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

陽城之地,背山,面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李恪一路所過,四處見人煙稠密,良田無垠,與苦酒裡的荒僻孑然不同。

陽城之中也很熱鬧,大道之上皆是行人,縣牙之後,官市興旺。

這裡是韓國舊地,秦佔其地,卻不曾大興土木,照着秦律的嚴苛調整規劃,所以雖同是前朝後市,但在細節之上,此地與雁門城池又有不同。

這裡的官市不設亭牆,不少店鋪沿街而立。

商人自古多思,自然能從這種佈設中看到商機,所以陽城官市凡沿街鋪面,正門都只供主家進出,他們將簡陋的櫃檯按在側窗,取塊掀板置在窗下,板上擺些鋪子中不算精貴,卻極具代表性的小物件,以此來招攬顧客,頗有些後世商店街區的繁華感覺。

李恪揹着手,興致勃勃一路觀瞧,不一會兒,就在慎行的指引下拐入亭隧,來到一間拐彎抹角的破落鋪子。

這鋪子位在官市中末,緊鄰縣牙,兩道不靠,乾裂的門檻上落着薄薄的灰,屋頂的茅草也鋪得層次不齊。

李恪僵立在肆外,左尋右找也沒找到三角形的肆旗,透過門洞向內張望,小院裡也見不到任何能夠表明經營類目的標記。

在他看來,這個地方與其說是一間列肆,不如說是某個混得不咋地的農人,錯將自己的宅基按在了官市當中……

他狐疑地望向慎行。

“老師,此處?歐冶家道統所在?”

慎行微微一笑:“世人皆重外觀,所謂俊則賢,華則奢,不外如是。徐師隱於此處,若是不將居所整治地破落些,豈不叫法吏側目,平添出許多事端?”

李恪的臉色更加古怪,小聲說:“老師,陽城列肆爭相裝點,唯此處生怕別人光臨,您不覺得,如此反倒引人注目?”

慎行楞了一下,趕緊扭過頭看看周邊花枝招展的鋪子,又回頭看了看眼前這座。

“爲何……”

“荊軻刺秦畢竟過去好些年了,連高漸離都殉了知音,我覺着……大概真的無人關心徐師身份了吧?”

“他可是刺王幫兇!”

“滄海君還是刺王正主呢,皇帝也不過就大索十日,區區幫兇……您先前不是說,世人皆知徐師鑄劍乃是事發前三年之事,既然世人能知,皇帝爲何不能知?”

“莫非我等……當真是庸人自擾?”

李恪哭笑不得道:“老師,看您反應如此大,這陋舍拒客的主意,不會是您給徐師出的吧?”

……

李恪踱着方步,與滄海君一道邁入小院。

方纔的問題慎行沒有給出答案,不過老頭正在院外暴跳如雷,李恪覺得,這是心虛的表現。

設身處地爲慎行想一想,一個人自詡智者,又給好友出了個自以爲是的妙計,結果害的好友在一棟隨時會塌的破茅房裡蝸居數年,換做他,也不好意思再去照面。

這一趟,或是要李恪一人應對徐夫人了。

他邁着步,從一衆破房子中辨了半天,辨出商肆主樓,推門而入。

破敗的木門晃晃蕩蕩向着兩側劃開,搖皮出人意料地順滑,竟是半點聲音也無。

天光灑入,照亮昏暗的商肆,李恪總算從中看到了一些代表鑄工的傢伙事。

風爐、煅臺,臺邊靠着幾柄銅鉗,臺上則躺着一柄鐵錘。

鐵錘錘面鋥亮,屋內的風爐卻是熄的,顯然主家雖不忘保養工具,但生意委實太差。

李恪不由生出一些擔心。

拳不離口,曲不離手,這位徐師或許當年技藝非凡,但好多年不生爐子,手藝會不會荒廢了?

他的目光四處飄灑,突然在牆上看到一柄烈山長鐮。

這柄鐮進行過一定程度的改裝,橫柄從木製改爲銅製,連接方式也從榫卯改成銅皮箍筋,這樣一改,不僅長柄的強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橫柄還可以根據使用人的身高調整位置,堪稱神來之筆。

那鐮刃也是特製的,鐵製的鐮刃成倍加長,刃口處還鍛打出細密的齒。

李恪讓滄海君把鐮取下來,伸出手指按在齒上,齒尖鋒銳,齒距密集,他擺好姿態揮了幾下,發現重心也是恰到好處,使起來一點不累。

他在心裡快速估算起這種改裝鐮的優劣。

首先效率肯定會有大幅提升,鐮的耐用度也不再能同日而語。不過,刃口的製作太複雜,在依賴純手工鍛打的大秦,這樣的設計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

這間鋪子的主家卻硬是煅出來了……

李恪歎服地讚了聲彩,一擡頭,看到屋外進來個着裲襠犢鼻的中年漢子。

他的皮膚是健康的古銅色,五官端正英挺,頗具文氣,他的脣上只留了短短的兩撇小鬍子,還時不時被他用手指捋順,細密密尋不到半點脾氣。

李恪凝眼看向此人雙臂,他的雙臂明顯的粗細不等,右臂粗大,肌肉虯結,左臂雖也精壯,但相比又臂卻顯得纖細。

子衝說過,這是一個好鑄工的標誌,唯有千錘百煉,才能練出這等粗細不勻的手臂。

此人的身份已經不必猜了……

李恪把烈山鐮交到滄海君手裡,拱手作揖:“見過徐師。”

徐夫人的腳步頓時僵住,眯着眼故作疑惑:“貴人可是要打造農具麼?徐師何人,不曾聽過。”

李恪笑着甩了甩袖:“此鐮名爲烈山鐮,兩年前纔出現在雁門郡地,如今北境諸郡偶有所見,卻不曾流傳至中原,不知匠師又是從何處尋到製作之法,又與何人一道做的改良呢?”

徐夫人的面容侷促起來:“此物……此物乃是我一好友爲我尋得,至於這改制之策……”

“匠師的好友姓禽滑吧?”

徐夫人愣了愣,張口問道:“你是獄掾?”

李恪笑着搖了搖頭。

“莫非……是廷尉府的法吏?”

李恪又搖了搖頭。

“學室學子,乍聽聞荊軻刺秦故事,不知從何處尋得我的身份,欲在結業之前,立一大功?”

李恪還是搖頭。

“咸陽貴戚家人,入仕尚缺晉身之資?”

李恪哭笑不得地對着屋外喊道:“老師,您究竟是把徐師嚇成什麼樣了!”

第二五九章 樓煩之戰第一二三章 治水之畔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三一二章 是個仗義的漢子第四三七章 鉅子之試第六四零章 匈奴的王劍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六六一章 謁殺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八十八章 新房之訊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一二二章 蓋均無貧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一一六章 舊事過往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三九二章 彭祖活了千多年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四五零章 一出好戲(國慶七天樂)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麼意思第三六零章 零陵偶遇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二,捕牢第三五三章 蛤蜊拜師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盪風雲》卷尾感言第二八四章 霸下第五二一章 志在改秦第二三三章 墨帖再現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三八九章 劍癡試劍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五二六章 李恪爵晉左庶長第二五四章 秦人卑鄙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顯學體系第一一一章 有條不紊第四三三章 討人嫌的別人家的孩子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三三八章 會於寢浦第四二零章 齊王墮落了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加更特告第一六四章 不似英雄第五七九章 仙術與巫術的區別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六一五章 大秦不聞《無衣》歌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五二七章 因材作書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聽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第九十章 臨治市亭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六十八章 生死一瞬第六十八章 生死一瞬第五九五章 肇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四九六章 孛星出於西第四十三章 自滿過甚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三章 思維導圖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四三三章 討人嫌的別人家的孩子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請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二十四章 主動出擊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六十九章 山有扶蘇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七九七章 咸陽中阪無籍某被刺案第六九四章 母儀天下第二八九章 白日晝寢第三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顯學體系第六四八章 鋒銳如劍第五零五章 時不我待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四三三章 討人嫌的別人家的孩子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