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過後,白馬院官府方面的人手又恢復了上班,袁灝這次終於騰出了時間,準備親自帶隊出去丈量了。
他準備丈量的田土,是紅原守禦所管轄河段上寧德壽答允騰出來的耕地,總長三十餘里,寬兩裡。
在趙然之前的初步估算中,這一帶適宜耕作的土地應當在六千畝左右,但具體多少,還需袁灝這樣的專業人士進行評估。
川西總督府年前發來的遷徙流民已經到位,被統一安排在城外週轉房居住,雖說是“城外”,但在趙然自家繪製的建設圖紙上,其實應當是“一環”外。
這批流民共有三百餘人,比原先多出一百人,這是趙然兩次前往總督府跑出來的結果。爲了爭取將來的更多人口,趙然在夏總督面前寫了保證書,保證於今年春耕之前,給所有遷徙來的流民分田。
這也是袁灝元宵節一過便去河邊丈量田地的原因,這裡將是第一批授田的土地。
目前,這些流民已經入住週轉房中,他們隨着其餘民夫一起,正在沿着“一環城牆”繼續修築新的週轉房,等到天氣稍微轉暖之後,他們將啓程前往河邊,接受趙然的分田。當然,其實趙然並不打算分田,他的計劃是執行政策性售田,以極低的價格將這些土地發賣出去。
因爲党項頭人伏誅,紅原城中的許多黨項人也紛紛趕到了工地上,以勞動換取口糧,這支勞動大軍已經達到了一千五百人,白馬院爲此每天消耗存糧十石左右,存糧正在飛快減少,管理常平倉的庫房道士已經向趙然發來了多次預警。存糧減少的同時,城外的週轉房正以飛快的速度延伸。
白馬院中官府方面的人手恢復了工作,接下來就該輪到道門中人休息了,趙然雖說萬分不願,但也知道一張一弛的道理,只好忍痛放手,宣佈給這些道士們休沐半個月。
趙然暗自思忖,打算再往天鶴宮跑動跑動,爭取給白馬院增加些受牒道士和火工的編制。
正在考慮之際,收到了孫碧雲真人的飛符,大聖南巖宮一脈師徒七人,再次乘坐行雲梯回到了君山。對於孫真人敬業的操守,趙然暗自慚愧,人家已經回來趕工了,自家師門那幾個傢伙還在福建優哉遊哉,兩相對比,他臉上頓時忍不住一陣火辣辣的發熱,感到羞愧無比。
趙然在替師門害臊的同時,他自家屁股也不乾淨。孫真人回武當過年之前,曾經向他交待了兩件事,他只完成一件,也就是替龍陽祖師的新雲顯臺選址一事,至於第二件,尋找能夠給洞府各處建築雕樑畫柱的人,他幾乎都快忘了。
這樣的人才不是很好找,首先必須專業對口,這個不用多說,其次必須是修士。大君山洞天的前面兩層還罷了,普通人適應了之後也能待下去,但後山,不是修士的話是無法進入的,甚至最好是黃冠以上境界的修士,否則連洞天第三層的內山主峰周圍都無法接近——那裡靈氣太過濃郁。
在返回大君山的路上,趙然連忙彌補自己的疏忽,首先向老師飛符稟明,讓他想辦法找人,這份文書同時也發給了慶雲館的裴中澤,問問他那裡有沒有推薦人選。
其次是草擬了一份招聘文書,發給了羊草山散人龍卿欵,讓他在龍安府散修界中發佈出去,看看有沒有合適的散修報名。
行到路上時,老師就發符回覆了,推薦的人選當真出乎趙然意料,竟是華雲館卓家兩位師叔。按照老師的說法,給樑柱上畫做塑,本就是卓家的一項手藝,卓家也正是有此一技傍身,才能在華雲館中立身百年而不倒。
這下子趙然鬆了口氣,面對孫真人的時候總算是能夠有所交代了。
剛到大君山,又收到了裴中澤的回覆,慶雲館的確有人擅長雕樑畫棟,卻是裴家的姻親張氏。
張氏之主名張文嶽,是慶雲館的長老。當年趙然去慶雲館正骨之時,和這位張長老相處很熟。當時張文嶽很喜歡趙然,打算將張家一位侄孫女許配給趙然,可惜被趙然婉辭了。
原因無他,張家這位侄孫女是沒有修行天賦的俗世中人,當時趙然念茲在茲要入修行,怎麼可能娶一個凡人爲妻?
不過趙然雖說婉拒了這樁婚事,張文嶽對他還是一直不錯的,如果張家派人來建設大君山洞天,趙然同樣歡迎之至。
孫碧雲真人在巽雷先天真火石嘴旁,目不轉睛的盯着火焰上祭煉的雲顯臺,向趙然道:“雲顯臺的位置,龍陽祖師定了麼?”
趙然恭恭敬敬回答:“已經選好了,就在主峰小世界。”實際上龍陽祖師根本沒有挑選,前幾日趙然在玉皇閣向龍陽祖師拜年時,龍陽祖師只是道了句“隨意”,便沒再過問此事。
龍陽祖師說“隨意”,趙然就只能將地點選擇在靈氣最爲濃郁的主峰小世界中,真要“隨意”——這是能隨意打發的麼?
孫真人又掐了幾個訣,觀察了片刻新雲顯臺的祭煉情況,然後一拽趙然:“走,指給我看。”
登上主峰,一步邁入小世界,其中的一部分已經被江騰鶴佔用,演化樓觀世界。趙然帶着孫真人從另一個方向穿入,在萬峰競秀中,來到一處巨石絕頂之上,此絕頂如蓮花盛開般,包裹住了十數丈方圓的峰頂,視野極佳。
孫真人掏出曲尺,左瞄右摹,反覆算量,爾後又在幾處承力的巨石上施法探察,將所有數據記錄下來,道了聲“走”,和趙然出了小世界。
返回時,他問趙然:“雕樑畫柱的人找到了麼?”
趙然心道幸好幸好,忙回答:“找了,是華雲館卓家兩位師叔和慶雲館張氏中人。”便將兩邊的底細簡單介紹一二。
孫真人聽完沉吟片刻,道:“若是將就的話,也無不可,若是想要精美絕倫、傳之千年的話,我倒是可以再給你推薦一個。”
“您老推薦的必是好的。”
“湖廣太浮山楊氏。”
“楊氏?不是館閣中人?”
“對,不是我道門館閣中人,而是世居太浮山的散修大家楊氏。我武當山上一半的殿宇,都是楊氏所繪,以我看來,他家的手藝,就算不是天下首屈一指,在我大明也至少排在前三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