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既指望胤禎幫着出主意填補虧空,也有心攀抱胤禎這顆大樹,便下決心把真實的原因說出來,稍稍沉吟,他便欠身說道:“回十四爺,老奴身兼通政使、江寧織造、巡視兩準鹽漕監察御史三職,通政使不過是虛銜,主要是後面二職,江寧織造是常年虧損,所以皇上才賞了淮鹽監察使以爲補貼。
曹寅說着不自覺的張望了一下,胤禎沉聲道:“放心,本王規矩森嚴,沒人能聽的到我們談話,儘管如實說。”
曹寅點了點頭才接着道:“織造虧損是在明面上的,數目並不大,虧空大頭都是皇上南巡時拉下的,皇上六次南巡,五次住在織造署,老奴負責四次接駕大典,這鉅額虧空便是逐次累積下來的,淮鹽監察雖然能夠補貼一點,但相對於四百萬的鉅額數字,無異於杯水車薪。
另外,十四爺既然知道密探耳目一事,老奴也不妨直言,江南三織造都有密摺特權,必須直接向皇上隨時稟報錢糧、吏治、營務、緝盜、平亂、幫會、薦舉、參劾、收成、糧價、士人活動以及民情風俗等包含江南地方各方面的情形。
要收集這些情報需要大量的人手和嚴密的組織,老奴從家父手中接手時,規模還不太大,不過,時間一長,這規模也就越來越大,每月的開支也越來越驚人,但皇上又喜歡凡是講究光明正大,這些帳目根本就上不了檯面,老奴也沒膽子向皇上如實奏報,這些年來,老奴可謂是不勝其苦。”
胤禎瞅了一眼彷彿吃了黃連一般,滿臉都是苦色的曹寅,心中暗忖,織造的虧損既然是明面上的,那麼收益也就是明面上的,沒動腦筋的必要,而淮鹽監督,卻是職權有限,想撈大錢,根本就沒那個可能,難怪他束手無策,一面是鉅額的虧空,一面是無法報銷的巨大開支,這種情形下,要想填補鉅額虧空,還真是個難題。
想到曹家最後因爲這筆虧空而被抄家,他也感覺有點冤,想到這裡,他猛然一驚,雍正後來抄了曹家,他難道就不需要曹家的情報網?微微一頓,他便明白過來,粘杆處,對!粘杆處肯定還兼有收集情報的作用,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雍正才毫不留情的抄了曹家。
在這個信息不發達,交通落後的時代,情報就顯的尤爲重要,四哥胤禛日後將是自己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可不能在情報方面落後於他,想到這裡,胤禎對曹寅手上的情報網就更爲重視。
見胤禎默然不語,曹寅又接着道:“不僅如此,三織造還有爲宮裡採辦貢品的職責,舉凡彝鼎古玩、秘籍珍本、山珍海味乃至名優特產,都在蒐羅進貢之列,在家父手中,就曾進呈過鐵梨案、博古圍屏、名人字畫、淳化閣帖、秦鏡、漢唐鼎、太極圖端硯、程君房墨以及各種名玉筆架等。
到老奴任上,又進獻各種名貴西洋漆器、蘇州戲班女孩、絲竹技師,至於皇上嗜好的鰣魚、冬筍、火腿、茶葉、腐乳、滷蛋、糟鵝蛋、小瓶滷菜、茭白、新鮮佛手、洞庭桔子等,更是不斷地進貢。”
見曹寅一嘮叨起來,竟是沒完沒了,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扯了出來,胤禎不由暗笑,這人老了,是不是都會變的這樣嘴碎。笑了笑,他才說道:“這事,容本王先想想,曹大人先把心放寬,這筆虧空,包在本王身上,你只管安心辦差就是。”
一聽這話,曹寅懸着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十四爺身家幾千萬,四百萬不是小數目,但對他來說,卻也不是難事,只是這個人情領的可就大了,沉吟了下,他才道:‘奴才老了,已不堪大用,就讓曹顒爲十四爺出力吧。”
見曹寅再次提出依附,胤禎也不再推辭,含笑道:“以後就讓曹顒派人與本王單線聯繫,你現在心結已了,該多作養身子,曹顒還年輕,需要你多扶持。”
見胤禎應承下來,曹寅不由大喜,若是十四爺日後能夠上位,曹家還能再紅火幾十年,即便不能上位,曹家也能全身而退,不慮後顧之憂,他忙起身跪下道:“奴才叩謝十四爺大恩。”
胤禎將曹寅送了出去,折返回來,就見達春拿着一疊名貼迎了上來,“王爺,外面有一羣官員候着拜見。”
接過那一疊厚厚的名帖,胤禎暗自奇怪,自己什麼時候變的如此受歡迎了?隨便翻了一遍,大都是四、五品官員,估計這些官員都是來混個臉熟的,他也沒心思見,只是把正六品的江寧農學院院使李錦,正四品的江寧督管秦淮河試點的欽差鄂爾泰這兩張貼子抽了出來,吩咐道:“叫這二人進來,就說本王旅途勞累,事務繁多,叫其他人散了。”
李錦、鄂爾泰二人進來請安見禮之後,胤禎伸手示意讓二人坐下,這才瞅着李錦道:““農學院已經全部完工?”
李錦欠身回道:“回王爺,農學院於半月前就已經全部完工,江南各府、縣推薦而來的三百二十名生員亦全部入院就學。”
胤禎微微頜首,“明日,陪本王前去視察一下。”
李錦忙乖巧的說道,“謝王爺,下官明日率農學院全體先生及生員恭迎王爺。”
“不必。”胤禎擺了擺手,“不要影響生員們讀書,明日,本王微服前往,有你陪着就行了。”
一聽這話,李錦卻是神色一肅,“王爺,恕屬下直言,農學院初建,雖規模宏大,卻名聲不顯,王爺聲名顯赫聞達於朝野,又是農學院的首倡者,更是皇上欽命督查農學院的欽差,前往視察農學院,既能使農學院揚名,又爲農學院增色不少,屬下懇請王爺大張旗鼓前往,方顯得皇上和王爺對農學院的重視。”
聽李錦這一說,胤禎不由暗自欣喜,康熙親自挑的這個農學院院使不錯,做事認真,而且有眼光,他微微一笑:“李院使說的有理,本王允你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