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清出兵濟州島

bookmark

“各位愛卿,你們認爲呢?”康熙坐在寶座上環視羣臣,看到了漢臣姚啓聖,對他道:‘姚愛卿認爲呢?’

姚啓聖站出來,拱手道:“陛下,臣以爲周大人說的有理,再怎麼說那也是我國的地盤,高句麗已經屬於我們,現在還讓他們保留着一套王室的行頭,只是我們不想激怒其他的高句麗人,但高句麗失地對我們也是一種損失,因此老臣認爲周大人說的對,就應該派兵攻佔濟州島,到時候在哪裡駐紮我大清的兵馬,幫助高句麗統轄哪裡。”

遏必隆站出來,“陛下,此事應該三思,魯國如今可是同華夏王國狼狽爲奸,如果我們出兵攻打濟州島,先不說我們的水師能不能打贏,就說到時候惹了華夏軍來攻,我軍未必能應付得了,如今鰲拜,熬大人可是同大金軍沒有決出勝負呢。”

蘇克薩哈也起身拱手道:“陛下,這件事情的確得三思而後行,大金國還拖着咱們的後退,遼東是咱們滿人的大後方,如果沒有遼東很可能大清就亡了,出兵濟州島可以讓高句麗人看着咱們沒有放棄他們,可如果華夏軍硬要出兵的話,咱們後方的遼東很可能大亂。丟了這燕京咱們還有遼東,丟了遼東,咱們可是全完了,給陛下給滿人一個退路吧。”

康熙看着蘇克薩哈和遏必隆,這兩個是順治的重臣,也是留給他的輔臣,不說爲他着想吧,肯定是爲大清滿人着想,大清從原先的女真人到後來的大金,到現在的滿人大清,這些個真正的滿人還是從滿人的利益着想的,而周培公他們是爲大清國着想的,出發點不同。

這點他看的的明白,身邊那麼多的飽學之士,那麼多大儒教導,他又是一個有志的君王,肯定要比那些守成的君王要心裡面明白大清的處境,即便不明白,這麼多滿人大臣他們可是爲滿人着想的,糊塗的人到了這個事情上肯定會明白過來,滿人受到漢人的影響,受到以往宗族觀念的影響,對於自己的根,那是保護的相當嚴密的,一旦觸及到這個利益,他們能犧牲他們自己保存這個利益。

大清國丟了也就丟了,但大清的發源地,那是萬萬不可丟的,大清需要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可要康熙放棄大清的面子也不是那個滋味,讓高句麗那種孬種小國看到他不敢惹華夏王國,他心裡就不痛快。

“多隆,這事情你怎麼看?”康熙直接點名站在最後面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多隆。

多隆這幾年沒有什麼事情,不是培訓那些個漢人奴才,就是培訓那些個高句麗奴才,培訓好的兵馬被鰲拜拉走,或者被京師的人拉走,自己守着河北州保定府一帶前進不敢前進,後退不敢後退,他被華夏軍打怕了。

他等於是大清的新兵總監,加上鰲拜的後勤部長,鰲拜沒有少往他頭上吐口水,鰲拜這幾年飛揚跋扈起來了,就是因爲這幾年全大清也就鰲拜一個人在打戰,而且打的大金國有氣無力的,即便有華夏王國不斷的支援,也是打不過越打越勇的鰲拜。

聽到康熙叫他,立刻出列,拱手道:“陛下,臣,臣以爲,不宜動刀兵,魯國背後是華夏軍,華夏軍還是不要招惹的好,遏必隆大人和蘇大人說的對,目前華夏王國不想同我們開戰,我們不宜主動挑起戰端,否則後患無窮,微臣的意思是先解決大金國,等大金滅掉,咱們有了長遠的打算再說。”

康熙那個氣啊,這個帶兵的將領都是這樣軟弱,還叫他以後怎麼開疆拓土呢。

姚啓聖站出來,“陛下,目前華夏王國不可能對我們動手,魯國微臣聽說不是他們遵從華夏王國去打濟州島的,而是三王子洪天炮要打的,我們如果去打三王子,華夏軍未必會出手幫三王子。”

周培公也站了出來力挺姚啓聖,這時候蘇克薩哈和遏必隆出來反對,雙方在朝堂上吵成了一鍋粥,最後康熙一看,“打,一定要打,來人傳旨施琅率領水師從渤海灣出發,多隆,由你選調五萬漢軍旗,三萬高句麗士兵,一萬蒙古士兵,出兵濟州島,一定要給我打下來,至於你的職位,讓索額圖去幹吧。”

多隆別提多憋屈了,讓他去打魯國沒有壓力,可他不知道自己如果打魯國,華夏軍會不會出力,還有就是施琅那個混蛋會不會幫他,濟州島在海上,他即便有再多兵也是旱鴨子,如果沒有水師的成功,他這羣旱鴨子恐怕都會被人揍下海去,他可不想下海去游泳。

可康熙的命令他不能不聽啊,那可是聖旨啊,康熙的做派不同於以往的順治,順治需要王爺們聯名簽署命令纔會發聖旨,可康熙現在年少氣盛,在這裡他的話就是聖旨,那些軍機大臣,輔臣們只是橡皮圖章而已。

誰叫他倒黴呢,這事情不做不行,去做了,不定什麼時候會死,不去做,馬上拖出去午門斬首,完了自己還得回來讓康熙看一眼,然後隨便找個地方丟了。

於是一六六四年春,多隆在施琅的水師艦隊的掩護下去攻打濟州島。

而這時候,濟州島上已經有了十萬日本俘虜,一萬五千魯國民兵僕從兵,五千魯國漢人兵馬,還有二十艘千噸戰艦,三十六艘三百噸戰艦,五十艘六百噸大福船,用來往來運送糧食補給到島上,然後從島上運送到日本中國島松江縣城。

從哪裡運往如火如荼的中國島戰場上。

此時中國島的島根縣城已經被三王子的琉球王國完全佔據,打散了日本人圍攻北九州島的五十萬部隊,孔有性也率領七萬部隊,七萬民兵登上了中國島,推進到了廣島縣城,同日本人不斷增援的部隊廝殺。

廣島縣城的敵人受到了兩個方向的部隊的圍剿,內河灣內還被四國府的水軍圍殺,可真是有多悽慘就多悽慘,而德川家綱幕府又不想放棄中國島,不斷的派兵來這裡,想要穩住這個地區,儘管日本人由於泰西人的撤退,又賠了那麼多金銀實力大損,槍炮接濟不上,可還是很頑強的用生命在維持着戰線,不肯退縮。

不過他們還沒有到達山窮水盡的地步,大清的騎兵和從高句麗派來的援兵以及大清的武器還是源源不斷的運送來,他們還有大清的支持,大清康熙也知道,如果丟掉了日本,那麼他們後背就要受到華夏王國的威脅了,因此死活不肯放棄日本,不斷的徵集高句麗的百姓來替日本人擋槍,同時派遣了蒙古騎兵渡海來幫助日本人。

大清去攻打濟州島是日本人高興的事情,爲此他們還把荷蘭人留下的三艘陳舊的三百噸的武裝商船給大清幫助大清打擊三王子的運兵船。

第2377章 更迭的臣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洪家長子的隕落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變第二百一十九章 赤嵌城善後第二十三章 大勝第五百九十三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1第四百一十九章 買賣第五百六十二章 給商人們解套第八百九十五章 重新部署第四百四十八章 打湖廣2第三百四十九章 剿匪當派鰲拜第二十九章 朱大典的處境第七百四十四章 鄭克爽商談第五百四十五章 兄弟來我這裡吧第三百十一章 開花彈誕生第五百四十九章 軍人的天職就是戰爭第八百八十章 山西州是被炮灰打下來的第七百八十三章 拼死掩護第七百二十五章 穩贏第七百六十章 瑣事煩神1第五百二十九章 高傑來訪第三百五十九章 滿洲風起第一百九十一章 豐收第七百五十四章 澳洲危急1第六百九十八章 打你沒有商量第三百七十六章 原來也是風中敗絮啊第五百九十八章 兩軍相遇第五十一章 賀錦偷襲第五百一十九章 軍校的作用第二百二十八章 收田斌第四百二十章 南明烽火1第三百一十八章 圍殲1第八百二十章 猶如刀子切豆腐第七百七十七章 新船試航成功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夏軍的厲害之處第八百五十五章 斬立決第七百四十九章 再給你一擊第一百七十九章 伏擊12(遂發槍+線膛槍+連發槍)第五百八十六章 平定雲貴州第八十三章 橫掃千軍第五百四十六章 報應不爽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五百六十七章 先打吳三桂第三十四章 混戰第三百零八章 先鋒遭遇戰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濟寧府清軍構成第八百七十七章 就留下北海道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七百五十九章 尊重老兵第四百章 反擊2第七百一十章 火花環繞的華夏王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戰記敘2第一百六十六章 雄厚的實力第2374章 可怕的文化入侵第六百四十二章 四面埋伏?第一百七十三章 伏擊6第四百一十七章 被挖牆角第三百四十章 咱們也學習華夏軍2第八百九十九章 混亂中自救第四百一十一章 緊張應對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能便宜西班牙人第六百四十九章 心灰意冷第三百九十三章 密謀2第二百六十二章 投靠第六百零三章 先苦後甜第六百四十四章 戰後爆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良佐求情第八百二十三章 優秀的華夏號第六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鄭彩末日11第一百七十六章 伏擊9第七百零三章 代理人戰爭這纔是第八百七十七章 就留下北海道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後魯國時代第六百五十九章 當上國王的日子第三百五十一章 燧發槍問世第七十四章 炮兵營第一百五十章 軍餉1第二百二十二章 支出大於收入2第三百四十六章 隆武南明去向2第七百一十一章 洪承疇死了第六百五十章 逐漸消亡的冷兵器士兵們第八百六十章 混蛋邏輯第三十九章 擔憂第八百五十四章 佈置進攻山西州腹地的戰役第八百零四章 王國憂心事第七百二十六章 大勝第一百六十五章 精神控制法第四百六十二章 會鰲拜14第三百零三章 親王被俘第二十章 再挫敵軍第六百二十一章 行動開始第二章 奇怪的朱大典第2370章 裂痕第四百三十章 南明烽火11第三百一十六章 急攻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戰記敘2第一百四十六章 鄭彩末日12第五百四十三章 悲傷的王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