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此心,必可動日月,撼天地!

大律府。

三公九卿就位。

嬴城也沒有多餘的廢話開場。

“諸公昨日之論,都在這裡了!”

“廷尉所定,是最具律法的判決,奉常府所定,要比廷尉所判略輕,少府所定,是按照現有秦法所判決。”

“大史令所定,和奉常府相差不大,司直所定,和廷尉所出相差不大。”

“至於太尉府,怎麼說呢,甚至要比廷尉所判更加嚴重,而淳于越二人卻有太過講求仁德而忘記了行惡之事必須要以外力進行強行修正。”

下方的衆人沒有人說話。

並不是心不在焉,而是等待嬴城定論。

這種各打一耙,各挑好壞的事情,是他們經常乾的事情。

純粹只是開場白,聽聽就好。

但是。

所有人卻端正了起來,極其認真的盯着嬴城。

因爲一旦開始這樣的論調,那麼,也就意味着有確切的想法。

至少已經在自己的想法之中,有了明確的定論。

嬴城笑了笑,並沒有挨個去指出各府所出的判決具體有哪些錯誤。

因爲這些判決,站在不同立場上面,判決是沒有錯誤的。

只是個人對一件事物判定的不同,無法強加。

而他,也需要說出他自己的認定。

且,他接下來所說的,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第一個,我認爲,禮教輕判,不能重判,但不得不判,徒刑五年,以禮教化令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理由是,乙並無拋棄或者作爲子的應盡責任的行爲,甲已經無生念遂令乙,乙從,輕判的原因是父慈子孝,判刑的原因是其的確有弒甲的行爲。”

“禮教的依據是避免乙因此而產生其他念頭造成其他危害,糾正其思想。”

“徒刑五年的依據是對其犯罪的行爲進行懲罰。”

嬴城說完,稍微停頓了一下。

給了衆人思考的時間,但沒有給衆人反駁的時間。

李瞻看起來很憔悴,卻有精神抖擻的正要準備反駁。

嬴城就擡手壓下所有要說話的人,繼續道:

“第二個,我認爲,應當捉拿甲,對於明顯指向性卻又無實際證據的特例特辦,先罪其人,再尋其證!”

“理由,正義只會遲到,從不會缺席,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遲來的正義它並不是正義!”

“律法是教條化的,調查,勘驗,審訊,切實證據,這是一個漫長而不確定的過程,疑者無罪,卻要放任甲繼續作惡而苦等證據,造成更多的損失。”

“對此類,應上報成立專案小組,進行監察,廷尉,審判三司決斷,專案決斷立即解散,順應民意,辦成鐵案,不予糾正。”

嬴城明白,按照這樣的處理,一定會存在問題。

但他奉行一句話,遲來的正義絕不是正義,所以在立法上,有失偏頗他認爲是正常的。

有問題,那就留給後人去解決吧。

其實,想要解決此類問題另一個途徑,再成立一個調查組調查涉案關係,總能查出點東西的,但對於現在的大秦來說,沒有必要。

“第三個,我認爲,丙丁皆有罪,丙重罪,丁輕罪!”

“理由,丁不知情,卻不明白是非,妨礙追捕逃犯並過失致甲重傷,但因其原因是見義勇爲,予以輕判。”

“丙幫助逃犯逃脫,惡意欺騙他人善良並導致他人傷亡,予以重判。”

“第四個,

不予判罪。”

“理由,男甲犯罪在先,女甲或其親友反抗在後,所引發的後果,由男甲承擔。”

“第五個,不予判罪。”

“理由……”

嬴城一個一個的解讀。

一百零八條案例,是一定存在且具有爭議性的案件,包含各個方面。

也就是說,一旦在這裡進行定論。

那麼遇到此類案件,就會成爲桉例,定刑的依據。

所以這是不得不慎重的事情。

這是論,不是訣。

他只是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嬴城在首位上面喋喋不休的說着。

下方。

衆人不僅沒有昏昏沉沉。

反而沒到嬴城說完一個停頓之處。

便有人沉思,書寫。

甚至在嬴城說到某個地方的時候,忍不住的點頭,又到某個地方的時候,不自覺的搖頭。

但是。

不管贊同還是反對。

整個大殿之中,沒有人在嬴城解讀的過程中提出任何的意見。

或許所有人都沒有發現。

在立法的過程之中,嬴城的地位在他們的心中不知不覺之中,逐漸被提高。

這也是另一種在實力上的認可。

“其中好壞參半吧!”

瞅着長談不休的嬴城,李瞻心中對嬴城的判決給出了一個自己中肯的評價。

有些地方他非常不認同嬴城的判決,但是有些地方,他倒是覺得嬴城更加的合理。

當然。

這僅僅是在立法之上,其他地方,嬴城的做法,他覺得早就該押入廷尉大牢,聽候發落了。

可以說。

此時看着嬴城條理清楚的一件一件的判決,並將自己的判決書寫在帛書上面。

下方的每個人心思都各異了起來。

“大哥啊!”

“你可生了個好兒子!”

公子懷就在大史令的身邊,盯着嬴城穩重而清晰的陳述,忍不住發出了感慨。

這樣的陳述本身就不是尋常人能夠做到的。

更重要的是。

陳述之中所有的條例,有理有據也就罷了,還非常的有道理。

這就太恐怖了。

才十歲啊!

他無法想象,再過十年,大秦朝堂誰能與其爭鋒。

“太強了,太強了,此子可怕了!”

“那扶蘇怎麼會生出此等妖孽的兒子,有此子在,我看不到大秦會覆滅的可能。”

最後面,淳于越忍不住的震驚和驚歎。

甚至想不通,一向敦厚朴實,信奉儒學,仁德善良的扶蘇,是怎麼將嬴城培養至如此程度的。

現在的嬴城,更應該繼承扶蘇的品性。

可真的,一點都不像。

或許法與禮之論還看不清嬴城具體承接何種流派。

那麼現在嬴城論述判決一百零八個案例。

他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一條條判決之中,涵蓋着儒墨法學派,涉及到道農工等諸多的學派。

甚至連管仲的經濟之論,竟然也包含其中。

絕不是單獨一派就能概括的。

最讓他想不通的,嬴城才十歲而已,竟然已經將這些學問,融會貫通,還能活學活用。

實在是匪夷所思。

大律府之中嬴城的論述的聲音陣陣不絕。

而就在大律府議論判決案例的時候。

……

武成候府!

這座至始至終在大秦地位都極爲超然府邸的後花園。

此時聚集着整個大秦真正的頂層。

左丞相李斯。

右丞相馮去疾。

御史大夫蒙毅。

太尉府護國都尉馮劫。

以及千古一帝始皇帝。

而這些人,卻同時坐在了一張青石雕成的石桌旁。

今日的主角不是始皇帝,更不是馮劫,李斯幾人。

在始皇帝的身側,坐着一個身體健朗,平民身份,卻又在大秦地位超然的,碩果僅存的活戰神!

也是唯一一個戰神,武成候王翦!

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個奇蹟般的老人。

李斯衆人瞅着王翦,心中忍不住的驚歎。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用來形容眼前的王翦在不爲過。

二十三年,六國僅存齊楚兩國,陛下發動滅楚一戰,先派遣李信伐楚,大敗而歸。

二十四年,王翦攜陛下詔命傾舉國兵力六十萬伐楚,終滅楚。

二十六年,齊國滅,大秦一統天下。

可王翦,卻在大秦最鼎盛,攜一統天下之大勢,要封賞功臣的時候,以年事已高精神恍惚爲由,態度極其堅決的三請辭官。

不要封地,不要爵位,不要賞賜,求得一畝閒田,一座庭院,頤養天年。

那一年,八十二歲的王翦歸隱,連武成候爵位都不要。

四朝元老,十六歲踏入軍伍,與武安君同行,歷經四代帝王,戎馬一生,爲大秦立下絕世之功,卻在最終以那樣的方式落幕。

讓他們內心受到前所未有的震動,深受震撼和欽佩。

據說,自歸隱之後的王翦,再也沒有踏出過武成候府一步,偶爾釣魚,下地,曬曬太陽,過着極其舒服的日子。

甚至這一度讓李斯動搖對權力的追求之心。

現如今,瞅着即將過九十歲的王翦生龍活虎,好不愜意的模樣,讓他們着實羨慕。

當然。

這僅僅是一點稍許動搖的心思。

蒙毅身強力壯,正值進取之時。

李斯把控着大秦,未完之事也有,想要在左丞相這個位置上做到死也有。

馮去疾,馮劫二人一人掌軍,一人穩坐朝堂深受始皇信任,斷無歸隱的可能。

即便是有,始皇帝也絕不會放手。

而現在。

大秦真正的權力核心一起登門,也絕對不是和老朋友敘舊。

亭中的微風輕輕的撒過,陽光正值溫熱,暖陽照映在已經徹底白過來的王翦身上。

卻讓王翦前所未有的凝重和窒息。

“功在千秋,罪在當代!”

王翦在讀完了帛書最後一個字之後,道出了八個字。

這篇帛書內容,他已經反覆看了三遍了。

他明白,能讓始皇陛下以這樣的方式前來詢策,足以見即便是始皇陛下,也難以抉擇。

而他見到這份帛書之後,不敢給出任何確定方向的意見。

“是啊,罪在當代,此策,朕恐怕是要負我大秦百萬將士,朕難訣,這才叨擾老將軍!”

始皇帝忍不住悲嘆的道:“可這,也是利我大秦的千古之策啊。”

“此策一出,將會徹底的改變以往徵發徭兵的局面,令我大秦子民人人以參軍爲榮,何愁無兵可用。”

“強我大秦之兵,從此之後,再無軍政絕對對立的衝突。”

始皇帝說着,李斯,馮去疾,馮劫,蒙毅衆人當即起身拜服道:“臣必追隨陛下之訣,強我大秦之策,縱死無悔!”

王翦搖了搖頭,合上了替代耕戰國策的軍功軍爵榮譽優待制帛書,道:

“陛下,老臣建議此策留給後世來徐徐圖之吧。”

“此時行此策,無異於動搖我大秦的根基,稍有不慎,將有顛覆之禍!”

王翦的話讓始皇帝直搖頭感嘆:“朕知曉,可朕要這萬世立規矩啊!”

“昔日周天下分封天下,天下諸侯格局延續千年,戰亂從未斷絕,只有大一統,廢分封,立郡縣,政令一出,纔可安定天下。”

“朕徹底廢分封,不封一個諸侯國,便是要爲這後世,立規矩,只有一統,才能天下安,免得有不肖子孫再行分封諸侯之事!”

“縱然六國故地紛亂不止,若朕停止伐南越,大秦將士駐守六國舊地,誰人敢動。”

“可朕不能啊,我華夏之地,北方戰略縱深不足,國力積弱稍有外敵侵入便會糜爛,只有南定南方,南北互守,歸爲一統,便再無人可動搖我華夏之根基。”

“有此根基,方能傳承萬世,華夏萬世,便是我大秦的萬世。”

“外敵患我邊境,掠我子民,寸土不讓,堅決反擊,朕當爲萬世立楷模!”

“我大秦,是在禮樂崩壞的諸侯亂戰中崛起而一統天下,當爲天下立規矩!”

“現在,有此固萬世軍略之策盛於朕面前,如何能等待!”

始皇帝的話震震落地,李斯,馮去疾,馮劫,蒙毅衆人當即躬身拜服。

“臣唯陛下所命,爲萬世立規矩。”

至於說震驚。

與其說震驚,還不如說,是他們共同的願景。

只有大一統,才能令天下安。

現在他們所推行的每一條國策,都是爲後世立規矩。

治理天下,就該如此!

王翦起身拜服,卻被始皇帝攔了下來,可即便如此,王翦還是搖頭道:“陛下所願,也是老臣所願,但,此策雖好,但前提條件,是要讓我大秦將士明理。”

“耕戰國策百年累世,我大秦將士皆以爵位而戰,因此而無所畏懼。”

“但此策,卻拋開了爵位,以軍功榮譽爲核心,無形無實,貿然更改,無法服衆。”

“其中不管是子女家人優待,均體現在尋常之中,其中效果五年十年才見成效,可陛下,一旦推行,能制約百萬將士五年嗎?”

“此時,絕不是推行此策的良機!”

李斯眉頭一皺,問道:“老將軍認爲,我大秦的將士,會因此而謀反嗎?”

始皇帝也看向了王翦,這同樣是始皇帝心中的疑惑。

“哎,老臣本不想安心養病,罷了!”王翦見到始皇帝這樣的態度,便心中瞭然。

若不加以勸阻,始皇帝將推行此策,如此所引發的後果,絕不是他想看到的。

“老臣斗膽直言,請陛下降罪!”

王翦說着,也不想聽到什麼但說無妨的話,直言道:“我大秦有百萬將士,滅六國之戰,皆有斬獲。”

“可升大庶長者,數以萬計。”

“可入關內侯者,足有數千。”

“徹候之位,足有數百位將帥。”

“更不要說,其中大上造,少上造,左中右更,左右庶長,百萬將士人均爵位。”

“而陛下定天下之後,本就封賞不均,不行分封,將士分田不均,雖然陛下攜帶無上帝威將帥不敢言,將士們尚能爲陛下征戰四方,

但軍中之事,不講其他,只講賞罰分明。”

“若是現在再推行此策,陛下認爲,還能依靠大勢,令將士安定嗎?”

“即便此策可鑄萬世,卻難安於這一時啊!”

“耕戰國策百餘年,強盛大秦於此,積威之重,絕難一時更改。”

“以陛下積威,安於這一世,下一世緩緩圖之,定無憂慮。”

“老臣直言,請陛下降罪!”

王翦說罷,便自覺的跪在地上請罪。

無人阻攔。

李斯衆人心中震動的看向始皇帝。

而始皇帝,同樣心中無比震撼的盯着王翦。

這番話。

旁人說與他聽,他只會一笑了之,他嬴政,對大秦將士,有絕對的信任。

可這話,從王翦口中說出。

他就明白。

這不僅僅代表着王翦一人之言,而是大秦將士的心聲。

只不過。

沒有人在他面前表現。

或者說,正如王翦所言,他嬴政攜天下大勢,以盛況威嚴,令大秦將士不敢言!

沒有人說話。

整個庭院之中安靜的只剩下陣陣風聲。

許久。

始皇帝沉聲道:“若朕執意推行,老將軍可有良策!”

王翦無命起身, 直視着始皇帝,沉聲道:“陛下罪責己身,凝三軍之心,此心,必可動日月,撼天地!”

……

大律府!

嬴城絲毫不知,自己給始皇帝出了一個千古難題。

但他。

強秦之心,絕不動搖!

嬴城掃視着殿中衆人,震聲道:

“罪,無非分爲四大類。”

“禮罪,法與禮罪,法罪,危害大秦安危罪。”

“其一,禮罪!”

“第二十七個,因爲禮節而犯罪,應以禮儀教化爲主進行判決,糾正其言行舉止,甲因砍伐自家樹木而犯罪,予以正確的引導糾正其思想。”

“其二,法與禮罪!”

“第一個,我認爲是法與禮罪,那就站在道德禮法去進行法罪的判決,對其禮儀道德進行批判和糾正,但因甲的確在行爲上犯罪,應對其進行適當刑徒處罪。”

“其三,法罪!”

“此法無可爭議,因主觀意願上犯罪,對其進行定量刑徒處罪。”

“其四,危害大秦安危罪。”

“惡意散播謠言及不當行爲造成大秦皇帝或官府權威損失罪!”

“惡意造成我大秦區域內各等級規模性損失罪!”

“泄露大秦機密內容罪,包括但不限於軍事,政令,密令等!”

“如,臨戰泄露軍情,惡意囤積糧食造成區域內百姓損失,惡意散播謠言詆譭大秦危亡,對大秦重要官員進行刺殺等行爲。”

“以此立法,分制秦法十綱,方爲萬世之法。”

第242章 我有四策,以安萬世第一十二章 一石激起層浪第六十章 不爲官者皆爲民第217章 西進之議第204章天才是怎樣煉成的第二十五章 重頭戲,懟始皇帝讓其懷疑人生第一百一十三章 浩浩蕩蕩北上去挖煤第九十六章 促農業司工作第201章 指導碼頭建設第一十七章 計將安處,贏城的瘋狂第209章 大智若愚第196章 虞子期和複合弓第253章 半夜驚雷第五十四章 先聲奪人第284章 西進問答第199章 下官遵命第220章 長公子扶蘇接令第一十二章 一石激起層浪第184章大秦帝國之縱橫(二)第八十七章 紙張的第一次應用第174章 曬太陽的趙高,瘋了的李斯第142章 因爲農民,至始至終都是農民第230章 罪不及後?第八十六章 不如小學生的大秦朝臣第141章 張良的馬臺裡之惑第一十五章 母子聯手坑扶蘇第127章 第三,有錯,便改之第161章 蕭何與張良第268章 人心各異第140章 朝堂議事之問訣第151章 白皮書和三輛馬車第277章 王翦,薨了第259章 錢,太多了,怎麼花第219章 大秦軍事學府第262章 馮世傑的尋政之路第三十四章 在大秦統兵的難度,要拿真本事第172章 做歷史的‘王莽’第220章 長公子扶蘇接令第八章 令人自豪的,秦律第八十九章 積極響應的宣傳司第143章 天下疾苦啊第179章 大秦帝國之裂變(一)第168章 宗室悲壯的謀劃第277章 王翦,薨了第173章 瘋狂中的教化司第八十章 造紙術的流水線作坊第二十六章 絕地翻盤,論自我攻略的重要性第209章 大智若愚第九十五章 始皇帝終於被震麻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浩浩蕩蕩北上去挖煤第240章 擺爛了?第155章 富貴與貧賤第二十八章 你不行我可以,扶蘇站起來了第230章 罪不及後?第五十八章 五等九流第二十章 早已準備,迎接暴風雨第一章 怎麼辦,老爹太能惹事了第七十七章 以夷制夷之策上架感言第一百零七章 雪落無聲中,驚起天下風雲第238章 虎軀一震第七十八章 潛龍昇天,諸神退避第七十二章 大秦萬世,掌權柄第三十八章 強大而令人畏懼的大秦帝國第二十二章 天下權勢,纔剛剛開始而已第八十六章 不如小學生的大秦朝臣第九十七章 大秦的三座燈塔第一百一十二章 茅塞頓開的悟道第一百零六章 國策之論第136章 皇長孫嬴城代爲監國第189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瘋的始皇帝第125章 第一,世界停擺,爲我華夏忠魂第254章 律法是如何腐朽的第273章 一步之外,封王之地第四十九章 趙高膽寒,大國工匠第155章 富貴與貧賤第二十二章 天下權勢,纔剛剛開始而已第165章 新秦法刑事法第三條規定:謀反罪第二十八章 你不行我可以,扶蘇站起來了第209章 大智若愚第172章 做歷史的‘王莽’第七十二章 大秦萬世,掌權柄第251章 底線在哪裡?第131章 火燒胡亥府第139章 朝堂議事之糧債第一十三章 始皇帝的平靜與淡定第175章 婚書第七十五章 斯聞城二十禮驚悟第六十章 不爲官者皆爲民第五十九章 門庭若市的扶蘇府第275章 複雜的是人,宣傳司之謀第四十一章 帶兵先進攻一下阿房宮,楊端和第190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四)第172章 做歷史的‘王莽’第263章 分財不均啊!第一百二十二章 羣臣獻禮,請陛下移步殿外第179章 大秦帝國之裂變(一)第271章 大秦第七軍械冶煉作坊第133章 寵愛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