貨,拿回來加工成衣服鞋帽,再販賣到各省,現在山西的加工作坊和商戶簡直多如牛毛,平民百姓只要不懶都能混個溫飽,勤快點的差不多都家致富了。“

這麼厲害,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朱慈炅一拍巴掌,興奮的道:”好,他們誰對商業更熟一點?“

陳子龍想了想,客觀的評價道:”張溥施政能力很強,治理地方是把好手,要說對商業的研究還是張採更強一點。“

朱慈炅直接拍板道:”那好,先調張採來主管商業部,至於張溥,以後有的是位置,不怕他們能力強,就怕他們結黨營私,不務正業。“

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六卷 第五十章 明軍發威(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三卷 第三章 商號開張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開始殖民,目標北美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