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

燒酒、蒸酒或是釀酒設備,不管它被如何稱呼,其本質都是一種粗笨的,毫無任何技術含量的提純設計,所謂的亮點就是利用了酒精和水之間不同的汽化值,並以此來達到提純酒漿的目的。

與簡單的設計思路對應,其組件也很簡單,幾層蒸屜,一個爐子,一根倒U型的冷卻管,再加上一個加裝了幾層濾網的濾酒桶,只需把它們拾掇拾掇拼在一起,什麼密封啊,精確啊全不需要考慮,就是這麼幹脆。

作爲一個高端的技術宅,李恪心裡其實是不屑這種民間智慧的,因爲尋不到一點工業美感。不過這種不屑僅針對設計本身,和它的經濟價值全無關聯。

它將是一座金礦!

冷靜下來以後,李恪心裡已經有了那麼一絲後悔。

倒不是說在後悔他不該出手幫旦,而是對付一個沒見過多少市面的鄉下酒吧老闆娘,似乎遠不需要如此拐彎抹角。

他大可以做旦背後的金主,見面就是百金丟過去,再不行就兩百金。總之無論武氏開價多少賣女兒,其價格肯定比釀酒設備來得便宜。

李恪痛定思痛,發現這事兒歸到底,還是後世人的思維太把那個無賴亭長當回事……現在的劉季可不是那個唱着大風歌,揮兵滅諸侯的漢高祖,他只是一個喝酒不給錢,見人就喜歡撩起褲腿數黑痣的無賴罷了。

可話都已經說出去了,橫豎沒有收回的道理,更何況從私心來說,能給呂雉和劉季保媒,何其幸也!

李恪突然興致大發,抽出簡,暗笑着寫下一段記敘:

【呂公置宴,高祖謁入。呂公聞而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臣有息女,願爲季妻,以代武氏之女。”】

“想來這便是以後的史書模版了!要不然的話,高祖的徒子徒孫們可沒法解釋這段孽緣,總不能說,呂公得了釀酒的寶貝,故而賣了女兒,既便宜了祖宗,又弄死了韓信……”

這事兒就這麼定下了。

李恪敲了敲桌子,按照慣例開始佈置思維導圖。

只是這副導圖的目的不是如何設計釀酒器皿,而是如何最大化利用釀酒器皿。

第一行【如何將釀酒器具利益最大化】

第二行【利:秦人好酒,無價之寶】、【弊:無技術含量,易仿製】、【險:秦法禁止糧食釀酒】、【人:劉季、呂雉、武氏母女、旦、呂公、呂丁】

他停下手,將面前的竹簡一一排開,皺眉沉思。

沉思良久,他突然丟掉寫着人的那枚簡,專起一行,給每一個人書了一簡。

【劉季,無賴,高祖,未發跡】、【呂雉,毒婦,後主,下嫁】、【武氏,沒見過世面】、【武姬,旦看上了,無價之寶】、【旦,還用說嗎】、【呂公,素不相識】、【呂丁,用了人家的名,總要回報些什麼才妥當】

如此一來,事情果然變得簡單了。

釀酒器要送出去,卻絕不能簡簡單單送出去,參考癃展製作脫粒機時應對裡典服的法子,他準備給釀酒器也搞一個防盜外殼。

如此做有幾大好處,首先是奇貨可居,能叫人分外珍惜這件釀酒神器,也無形中擡高了釀酒器的價值,其次是給呂丁尋得好處,到時只需要告訴他拆解外殼的辦法,他就是呂家的絕頂功臣,獲利之豐,絕對讓人難以想象。

至於呂家能不能繞開秦律關於釀造糧食酒的禁令,大規模地應用釀酒器牟利……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李恪對此從來就沒有過半分懷疑。

現在的秦律已經不是衛鞅時期的秦律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早成爲一紙空談,各方顯貴鉅富也有足夠的辦法在這張蛛網的縫隙當中愜意遊走,這一點,李恪早已不止一次地親身體會過了!

他放下筆,吐出一口長長的濁氣,隨即便取來一方木牘,在邊角處鄭重寫下:【機關獸:狌狌(xīng)】。

南山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有獸焉,其狀如禺(y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山海經》說南方最高的山叫鵲山,其最高峰叫招搖峰,高懸在西海的上空,山上有一種獸,樣子像禺,長着白耳,既會用四肢爬行,又能像人一樣行走。它的名字就叫狌狌,人吃了它的肉有健足的功效。

且不說是不是真有人吃過這種長得像鬼狒狒的奇怪動物,李恪只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民間傳說中,狌狌好酒,不僅千杯不醉,而且精擅釀酒。

毫無疑問,這樣的形象正適合包裹在釀酒器外,用來招搖撞騙!

“近墨者黑,說的不會就是墨家吧?”

李恪自嘲一笑,擡筆便在木牘之上畫下了釀酒器的結構詳圖。

盞茶功夫圖樣制畢,李恪捧上那己方木牘敲響了癃展的房門……

……

時間飛逝,一晃又是兩日。

有一株胡瓜成功攀藤,在細竹竿上展開了第一片嫩黃的小葉,胡豆和葫蒜也長勢良好,鬱鬱蔥蔥,看着喜人。

但院子裡最茂盛的卻非苜蓿莫屬。不過區區兩日而已,這種戰略價值和培養難度完全不成正比的野菜已經漫出了李恪劃定的小田,粗壯的莖幹肆意攀爬,破開夯實的院中黃土,硬生生給自己闢出全新的生存空間。

辛凌冷臉冷麪冷聲冷問:“爲何在院中栽草?”

李恪極之無奈地瞪了她一眼,說:“辛阿姊,你可是大秦未來的皇子妃,若我說這些野草能定下大秦百年國運,助大秦立於當世之林,你信嗎?”

“不信。”辛凌回答得乾脆利落。

李恪一臉果然如此的表情,招招手叫來迎客的勤,輕聲吩咐到:“闢出五十畝地來,將院裡的苜蓿移栽過去,至於空出來的小田,栽些韭、蔥,莫荒廢了小巿黎的一番熱心。”

勤一臉爲難道:“少主,家中田地除卻六十畝夏麻,餘者皆種了粟,何來五十畝餘田栽種野草……”

“不是有百四十畝種了粟嘛。”李恪輕描淡寫道,“隨意挑五十畝,將粟拔了,掩埋肥田,然後種上苜蓿,去辦吧。”

“拔……拔粟?”

李恪翻了翻白眼,說:“嗇夫四處推廣殺荅肥田之法,鄉里皆敢怒而不敢言。勤吶,粟、荅同爲五穀之屬,爲何嗇夫可殺,我卻不可殺?”

這話已經說得很重了,勤本就是田嗇夫囿府裡出身,李恪拿田嗇夫囿作比,無異於在說他心念舊主,不思恩義。

勤唯有無奈應是。

辛凌面無表情地看着勤奔忙的背影,低聲問道:“此物於國真有大用?”

“辛阿姊不是不信嘛。”李恪笑了笑,扭身擺臂,“眼下當務之急乃在獏行,其餘諸事,容後再議。辛阿姊,請!”

第六十二章 納租開始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五五四章 焚書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三七八章 義氣尋仇,屠人滿門第一七七章 伯益螺旋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六十九章 山有扶蘇第五零零章 冠禮,成人之始!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第三四零章 霸下出山第五九三章 蠶食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六九四章 母儀天下第二七九章 大戰方歇第一九三章 打人打臉第三二一章 朝堂之辯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五七四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七,長書第五六四章 事出反常,即爲妖第一九三章 打人打臉第六零六章 始皇不是龍第一六七章 沙盤開閥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四七六章 撿到寶了第二二零章 虎嘯龍吟第一一二章 其名獏行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一五一章 姑果之劍第十八章 意外收穫第四九二章 羣英匯聚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四七六章 撿到寶了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三七五章 始皇帝的難題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七四二章 死戰十一,奪魄之陣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二五八章 利令智昏第八零三章 假道伐虢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二八六章 夏蟲語冰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四八九章 扶蘇失寵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五九四章 李恪有後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五一一章 用力過猛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四六八章 士爲通錢者死第一九一章 阿爾善部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十七章 老而不死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第二三三章 墨帖再現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五五零章 李恪就是河間郡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四一七章 江湖兒女(中秋快樂!)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敗寇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一章 人窮志短第三十一章 墨者來訪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四五三章 暗箭難防第二三零章 勳貴之尊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四四三章 所謂邂逅其實少有浪漫第三三九章 秦攻百越之戰第六零五章 祖龍死而地分第四六四章 篳路藍縷第六十一章 神神叨叨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九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六七零章 師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