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舉薦將領

見胤禎微微有些遲疑,康熙知他對此有牴觸,略微沉吟,才道:“朝鮮不過一蕞爾小國,歷來奉行事大主義,對前明如此,對我大清亦是如此,自天聰元年簽訂兄弟之盟以來,累世恭敬,盡極臣禮,其國近百年來,尊照盟約,不修築城池,不操練兵馬,於大清而言,實屬不設防,取之易入反掌,何須急於一時?”

稍做停頓,他才接着道:“對待藩國,無非是‘羈縻’二字,這些年大清征戰不休,自顧不暇,於衆藩國側重於籠絡,如今國泰民安,兵鋒強盛,自然要轉爲束縛。

大清疆域越大,藩國亦必年盛一年,宗藩關係亦勢必越發複雜,然終離不開羈縻之策,朝鮮藩國,乃大清立國以來,羈縻最爲成功之典範,應令來京朝貢之新舊藩國使者多與之交流,可收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諸藩尤爲見效。”

原來康熙是這麼個想法,胤禎心裡頗不以爲意,要豎立典範,大可另找藩國,朝鮮這丫挺的必須得滅,這次他學乖了,毫不遲疑的就躬身道:“皇阿瑪教誨,兒臣定當銘記於心。”

康熙微微頜首,卻是不再言語,海軍徵日一戰以微小代價大獲全勝,又獲鉅額賠款,必然要助長老十四,助長海軍和朝中好戰的王公大臣向外擴張的野心,隆科多押解黃金招搖過市,京報上連篇累牘的宣傳,便是爲了造勢。

有野心是好事,卻不能再步元蒙的後塵,疆域再寬,無法有效的控制和治理也是枉然,徒耗國力。南洋和澳洲之地,地廣人稀,又系無主之地,大舉移民便可牢牢掌控,但南洋諸藩及朝鮮、日本卻是人口衆多,歷史悠久,再用移民來進行掌控則顯然不實際,同化他們的難度也不小。

見康熙半晌不語,胤禎便開口道:“稟皇阿瑪,各旗旗主和王公大臣懇請皇阿瑪允准能夠譴人到天津去管理各旗的旗務。”

一聽這話,康熙登時就是一喜,這些個旗主也不是省油的燈,居然敢提出派人到天津去管理旗務,不過這法子好,可以維持現狀,誰也別打這幾萬旗民的主意,微微沉吟,他纔不動聲色的問道:“此事,你是何看法?”

見康熙並未直接反對,而是一腳將球踢了回來,胤禎心裡暗道有戲,微一沉吟,便從容道:“朝廷有制度,宗室親貴不奉旨不得離京,八旗也有制度,旗民不得擅離各旗駐地四十里。不過,正所謂時移勢變,旗民既至天津入軍工作坊,各旗譴人至天津管理旗務亦是順理成章之舉,兒臣贊同。”

康熙微覺詫異的瞥了胤禎一眼,老十四沒打算吞併這幾萬旗人?這麼好的機會,他就沒動心?還是他另有打算?略微沉吟,他便道:“各旗旗主擔憂天津的旗民脫離掌控乃是意料中事,若如不允,各旗必疑此乃刻意吞併削弱各旗實力之舉,勢必有所牴觸。

旗人入天津軍工作坊乃是爲從根本上解決旗人生計,事關重大,豈能因小失大?事有輕急緩重,不可一例因循守舊,天津至京城,快馬一日可至,朝廷亦不慮失控,允其所請,着各旗擇一勳貴駐紮天津掌管各旗旗務。”

一聽康熙如此痛快的應允下來,胤禎不由大感意外,當下便道:“兒臣尊旨。”

這事能如此解決,康熙亦是大感輕鬆,呷了口茶,他便轉了話題,“禁衛新軍組建在即,這將領,你可有推薦人選?”

這事胤禎早有準備,聽聞康熙提及,卻仍是沉吟了半晌,才道:“組建禁衛新軍,目的有二,一則爲拱衛京師,二則爲橫掃西北。拱衛京師將領人選還請皇阿瑪聖決,進軍西北的將領人選,兒臣竊以爲應選熟悉瞭解西北情形之年青將領,兒臣舉薦年羹堯、嶽鍾琪兩人。”

年羹堯不用說,嶽鍾琪這名字,康熙也聽老十四提及過,四川提督嶽升龍之子,沒料想老十四對他如此賞識,此二人都在四川任過職,對西北也只能說有所瞭解,畢竟年青,閱歷有限,略一沉吟,康熙才問道:“西北爲何要挑年青將領?”

胤禎沉聲回道:“回皇阿瑪,兒臣竊以爲西北不僅有野心不死的漠西蒙古各部,更有大清最強的對手沙俄,必須做好長期作戰甚至是大規模作戰的準備,基於此點,必須挑選年青將領加以培養,如此,至少數十年內不用擔心西北缺乏將才。”

聽聞胤禎將俄羅斯做爲大清日後最強的對手,康熙不覺微微動容,前兩日胤禎在早朝就說過一次,他並未在意,以爲那不過是胤禎危言聳聽,爲整頓旗務而刻意恐嚇一衆朝臣,如今看來,老十四並非是虛言恫嚇。

略微沉吟,康熙才道:“沙俄擴張的矛頭既然是歐洲,何以又會轉向我大清西北?”

“不僅是西北,還有東北。”胤禎言之鑿鑿的說道:“隨着新航線的開闢,美洲的發現,海貿已成爲各國的主要商貿方式,沙俄卻是一個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這對於野心勃勃的沙俄來說是無法忍受的,他這些年極力向外擴張的目的相當明確,就是奪取出海口。

沙俄在歐洲與北歐強國瑞典之戰,爲的便的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之所以說沙俄會掉轉矛頭指向我大清的西北和東北,也是因爲這兩個方向都存在出海口,其中處於西北方向的黑海,就地理位置而言,更優於波羅的海,沙俄必欲取之而後快。”

康熙的世界地理知道可是遠遠不及胤禎,擰眉想了半晌,才遲疑着道:“黑海那地方離在準噶爾應該還很遠吧?”

“是遠,不過沙俄在黑海立住了腳跟,自然就會向四面擴展,不排除他們會勾結漠西蒙古。”胤禎老神在在的說道,準噶爾叛亂的背後,可是有着沙俄的影子,微微一頓,他接着道:“一旦沙俄從歐洲抽出身來,奧斯曼帝國和我大清帝國就是他的下一個目標,這是一個堪與我大清勢均力敵的對手,必須徹底打痛他,才能確保大清西北、東北的安寧。”

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416章 登龍十二術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333章 龍生九子第311章 太子進京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555章 婦人之仁第195章 毒師爺第322章 強勢第347章 長篇大論-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703章 勞務輸出第348章 終日惕惕-後記十第441章 啓用年羹堯第39章 暗中出手第587章 準備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216章 四方天第537章 進退之道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201章 趕考的舉子第54章 帝王心術第628章 困境第679章 利誘晉商第154章 收曹顬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715章 捷報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352章 借刀殺人第504章 和談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174章 回京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670章 驛站第127章 不賣帳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432章 客大欺店第45章 鄔思道的手段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70章 海盜與海商第40 章 圍爐品酒賞美人第184章 十五入黨第115章 施世驃第451章 **老五第234章 火炮優勢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498章 徵日(七)第577章 勸輸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367章 歐洲威脅論第514章 打了再講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120章 以寬爲政第381章 和好如初第244章 京師反應第659章 新黨第416章 登龍十二術第353章 師出有名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291章 皇家科學院第515章 跋扈第178章 摘桃子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84章 回京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380章 利益交換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647章 選秀女貓膩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39章 暗中出手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632章 攪局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307章 朝陽門第609章 割地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582章 倉鼠第341章 老四出局第119章 機會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473章 老四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