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

bookmark

程鄭另有富商的身份,整個胡陵的工坊泰半在他名下,官市列肆更有七成商賈聽他號令。

這些日子,李恪的想法皆需工坊商賈實現,這裡頭諸多瑣碎,都要程鄭來居中協調。

比如現在,八百斤重的鐵犁,普天之下聞所未聞,工坊那頭質疑這犁的用途,不願耗費精鐵置備,監理的墨者偏又向儒立了軍令,必須保質保時完成。

官司一直打到程鄭這兒,把這個天下聞名的鐵商氣得七竅生煙,急吼吼趕去處置糾紛。

大家都很忙啊……

李恪全然沒有始作俑者的覺悟,嘆了口氣,一子飛邊。

葛嬰接了一手,輕聲說:“恪,我觀你好似不喜盤中絞殺,一得先手便忙着充邊實地,豈不聞,得中原者得天下?”

李恪搖了搖頭,又一子長出,連接舊式,打開局面:“商紂無道,姬昌起於西岐。天下紛亂,西秦橫掃六國。華夏大地千年輪迴,真正在中原絞殺的,又有幾多真成王朝霸業?更多的,還不是爲他人枉做嫁衣。”

葛嬰訝異了看了李恪一眼:“這是你心中思量,還是承自家學?”

“李家除我早已沒了男丁,何來家學可承呢。”

“也是。”

葛嬰落下一子,試探着把戰局重迎回中盤,李恪半點不懼,一跳一劫,攜邊軍大勢,傾巢而出。

雙方以極快的速度交替四五十手,葛嬰一回神,發現棋盤上早已呈烏雲蓋頂之勢,白子散亂落於盤中,孤立無援。

他苦笑一聲,棄子認負:“假鉅子言你生而知之,我不願信,卻又想不出天下還有何人能教出你這種妖孽般的弟子。”

“莫想了,我師承老師,在此之前,不曾拜師。”

“亦不曾有人教學?”

“家媼,展叔皆有所教,卻不是你們看到的這些。”

葛嬰認同點頭:“今日那三支勘探隊便要回來了吧?”

“是。”

“何必多此一舉?”

“多此一舉?”李恪疑惑地想了想,問,“你是說水工之圖?”

葛嬰聳了聳肩,說:“水工圖中諸法皆備,足以指導施工,你何必令人再走一遭?”

李恪忍不住冷笑:“此圖幸好是落在我手,若是祿不曾去嶺南,讓他見到此圖,怕是當場就會丟進水裡。”

“祿?”

“國尉屠睢之監御使史祿,如今正在嶺南主持大渠建造。此人,與鄭國同門。”

葛嬰倒吸了一口涼氣:“在你眼中,水工之圖當真一無是處?”

李恪搖頭輕笑:“稱不上一無是處。水工之圖用其法,不用其圖,昭陽渠本就不是什麼大工程,只需明白了水工的想法,餘下的,就沒什麼用處。”

正說着話,舍人來報。由養等人回來了,揹負板牘,門外求見。

李恪和三子欣然而召。

不多時後,由養講解,風舞和靈姬依着順序把一塊塊牘板拼接在地上,呈現出渠道選址完整的地勢地貌。

“先生,幸不辱命!”由養抱拳說道,“歷時十日,勘探皆畢,如何爲大渠選址,我等心中已有腹案。”

李恪饒有興致地看着他們的畫圖,頭也不擡:“速將地勢情況說說,三子正好旁聽。”

“唯!”由養又是一禮,正重說道:“泗水至昭陽二山谷底,直線相距六十四里又百十七步,皆是平原,地勢東高而西低。我等以裡爲限,掘土開洞,得三處土薄不易開掘所在,最終選址,大渠三折,共計九十二里又六十三步。”

李恪滿意地點了點頭:“周邊兩鄉九里,俱在左近,開大渠時,應爲田渠留出缺口,方便後續。”

“風舞皆有標註!”

“甚善!”李恪對他們的工作滿意至極,蹲下身拍了拍地上的牘板,笑着說,“你等抓緊時間將散碎復刻一處,留下一組去原野標註,就由風舞主持。由養,儒那處工期日緊,你和靈姬速去幫手。”

三人齊齊拱手:“唯!”

葛嬰與邢三姑看着滿地洋洋灑灑百餘塊板牘,又想起原先被他們奉若珍寶的那副水工之圖,相視一眼,盡皆苦笑。

“恪說那圖一無是處……”

“眼下觀之,還真叫他說準了……”

……

十七日,蠍車提前兩日完成總裝,送抵至泗水河畔,李恪等人聽得消息,相約一處,乘着馬車去往現場。

水畔現場人聲鼎沸,民夫、墨者、官吏,還有那些消息靈通的鄉里們齊聚於此,每個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場子正中那輛龐然大物上,兩丈多高的龍門吊正提拉着一枚近兩人高的鐵犁,晃盪着接駁在那如蠍尾般高舉的機械臂末端。

一同而來的慎行面色古怪地看着那枚下大上小的青銅曲臂,輕聲問:“恪,你先前說,只拆核心艙……”

“足肢也算是核心艙的外掛嘛……”李恪訕訕撓了撓鼻翼,“老師,機械臂精細之物,區區十幾日,您叫我從何處去尋?”

“可若是因此將霸下損了……”

李恪遙指着尾端的插槽:“此事倒可叫老師安心,受力之處皆在外掛,與足肢本體無礙,當不會使結構受損。”

“那些傳動金板便是做此用的?”

“否則何須這許多……”

兩人同時哈哈大笑。

正笑着,葛嬰在遠處呼喊:“鉅子,恪,縣長在此!”

縣長即爲一縣之長,與縣令職責相同,職級卻矮了一級。

大秦依縣之大小排布二者,大縣稱令,就如汜囿之於樓煩,秩六百石。小縣稱長,就如眼前這位鮑霖之於胡陵,秩四百石。

說起來,這還是李恪來哉胡陵後第一次見到縣長本尊。

他隨着慎行緩步過去,縣長霖先向慎行鞠禮。

“見過少良造。”

“趙墨居於胡陵,往日多得縣長照拂,老朽謝過。”

縣長霖趕緊避禮,客氣迴應道:“墨者平日對本縣襄助甚多,就連鉅子之考都與本縣民生照應。我制書報與郡守,郡守言不遺餘力,我這纔敢大張旗鼓開啓縣倉,實當不得少良造大禮!”

“郡守好意老朽銘記在心,縣長好意,老朽亦感念在懷。你既不願受我之禮,恪,代爲師謝過縣長。”

李恪唱一身喏,從慎行背後閃出,躬身長揖:“雁門學子恪,謝過縣長幫扶之恩!”

縣長霖撫須長笑。

“你便是此次行鉅子考的墨者恪君?果真年少有爲,一表人才。趙墨又添一賢,可喜可賀!”

李恪淡淡一笑,直起身,從靈姬手中接過一小壇酒水:“縣長,您爲胡陵牧民主官,眼下正有一事,非您莫屬。”

縣長霖大感興趣,問:“何事?”

“截彩,開渠!”

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十章 脫粒機械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四五六章 扶蘇千秋,則墨千秋第三四四章 恪君,助我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一八一章 作業平臺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五二一章 志在改秦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七七四章 惡意第十四章 飛龍騎臉第四四八章 春宵苦短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四五九章 好心辦壞事第三十四章 大魚咬鉤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一八二章 解帶爲城第二十九章 有寶天論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七六八章 武關之十,第二戰場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三五三章 蛤蜊拜師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七六四章 武關之六,死戰如約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三四二章 屠睢沒見過世面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六一九章 你的女人,你喜歡就好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第十七章 老而不死第一四六章 呂公之憂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二三八章 你在哪裡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七五二章 香餑餑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詔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一零七章 總有意外第六九六章 神奇的磁場第三三八章 會於寢浦第三二一章 朝堂之辯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五四四章 華夏重義而輕生第五二七章 因材作書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六五五章 沙丘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四一零章 滄海纔是真豪傑第七四一章 死戰之十,王令進兵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一二四章 投入重注第五三九章 我口味這麼重麼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四一七章 江湖兒女(中秋快樂!)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一零九章 悉聽尊便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六九四章 母儀天下第一八二章 解帶爲城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聽第五五五章 焚書制的真面目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五三零章 請平匪患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九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