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反其道而行之

胡一元死了。

怎麼死的,沒有官方記載,因爲這事不好記錄官方資料之中,說暴斃罷?剛押送回應天,見了你大明天子一面就暴斃了,後人會怎麼想?

說壽終正寢嗎?

貌似一個道理。

但又總不能把真相記錄到史書上去罷,所以索性不記錄,留白給後人去猜測。

胡漢蒼沒死。

朱棣確實沒胡一元說動了,而且把胡漢蒼丟到軍器院後,洪繼來很快給了回覆:確實精擅火器原理,不輸軍器院那些從安南“偷”回來的人才。

於是朱棣便留下了胡漢蒼。

以防萬一,還是讓北鎮撫司那邊派了個人盯着他,而另一邊,漢王朱高煦也在爲胡漢蒼說話,說此人好歹是一國之主,咱們也不能虧待了他。

軍器院的差事可以領,待遇還是要給他高一點。

朱棣同意了。

也沒多想爲什麼朱高煦會幫胡漢蒼說話。

安南打是打了。

如何處置?

這個問題很快成了大明當下最爲頭疼的問題,陳朝舊人已經一個不剩,也不可能把安南政權還給胡一元的族人。

扶一個新朝皇室起來?

貌似安南那邊的人不會服衆,於是大朝會小朝會熱鬧了好幾天,最終意向慢慢趨向於兩條:一條是將安南納入大明版圖,由大明來管理,第二條要諷刺一點,把胡漢蒼丟回去當個傀儡國王。

當然,前者是朱棣授意下,衆多心領神會的臣子提出。

而且朱棣召見胡一元時,也如此提過。

有史官記錄爲證。

到時候如果是走第一條處置方式,天下人也說不得大明什麼。

正大光明理直氣壯!

能奈我何?

就算你要奈我何,有本事發兵來給安南伸張正義的,你要是打得贏我大明雄師,我把安南那大片疆域送給你又何妨。

打不贏?

那你把你的疆域送給我好了,求之不得。

又一個大朝會。

因爲涉及到安南處置事務,接連幾日的大朝會幾乎沒人請假,京畿重臣,不論是武將還是一衆文臣,全都到了。

連黃昏都接連參加了兩個大朝會。

不過這貨明顯心不在焉。

嬌妻剛生產,初爲人父,還是雙胞胎,這貨每天就盼着沒事回家,然後陪着妻子逗兩個小玩具,感覺人生已經圓滿了。

大慶殿中,百官噤聲。

朱棣默默的看着衆臣,心中其實多少有些疑惑,按照胡一元所說,安南是黃昏和太子留的後手,按理說太子是最樂於見到安南納入版圖纔對。

爲何太子一直反對?

太子及其東宮屬官以及明裡暗裡支持太子的文臣,都不認爲應該將安南納入版圖,而是應該用胡漢蒼這種傀儡國王。

理由很是充分。

安南貧瘠,且距離大明權力中心太遠,就算將之納入版圖,大明對它的掌控力也形同虛設,如果在安南駐軍,這是一筆巨大開銷,要面對無數意外。

還有重要的一點,安南的民心歸向,據張輔歸來所說,安南的百姓始終認爲大明的侵略者,如果將之納入版圖,更讓安南百姓離心,到時候安南就是一灘沼澤,哪怕駐兵在安南,也會出現很多不可掌控的意外,徒然增加國家負擔。

這個理由其實很充足,朱棣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

只不過他現在更疑惑另外一件事。

太子難道不知道黃昏在安南佈局高賢寧的事情,應該是知道的,因爲高賢寧去安南,雖然並未走官方途徑,但私下裡誰沒有關注着黃昏的動作。

既然知道,太子爲什麼不幫黃昏一手。

反而要拒絕將安南納入版圖。

真相只有一個。

太子是真沒想過以安南作爲退路,那麼高賢寧佈局安南,就是黃昏的個人手筆,恐怕黃昏是在給他自己準備後路。

想到這裡,朱棣看向羣臣之末的黃昏,咳嗽一聲,“黃指揮,你去過安南,瞭解安南的民風民俗,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黃昏只得出列,我怎麼看?

我當然用歷史知識來看。

不過黃昏也有些詫然,歷史上上記載,大明打下安南,很快將安南設爲交趾布政司,成爲大明的一個行政省,按說應該是君臣同心的舉動,爲何太子一脈會如此強勢的反對?

將安南設爲交趾布政司,朱棣錯了嗎?

沒錯。

因爲永樂大帝朱棣就是這樣的人,打下的地盤,不納入大明疆域,那還打個毛。

可太子錯了嗎?

沒錯。

嚴格來說,太子這個反對非常具有前瞻性和遠見,因爲到朱瞻基時期,安南那邊因爲統戰工作的失敗,導致各種起義,駐紮在安南的大明兵馬戰鬥減員和非戰鬥減員太過嚴重,又距離大明權力中樞順天太遠,大明着實無法負擔安南,所以朱瞻基不得不頂着歷史罵名放棄安南。

明仁宗不愧是明仁宗。

有可能明仁宗登基之後,打算從順天遷都回應天,安南就是原因之一。

但這個時候,朱棣爲什麼偏偏要問自己,朝堂之上這麼多重臣,支持將安南納入疆域的大有人在,自己雖然是寵臣,但明顯上的地位還真的不夠格來決策這種事情。

朱棣有陰謀!

黃昏心中思緒電轉,安南是自己留下的退路棋子之一,所以纔會讓高賢寧提前去佈局,陛下會不會是看透了自己這步棋?

所以他讓自己來發表言論,目的就是摸一下自己的態度。

不行。

這個時候不能被朱棣抓住辮子。

自己就反其道而行之,消除朱棣的猜疑,先意思着反對一下將安南納入大明疆域,反正朱棣的心意已決,這個事情所謂的討論,不過是讓這件事在史書上變得好看一點而已。

於是出列大聲道:“微臣以爲,安南民風愚鈍,若我大明將之納入版圖,是安南黎民之福,不過也正因爲如此,安南納入我國版圖之後,陛下勤政愛民,必然對安南百姓一視同仁,如此一來,我們就要耗費巨大的資源來幫助安南人民如大明百姓一般,走上安居樂業的道路,這對大明是個非常不好的事情,易有爲他人做嫁衣之風險。”

朱棣又愣住。

什麼鬼。

安南不是你黃昏的退路之地麼,怎麼你也不同意將安南納入版圖,難道胡一元是在誑朕?

也不可能。

胡一元自知必死無疑,他爲了救他兒子胡漢蒼,絕對不敢胡謅。

這事有點意思。

第六百四十一章 撩妹?唯有套路得人心!第二百零三章 狼煙起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心有一城,住君一人第二十五章 內閣第五百八十三章 欺人太甚!第1338章 九死無悔!第一千零六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大明小地主第一千九十二章 杞人憂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賜匾第七百六十六章 人間最美徐妙錦第七百四十三章 狼狽爲奸第九百零三章 爲報傾城隨太守第二百四十三章 來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時光第一千五十六章 青史裡的讀書人第1391章 無恥的大明軍隊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家不可欺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可一世的解縉大才子第1484章 民政人才!第四百七十一章 武將穿腸劍,文人誅心言第一千六十四章 高薪養廉第1474章 交通大動脈第一千七十六章 我朱高燧的命更精貴!第1290章 焦灼第四百九十章 可憐又幸福的西域神女第五百五十九章 金融改革第一千五十五章 鈔能力!第1496章 君臣一起,共徵日本!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高熾,來一起背鍋第1369章 菜雞的金帳汗國!第1373章 日暮西山的姚廣孝第三百八十八章 徐妙錦失蹤第一千八十六章 永樂大帝之悲第六百零二章 困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會說話你就多說點第一千七十三章 真正的勝負手!第二百九十九二章 我還是個處男,能不能讓我……第一千二十七章 國民合資!第七百五十五章 人才壓力第1321章 公主任性第一千四十五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三十四章 生財有道第八百六十一章 紀綱叛亂!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骨氣,硬氣!第1517章 問罪日本!第二百九十六章 左都御史陳瑛?我就威脅你了又怎樣!第九百零三章 爲報傾城隨太守第八百三十三章 明仁宗很愁第七百九十一章 兩個老色胚第五十一章 上元大火!第八十四章 拯救小蘿莉(求推薦、收藏)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換帥?第八百九十九章 一路平推!第六十章 靖難餘暉第一千六十章 完美落幕第二百二十六章 公主殿下,我想當駙馬第1410章 五年計劃第八百三十六章 避開那段百年黑暗歲月第1479章 愛國主義教育第1379章 新的篇章:兩極地球!第1269章 出征?出遊!第八百六十四章 無處不在的君臣博弈第八百三十七章 圖窮第一千三十章 繼往開來的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繼續套路永樂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商機無限!第五百一十七章 地皮到手,天下我有第八百二十九章 心服口服第三百章 吃瓜看笑話第六百五十章 開枝散葉纔是家族的未來第1316章 戰後第五百二十章 華爲房產第一千三十八章 一座衙門皆貪官?第1402章 元朝之大,大明不可及乎?第五百三十五章 苦口婆心勸儲君第六百二十二章 老子成了明教教主?第三百八十二章 鴻門宴第四十七章 永樂元年第1301章 一萬神機營去哪裡了?第七百四十七章 有軌馬車它不香嗎?第1348章 垂垂老朽的黑衣宰相!第四百七十三章 借紀綱之刀而斬陳瑛!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海權時代第六百三十八章 和朱棣一起展望熱武器時代!第五百一十四章 去北方第五百四十四章 胡一元:朱棣你也別想好過!第七百一十四章 成何體統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一洲即一國!第七百九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一千七十四章 兩軍對壘,一觸即發!第四百零五章 黎太祖見明成祖第一千五十七章 有錢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二百九十九二章 我還是個處男,能不能讓我……第1326章 睿智的朝鮮世宗!第一千三十四章 誰敢玩弄朱棣於股掌之間?第二百零二章 清君側一百六十三章 尋道張三丰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遷都意義何在?第八百八十六章 雙正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