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 堂堂之兵

bookmark

弄明白了三軍資源,接下來便該討論這次軍議的主題,句住塞戰場的情勢。

汜囿接過話頭,當着衆人的面開始布講。

“這些時日我主持戰事後勤,與太原方面多有聯繫。至於如今恆山的情勢,只能說一言難盡……”

在匈奴入侵之初,蘇角和李恪曾就句注塞是否發兵有過言語上的衝突,李恪深恨蘇角擺出的那副不顧雁門郡死活,一心只想死保句住塞的嘴臉,當場就拂袖而去。

也不知是不是這場衝突對蘇角有所觸動,在安排具體的戰術時,他卻並沒有把事情做到決絕。

他直接放棄了長城……

戰事未起,蘇角便將全部兵馬收入句住塞,只在各關城的南牆上象徵性地留下兩三百人守禦,迭巴部兵不血刃便奪下了全部關城、長城以及句住塞最下兩層。

這是一次極大膽的冒險。

收攏了兵力之後,蘇角手中兵力約有八千,其中三千由司馬欣領兵馳援樓煩,剩餘五千則在句住塞上擺出了死守之勢。

反觀匈奴迭巴部,巴特通過關城、長城獲得了把手中八千兵力完全展開的空間,也由此得到了無數糧草輜重,從此再無後顧之憂,大可以揮兵南下,直取中原。

就在巴特調配兵力,立足未穩之際,蘇角組織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反撲,三千餘兵力憑藉着墨者臨時趕製的圍城器具順坡而下,一夜斬殺匈奴四百,一舉奪回了糧草堆積衆多的軍塞二層。

而且蘇角毫不戀戰,取下二層,便下令軍卒將糧倉焚盡,並在巴特的增援回師前退回三層,據險而守。

這一戰使巴特再也不敢肆意南下,只能於樓煩道佈下重兵,徐徐圖塞。

蘇角留下的糧草幾乎全部集中在樓煩道關城和句住塞的一、二兩層,且全是散裝,無車,無袋。

沒有板車、沒有糧包,巴特便無力將糧草轉運分散,只能憋屈地把後勤大營暴露在蘇角的反擊範圍當中。

句注之圍,由此而始。

蘇角的大火燒卻了巴特近三分之一的繳糧,也讓巴特意識到,蘇角的目的就是逼他在句住塞的斜坡兵道上決出勝負。

句住塞的戰局至此進入膠着。

在雙方鬥法之際,身在晉陽的匈奴將軍李信也收到了蘇角預先發出的戰報。

得聞長城失守,句住塞孤城被圍,十八關城僅有少數兵卒守禦南牆,李信的怒意可想而知。

只是蘇角正深陷在敵陣當中,他一時也拿這個膽大妄爲的句注將軍毫無辦法。

其時,李信手中無兵無械,面對蘇角給出的單項單選,他只能嚴令太原、恆山諸縣派出更卒各守穀道,堵塞住關城南門,死戰不退。

他更是將自己的莫府移出晉陽,直接設置在戰場核心、樓煩道的谷口,以示與恆山防線共存亡的決心。

這般二十餘日過去,句住塞下每日皆戰,各大谷道皆有損傷。沒人知道蘇角還能抵抗幾日,只知道前日裡句住塞第四層淪陷,蘇角帶兵退入上城,從上城的空間分析,蘇角手中剩餘的兵力怕是不會超過兩千人了。

李恪心中感慨萬千。

他早就覺得手擁重兵的迭巴部在這次南侵中表現得過於太平,雁門大地似乎從來沒出現過他們的戰士。卻從未想過,蘇角是用以身飼虎的法子放棄了自身的防禦優勢,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纔將巴特死死拖在恆山的崇山峻嶺當中……

“蘇將軍……此戰過後,怕是會受到苛責。”

交代完一系列事情,汜囿搖着頭,作出了最後的總結。

李恪在旁沉默不言。

蘇角當然會受到苛責。

他的所作所爲雖說爲雁門郡減輕了大半壓力,但主動放棄恆山之險、關塞之峻,卻也讓中原承受了不必要的風險。

無論匈奴最後有沒有出現在繁華的中原腹心,此戰過後,蘇角必定要爲他的膽大妄爲付出代價。李恪連理由都想好了,治軍不嚴,至節節敗退,丟失險地。

這份人情……重如泰山啊!

李恪嘆了口氣,抄起沙盤旁幾枚弓箭,一把插在樓煩道和句住塞的接合處。

“依縣令所言,迭巴部的主力當是集中在樓煩道。”他斬釘截鐵說,“樓煩道關城狹窄,便是算上句住塞失守的幾層山城,能展開的兵卒也不會超過三千,巴特想充分調撥兵力,唯有在長城上配備重兵。”

司馬欣點頭道:“居住塞不同於樓煩關,其勢仰攻,塞下亦無可供大軍騰諾之原野,故雙方唯有交近鏖戰。將軍兵械不足,但佔據地利,連日來的折損或與匈奴相當。”

“也就是說巴特手上最多還剩五千人馬。樓煩道備兵三千,長城駐紮兩千……如此算來,其他穀道大致是空的。”

司馬欣皺眉問:“何以見得?”

李恪表現得成竹在胸,說:“長城平闊,運兵可供五馬並行,巴特與其將兵力分散在各個穀道關城,每處都不佔優勢,不如將重兵放在長城上,集中優勢猛攻其中一處。只要攻破了任意一處,中原便對他敞開了門戶,且陷入重圍的句住塞鞭長莫及,攔不住他們劫掠中原。”

汜囿眼前一亮,急聲問道:“恪君如此篤定,可是心中有了良策?”

“良策……”

李恪捂着下巴思索片刻,擡起手指向樓煩道核心戰場。

“我欲興宋襄公堂堂之兵,正面向巴特邀戰。”

衆人皆大驚。

司馬欣的眉頭皺得更緊:“恪君,你去邀戰,我去何處?”

“樓煩道展不開我等全部四千兵力,既然軍侯不願交出虎符,不知可願帶着縣令,重遊一番元岡道景緻?”

……

“架盾!進兵!”

“山!山!山!哈!山!山!山!哈!”

樓煩道逼仄的穀道當中,民軍兩千人排出密集戰陣,以二十人一列,前盾,後矛,弓手墜尾,李恪的將車、旗鼓車以及旦的騎卒則散漫混在投矛陣中,隨着大軍緩緩前移。

鼓聲隆隆,山呼震林!

軍列之中,最顯眼的莫過於帥旗上高掛的方滕,此人已經被掛了一整天,因爲被旦掰傷了額骨,整張臉已經浮腫得不似人形,只能在眉眼之間,依稀辨認出當年的英俊神武。

大軍如此行至半路,穀道對面緩緩逼近一支浩浩蕩蕩的騎軍,人數約莫千餘,爲首者貂帽髒辮,揹負大弓,一雙手臂肌肉虯結,粗得足可以跑馬站人。

他胯下一匹純白龍駒,渾身不見半點雜色,唯大眼之下隱隱泛出兩道淚斑,遠看就如神龍垂淚。

即便是沒看過伯樂的《馬經》,李恪也知道這匹良駒就是大名鼎鼎的的盧馬。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

這匹馬即便有妨主的惡名在外,依舊被人惦記了千年,其神駿自然能和旦胯下的踏雪比肩,而馬上的騎士,可想而知就是阿爾善部最能征善戰的勇士巴特。

雙方距離,兩百步!

李恪緩緩擡起手臂。

由養一見,嘶聲下令:“止步!拄盾!”

鼓聲突變,大軍頓時止步,前排的盾手擠作兩塊,密集的盾陣魚鱗般堆疊在一起,爲正中的李恪留出可供將車通行的狹窄小路。

李恪站在將車上朗聲笑道:“對面白馬……可是馬匪頭目巴特?”

巴特眼神驟然凌厲。

李恪不稱族長,不喚敵將,只將他稱作馬匪頭目,其中輕蔑,不問自明。

他登時大怒:“小子,活膩味了?”

“好好的大道在你面前敞着,無遮無攔,無阻無礙,若是覺得我活膩味了,你何不命人來取我頭顱?”

“你道我不敢?”

李恪冷笑:“猜對了,我就是以爲你不敢。”

民軍陣中當即發出鬨堂的大笑。

巴特心中怒意勃發,險些便要揮軍強攻。

可他突然看到了帥旗上的人型……雖說面部浮腫變形,但只從身形,他便認出此人乃是叛將方滕。

他難以置信道:“戈蘭部……敗了?”

“卓拔、洛塔,還有伯奇。”李恪擡手令衆人噤聲,用近似調侃的語氣說,“那羣馬匪稀鬆平常,我只從俘虜口中打探出這幾個名字,也不知與你所說的戈蘭部是不是一夥。”

巴特從李恪的話裡聽出了深深的嘲弄,還有那個被捆在無字帥旗上的方滕,也讓他感受到深深的嘲弄……

“你!該死!”

大喝一聲,巴特夾馬出陣。

的盧長嘶,揚蹄起速,區區三五步便完成加速過程,白馬化作流光,風馳電掣一般。

一人一馬向着盾陣直撲過來,呼吸之間就近到百五十步,巴特取下大弓,引弦拉滿,鋒銳的箭頭瞄準李恪,旋即便向上擡高,直指方滕!

“旦!”

一聲令下,久候在旁的旦催動踏雪衝陣而出,他拉弦滿月,幾乎與巴特同時發箭!

兩枚長箭一先一後,相對而往,如追星趕月半撞在半空,登時碎成一片屑沫。

可旦和巴特都沒有爲這一幕勒馬駐足,踏雪與的盧卯足力氣,用最快的速度飛奔着撲向對手!

如雷的馬蹄聲中,炸開兩道口音迥異,內容卻一模一樣的怒吼!

“殺!”

第六七三章 發閭左謫戍漁陽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一九一章 阿爾善部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三五零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四三六章 李恪,請諸同門驗學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六二一章 名將之姿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七九七章 咸陽中阪無籍某被刺案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三零八章 胡陵見聞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三四四章 恪君,助我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顯學體系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五七零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三,鶴光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三零四章 陳平家的日常第四四三章 所謂邂逅其實少有浪漫第三一九章 敘離愁第一五一章 姑果之劍第六十八章 生死一瞬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第五三五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當代用法第三四二章 屠睢沒見過世面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四五九章 好心辦壞事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六四九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七一七章 信用消費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一八五章 軍弩乍現第四八九章 扶蘇失寵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三十一章 墨者來訪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八十二章 打虎漢子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四六二章 覲見第七四七章 蕭何潁川說張良第五四四章 華夏重義而輕生第三三八章 會於寢浦第三一一章 殺盜者,非殺人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四四一章 螭龍無用論第四七八章 爲吏之道第三十六章 解疑答惑第六十二章 納租開始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二八零章 顯貴盈門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一零五章 千斤巨物第七七六章 陰謀始動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