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

愉快地決定了旦的前程,衆人笑談瑣碎,不知不覺夜色降臨。

旦好奇問道:“恪,軍法雲,劍指同袍者罪死,你又不與蘇將軍相識,他怎會與你一道來苦酒裡?”

“很奇怪麼?”

“自然奇怪!官奴一案,句注將軍以下幾乎掃盡,三府都尉問罪兩府,唯蘇將軍立了功勳,此事怎看都有些怪異。”他狐疑地看了李恪一眼,問,“你是如何知曉蘇將軍與此事無關的?亦或是……他本就是戴罪立功,這才爲你所脅迫?”

李恪啞然失笑。

“莫要瞎想,蘇將軍是真的與官奴案無關。至於我如何說動他……”他嘆了口氣,輕聲說道,“此事說來話長。”

善無一唔,李恪讓嚴駿明白了獏行的功用,也順勢把魯陽收集的賬冊,還有汜囿獲罪的前因後果一道告訴了他。

嚴駿自然怒極,當即就讓監御使陳湯領着法吏南下樓煩,控制住汜通、徐成二人,徹查汜囿瀆職案!

這樣一來,汜囿的問題基本就解決了,李恪鬆了一口氣之餘,突然發現嚴駿居然忽略了苦酒裡。

獏行是坐實汜囿瀆職的關鍵,李恪不知道鄉里們能不能撐到他回去,但無論如何,他都必然要回去。

他當即向嚴駿請求,請郡尉衛遲領更卒隨他南下,搶救獏行。

可是嚴駿猶豫了。

他並不是忽略了獏行的危機,而是有自己的苦衷。

大秦官員不分文武,但同時,軍政兩極卻又涇渭分明。

地方官員干預軍務是大忌,作爲舊句注將軍方螣的直屬上級,李信從性格到家世,也不是嚴駿可以拿捏得住的人。

相比之下,苦酒裡的獏行反倒是小事,即便被拆毀了,大不了再建就是。

手握着李恪和墨家,想要再建一座獏行,對他而言根本就不算什麼難事。

所以苦酒裡安危如何……這件李恪最爲在意的事其實從來都未進入過嚴駿的視野。

他是封君、宗室、雁門郡守,身份貴比九卿,如他這般的人物,本就不該考慮區區四五百生民的安危得失,至少不該爲了這些生民的安危利益,給自己帶來巨大的麻煩……

這種想法涉及到大秦勳貴的血統自尊,李恪發現自己根本就繞不過去。

除非能想出辦法,讓嚴駿從麻煩當中脫出身去!

關鍵時候,慎行站了出來。

此君身爲墨家第九代鉅子,於機關一道並無擅長,但他精擅交道,喜結善緣,至交好友遍及天下。

雁門郡有頭有面的人他皆熟識,一番思索,他便提了一個人名,平城都尉,蘇角。

蘇角是大秦新生代將領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家世雖說算不得顯貴,但十數年參軍入伍,先隨蒙武,再隨蒙恬,雖是一介騎卒出身,卻憑着連場血戰積功至軍侯,又在蒙恬的舉薦下除作校尉,來到這句注塞上。

這樣的成長經歷讓他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深深的蒙氏烙印。

照理說這在大秦算不上什麼大事。

大秦將門四氏,頻陽王、蒙山蒙、槐裡李、夏陽司馬,除了夏陽司馬氏日漸勢弱,聲名不彰,另三家即便算不上通好,也沒有太大的仇怨。

匈奴防線是李信主持,蘇角能夠得蒙氏看重,又沒有家臣的身份限制,自然也能被李信重用。

可偏偏在這個當口,李信與屠睢爭奪國尉失利,蒙恬又躺着中槍,心胸算不得寬廣的李信自然把一腔仇怨都砸在了蘇角頭上。

句注塞轄下三大都尉府,陰山、句注、平城,唯有陰山正對前線,與匈奴接壤。

蘇角本對這個職位志在必得,因爲三大校尉之中,唯他能征善戰,然而李信卻把他派去了平城,要他密切關注代郡事務,嚴防趙國餘孽串聯復辟,尤其是安陽君柏……

李恪認識安陽君柏,所以知道一個眼高手低的十四歲小子,根本就無甚可防備的。

聽着慎行將蘇角過往娓娓道來,李恪知道,蘇角對把他打入冷宮的李信和實際操作的方螣必然是有怨氣的,若是心性不夠豁達,這股怨氣還會很強。

而恰好,蘇角就不是個心性豁達的人。

李恪當即毛遂自薦,在郡尉衛遲的引薦下見到蘇角,只用了一句話便將他說服。

“若是賬目爲真,將軍發兵之事,功耶,過耶?”

蘇角當即起行!

人的慾望一旦被燃起來,便再也不需要李恪鞭策。

蘇角起於微末,一旦賬目爲真,那他的行爲便等於軍中自行清理污垢,與地方無尤。

哪怕最後這件事會對李信有所牽連,李信也只會感激他,因爲他維護了軍方的獨立性。

這可是同時賣好三大將門的買賣,一顆腦袋,值了!

說到這兒,旦瞪大眼睛,一臉憨相:“恪,槐里君受了牽連,爲何還要感激?”

“你可知,蘇角爲句注將軍,是出自何人舉薦?”李恪笑得淫蕩,看得旦毛骨悚然。

“莫非……是槐里君?”

“除他之外,還能是誰呢?”李恪搖頭晃腦說道,“私怨重耶?公心重耶?槐里君若不保舉蘇將軍,兩人往後還有交道。如今保舉了蘇將軍,從今往後,蘇將軍便只能一門心思,做蒙氏的近臣了。”

“噫?”

正說着話,勤急急從小徑而來,向李恪報告說:“少主,裡典命人來報,說有天大的客人尋您,如今就在須彌居中。此外,辛府主姬回來了,早些時候也遣人請您過府一敘,我看事不緊急,便約了明日……”

李恪騰一聲站了起來:“辛阿姊回來了?”

辛凌回來了,可想而知,慎行也必然到了裡中。李恪心癢難耐,只想馬上去一趟辛府,問問這三個多月,慎行到底帶着人去哪兒了。

這對他很重要!

若是慎行無甚大事,便說明李恪對墨家並沒有預料當中那麼重要。如此一來,他想要成爲鉅子,就得從長計議。

一切的關鍵都在慎行的行蹤。

李恪深吸一口氣,正想邁步……呂雉從一旁拉住了他的袖子。

“恪,急急而趨,不利於後。”她沒頭沒尾說道,“勤不是說,有天大的客人在須彌居等你麼?既然與墨家約了明日,便明日吧……”

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六三一章 被驅逐的人第一三零章 奴隸之思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七九二章 澠池會十五,法度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四零零章 蒼居人人會仙法第四零二章 三家志合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五六二章 咸陽亂局第三零八章 胡陵見聞第三七一章 五德始終,毋常勝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八零一章 老狐狸也有失手的時候第二八七章 修身之意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鉅子李恪第一九零章 視財如命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四六五章 蝸居的始皇帝第五六二章 咸陽亂局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四六零章 鉅子歸秦……爲戍卒第六三二章 虛設旗幟第二四一章 我想你了第八十四章 水車之益第六零零章 草原初冬第七五二章 香餑餑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五九七章 韓信單騎赴會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三四五章 屠睢問計第三七一章 五德始終,毋常勝第四六四章 篳路藍縷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二八九章 白日晝寢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四十四章 凍雨降臨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七一一章 請建太學書第二五一章 涼夜驚雷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聽第四七五章 小人物的哀愁第一八五章 軍弩乍現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四一七章 江湖兒女(中秋快樂!)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一四二章 坎井之蛙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五零七章 罪加一等第十九章 禽獸不如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敵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第七三八章 死戰之七,可敢與我一戰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七四六章 烏騅與霸王第二五四章 秦人卑鄙第九十章 臨治市亭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九十六章 弧形支撐第四四八章 春宵苦短第一六五章 弈棋之道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六九三章 揭竿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四四零章 不要命的子墨子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顯學體系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十章 脫粒機械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始皇帝三十五年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第八十三章 俠之大者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第七八一章 澠池會之四,首日第三零零章 君子八方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三五九章 文化侵攻第六七六章 胡亥來晚了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請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一五三章 羣情激奮第五七六章 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